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相变对流传热.ppt

    • 资源ID:5803914       资源大小:444.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相变对流传热.ppt

    第13讲 相变对流传热,提纲:一、凝结传热1.现象与特点基本概念,产生条件是壁面温度h膜状,但不能持久。2.竖壁膜状凝结分析解Nusselt分析解基于9条假设,视液膜内只有纯导热。因此要获得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只需获得该处液膜厚度。竖管与横管,h横h竖。3.膜状凝结的工程计算流态判别(Re迭代法);关联式;注意特征长度和定性温度4.影响因素掌握膜状凝结诸影响因素,尤其是不凝性气体和蒸气流速的影响机理。,5.凝结换热的强化 当凝结热阻是传热过程主要分热阻时,强化效果较好。强化的原则是破坏或减薄液膜层,强化技术是减薄液膜厚度、加速液膜的排泄。二、沸腾换热1.特点 基本概念:蒸发与沸腾,大容器沸腾与管内沸腾,饱和沸腾,过热度。汽化核心数是衡量强化沸腾的重要参数。2.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曲线形式,随着t,四个不同区域的换热规律和特点。核态沸腾是工业中理想的工作区域,其温差小,换热强。3.沸腾换热的两种加热方式 控制壁温(改变壁温tw与液体饱和温度ts之差t=tw-ts,q的大小受沸腾侧影响很大。)控制热流(改变壁面处的热流密度q,q取决于外部施加的条件,而与h无关),4.临界热流密度qmax 的意义 对热流可控:使q qmax,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不致烧毁 对壁温可控:使t tc,保证设备有较高的传热效率5.沸腾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计算公式的拟合误差一般较大,因为沸腾换热机理复杂,受加热表面影响很大。6.汽化核心 结合汽化核心概念理解沸腾换热机理,结合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了解气泡的生成、长大、脱离、破裂等规律7.沸腾换热影响因素和强化 沸腾换热影响因素就是气泡生长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化沸腾换热的主要出发点是增加壁面汽化核心数,基本手段是沸腾表面的特殊加工。,相变对流传热,凝结传热(气相变液相),沸腾传热(液相变气相),7-1 凝结传热的模式,相变:物质系统不同相(气液固)之间的转变。相变过程伴随吸热、放热的相变潜热相变传热的特点:由于有潜热释放和相变过程的复杂性,比单相对流换热更复杂。相变对流传热的重点在于确定表面传热系数,然后由牛顿冷却公式计算热流量,凝结传热:夏天出空调房间后的眼镜表面膜状凝结沸腾传热:烧开水,7-1 凝结传热的模式,凝结传热:蒸汽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释放给壁面的过程。,凝结传热产生的必要条件:,凝结模式源于气液界面的接触角(图7-1),凝结传热:蒸汽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释放给壁面的过程。,珠状凝结,珠状凝结的表面换热系数 膜状凝结,但是一般无法长久保持。2.55105 500025000,7-1 凝结传热的模式,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层流膜状凝结,努塞尔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理论分析解:液体膜层的热阻为主要因素。,基本假设:二维、稳态、常物性、层流;蒸汽静止,汽液界面无对液膜的粘滞力;忽略惯性力,液膜的运动仅取决于重力和粘滞力;壁温twconst,汽液界面无温差 tts液膜内部无对流而只有导热,温度分布为线性;忽略液膜的过冷度,即认为液膜仅存在潜热;蒸汽密度液体密度;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努塞尔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理论分析解,稳态边界层微分方程,简化后的常微分方程,简化后的速度和温度分布,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层流膜状凝结,抛物线,线性,努塞尔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理论分析解,微元体热平衡,导热公式+牛顿冷却公式,简化后的速度和温度分布,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层流膜状凝结,努塞尔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理论分析解,竖壁,倾斜竖壁,水平圆管壁,球壁,特征长度分别为 l 和 d;r 由ts 确定。其它物性由平均温度确定:,为何冷凝器一般多采用水平横管布置?,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层流膜状凝结,膜状凝结实验关联式:,竖壁(层流),理论分析解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获得,实验结果修正,实验关联式,竖壁(湍流),伽利略数,Rec1600,Rec1600,竖壁雷诺数,竖壁临界雷诺数1600,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膜状凝结实验关联式:,理论分析解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获得,实验结果修正,实验关联式,水平圆管壁,与分析解一致,水平圆管壁雷诺数,横管一般处于层流范围,上述实验关联式仅适用低流速情况:水蒸气10m/s,氟利昂0.5m/s,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膜状凝结换热的工程计算步骤:,膜状凝结换热的形式(竖壁、侧壁、水平单圆管、多圆管、球壁);判别流态(层流、湍流);利用对应形式的实验关联式计算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利用牛顿冷却公式计算换热量,并计算凝结速率(单位时间内凝结的液膜质量)。,注意事项:1.由于Re中包含未知量 h,先假定流态进行计算,之后再校核流态;2.一定压力下的饱和水蒸气 r 和ts 由附录10确定,其它物性由平均温度tm查附录9确定。,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7-3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不凝结气体:蒸汽流速:过热蒸汽:液膜的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管子排数管内凝结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膜状凝结换热的强化措施:,减薄液膜的厚度 基于表面张力减薄液膜厚度(低肋管、锯齿管、微肋管)增加顺液膜流动方向的蒸汽流速 水平放置单管或管束加速液膜的排出 分段排泄管、沟槽管、离心力、静电引力等减少不凝结气体 抽吸、引射等,或者增加蒸气的流速凝结表面实现珠状凝结,7-3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7-4 沸腾传热的模式,沸腾:工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并由液态转换到气态的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沸腾换热:液体内部固液界面形成气泡而使热量由固壁传给液体的过程。,沸腾换热产生的必要条件:,沸腾液体是否整体流动,管内强制对流沸腾,大容器沸腾,沸腾液体主体温度是否达到饱和温度,饱和沸腾,过冷沸腾,Y,N,Y,N,7-4 沸腾传热的模式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0 t 4:单相自然对流区,无汽泡。4 t 25:核态沸腾区。产生汽泡,汽泡间的剧烈扰动使表面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强化换热。25 t 200:过渡沸腾区。汽泡的产生速度大于脱离速度,汽泡附着形成汽膜,汽膜的热阻减弱换热效果。200 t:稳定模态沸腾区。形成稳定汽膜,虽然汽膜的热阻减弱了换热效果,但是高温壁面的辐射换热却进一步增强了换热效果。,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四个区域,莱登佛罗斯特点,CHF,工业应用中要求保持在核态沸腾区,而不能加入过渡沸腾区。过渡沸腾区壁温增加,热流密度却下降,设备易烧毁。qmax 临界热流密度CHF(烧毁点)设置监控温度点DNB(核态沸腾转折点)沸腾换热:换热温差t 越大 热流密度大沸腾换热的两种加热方式:控制壁温 控制热流(大于qmax 时,工况沿虚线直接跳至稳定膜态沸腾,t 猛增到1000,需要避免),7-4 沸腾传热的模式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CHF,7-4 沸腾传热的模式 汽化核心,汽化核心: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这些产生气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气泡产生的源泉。壁面的凹缝、裂穴最可能成为汽化核心。,汽泡半径R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克拉贝龙方程,式中:表面张力,N/m;r 汽化潜热,J/kg v 蒸汽密度,kg/m3;tw 壁面温度,C ts 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C可见,(tw ts),Rmin 同一加热面上,称为汽化核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汽化核心数增加 换热增强,壁面汽泡的产生、成长和脱离增强沸腾传热强度,受热面积残存气体,7-4 沸腾传热的特点,沸腾换热属于有相变的对流换热。加热固体表面的热量通过导热和对流传递给沸腾流体,同时流体存在液相到气相的相变。牛顿冷却公式仍然适用;沸腾换热的推动力也是温差,壁面过热(twts)是必要条件;沸腾换热时气泡在汽化核心处产生,成长并逸出;之后流体补充,重新形成气泡,周而复始;气泡的形成、成长和脱离对加热表面的流体产生剧烈的扰动,因此换热的强度远大于无相变对流换热;汽化核心数目的增加有利于强化沸腾换热。,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主要影响因素是壁面的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通用液体的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罗森诺Rohsenow公式,1,符号意义参见教材(7-17)式,Cwl查表7-1确定。水:s1,其它液体:s1.7,7-5 大容器沸腾传热的实验关联式,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主要影响因素是壁面的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制冷介质的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库铂Cooper公式,2,式中:q 热流密度,W/m2;Mr 制冷介质分子量;pr 介质压力与临界压力比;Rp 表面平均粗糙度,um。,7-5 大容器沸腾传热的实验关联式,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临界热流密度,7-5 大容器沸腾传热的实验关联式,式中:物性参数根据饱和温度查取。,大容器膜态沸腾:,注意事项:横管 a0.62,球壁 a0.67 汽化潜热r 和饱和液体密度l 由饱和温度ts确定,其它物性参数由平均温度确定 Tt+273,200 t:稳定模态沸腾区。形成稳定汽膜,虽然汽膜的热阻减弱了换热效果,但是高温壁面的辐射换热却进一步增强了换热效果。,7-5 大容器沸腾传热的实验关联式,7-6 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不凝结气体(与膜状凝结传热不同)溶解于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在汽化核心处逸出强化沸腾换热过冷度 在核态沸腾起始段自然对流区域,过冷度强化沸腾换热液位高度 低于临界液位,表面传热系数随液位降低而增加,从而强化沸腾换热重力加速度 仅在微重力环境下,重力加速度才会影响核态沸腾换热管内强制对流沸腾(图7-20)蒸汽-流体的掺混两相流。,7-6 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原则 通过传热表面的处理增加加热面汽化核心数目。大容器饱和沸腾 传热表面多孔结构管内强制对流沸腾 内螺纹管、微肋管,沸腾传热的强化措施:,7-7 热管,1963年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利用工作流体(氨、水、丙酮、甲醇)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真空的金属管+工作流体+内壁吸液芯结构,1.热量由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气分界面;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气分界面上蒸发;3.蒸气的温度和压力高于热管的其它部分,压差作用促使蒸汽流向热管内冷凝端;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气-液分界面上凝结:5.热量从气-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使冷凝后的工作液体回流到蒸发段。,7-7 热管,1963年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利用工作流体(氨、水、丙酮、甲醇)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真空的金属管+工作流体+内壁吸液芯结构,热管相对于一种基于相变传热的等温导热体,较多用于卫星表面的等温化和内部电子设备的温度控制。用于地面芯片散热还需要在冷凝段加翅片和风扇。,常用下标的含义,一般均对应表达对象英文首字母,本章重点:,凝结换热凝结换热的产生条件及两种凝结换热的形式;竖壁膜状凝结的分析解(最主要的两点假设),为何多水平横置;膜状凝结的实验关联式(凝结换热量+凝结速率),注意Re需校核;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和强化措施(减薄液膜厚度、加速凝结液膜的排出)。,沸腾换热沸腾换热的产生条件、分类,以及与蒸发的区别;沸腾换热的特点;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四区,核态沸腾区为理想工作区域);临界热流密度的意义(沸腾曲线中虚线的含义);实验关联式的应用;沸腾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措施(增加壁面汽化核心的数目)。,作业,7-37-77-117-237-327-367-37(需先假设一个壁面温度,最终应确保管内外对流换热量相等),

    注意事项

    本文(相变对流传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