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经济形式、产业化与现代化.ppt
畜牧业产业化,蔡泽川,第一章 畜牧业经济形式、产业化与现代化,1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2畜牧业产业化;3畜牧业现代化。,第一节 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1.主要内容国有经济形式集体经济形式个体和私营经济合作经济形式联合经济形式中外合资经营形式,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化,1.主要内容畜牧业产业化的内涵和作用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理念机器经营方式组建畜牧业产业化的方法,一、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畜牧产业化是畜牧产业一体化简称。所谓畜牧产业一体化是指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诸环节,即产前、产中、产后,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合作制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对一个区的畜牧主导产业实行饲料养殖加工、产供销、牧工商、牧科教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畜牧产业化的核心,畜牧产业化的核心是形成畜产品生产与经营一体化的体系。共同利益是实现一体化的基础,也是发展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所以,一体化中各参与主体是否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是衡量某种经营是否实现了产业化的基本条件,畜牧产业化的表现,从实践角度看,畜牧产业化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综合特征。产业一体化是动态的,具有不断发展演进的性质,按联结和发育程度看,目前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有三种类型。一是“松散型”“龙头”凭其传统信誉和为农牧户提供各种服务,联结基地和农户,主要是市场买卖关系,没有其他约束关系,该种类型可谓产业化雏型,有希望向一体化过渡,实质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二是半“紧密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或基地有契约关系,但不够稳定,属过渡类型;三是“紧密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或基地有较稳定的合同(契约)关系或股份合作关系、股份制关系等约束方式,进行一体化经营。可以认为,紧密型从内涵上属真正意义的一体化经营,而且有同产权关系,属于高级密型的产业一体化。,二、畜牧业产业化的作用,发展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这是因为畜牧产业化是解决目前畜牧业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首先,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牧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生产与市场的连接问题,由于产销脱节所引起的生产反覆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而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加速了畜牧业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首先,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牧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生产与市场的连接问题,由于产销脱节所引起的生产反覆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而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加速了畜牧业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第二,通过产业化建立畜牧业内部的利益补偿机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解决畜牧业比较利益低的根本出路,在于走专业化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推进产业化,产、加、销直接连结和在不打破家庭经营的情况下,扩大了区域规模,既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发挥了规模效益,相应降低了畜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又通过加工进一步增值。更为关键的是一体化经营形式,通过合同或契约(也有的是股份制),将农牧民与其它参与主体结成了较稳定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即加工、流通企业可通过提价让利,生产贷款贴息、生产资料赊销,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保护价收购等措施,将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等实现的多次增值向农牧民部分返还,使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做到利益互补,缓解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扩大、畜产品生产比较利益下降以及增产不增收等矛盾,最终使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基本的动力源泉。,第三,产业化有利于促进生产的适度规模和提高专业化、集约经营水平,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畜牧业主要由分散的农民进行小规模经营,这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最大障碍,经过多年探索总未能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在专业化生产体系中,加工企业或畜产品直销部门,为了获得批量、均衡、稳定和高质量的货源,必须推动生产基地的规模化生产,而农户借助龙头企业的配套服务,尽可能扩大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这两方面的结合,促使生产规模适度。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又必然要增加投资,使用现代的技术装备,并形成一种新型的现代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体系,这样产业化经营就在小规模农牧户基础上实现了畜牧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第四,产业化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组合,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畜牧产业化以建立高效畜牧业体系为核心,注重发展畜产品的深度加工部门,还可延伸到储藏、运销等环节,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形成了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很强的吸纳能力,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同时畜牧产业化还可促使农村乡镇加工企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形成畜产品生产的规模优势。畜产品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积累,推动着农村小城镇的形成,缩短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的进程。,第五,产业化有利于促进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种,需要一套与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组织形式配套联动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新机制,这既是产业化的效应,也是产业化本身的要求。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宏观管理体制是部门“条条”、“块块”分割管理体制,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产业一体化体制的障碍。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将促进旧体制的改革,使其朝供产销一体化管理方向发展。同时也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即由过去行政干预为主,逐步转向政策、法规等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轨道上来。,三、畜牧产业组织类型和组织方式,就全国整个农业内部比较而言,畜牧产业化起步较早,基础较好,许多地方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国内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带动型,以实力较强的企业为“龙头”与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体化生产体系。其主要的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契约式,签约双方规定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户具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提供全过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畜产品由“龙头”企业加工,出售制成品。这种形式目前在外向型创汇畜牧业中较为流行,各地都有比较普遍的发展。,2.市场牵动型,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3.企业集团型,以畜产品生产为基地,以加工、销售企业为主体,以综合技术服务为保障,把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和生产资料供应等环节纳入统一经营体内,成为比较紧密的企业集团。,4.主导产业带动型,从利用当地资源和开发特色产品入手,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走产业化之路。,5.科技推动型,发挥技术优势,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推动畜牧业生产、加工配套发展,开拓新的市场领域。,6.中介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以及各种技术协会、销售协会等。这类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不仅为农民的产、供、销提供各种服务,而且也为加工、销售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协会还反映生产者的呼声,保护农民的利益。目前,专业技术协会类型较普遍,如有养猪协会、养鸡协会、养羊协会、养蜂协会等。,四、推进畜牧产业化必须抓好的几个环节,推进畜牧产业化,是至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是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更与牧业主管部门,每一个畜牧企业、事业单位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推行畜牧产业化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积极开拓市场,加速市场体系建设。,商品畜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可以说“市场”是产业化的“总龙头”,背离了市场,龙身抬不起,龙尾舞不动,必须把培育和建设市场置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首位。现在国内外畜产品交易中,买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除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以指导生产经营外,还须建立市场体系,开拓国际市场。除了健全本地市场体系外,还必须以产销合同等方式与大中城市建立供销关系,在沿海、沿边口岸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设立窗口,通过开展补偿贸易、契约供销和期货贸易等多种形式,形成生产和销售相连接,内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相接轨的大流通格局,使产品能有稳定的销路。,2.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是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基础。确定主导产业,就是要根据地方资源优势选择市场容量大、效益好的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从而将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的有效途径:一是进一步巩固提高原有传统产业,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竞争能力。二是着眼发展新技术支柱产业,对那些既有资源优势,又有经济、技术优势的项目应加快发展。三是注意名特珍稀畜产品开发,立足创特色。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要在对资源和市场全国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避免趋同和盲目上马。,3.重点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担负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角色,既是生产加工中心,又是信息、科研、服务中心。所以,龙头企业必须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供全程服务的综合能力,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要按照“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在培育龙头企业中,要重视发挥现有大型畜产品或饲料加工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创汇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4.抓好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依托。只有生产形成一定的规模,方有利于资金投放和技术指导,亦有利于给龙头企业和市场提供质高、量大且稳定的货源。所以,要重视建设覆盖面大,辐射力强的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上要注意做到“一稳”、“六化”,即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做到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产销合同化、保护法制化。,5.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产业化经营组织各环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产业化经营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唯有运用市场规律,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方能为产业化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和创造内在动力。各地在这方面已创造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互助合作原则运作,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在机制上解决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矛盾。龙头企业只有与农户真正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方能更具有活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对这样的龙头企业应大力鼓励、扶持发展。,6.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畜牧产业化离不开社会服务,首先是科技服务,还有信息、交通、运输、仓储等服务。要坚持把实施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服务于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7.排除体制障碍,转换政府职能,产业化涉及方方面面,牵动环节也多,必须坚持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应适当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推动产业化健康发展。对产业化经营系统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协作配合,排除障碍。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逐步转换职能,由单纯管理型变为管理服务型,切忌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瞎指挥、乱干涉和硬捏合,第三节 畜牧业现代化,1.主要内容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途径加入WTO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来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不传统畜牧业转变为现代畜牧业。,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一、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国人均占有农畜产品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程度。一个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创造的产值是衡量农牧业劳动生产率高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途径,一是要素投入集约化。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来提高畜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改变粗放经营状况,提高资源的产出率。特别是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资源和劳动力粗放投入,使现代畜牧业具有明显的集约化和可持续性特征。,二是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畜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生产手段科技化。,发展现代畜牧业,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畜牧业的过程,是用现代畜牧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它在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畜牧业生产普遍实现了机械化,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四是产业经营一体化。,现代畜牧业以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牧工贸环环相扣,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服务的社会化全部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农户通过各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成为市场主体,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经营一体化使农村和城市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畜牧业与工业的利润接近,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第二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1.畜牧业的生产结构;2.畜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1.畜牧业的生产结构,畜牧业生产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内部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此外,作为生产要素的饲料结构、草原结构,作为生产最终表现的产品结构,生产成果的货币表现形态产值结构等都是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畜种结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不同,所形成的畜种结构也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形成了以猪、牛为中心的发展格局。猪、牛在牲畜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6.07%和27.44%。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改善,对肉类的需求增加,养猪业迅速发展,猪所占比重逐年增加,1985年猪在牲畜中的比例达到55.13%,同期牛所占比重呈直线下降趋势。1985年以后,禽类由于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周期短等优势,在生产中日益引起了重视,养禽业迅速发展,猪在牲畜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90年猪所占比盆降到51.58%,2005年为48.16%,牛羊由于产奶和产肉的需要,在牲畜中所占比重也有所增长。总体来讲,我国畜种结构变化特征可概括为养猪业发展迅速,养牛业和养羊业发展缓慢。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猪在牲畜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但仍是我国最主要的牲畜种类。,二品种结构品种结构是指同一畜种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或不同性能的牲畜占该类牲畜总量的比重。以牛为例,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黄牛为主,75%占左右,其次是水牛,20%占左右,主要用于耕田,食用的比例很小。奶牛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奶牛饲养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1980年,我国奶牛存栏量为64.1万头,占牛总存栏量的0.89%,1985年达到1.87%,随后逐年增加,2005年我国奶牛存栏量达到1216.1万头,占牛总存栏量的8.59%。良种率是反映品种结构的又一指标,优良的畜禽品种是畜牧业高产优产的基础。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我国畜禽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猪的良种被盖率从以年的提高到年的,奶牛从提高到。,三、畜群结构,母畜在畜群中所占比重是评估畜群结构的主要指标。畜种不同,母畜在畜群中所占比例也不同。目前我国能繁母猪比例在7%左右,母牛占牛群比例在40%左右,母羊所占比例在50%左右。母畜多则繁殖快,淘汰更新也快,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畜牧业区划,畜牧业区划是以畜牧业生产为对象而进行的单项农业区划。属农业部门区划。其任务是根据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性,划分畜牧业适宜区。畜牧业是以饲草、饲料为物质基础的畜禽生产部门,不同的畜禽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和饲草、饲料条件,故畜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畜牧业区划内容主要包括:畜牧业资源(包括畜禽品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生产潜力评价;饲草、饲料类型和草场类型、结构、分布特点。如农区谷物饲料类型、多汁饲料类型,牧区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等;畜牧业生产现状。包括畜禽结构、饲养方式、畜产品产量及商品化程度;畜牧业分区发展条件、方向、规模、水平及主要措施。畜牧业分区一般以畜禽结构为主导指标,以饲料类型、自然环境、饲养方式、社会需要为辅助指标。中国全国畜牧业区划以自然条件(如地貌及水热条件)和畜禽结构为标志,县级畜牧业区划以土地类型和主导畜禽种类为标志。畜牧业区划可为畜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