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ppt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项目总监,主要内容,背景国家林业局.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碳汇造林实践,背景,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气候变暖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气候变暖的两大主要原因,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2、大量砍伐和毁坏森林。,如何减缓气候变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1、减少排放源(减排)。提高化石燃料利用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2、增加吸收汇(增汇)。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加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关于中国林业碳汇产品生产的标准和办法,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办造字【2010】84号文件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办造字【2010】84号文件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办造字【2011】18号文件森林经营增汇减排最佳模式(编制中)森林经营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编制中)温州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技术规定(已审定)中国林业碳汇审定核查指南(已审定)中国林业碳汇项目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待发),碳汇信用额生产流程,项目设计(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碳汇计量、监测计划)项目审定(独立第三方)项目注册项目实施碳汇监测碳汇核查碳汇信用额签发,二、碳汇造林技术规定,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碳汇造林地点选择6 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7 造林方法与技术8 检查验收9 碳汇计量与监测10 技术档案,1 范围,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3 术语和定义,基线: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碳库: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计入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碳泄漏: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项目边界:指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如果一个碳汇造林项目涉及若干个不同的造林地块,则每个造林地块都应有确定的地理边界。,4 总则,4.1 碳汇造林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2 碳汇造林优先发展公益林。4.3 碳汇造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树种、多林种结合。4.4 碳汇造林应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4.5 碳汇造林计入期为20年。在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造林成果得到维护。对于20年内进行主伐的,在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中应包括碳平衡的采伐更新方案,及时进行伐后更新,将碳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5 碳汇造林地点选择,5.1一般规定碳汇造林实施地点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5.2 碳汇造林适用条件选择实施碳汇造林的地点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前。(2)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3)适宜树木生长,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退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6 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6.1 碳汇造林调查造林活动前,要对拟开展造林的地点进行造林地调查与基线调查。造林地调查:按造林技术规程及作业设计的相关规定执行。基线调查:主要包括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调查等。结合碳汇计量进行,以小班为单位,填写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附表1)。对造林地的典型立地状况要拍摄照片或录像。,6.2 在造林地调查、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LY/T1607-2003规定的具体程序和内容编制造林作业设计。碳汇造林作业设计应按照减少造林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要求,针对整地、栽植、施肥、抚育管护等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要设计特别的保护措施。造林实施单位原则上要将造林小班勾绘到1:10000 的地形图上,并完成造林小班信息数字化,达到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求。,6.3 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作业设计要满足以下条件:(1)造林地调查相关表格完备;(2)基线调查相关表格完备;(3)有减少碳泄漏的措施;(4)有极小种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没有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报原审批部门批准。,7 造林方法与技术,7.1 树种选择碳汇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守以下原则:(1)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3)优先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树种。(4)因地制宜确定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比例,提倡多树种造林和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7.2 种子和苗木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7.3 造林技术7.3.1 一般规定提倡采用人工植苗造林。7.3.2 整地禁止全垦整地和炼山。对造林地的原生散生树木应加以保护,对灌木或草本植物尽量保留,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20米宽的原生植被保护带。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造林整地,并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7.3.3 栽植密度和种植点配置7.3.4 种苗处理和施肥7.3.5 栽植和播种7.3.6 未成林抚育与管护7.4 碳汇造林活动记录碳汇造林实施过程中,应以小班为单位,详细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附表2)准确记录造林活动中机械整地、苗木运输、浇水施肥、抚育管护等活动中使用汽车等机械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为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提供依据。,8 检查验收,8.1 一般规定造林施工前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要对各项作业随时进行检查监督,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措施施工,减少碳泄漏。造林结束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对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造林3-5年后进行成林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8.2 检查内容和方法8.2.1 造林作业设计按照造林作业设计,逐个小班进行核实。检查碳汇造林作业设计是否符合本规定“6.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的要求。8.2.2 造林面积8.2.3 造林成活率8.2.4 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是否按照作业设计和减少碳泄漏的要求进行施工。8.2.5 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8.2.6 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8.3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8.3.1 评价指标和标准8.3.1.1 造林面积核实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8.3.1.2 造林合格: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8.3.1.3 造林综合合格:除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外,对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了完整记录的为合格。8.3.2 结果评定8.3.2.1 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达到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合格面积。8.3.2.2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如果没有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或者记录不完整,则综合合格率为零。8.3.3 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9 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造林要要求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计量与监测按国家林业局文件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执行。,10 技术档案,10.1实施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专人负责,长期保存。10.2碳汇造林档案主要内容:除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还应包括碳汇造林项目实施方案,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基线调查表,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造林地权属证书复印件,碳汇造林项目任务批准通知书,其它相关资料及相应的电子文档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三、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碳汇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碳汇造林实施成效监测和评价,依据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相关技术规程,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第三条 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分别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查。,第二章 县级自查第四条 自查内容。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造林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根据作业设计对碳汇造林地块的造林面积、施工质量、造林成活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在达到成林年限后开展碳汇造林保存情况自查。内容包括:(一)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完成建设任务。(二)碳汇造林实施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积等。(三)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栽植密度、株行距,种苗质量、栽种年限、施肥情况等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情况。(四)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等情况。(五)碳汇造林保存面积和保存率。,第五条 自查方式。核实面积、保存面积的检查验收采用现地逐个小班调绘或实测,量算小班面积。调绘或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样行或样地调查的面积比例当小班面积在100亩以下时,样行或样地面积应当不少于小班面积的5;100-500亩时府当不少于3;500亩以上时应当不少于2。样行或样地应当均匀布设在小班内有代表性的地段。碳汇造林自查结果应当按小班、行政村(林班)、乡镇(林场)逐级统计、汇总至县级单位,各项因子调查结果应当制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小班面积原则上应按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标绘在1:1 0000地形图上,并标注小班号。,第六条 碳汇造林特定的检查内容:(一)基线状况。包括反映造林地在实碳汇造林前使用状况的图片、文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所有权证等文件,证实造林地符合“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前。”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在碳汇计入期20年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二)碳汇造林计入期内的稳定性。碳汇造林实施单位是否有具体可行的营林方案和保障措施,确保在造林后的20年内,造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三)“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检查实施单位是否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对“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全面、完整、如实的记录。(四)碳汇计量与监测单位的工作情况。碳汇计量、监测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实施单位与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合作情况。,第七条 自查报告。第八条 自查档案管理。第三章 省级复查及国家级检查验收第九条 检查验收内容。在县级自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内容同县级自查。,第十条 检查验收工作量。(一)省级复查。应当对本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的碳汇造林按实施单位进行复查。复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10。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该县(市)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总上报完成(保存)面积比例确定。(二)国家级检查验收。应当抽取各省不少于25的碳汇造林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抽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5%。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全省抽查面积以及该县(市)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检查县(市)总上报完成(保存)面积的比例确定。,第十一条 检查验收样本抽取。(一)国家级检查验收的县级样本由国家林业局确定。各省抽检县(市)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个;少于3个的则全部检查。(二)国家级检查验收乡级样本、小班的确定。(三)省级复查乡级样本、小班的抽取以随机为原则,可自行制定抽样力法。第十二条 检查验收方式。(一)检查验收采取现地检查、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二)对抽中的小班全部进行现地检查。(三)检查的小班原则上需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利用GPS定位技术,现地核对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重新求算小班而积。当检查核实(保存)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在5范围内时,认可原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小班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每个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四)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五)填写检查验收卡片的各项内容。,第十三条 检查验收成果提交。(一)省级复查后,应当将检查验收工作报告和检查验收结果及时上报并申请国家级检查验收,同时上报县级自查结果汇总表。(二)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形成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并提交检查验收标准数据库文件。国家级检查验收提交成果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的全部数据库文件。2各类统计汇总表。3检查成果报告。(三)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中除应当对检查结果做一说明外,还应当着重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反映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第十四条 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应当将检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图、卡片,数据库、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第四章 计算方法与统计汇总,第五章 其他第十六条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推算到省。第十七条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与县级自查结果误差允许范围:小班面积检查允许误差为5;小班造林成活率、株数保存率调查允许误差为2。超过允许误差时,以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为准。第十八条 所有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造林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的百分数均取整数,其他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面积核实率、面积保存率、成活率,管理指标等各项指标不大于100。,第十九条 开展保存验收时因各种原因碳汇造林小班出现下列情况的,不能认定为面积保存:(一)作业设计变更而没有经过批准的。(二)未按批复的作业设计施工的。(三)造林失败,而重新造林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二年(含二年)的。(四)造林不合格,需要进行补植,而补植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一年(含一年)、补植株树比例高于50的。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四、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造林实践,截至2010年底,已募集公益资金4亿多元,在全国建立了6大专项基金,营造碳汇林120多万亩。中石油碳汇能源林项目:全国十多个省区,100多万亩;中石油北京房山碳汇造林项目:2000亩;中石油河北省定州碳汇造林项目:2000亩;中石油湖北武汉市江夏碳汇造林项目:6000亩;2010年北京碳汇专项基金碳汇造林项目:800亩;山西碳汇基金碳汇造林项目:4.3万亩,涉及30多个区、县;广东碳汇基金碳汇造林项目:造林1.3万亩,涉及4个县。,碳汇造林实践,大兴安岭碳汇基金碳汇造林项目:1万亩;温州碳汇基金碳汇造林项目:造林约4万亩;浙江碳汇基金碳汇造林项目:造林1300亩;中石油内蒙古多路县碳汇造林项目:2800亩;中石油广西平乐县碳汇造林项目:2200亩;中石油四川广元碳汇造林项目:2000亩;中石油四川大英县碳汇造林项目:2000亩;中石油腾冲县碳汇造林项目:3000亩;中石油延安市(宝塔区、富县、甘泉县、黄龙县、宜川县)碳汇造林项目:5450亩。,碳中和碳汇造林实践,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碳中和项目:出资375万元,营造5000亩,在未来10年内可将会议排放的1.2万吨二氧化碳吸收。国际竹藤组织2010年碳中和项目:出资1.1万元在临安营造碳汇竹林7.5亩,在未来20年内可将该组织去年公务出行排放的66吨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福建建峰包装公司碳中和项目:出资10万元,在福建泉州造林150亩,在未来20可以将该企业2010年生产过程的碳排放5081吨二氧化碳。,个人捐资碳汇造林实践,江西井冈山国务院参事碳汇林项目;八达岭碳汇示范林项目;北京建院附中碳汇科普林项目;北京四中碳汇林项目;还部署了温州鹿城、瑞安、苍南、乐清、平阳、永嘉、多伦、延庆等18片个人捐资碳汇造林或义务植树基地。,谢谢!,绿色基金,植树造林,增汇减排,全球同行!,电话:010-8423 8207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