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课件07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ppt
,第七章 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社会政策的实施,是将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方案付诸具体行动的过程。一、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1、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1)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语意解释:主要是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和一些模糊性语言做出具体的解释 操作化解释:将文本中的原则上规定的各种标准和条件加以具体的界定,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2)社会政策规划 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3)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包括主体方面的程序、对象方面的程序。程序化应该适度(4)附加规定 对最初政策文本的某种修正或补充。扩充性的、限制性的、结构性的、阶段性的。处理不当会带来新矛盾,-,一、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1)受益者资格及认定方式:标准:定性或定量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套程序来审查申报者的资格(2)对收益标准的具体规定(如医疗与失业)(3)对受益者及相关机构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4)配套政策的设计和运行 意义:保障政策实施、预防降低政策负面影响、解决新老政策衔接问题,2、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一、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1、资金使用方案及分配比例 综合性的行动,多组织、多方面的行动 资金分配:技术、政策制定者的目标和价值选择、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2、服务传递方式 直接给付、通过一定的机构提供,都需按规则提供。现金和非现金项目 提供政府决定什么样的付费方式,二、社会政策项目资金分配和服务传递,-,1、宣传的意义 获取认同与支持 明确并主动承担责任 告知申请条件 增加政策透明度,便于监督2、方式和角度 方式:公布政策文本和实施细则;传媒宣传;工作人员或专家解读;印发政策手册;网络展示 角度:以政策和机构为中心的宣传;从服务对象(受益者)角度进行宣传,三、社会政策的宣传,-,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队伍带保证社会政策行动者有序的进行,以便高效率地达到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1、基本目标 提高社会效益。双重目标: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社会行动本身的效率,使公共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2、基本原则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一、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第二节 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二、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层次与对象 1、层次(1)行政管理层次(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行政执法,规范机构和个人;调整福利资源分配)(2)行业管理层次(医疗、教育):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密切互动。重要性的变化(3)服务机构管理层次 2、对象 对主体和对政策客体的管理(1)内部管理(对政策主体的管理)对各机构内部的管理:组织设置、人员编制、规章制度等(2)外部管理:对服务对象的管理(以强制性社会保险为例:有无逃避投保行为),第二节 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1、社会政策的主管部门 社会政策的各方面都有主管部门(卫生、教育、民政部等)2、跨部门的管理机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部门;联合领导小组(中国)3、政策的执行机构: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专门的服务机构;现有机构/新建机构,三、管理的组织模式,-,1、政府管理体制 福利项目直接由政府管理,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都由政府所有(公立学校)2、政府与非政府合作的管理体制 政府只负责宏观控制,对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对服务对象的管理交给非政府机构 3、单位管理体制和社区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的不同模式 4、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体制 指服务机构受政府委托,在政策行动中担当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如医院等一般都是服务的提供者,但同时也会担当一定的管理职能(一是要求提供福利性服务,并对收益者实行管理),四、社会服务的管理体制,-,1、福利机构的人员配备 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机构不能膨胀(福利国家的批评);2、机构的规章制度 政策的法规体系建设;福利机构的规章制度建设;包含内部(内部人员)规章和外部(服务对象)规章制度建设,五、福利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规范建设,-,1、福利漏洞问题 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内部(公共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合理;机构膨胀;工作人员非正常地消耗资源)外部管理不善导致的收益者行为偏差,福利资源不能发挥作用(收益者不当收益、超标收益、重复收益等),六、运行中的漏洞、改善的基本要求,-,2、改善管理的基本要求(1)通过优化运行机制而改善;(2)通过组织机构的合理化提高效率;(3)通过提高技术手段;(4)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5)通过优化人员素质;(6)引入市场机制,六、运行中的漏洞、改善的基本要求,-,一、社会政策评估 1、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1)含义:按一定的价值和技术标准对行动方案或具体行动/效果进行判断 两个层面的评估:对方案的评估和对具体行动已经效果的评估 对政策方案的评估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部分 我们讲的评估是第二个层面上的评估:即在实施阶段对行动以及效果的评估,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评估和变动,-,(2)评估的特点 有组织的行动 科学性和客观性 权威性:评估组织者的权威性 评估者资质和评估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3)评估的意义 防止发生政策执行的偏差 对不完善方案的检验 对政策行动效果的基本判断 重要性的体现:把握政策运行和进展情况;发现阶段性成果,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一、社会政策评估,-,2、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1)评估的主体 评估行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领导评估 执行机构评估 专家评估 群众评估 各种评估方法的综合运用(2)评估的对象 评估客体,被评估的政策行动 政策方案;政策行动和效果,一、社会政策评估,-,(3)评估的内容 内容包括:方案是否合理、行动是否得力、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方案评估: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政策实施行动:各项行动是否合理有效;组织是否有力;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建设;资金和其他资源调动是否及时有效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阶段性成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政治成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分析;社会政策实施行动的效率分析:成果/成本分析,一、社会政策评估,-,3、评估标准(1)行动标准、收效标准和效率标准 行动标准:政策行动进展情况的标准,已经投入的资金和采取的行动,是否达到预先的计划 收效标准:政策行动的收效大小和质量标准,已采取的行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收效,预期目标 效率标准:对政策投入产出率高低的评判。付所得税/教育券(2)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 事实标准: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的评判与分析 价值标准: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大多数人利益/公平/发展/整合/稳定,一、社会政策评估,-,4、评估方法和实施方式(1)常用方法 定性: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典型单位文献资料 定量:统计数据/抽样调查:专家、受益者、普通居民/试验对比分析(2)组织及实施方式 计划的拟订:执行者/对象/内容/标准/方法/步骤/经费/组织安排 评估者和机构的选择:评估的组织机构/执行机构 评估的实施: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评估结论 评估报告的撰写,一、社会政策评估,-,1、变动的基本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的不恰当:目标/实施方案 目标的阶段性完成(需要调整)评估发现政策目标无法达到,或效率太低(2)政府方面的原因 政府社会目标的改变导致 政治领导人/政府机构负责人(3)社会原因:社会各界(政策对象/利益群体/普通公众/专家学者等)对政策的支持或反对意见,二、社会政策的变动,-,2、变动的方式(1)社会政策的修订:在不改变基本的政策框架的情况下只采取一些技术性的调整而解决遇到的问题。(2)社会政策的改革:对一项社会政策的目标、基本框架或社会政策体系作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3)社会政策的终止: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就要终止 政策已经完成了使命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负面影响太大 社会政策终止的社会影响及其预防,二、社会政策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