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g.ppt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供给机制,第三篇 目录,第八章 现代货币的供给机制,第八章 目录,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口径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调节机制,第八章 现代货币供给机制,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第八章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1.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2.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第八章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都以流动性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2.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3.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第八章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外国和IMF的M系列,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2.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M3+CD和“广义流动性”。3.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各层次:M0、M2、M4、M4c和M5,没有M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第八章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中国的M系列,1.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相当 IMF 的准货币。,第八章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的流动性,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2.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第八章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1.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突破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加大了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2.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我国也逐渐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第八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1.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2.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2.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在提取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各个银行,由于自己的客户开出支票,因而应该付出款项,同时由于自己客户交来支票委托收款,因而有应该收入的款项。应付款、应收款的金额很大,但两者的差额通常却较小。,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二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铸币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相对稳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铸币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3.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4.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50 000元存款。从先后顺序来说,10 000元是最初的存款,40 000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存款。因此,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5.这里有:原始存款R、贷款总额L、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 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为:,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6.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10 000元铸币为各种支付服务。现在,银行则为经济创造了40 000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货币已增至50 000元。,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1.现代生活中相当于铸币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银行券。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这与铸币流通时要保有一部分铸币以备提取铸币的意义一样。但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由于各个存款货币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所以应收应付差额的结算只需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2.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通常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这种比率叫法定准备率。,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3.如果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则有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怎样开始?“原始存款”的来源可以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等等。,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4.举例: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 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 000元。,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 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 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 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 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 6 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 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5.如以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2.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 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 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 个值。,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1.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2.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Cc D,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3.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 数为:,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1.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 e 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2.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3.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第八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第八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1.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MS=m B 其中,货币乘数为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模型,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IMF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与“流通中的现金”之和。“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基础货币,2.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B=RC 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2.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反之,则必须补充现金。,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3.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4.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这种准备给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钞票和硬币由专库保管,不属于流通中的货币。,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1.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2.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2.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3.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4.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1.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能力:中央银行在国内信用交易的范围内,没有类似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也没有任何一个在它之上的机构可以保存它的存款;中央银行也不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铸造的。,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2.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 资产与负债必然平衡。,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3.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央银行想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增加准备存款,也无从发挥这样的能力;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乘数,1.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乘数,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乘数,2.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又可整理为:,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乘数,4.C/D或D/C,即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R/D或D/R,即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第八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乘数,第八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1.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2.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没有可能直接操纵。,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1.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2.具体来说:中央银行购入,增加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售出,减少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3.从中央银行来说,是较为机动的调控工具。,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贴现政策,1.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并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其机制是: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2.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1.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2.通常认为,这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 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市场稳定趋势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经营规模经营规模扩大时,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企业贷款积极性提高,货币供给增加;经营规模缩小时,企业款积极性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经营效益企业经营效益降低,货币供给减少;企业经营效益提高,货币供给增加。,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1.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存款创造乘数就小,货币供给也越小;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少,货币供给则越大;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相反则反是。,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2.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进程。,第八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能否既视为内生变量又视为外生变量,1.在计量经济学中,一个变量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不能同时作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2.但货币供给的决定不能机械地简化为某一个理论模型。,思考题,什么是基础货币?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试结合货币供给模型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货币供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