积烧伤的诊断及治疗.ppt
大面积烧伤的诊断及治疗 成都中医药大学 曾源,一、概述(一)烧伤的概念:一般系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与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其归在烧伤一类。,(二)导致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有三1、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病死率40%80%2感染(infection):病死率50%60%3内脏功能衰竭(internal organ failure):病死率70%90%,二、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一)烧伤面积的估计1中国九分法:系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胎教研室根据450名男女青壮年体表面积的实测结果,简化后得出的。1970年全国烧伤会讨论后应用,定名为“中国九分法”。计算方法:成人:头部9%,双上肢18%,躯干(含会阴)27%,双下肢(含臀部)46%儿童:头:9+(12-年龄),双下肢:40-(12-年龄),2、十分法: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九医院根据纸铸法实测简化而成,优点是容易记忆,使用方便。不足之处是实测面积差异较大,尤其是躯干。计算方法:头颈部10%,双上肢20%,躯干30%(含臀部和会阴),双下肢40%3、手掌法:不论年龄大小,将手掌五指并拢,单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对于计算小面积烧伤很方便。如果伤员的手与检查者手相似,可直接用检查者手估计。在估计大面积烧伤时,与中国九分法结合应用更为方便。,(二)估计面积时的注意事项:1 计算烧伤面积时,度面积不计算在内,总面积后要分别标明浅度、深度及度烧伤各自的面积,以便治疗时参考。2 不论哪种方法,均系估计,但力求近似,并以整数记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采取四舍五入。3 大面积烧伤为计算方便,可估计健康皮肤的面积,然后从百分之百减去,即为烧伤面积。4 吸入性损伤不计算面积,但在诊断中必须标明其严重程度(轻、中、重度)。,(三)烧伤深度的估计:目前国际上惯用的是三度四分法。1 三度四分法的组织学划分(见下表)2 三度四分法的临床表现(见下表),(四)大、中、小面积烧伤标准(成人)1 小面积:15%,1%2 中面积:烧伤面积16%50%,20%3 大面积:烧伤面积51%79%,21%49%4 特大面积:烧伤面积80%,50%,三、烧伤严重程度分类(一)中国分类法(成人)1.轻度:总面积10%以下的度烧伤2.中度:总面积在11%30%之间或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3.重度: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2)复合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3)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波及喉以下者)。4.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度烧伤面积达20%以上者。,(二)Benaim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法:阿根廷学者F.Benaim主张用A型、AB型和B型表示烧伤的深度。A型相当于度和浅度烧伤;AB型相当于深度烧伤;B型相当于度烧伤。每一型按烧伤面积大小再分四组,以此表示烧伤的严重性,见下表:,四、烧伤的临床过程:分四期(一)体液渗出期:一般来讲,以伤后612小时内最快,在伤后2436小时时渗出逐渐减少而停止,在严重烧伤亦可延至48小时以上。在此期中,不但可以发生严重休克导致死亡,而且也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内脏并发症甚至多器官衰竭(MOF)。(二)急性感染期:系指烧伤后短期内所发生的局部和/或全身的急性感染。一般来讲,烧伤创面感染总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急性感染期一般为伤后12周内,此时,创面肉芽屏障未臻形成,全身系统器官功能尚未从严重休克打击后完全调整和恢复过来,因此,烧伤越重,感染发生越早、越严重,病程越长,全身性感染发病率越高。故抗休克的本身即包括了抗感染因素,反之,早期抗感染也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三)创面修复期:没有感染的浅度烧伤一般可在12周内痂下愈合。较浅的深度烧伤凭借上皮岛的扩展也可在23周后痂下愈合。较深的深度烧伤的痂皮与度烧伤的焦痂,如无严重感染,则在伤后34周左右开始与健康组织分离,称为“自溶脱痂”,创面如果较大(一般大于33cm2),不经植皮多难自愈或需时较长,或愈合后瘢痕多。本期的中心环节是加强营养,扶持机体修复机能和抵抗力,积极消灭创面,并注意感染的防治。(四)康复期: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经植皮愈合后,由于丧失汗腺,伤员不能通过出汗来散热,以致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发生紊乱,在盛暑季节,这类伤员多感全身不适,一般多需要经过23年的适应过程,症状才逐渐减轻。因此,康复期的长短,因具体情况而异。,五、烧伤休克的防治:(一)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烧伤后体液变化,主要有四个环节:1.烧伤后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烧伤和非烧伤区组织的循环渗出至细胞间质内;2.烧伤组织的渗透压增高,加重组织水肿;3.细胞膜功能受损,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4.伤后低蛋白血症,有利于循环内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内。,(二)烧伤休克的防治:1在烧伤休克防治工作中,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四点:(1)早期延误补液或补液不足:是当前最普遍和严重的治疗失误。(2)早期补液过多。(3)追求正常的生理状态。(4)单纯依靠补液防治休克。2补液治疗:一般烧伤面积成人在20%以下,小儿在10%以下的轻度烧伤,可口服含盐饮料。反之,则按补液公式进行补液。常用的补液公式有Evan公式、Brooke公式、南京公式、Parkland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1)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成人:胶体量=面积kg体重0.5ml 电解质液=面积kg体重1ml 基础水份:2000ml 儿童:胶体量=面积kg体重1ml 电解质液=面积kg体重1ml 基础水份:=10 kg kg体重100ml=20 kg 1000+(体重-10)50ml=30 kg 1500+(体重-20)25ml(2)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儿童、成人均比第一个24小时减半补充胶体、电解质,基础水份量不变。注意:1、伤后8小时补入估计量的一半,后16小时补入另一半。2、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匀速输入。3、尿量保证不少于是1ml/kg/h。,(三)液体的选择1、胶体的选择:血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较理想胶体。2、电解质溶液的选择:在烧伤早期的补液治疗中,应选用平衡溶液。乳酸林格液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等渗电解质液。若无现成的平衡盐液,可按2份生理盐水及1份等渗碱性溶液(1/6M乳酸钠或1.5%Nahco3)补充。3、碱性溶液的应用:烧伤休克时,多合并有乏氧代谢性酸中毒,因而主张常规应用碱性药物。4、水份的选择:每天基本水份需要量2000ml,可用5%GS补充。休克期,由于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增多,使糖原异生及分解作用增速,血糖增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利用糖的能力下降,早期也不宜补充过多的葡萄糖,以免发生高血糖症。,(四)延迟复苏烧伤病人的补液治疗:烧伤后延误了治疗,已发生休克的病人,于12小时内补足按公式计算应补充的液体量,尽快纠正休克,使心排出量和血压回升,尿量维持1ml/kg/h,对防治休克后的并发症是有效的。,六、防治烧伤休克的监护指标:(一)尿量: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尿量能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由于肾脏的血液灌注于烧伤后受影响重而且发生较早,因此尿量一般能反映内脏灌注情况。大面积烧伤病人入院均应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均匀地维持每小时尿量:成人1 ml/kg/h,儿童1-2ml/kg/h。老年人、心血管疾患或合并脑外伤的病人,每小时尿量的要求适当偏低,以防脑、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发生。,(二)精神状态:病人安静、神清合作,表示脑循环灌流良好。而烦躁不安者为脑缺血、缺氧的表现。(三)口渴:为烧伤后常见的临床表现症状,其原因甚为复杂,至今尚未阐明,虽与血容量不足和脱水有关,但是烧伤病人的口渴,甚难缓解,即使输液使休克平稳时,有时也难以使之消除。因此,口渴一般能反映血容量不足的严重程度,但不能据以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否则有补液逾量的危险。同时要注意口服液体也难以止渴,不能随意口服补液,以免发生呕吐、胃扩张和水中毒等并发症。,(四)周围循环:末梢循环能较敏感反映组织灌流。(五)血压和心率:虽不是准确可靠的监测指标,但维持稳定很重要。一般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脉压维持在20mmHg以上,心率每分钟120次以下。(六)呼吸:呼吸不平稳并非休克特有症状。(七)无明显血液浓缩:尽可能维持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接近正常。(八)维持生化各项检查数值接近正常:早期多呈低渗,血钠增高时多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反之,若血钠过低(125mmol/l)则应考虑有无电解质液的单纯水分输入过多,要警惕水中毒的发生。,(九)血气分析:是防治烧伤休克的重要监测手段,一般行血气分析,除判断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外,且能较准确地分析酸碱平衡。(十)血流动力学监护:是目前休克防治的较准确的指标,一般可测定中心静脉压,小于正常值0.49-1.47kpa(0-5cmH2O)多表示回心血量低于心排出能力,此时应加快输液;若血压低尿少,但中心静脉压反而增高至1.47-1.96kpa(15-20cmH2O)则表示回心血量已超过心排出能力。(十一)血浆渗透压的测定:监测血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有利于了解伤后体液的渗透变化,便于选择液体种类。,七、烧伤休克期脏器功能损害的防治:(一)肾功能损害的防治:尿少是肾功能损害的常见早期临床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烧伤早期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液灌流不足,而非肾功能损害,经补液后多可纠正,不必应用利尿药物。但有下列情况者,为防止和减轻肾功能损害,可选用利尿剂:1大面积烧伤或度烧伤面积超过30%以上,特别是有血红蛋白尿者;2 严重电烧伤,组织损害重,肌红蛋白分解较多者;3某些有损害肝、肾功能的化学烧伤,如磷、苯等;,4.伴有严重吸入性损害或颅脑损伤者;5.输液逾量,有脑或脑水肿的迹象者;6.老年病人或伴心、肾疾患者;7.经适当输液后,尿量仍偏少,有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趋势者。早期一般选用溶质性利尿剂,以甘露醇最常见。疑有肾功能障碍时,或有脑水肿需要脱水时,可应用襻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钠。,(二)维持呼吸功能:具体措施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呼吸道充血水肿、支气管痉挛;吸氧,浓度在40%左右为宜;呼吸功能损害严重者,可采用机械辅助通气。(三)维持心功能:大面积烧伤病人,经合理补液后,血压不稳定,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者,可持续滴注小剂量多巴胺(5-10ug/kg),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心率过快,特别是老年及有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加心排出量,一次可用西地兰0.4mg、毒毛旋花子甙 0.25mg,加在25%50%GS缓注(5分钟),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一次。,八、烧伤创面处理:(一)浅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主要针对浅度,可采用暴露或包扎疗法。(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1、深度烧伤创面的转归:见下表,2、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原则:(1)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应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2)在处理方法上,尽可能争取积极削痂、切痂植皮。理由是:a.疗程缩短,功能恢复较好。b.目前大面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仍为全身性感染,细菌为要来源是创面。c.烧伤皮肤可产生毒素。,(3)对于全身威胁较少的小面积深度创面,切、削痂的主要着眼点在功能的恢复。(4)不论烧伤面积的大小,如果由于焦痂的压迫危及伤员的生命或肢体的存活时,应优先处理。(5)度焦痂中的少数深度烧伤可与焦痂一并切除,以免保留的深度痂皮自溶时影响植皮的成活。(6)切痂或削痂术本身虽不复杂,但对一严重大面积烧伤伤员来说应慎重,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衡量.(7)无论切痂或削痂均有其局限性.,3、切削痂对全身的影响:(1)切削痂与低体温:术中、术后注意保暖。(2)切痂植皮对静息代谢率(REE)的影响:切痂后REE下降。(3)切削痂植皮与烧伤后免疫抑制:早期切痂封闭创面对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有利的。(4)早期切削与内毒素反应:早期切痂封闭创面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内毒素所致低氧状态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现象。,(三)创面常用药物 1、磺胺嘧啶银:特点:(1)制菌范围广,对G+、G-都有效,特别是对绿脓杆菌效果显著。(2)不引起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吸收少,无毒性。(3)穿透力不及甲磺灭脓,但比硝酸银强。,2、甲磺灭脓:特点:(1)对许多G+、G-菌有抑菌作用,抑制绿脓杆菌的作用也较强,对一些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也有效。(2)易溶与水且穿透力强。(3)可引起多尿及酸中毒,一次应用范围不宜过大(10%左右)。(4)抑制上皮细胞生长,不利于创面愈合。,3、庆大霉素:特点:(1)抗菌谱较广,对绿脓杆菌效果也较好。(2)对创面无刺激、无痛。(3)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听神经损害及容易产生耐药菌株。,4、硝酸银:特点:(1)0.5%溶液抗菌谱广,耐药菌株少见。(2)无疼痛、无毒性。(3)难以渗入创面,不能有效处理脓毒症,故用药要早。(4)用盐水配制时即形成氯化银沉淀失去作用,故必须以蒸馏水配制。,5、聚乙稀酮碘(碘伏、PVP):常用0.5%1%溶液,对金葡、大肠、绿脓杆菌及真菌均有一定效果,接触创面时逐渐分解将碘缓慢释出而起灭菌作用。6、喹诺酮类: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效果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是处理烧伤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由于在我国喹诺酮类的滥用,耐药菌株增加,目前该类药已不用于烧伤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