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常用树种及山水盆景的制作.ppt
第四章 常用盆景树种,我国盆景植物资源丰富,仅在被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据有关科研单位统计,就有3000多种可用于盆景制作。一般来说,枝细、叶小稠密、萌芽力强、耐修剪、上盆易成活和寿命较长的树种,都可用来制作盆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在选择盆景树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确定。,一.五针针,松科常绿乔木,针叶短簇,生长缓慢,寿命长,是上好的盆景树种之一,它原产日本,于100多年前引入我国,有近60个变种,以针叶粗硬、冬叶金黄、枝短而密的金叶五针松(俗称大阪松)最为名贵。其次是针叶最短(俗称杨梅针)的偃五针松。五 针松阳性,不宜久放室内,新芽萌发时更需阳光照射,只在夏季气温持续在36 以上时才适当遮荫。它喜 凉爽怕炎热,酷热时要防 针叶灼伤。须用排水通畅 的微酸性土,宜用浅盆栽 植,换盆时要保留一些带 菌根的旧土。,二.黑松,松科常绿乔木,叶粗硬刚劲,二针一束,冬芽银白色,树干表皮呈鳞片状,性喜阳光,耐寒,耐脊薄,必须有排水良好的土壤,冬芽萌发时适当控制浇水,松针会变短。幼苗是嫁接五针松的优良砧木。,三.雀舌罗汉松,罗汉松是罗汉松科常绿乔木,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互生,种子着生于红色的肉质种托上,其外形酷似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雀舌罗汉松又名小叶罗汉松,是罗汉松的变种,叶短而密,寿命长,生长缓慢,萌芽力强,树姿优美,是原产我国的最佳盆景树种之一。罗汉松喜光,耐荫,但长期置荫处叶长而软,且多虫害。稍畏寒。,四.檵木,金镂梅科常绿灌木,叶小,卵圆形,互生,新叶有毛,头状花序顶生,花瓣细丝状,黄白色,初夏盛开,密聚枝头,妩媚动人。红花檵木是檵木的变种,叶暗紫,花紫红色更有欣赏价值。檵木喜光,稍耐荫,畏寒,喜酸性土壤栽培。是良好的观花盆景材料。,五.黄杨,黄杨科常绿灌木,叶小对生,质厚且有光泽,春季叶腋间簇生黄色小花,果如香炉状。耐荫,喜温暖湿润,稍耐寒,须在空气湿度较大、肥沃湿润、排水通畅的酸性土中生长。栽培管理较难。开花不美,且花多会影响生长,所以要少施磷肥,并将花苞摘去,以利新枝萌生。,六.雀梅,鼠李科落叶攀援灌木。小枝常呈刺状,叶小,近对生,薄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叶色翠亮,秋叶金黄,开白色小花,果小紫色。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岭南及江浙地区主要的盆景树种之一。雀梅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长江流域置室外易冻伤。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耐修剪。,七.福建茶,紫草科常绿灌木,叶小,长椭圆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春夏开小白花,小果球形,初绿后红。喜光,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畏寒,长江流域需在温室越冬。根系发达,宜提根栽培。它株干嶙峋,树态古朴,是岭南主要盆景树种之一。,八.六月雪,茜草科半常绿小灌木。分枝密集,叶细小,初夏开白色小花,洁白如雪。主要变种有叶具黄色边缘的金边六月雪和花重瓣的栽培品种重瓣六月雪。喜温暖,喜光,耐寒,耐旱,耐修剪,萌蘖性强,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是制作中小盆景的良好素材。,九.枸骨,冬青科常绿小乔木。叶长圆状四方形,先端较宽,边缘及尖部有硬刺,叶表浓绿光亮,硬革质。花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小果球形,色鲜红。喜阳光,亦较耐荫,喜肥沃酸性土壤,萌发力强。,十.火棘,蔷薇科常绿小灌木。单叶互生,侧枝短。有大果、小果、红果、黄果等多种。喜光,耐修剪,不甚耐寒。着花多在短枝上,因此对徒长枝必须短截。它入秋后串串红果挂满枝头,且经久不落。翌春果落后即花,白色小花密集枝头,同样美丽动人,且栽培容易,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观果盆景树种之一。,十一.胡颓子,胡颓子科常绿灌木。枝有刺,叶椭圆形,革质,背面银白色。秋日开下垂的小白花,具芳香。翌春果熟,橙红色的椭圆形果挂满枝头,似节日喜庆,张灯结彩。有花叶、大果、橙黄果等变种,是难得的春季观果树种。性喜阳光,也耐半旱,不甚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栽培容易。,十二.垂丝海棠,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满树盛开粉色花朵,其花梗细长如丝,47朵簇生枝端,倒挂下垂,妩媚动人。喜光,较耐寒,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只要一般的养护,年年繁花似锦,为优良的观花盆景材料。,十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表面无毛,有光泽,新叶红色。花一到多朵顶生或腋生,有大红、粉红、黄白等多种。有月月榴、重瓣红榴、白石榴、黄榴、玛瑙榴等多个变种。原产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区,相传汉张骞出使西域携归而传人我国,距今已两千多年,今南北各地皆有栽培。性好光、喜暖,而又耐寒耐旱,栽培管理容易。开花时间较长,生长季节常花开不断,此时霞光照眼,凝红欲滴,朱实累累,挂满枝头。是优良的观花观果盆景树种。,十四.紫薇,千屈菜科落叶乔木。花顶生,有多种颜色。开花时烂漫如火,自夏至秋,经久不衰。枝叶亦妩媚可爱,干之基部虬然如龙蟠,古趣盎然。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性喜温暖,而能抗寒。养护管理较为容易。是常用的观花盆景树种之一。,紫气东来,十五.苏铁,苏铁科常绿木本,大形羽状叶丛生秆端,由100来对细长小叶集合而成。为贵重观赏树木,亦可用来制作盆景。,十六.赤楠,桃金娘科常绿灌木。分枝密,小叶对生,颜色深绿,结紫黑色小球果。喜光,稍耐荫,喜酸性土,需排水良好,不甚耐寒。近年来许多地区从山野挖掘老桩制作盆景,效果尚佳。,十七.小叶女贞,木犀科常绿小乔木。枝条密生,极耐修剪,且对土壤要求不高,养护管理容易。,十八.中华蚊母,金镂梅科,蚊母属。常绿灌木。因生长在水边的岩石缝中,长期受水流冲刷,故根多光洁虬曲、蟠缠外露、形象奇特。主干短曲、苍老古拙。分枝茂密,易萌新芽。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珍稀桩景素材。,十九.杜鹃,杜鹃花科常绿或落叶灌木。同属的约有800种,原产中国的有650 种左右,其园艺变种更是不计其数。园艺品种常以花期先后分为春鹃和夏鹃两类。性喜半荫的环境和凉爽的气候,须栽于酸性土中。根系纤细,忌施浓肥。萌发力较强,可选主干粗壮之老桩,截去树冠,使其重发新枝,然后因树造型,制为形、色兼优的盆景。,二十.三角枫,槭树科落叶乔木。叶对生,三裂,结翅果,秋叶黄橙。性喜光,稍耐荫,较耐寒,萌发力较强。是制作桩景的良好树种。,二十一.紫藤,蝶形花科落叶藤本。春季盛开紫蓝色花,总状花序下垂,气味芬芳。喜光,耐干旱,怕水涝,夏季适当控制浇水,能促进花芽形成,翌年繁花似锦。是很好的观花盆景素材。,二十二.梅,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早春梅花怒放,暗香浮动,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梅有二百多个品种。喜光,喜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土壤排水要通畅。梅桩盆景花后要将花枝短剪,每枝仅留23个芽,使萌发的新枝粗壮。生长期浇水要适当控制,以免新枝徒长而不形成花芽。多用果梅作砧木嫁接。,二十三.对节白腊,对节白腊是我国珍稀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大洪山脉的京山、钟祥一带,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是盆景爱好者非常喜爱的桩景材料。,二十四.水杨梅,茜草科落叶小灌木。性喜高温畏寒,不怕水渍,萌芽力强,枝条密集,叶小似柳,叶色苍翠,根系发达,枝条柔软易蟠扎,树姿秀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湖、溪流两旁。由于水的常年冲刷,许多树桩根盘裸露,树姿古雅,非常适合制作桩景。,二十五.榔榆,榆科落叶乔木。叶小,刚萌发时翠如碧玉,满树生机,既苍古入画,又壮伟奇特,十分美观。老叶粗糙,叶色黄萎,观赏价值差,但若摘去老叶,及时追肥,不久则将再萌新叶,这样一年便能观赏到几次翠绿嫩叶。榔榆喜光,略耐荫,对土壤要求不高。根系发达,适合提根和制作附石盆景。,二十六.金弹子,柿科常绿灌木,雌雄异株。喜半荫,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是观叶、观果俱佳的盆景材料。,第十一章 山水盆景制作,第一节 山水盆景的形式,第二节 常用石种,第三节 加工制作技艺,第四节 创作示范,第一节 山水盆景的形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风情各异的山水景观。而山水盆景正是这种自然景观的艺术缩影。这就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不同的布局造型,变化处理,盆中的景物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式特点。,山水盆景根据山峰数量的多寡可以分为孤峰式、双峰式、群峰式、散置式等;根据山体的形貌特点可以分为悬崖式、峡谷式、偏重式、象形式、倾斜式、自然式等;根据透视原理又可分为高远式、深远式和平远式等。,1.孤峰式,多用来表现主题鲜明、景物集中的自然近景。具有孤峰突兀摩天、山势奇峭险峻、构图简洁清疏之特点。多选用正圆或椭圆形浅盆而较少用长方 盆,以减少边角处理的困难。布局时不宜将独峰置于盆的正 中或边缘,正中则缺乏动感,过分靠边则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该造型多不作配峰相衬,但可 适当配置矮石或碎石作岛屿安 排在孤峰四周,来破除一峰独 峙的单调的局面。另可进行植 物及配件的点缀,使独耸的孤 峰充满生机,造型简洁而又不 显单调。,2.双峰式,也是用来表现主题鲜明、景物集中的自然近景。盆中两座山脚相连的山峰并立,下合上开,雄伟峻峭。加工时要注意双峰在形态、大小、高低上要有所变化,不能出现对等雷同现象。两峰既要有明显区别,又不宜相差太大,这样整座山峰才能既协调又有所变化。亦可进行植物和配件的配置。,3.散置式,主要用来表现群岛、海滨、山礁等自然景色。布局较为生动活泼,一般由三组以上的山石组成,但山峰却不太高。每组山石由多块大小不等的石料组成,并以其中一组为主,其体量比其余几组要大、高,其它各组作为陪衬。布局时要注意峰峦之间的疏密变化,使峰、峦、坡、滩与水面之间聚散有序,多而不乱。散置式的配件安置不宜过多,略置一二,起到画龙点 睛之妙即可。山石上不宜 栽种形体过 大的植物,要掌握好比 例关系。,4.群峰式,主要表现山重水复、群峰竞秀的自然景色,具有厚重、浑朴、茂实的特点。由多块或多组山石组成,呈现出丛岭叠峰、群峰相连的景观。盆内山峰较多,且比散置式山峰要高。布局时要分清主次,繁中求简,密中有疏,防止过实无虚的弊病。植物点缀要苍翠葱茏,清秀疏朗。,5.偏重式,是最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表现奇峰摩空、山势险峻的自然景观。盆内由分置左右两侧的主、次两峰组成,主峰高大,配峰低矮,体量上差别很大,明显有所偏重。主峰的加工很重要,要精心构思,仔细收拾,使其巍然屹立,雄秀并重,配峰可简单些,以其平拙衬托主峰。同样可以植物、配件点缀。偏重式也可由三组山石组成,即在主、配峰之间 的稍后处,或 略偏一侧,再 配上一组比配 峰更低矮的远 山,使布局前 开后合,适于 表达广阔的水 面和深远景色。,6.悬崖式,主要表现自然界雄浑险奇、峭壁陡峻的悬崖景色。具有山势险峻、山形奇特、景色壮观的特点,为山水盆景中最富动势的造型之一,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多用两组或三组山石组成。布局与偏重式相同。主峰呈明显的悬崖状,山头朝一侧倾斜,悬出一部分,成峭壁险奇状。要通过配峰和山脚的处理,来达到 主峰的视觉稳定,避免悬崖主峰出现 重心不稳的状态。为使悬崖气势磅礴,起陪衬作用的配峰 宜低,宜简洁而不 宜繁杂,以产生平 奇相衬、突出主体 的效果。,7.峡谷式,主要表现江河峡谷的自然景色。具有层峦叠嶂、绝壁峭立、两山对峙、中贯江水的特点。常用两组峰状山石左右相靠,中间形成峡谷,其间的距离宜近不宜远,否则全无峡谷气势。两山须有高低、大小、主次之变化,忌同等大小、一样高低、缺少变化。但其差别又不可太大以免失去峡谷之特点。峡谷水面宜前宽后窄,常呈S形弯曲,以增加峡谷的深度。,8.倾斜式,山峰重心向一侧倾斜,危而不倒,具有较强的动势。主要特点是稳中求险,静中寓动,在山水盆景中别具一格。倾斜式的布局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主峰倾斜的前侧留出部分水面并配以低矮的山峰;另一种是主峰前侧不留水面,主峰紧靠盆边。倾斜式山水的外形很重要,假如山峰重心倾向右边,则右侧宜陡峭,左侧 宜平缓,才不致出现 山峰重心要倒的感觉,另外要掌握好山峰的 倾斜角度,倾斜过度 势必岌危欲倒,反之 又失去倾斜式的特点。故制作时应反复比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9.象形式,主要表现大自然中姿态万千的象形景观。具有依物象形,巧夺天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特点。自然界中的象形景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各有千秋,举不胜举。这些奇妙无比的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陶醉、神往。象形式就是以此景观为范本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的。布局的重点是突出象形主峰,使景观集中、明确、一目了然。配峰宜简洁自如,起映衬作用,绝不能喧宾夺主。造型时应本着多一点自然野趣、少一些艺术加工的原则,尽 量利用石料的天然形态,巧作造型。切不可刻意 追求象形而处处显露人 工痕迹,做到似象非象,似是非是,不宜过分强 调具象。,10.自然式,该式不受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约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符合自然、变化入画。其山峰或雄伟壮观,险峻陡峭,或清秀明丽,娩约多姿;盆中的景色或浓郁醉人,绚丽多彩,或神采飞扬,飘逸洒脱;表现的场面大至江山万里,小至亭园小景,均有其独特 的韵味。有些景色稍 有夸张,但又不失自 然之理。由于它不受 造型形式的束缚,作 者在创作思路上可以 自由发挥想象,故而 往往会创作出令人叫 绝的佳作来。,11.高远式,多表现雄伟挺拔,壁立千仞,气势磅礴的山河风光。是 我国山水盆景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主峰一般都较高,如过于低矮,则刚健挺拔,险峻雄伟的气势不易显出。配峰宜矮,以衬托主峰的高耸挺拔。若水面太虚,可在两山之间配以远山、礁石或舟楫,使虚 中见实,虚实相生。该 式多表现近景,所以在 点缀植物时可适当夸张 处理,树的比例可适当 放宽。,使之呈现出绿 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 象。,12.深远式,多用来表现山清水秀的湖光山色,具有层次丰富、景色幽深的特点。其效果全赖多组山峰的前后、左右组排,水面前宽后窄,主配峰间的层次要有高低变化,主峰后面要安排低山连绵,形成远景,以获得深度感。前后峰峦要错落有致,起伏变化,相互呼应,有开有合,有断有连,变化丰富。深远式极讲究山脉纹理,及山脚水岸线的处理。山脉纹理前山要清晰 细腻,后山要模糊粗 放。山脚要迂回曲折,多作“之”字形变化,水面可以低矮的山石 点缀,使之虚中有实,不觉太空。,13.平远式,多用来表现逶迤连绵、起伏多变的低山丘陵,给人以山青水秀、碧波荡漾之感。由于平远式要在咫尺盆中瞻万里之遥,表现的场景较大,故山峰以低矮为主,主配峰的高低对比也不明显,要求前后相衬、起伏连绵、一望无边。忌山石布满盆面,出现拥塞、满闷的现象。山脚要有曲折变化,静止的水面似乎缠绕波动而产生动感。一般不栽植物,仅以青苔、小草点缀,以免破坏全景效果。,第二节 常用石种,一篑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出云。,这是杜甫的假山诗。由此可见,唐代时中国的山水盆景的造型已渐趋成熟,这与唐代阎立本所作职贡图中有作为贡品的山水盆景是相吻合的。,书法家黄庭坚曾为得一“云溪石”而作诗:,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到宋代时,由于山水画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精辟的画论和有关山石的著述,盆景在造型或选材上也都有了新的发展。,杜绾在云林石谱中记载的石种达116种之多。,赵希鹄在润天清录中说:“怪石水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镶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色润者甚可爱玩,枯燥者不足贵也。道州石亦起峰可爱,川石奇耸,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纳之花槛中,或用烟薰,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书画家米芾是个“石痴”,他爱石成癖,到处寻石,以玩石、赏石为快事。他诗文书画俱精,鉴赏水平很高,他提出“瘦、皱、漏、透”的论石标准。古代诗人、画家等文人涉足盆景,使盆景与绘画、诗词等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提高,促进了山水盆景的发展,并从单纯追求形似逐渐发展到强调神韵和意境。,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山爱石的民族,由古至今爱石成癖者不计其数。这是因为石性坚韧不移,长存天地之间,被视为长寿、永恒、坚强和力量的象征,颇具阳刚之美。,我国地域辽阔,山石种类极为丰富,各地皆有宜作盆景的石种。这些石料通常依其质地不同而分为软石和硬石两大类。,1.软石类,软石吸水性能好,易于生苔和栽种植物,便于锯截、雕刻,可塑性强。选材不受外形严格局限,可根据作者的意图随意雕琢造型。一些硬石无法表达的形式内容、造型技巧都可以在 软石中表现出 来,丰富了山 水盆景的内容。缺点是易风化,易损坏,质感 不强,神韵不 及硬石。,浮 石,(1)砂积石,两广称州石,有土黄、灰褐及棕红等颜色。是碳酸钙与泥沙聚集胶合而成的沙岩,质地不均匀,含泥沙处疏松,含碳酸钙处坚硬。吸水性强,利于生苔和栽种植物,因而富有生气。并易于加工造型,便于雕琢,是初学者理想的入门材料。,(2)芦管石,颜色与成分和莎积石相同,是石灰质与泥沙沉积,再和植物留下的根、茎、叶互相包裹、溶蚀、聚集而成的,具有交错的管状纹理,犹如天然的奇峰异洞,加工时应尽量加以利用,适宜作近景特写的造型,有较高的欣赏价值。,(3)海母石,又称珊瑚石。白色,由珊瑚虫遗体与石灰性物质聚积而成。吸水性能好,质地较疏松,分粗细两种,粗质较硬,不易加工,细质较嫩,容易雕琢。刚打捞出来的因含盐分较多,需用清水浸泡以除去盐碱方可附生植物。,(4)浮石,有灰黄、灰白、浅灰及灰黑等色,以灰黑色最好。是火山喷发后期的灼热喷出物沉积而成。质地细密疏松,多孔隙,极轻能浮于水面,易雕琢加工,但 极易破损,很少 大料,宜作精巧 细腻的小型山水 盆景。,(5)鸡骨石,有红褐、土黄、乳黄、灰色等。以颜色、纹理状如鸡骨而得名。质轻脆能浮于水面,吸水性能一般,结构纹理有如国画中的乱柴皴,表面皴纹复杂多变,透漏 的特点较显著。主产安徽、四川、河北、山西等地。,2.硬石类,硬石是制作山水盆景的主要石料,因石质较硬,加工困难,多取天然形态较佳者经锯截、胶合而成,很少作表面雕琢加工。栽种植物较难成活。但质感很强,不易损坏,欣赏价值较高。,千 层 石,(1)英德石,俗称英石。颜色为灰黑、灰色和浅灰色。是石灰石受雨水的长期淋蚀风化而成。英石质硬而脆,不能雕琢,只能选取天然形态较好的进行锯截和拼接。英石用途很广,可作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不论表现近山、远山、清供均是理想的材料,是中国传统名石之一。主要产地是广东的英德。,(2)斧劈石,有浅灰、深灰、灰黑、土黄、土红等色。属页岩类。斧劈石纹理挺拔,刚劲有力,劈剖后呈修长的条状或片状,其石纹如同山水画中的“斧劈皴”,并因此而得名。斧劈石质地较硬,但软者可用刚锯手工锯开。适宜制作山峰峻峭,雄伟挺拔的高山,形 色兼备,气象万 千,是山水盆景 的主要石料之一。主产于江苏、安 徽、浙江、贵州 等地。,(3)钟乳石,多为乳白色,也有黄色、琥珀色等。是石灰岩溶洞中长期受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形态浑朴呈峰状。质地紧密、不易雕琢、吸水性较差。有的可作供石。分布在各地的石灰岩溶洞中。,(4)千层石,深灰色、土黄色。由石灰质与硅质沙层长久侵蚀交叠而成,从外表看似一层层石片堆叠而成,且每层颜色不同,石层横向,似山水画中的折带皴。石质坚硬,不吸水。因产地不同其颜色、厚薄、形态都有差异。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地。,(5)灵璧石,色灰黑、浅灰、白色、土红等。属石灰岩。石质坚硬。其佳品外形自然柔和,中间多有孔洞,配上红木几座作清供最具欣赏价值,是我国的传统名石。产于安徽灵璧县。,(6)龟纹石,因岩石表面有深浅不一的龟背状纹理而得名。石灰质。石质坚硬,体态浑圆,最适宜作浑厚的矮山及水旱盆景。各地石灰岩地区均有分布。,(7)石笋石,又名松皮石、虎皮石。是一种变质砾岩,颜色有褐红、灰紫、土红、土黄、青灰等多种。石质坚硬,不吸水。石中夹灰白色的砾石,砾石未风化者称为龙岩,已风化成一个个小洞穴者称为风岩。多为条状石笋形,可通过敲击、锯截 加工造型。适宜作 近景式山水盆景。主产于浙江、江西 等地。,(8)菊花石,黑色中有白色晶花,形似盛开的菊花,故而得名。一般呈椭圆形,质地硬脆,多用作供石。主产湖南浏阳、广东花县等地。,(9)砂片石,按其色泽可分为青砂片和黄砂片,属表生沙岩。是河床下面的砂岩经胶合作用而形成,胶接程度高则质地较硬,反之则质地疏松。砂片石线条浑 圆柔和,锋芒 挺秀,表面呈 均匀细砂粒状,吸水性尚好。产川西河道或 古河床中。,清 漓 图,(10)树化石,有棕红、黄褐、灰黑等颜色。是古代树木因地壳运动,经过高温高压形成的树木化石。既有疏密的纹理,又有岩石的性质。质地坚硬,加工不易。产量很少而显得较为珍贵。主产辽宁、浙江等地。,松 化 石,(11)太湖石,色深灰、青灰、灰白、土黄等。是石灰岩在水的长期冲刷和溶蚀下形成的。质地较硬,线条浑圆柔和,有各种形态的洞穴穿透。太湖石是我国传统名石 之一,主产于 浙江、江西等 地。,以上介绍的是我国目前制作山水盆景较为常用的石种。其实可以用作盆景的石种还很多,这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只要具有自然之美的石种,都可以用来制作山水盆景。,石 灰 石,第三节 加工制作技艺,加工制作因石种不同而各不相同,加工重点也各有侧重。软石主要靠雕琢成型,雕琢在此相对成了重点;硬石只能在局部小范围进行简单 的雕琢,主要靠利用 多块同种类、同颜色、同纹理的石料组合成 型,组合在此就相对 显得更重要些。因此 在加工制作时应根据 材料的具体情况,作 不同重点的加工。,白 云 石,同时在制作中,既要符合自然常理,讲究形似,又不能成为自然景物的模型。应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鲜明个性和生动神态,达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在加工制作时充分利用山石、植物的原有形态,因材制宜,巧妙地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神韵。并对所要表现的对象作充分的认识,对外形作适当的概括、取舍、夸张、变形。不必过分追求景物细部的真实,不必拘泥于过分的形似,其目的是突出神似,达到形神兼备、神似重于形似的目的。,浮 石,1.选石,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作者在制作前就有一个表现主题的基本构思与设想,再去选择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称之为依题选材。二是作者无意中发现一块或数块山石,触静生情,然后根据石料的特点来决定创作意图,进行加工;或经过仔细的观察、揣摩,构思趋向 成熟,然后进行 加工制作,这称 之为因材施艺。理想的山石材料 是作品成功的基 础,选择良好的 材料是创作的第 一步,也是至关 重要的一步。,红 斧 劈 石,2.锯截,石料必须先将底部锯平,才能进行组合布局。下锯前,必须仔细观察石料,反复比较,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审视好下锯的角度和高度,尽可能利用材料的精华部分。硬石要用机械切割,而软石质地疏松,用钳工钢锯即可任意锯截。,龟 纹 石,3.雕琢,雕琢在硬石上使用不多。软石大多不具备天然纹理,故多依赖人工雕琢。,雪 花 石,4.组合,组合是山水盆景布局的具体实施,是山水盆景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组合使作者的立意构思得以实现。在组合布局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与原构思有不合之处,或因缺少设想中的特定形态的石料而必须调整构思,或重新选择及加工石料。因此,山石的组合布局与石料的选择加工往往是交替进行,不可分开的。要想组合布局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先设想的目标,备有充足的石料以供组合时选用是很必要的。,主峰是全景的视觉中心,重点所在,故应首先把主峰组合好,然后再进行其它景物的组合。主峰可油多块山石组成,也可由一块天然成形的山石组成。但组合主峰的多块石料必须在质地、颜色、纹理上基本一致,以求和谐、融洽、浑然一体。在着手于主峰的组合时,就应注意次峰的安 排,次峰一般紧靠 主峰一侧,用来丰 富主峰的层次,增 强山体趋势,使主 峰与配峰之间有一 个适当的过渡。,秋 江 夕 照,主、次峰之外的山峰均为配峰,它应与主峰在风格上相统一,趋势上相呼应,但在形体上必须有所区别。它在整体上属次要景观,主要起衬托、对比作用。以配峰的平庸衬托主峰的雄秀,以配峰的低矮反衬主峰的挺拔。所以配峰的形态不宜突出,必须遵循画论中“客不欺主、客随主行”的原则,否则主次不分,喧宾夺主,那布局也就失败了。,瀑 布 直 泻,主 峰,次 峰,配 峰,组 合 布 局,在主、配峰的组合布局中,既要突出重点,更要兼顾全局。要精心安排山峰之间的高低、大小、前后层次和左右开合,以产生强烈的节奏起伏感。要注意疏密得当,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水面,给观赏者留下联想的余地,作品才耐人寻味。总之,组合布局的过程也就是解决一系列矛盾的过程,诸如主与次、虚与实、疏与密、大与小、聚与散、露与藏、起与伏、险与稳、呼与应、开与 合等等,必须 灵活运用各种 艺术手法,正 确处理好这些 矛盾关系。,霁 岚 春 晖,另外,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山水盆景,其坡脚的处理非常重要。坡脚是山体与水面的交接处,水岸线的蜿蜒曲折,可使空旷、静止的水面产生流动的感觉,整个画面才能活起来,所谓水 随山转,山依 水活。所以,水岸线的处理 应避免呆板平 直、无所变化 的状态出现。,五千仞岳上摩天,5.胶合,胶合前需把石料刷洗干净,以增加胶合强度。一般用水泥进行胶合,要尽可能作到看不出水泥接缝,胶合时外露的水泥,要用毛笔蘸水刷洗干净。硬石类石料在胶合时要注意留出适当的洞穴,以便栽种植物。,6.植物与配件,植物点缀与配件安置是丰富作品内容、表情达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山石上没有一点植物点缀,那就成了毫无生机的荒山秃岭,令人乏味。同样,自然山水与人的活动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全部景物中没有一点人、亭、塔、船等配件,就会显得气氛冷清,缺少生命活力。因而植物和配件的点缀可使画面产生情趣盎然的勃勃生机,可以帮助表现特定的题材,增添作品的观赏内容,加深作品的含义。使作品产生一种亲近、自然、和睦、融洽的氛围。这样的作品才容易为欣赏者所接受。,植物点缀要根据题材、山形、布局以及石种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符合自然规律和透视原则。如高耸挺拔的山峰宜在山腰栽种悬崖式树木;山坡丘陵宜点缀矮小的树木。要掌握近山植树、远山种苔、下大上小的透视原则,并做到疏密得当,不可满山遍布而掩 盖了山峰的秀丽。选择的 植物应株矮叶细,宜小不 宜大,要注意丈山尺树寸 人的比例关系。有些近景 由于是局部的特写,可作 适当的夸张。,配件安置应因景制宜。何处宜亭、塔,何处宜舟、桥,都要服从景物的环境需要。唐代画家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坡堤,小桥可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则居舍。”这说的是配件的安排要符合生活规律。另外要注意大小比例,透视关系,以少胜多,藏露得宜。一般来 说,亭、阁可 置山腰;塔多 安置在山势平 缓的配峰上;舟楫多置于宽 阔的水面;房 屋、茅舍应置 于山脚坡岸处。,网 丝 石,7.题名,在作品的立意、构思创作中或在制作完成后,给作品赋予高雅、贴切、形象、生动、凝练、含蓄的名称,可以扩大和延伸盆景所要创造的艺术境界,起到点明主题,深化意境,引导欣赏,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用。一个贴切高雅的题名,可 使作品大为增 色并往往能产 生意料之外的 效果,题名在 盆景意境的表 现上起着画龙 点睛的作用。,秋 山 萧 寺,8.制作之忌,自然美是盆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必然是自然美的直接体现,而其自然美又主要体现在制作材料的质地、形态、纹理、色泽和植物的种植是否符合自然规律。但它又不是自然界山石草木的模仿和照搬。因为自然界的美多是分散的,不典型的,它不能满足人们欣赏的需要。因此在设计山水盆景时,就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将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升华,使之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盆景的艺术美。同时,盆景作为一种艺术品,除了要具有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更主要的是要表现出深邃的意境美。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内心的艺术享受。意境的好坏是评价一件盆景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准。而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意境美,都主要是通过造型来体现的。这就要求创作者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之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制作技巧。,(1)忌纹理色泽不一,同一盆中山石的纹理和色泽应尽可能地相似以使全景和谐、自然、浑然一体。否则,勉强拼凑出来的作品会令人感到别扭而不舒服。,(2)忌满盆为患,布局要讲究虚灵、透气。注重虚实相生、疏密得当。中国画论有“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的论点。如盆中山石塞满,山上树林密布,就会产生 臃肿、呆板而失去 生机。因此峰与峰 之间要有过渡空档,盆面要留出适当比 例的水面。,(3)忌比例失调,盆景是自然景物在盆中的艺术再现。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时可适当的夸张,但一定的比例关系还是要遵循的。各种景物之间的比例协调,能使作品合乎自然 情理,起到小 中见大的目的。,(4)忌各自为政,主峰与配峰,植物、配件等,都是一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应相互呼应顾盼,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凑合。如主峰倾向一侧,而配峰不与之呼应,反倒向另一侧,形成背靠背的局面,那作品就会缺少完整、紧凑的感觉,整体性也就削弱了。另外植物栽种的 方向、位置以及 配件等与山峰的 朝向均要做到有 呼有应,顾盼有 情,才能相得益 彰。,(5)忌重心不稳,作品在追求动势时因处理不当往往会产生山峰重心不稳,摇摇欲坠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悬崖式、倾斜式中。为避免这种状况,主峰的倾斜度要适可而止,不可过之。另可通过配峰的处理、植物的栽种、配件的安置来协调、弥补。如主峰朝左边倾斜,可着意于右边安置 配峰、栽种植物或 点缀配件,使右边 的重量明显加重,来取得视觉上的稳 定,达到消除重心 不稳的目的。,(6)忌山脚平直,一盆作品有了山峰的险峻奇秀之外,还要有山脚的迂回曲折变化,才能使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山脚与水面相连,通过山脚线的曲折多变,可使水面萦回产生动感。如 山脚平直,山就如 石壁一堵,水就滞 而不活,整个画面 则显得呆板而失去 生机。,第四节 创作示范,盆景艺术的学习尤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在认真学好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山水盆景的制作过程可分为主峰布局、配峰布局、坡脚处理、植物栽种和配件安置等几个步骤。本节将每件作品的这几个步骤,以分解图的形式逐一介绍,以使同学们能更快地弄懂学会。,示范之一,第一步,“搜尽奇峰打草稿”,应多借鉴山水画、山水影视片、山水盆景照片以及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进行构思设计。并锯此进行选石。,用钢锯把石料底部锯平。,把选出的石料底部全部锯平,并逐一进行粗加工,使每块石料形成初步的山峦形态,以备布局时选用。,按预先进行好的立意和构思设计,在盆中按照主峰、次峰、配峰、坡脚的次序进行组合布局。,主、配峰布局已完成,在两山之间的后面加上远山,形成峡谷深远之意。,然后进行坡脚处理,在空白位置适当安置小平坡和礁石,以增加水岸线的迂回曲折变化。,全局完成后,须仔细审视,不满意处再进行调整或重新布局,直至满意为止。然后参考国画中“皴法”的技巧,对山石进行纹理的雕琢加工。,如石料色泽深浅不一时,可将颜料用牙刷涂刷在色泽较浅的石料上,使整个作品中的山石色泽一致。,先将纸浸湿后垫在盆上,再把山石放上,逐一用水泥胶合,或在纸上按山石位置划线,依线胶合。胶合之后要经常喷水至水泥干固,然后去掉垫纸。,选择栽种植物,要注意比例关系。此例因山势不高,选用半枝莲、小草等,切忌叶大枝长的植物。,安置配件要注意比例、透视关系,要符合生活规律,且不可过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了。,制作完成后的效果图,示范之二,这是一盆群峰式山水盆景,采用硬石类的斧劈石,取名碧水青峰。其特点是用盆较宽,在布局时有较大的余地。盆中群峰都靠盆的后侧,前面空出大片的水面,山水掩映,峰峦呈秀,碧水 荡漾,群峰生辉。全景构图以疏朗、明快、雄秀兼备 取胜。,原作:上海市,1.主峰布局,主峰选用多块高耸挺拔的石料,先用平口锤将石料外形敲出,并用砂轮将过尖的楞角磨掉,使外形轮廓线柔和自然,再在盆中组合布局。,2.配峰处理,作者将主峰安排在盆的左侧偏前,而将配峰顺主峰右侧逐渐朝后排列,前面空出大片水面。群峰式在山峰布局时要精心设计各山峰之间的高低、大小、前后层次及左右 开合等,使其有 节奏感,有上下 起伏变化,而不 能平铺直叙,简 单组合。,3.坡脚处理,此作品山脚的安排较为成功,使陡直的群峰有了依托。除了在盆的两侧各点置了几 块小坡石外,还在主峰前面 安排了细石水 道,增加了作 品的生活情趣。,示范之三,这也是一盆群峰式。采用线条挺拔、皴纹刚直的锰石作成。无题。左侧群峰,层峦叠嶂,高低险峻,由前至后一山更比一山高。山间羊肠小道,直入深山幽谷之中。山崖秀岭之间,溪水潺流,绿树成荫,古塔、小亭、石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风景区,令人流连忘返。与左侧刚直挺拔 的群峰相比,右 侧前面的两块配 峰的外形轮廓却 显得分外柔和,使整个山峰刚中 有柔,刚柔相济,恰倒好处。,原作:上海市,1.主峰布局,锰石质地坚硬,加工雕琢不易,多选用表面纹理优美、外形轮廓完好的石料制作盆景。一定要充分发挥材料原有的优点和长处。,2.配峰处理,由于此作品主峰峰峦叠嶂、山势刚直险峻,所以在处理配峰时,除安排了两座刚直险峻的山峰外,又在前面安置了两块外存轮廓稍为柔和的山峰,使整个造型出现刚柔相济的韵味。,3.坡脚处理,此作品的山脚水岸线及配件的处理极为成功,坡连着山,山连着水,水中有桥,坡上有亭,山水掩映,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示范之四,这是象形式山水盆景。采用英德石制作,取名狮岩泊舟。左侧主峰外形似雄狮偃卧,昂首扭向右侧,临崖边伸展的树枝,恰如其唇边胡须撩拨湖水。尾部微微上翘,与头部呼应。主峰的左侧有一小石相靠,观其形,似降世不久的小狮,既胆怯又害怕,只有紧紧依偎着母狮,仿佛世界才安宁,心境才平静。象形式讲究天然 神韵,忌讳人工 痕迹,巧在似与 不似之间,过于 逼真反倒失去自 然,此作品的成 功也在于此。,原作:上海市,1.主峰布局,主峰取其英德石的天然形态,布局时仅作底部锯截加工,在其左侧配上一块小石,使整体起伏过渡自然。,2.配峰处理,配峰布局于主峰的对面,与其隔江而立,且低矮平庸,衬托主峰的姿态优美。,3.坡脚处理,坡脚安排十分简单,寥寥几块小石点缀于主、配峰之间,但恰倒好处。,示范之五,这是一盆倾斜式山水盆景。采用砂积石,取名蜀江春色。特点是“秀于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主峰玲珑俊秀,依山傍水,临水倾斜。配峰大小得体,恰倒好处。主峰的外形轮廓变化有序,线条优美柔和,自然和谐,集灵秀与险峻于一盆。画面生动活泼。山石上栽种的六月雪,给作品增添 了勃勃生气。主 峰下轻上重,右 轻左重,使山势 呈现出险的感觉,尤其是主峰悬崖 上的小树,更加 强了山峰的倾斜 动感。,原作:何成友,1.主峰布局,主峰采用砂积石雕琢而成,外存轮廓夸张,变化较有特点,线条柔和,自然流畅。,2.配峰处理,由于主峰形状极为俊秀,变化有序,故对配峰的处理显得较为随意。低矮的坡石,并无惊人之处,上栽两棵六月雪,与主峰悬崖上的六月雪相呼应,使作品增色不少。,3.坡脚处理,由于主峰朝左侧倾斜,故特意安排了一块小石于主峰右侧山脚,以增强主峰的稳定感。另在主峰山脚四周散置数块碎石。,示范之六,这是一盆孤峰式山水。采用斧劈石。取名青松倚绝壁。盆内孤峰耸立,气势险峻,主峰形态奇特,略呈弧形。前面的配峰安置颇具新意,山体斜向右侧,与刚直的主峰形成强烈的对比,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山上的五针松繁茂苍翠,高低错落,郁郁葱葱。山下矮石相伴,使孤峰显得稳固。四周水面散置的碎石,增加了水岸线的变化,打破了一峰独峙的单调局面。作品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孤峰不孤,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原作:上海市,1.主峰布局,斧劈石适宜制作高耸挺拔、雄伟峻峭的山峰。,2.坡脚处理,孤峰式主峰加工固然是重点,但也不可忽略坡脚的处理。坡脚要有曲折变化,并与主峰脉络气势连贯,形成一体。再于空虚的水面上安置数块碎石,使虚中有实,富于变化。,示范之七,这是一盆典型的双峰式,采用两块大小不一的芦管石拼接而成,整个造型很有气势,取名双峰擎天。两峰紧紧并立于圆盆的正中,左峰高峻挺直,似利剑直刺蓝天,右峰略低稍瘦,与左峰并立相伴。两峰的皴纹、山势等均很协调,加之山脚的铺垫和山上两侧植物的渲染、烘托,虽由人工组合,但犹如天然生成。,示范之八,作品取唐代诗人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采用偏重式布局,用英德石制作,取名独钓寒江雪。大雪纷飞,空中绝鸟迹,路上断行人,天寒地冻,渔翁披蓑戴笠,垂钓于寒江之上。山上枯树虬枝伸向江中,僧舍古塔依稀可见。所有景物银装素裹,沉寂冷清,选用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