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创新币的创造机制.ppt
1,第十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2,第十章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第一节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评价,3,第十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4,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这一过程的不可逆转决定于商品经济覆盖整个经济生活,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和发展;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则是在经历了几百年之后的20世纪。,5,2.现代的信用货币(表现形式):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6,3.直至进入20世纪,人们才意识到,如果不把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视为货币的存在形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供给就是不完整的。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7,4.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p250。5.今天的货币形态极其多样,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变化迅速。但无论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是信用货币。,8,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1.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2.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9,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10,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1.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2.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11,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原始存款 p249派生存款存款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p250,12,5.这里有:原始存款R、贷款总额L、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 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为:,L=R(1/r-1)p250,13,“原始存款”的来源于央行通过购买证券、外汇黄金以及贴现贷款等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P250 原始存款是存款派生的起点,是一个银行从银行体系之外吸收的存款。从某一时点看,原始存款是银行存款准备之和。p251可以是1)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2)可以是客户收到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3)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等等。,14,货币创造过程的通俗解释,2.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提取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15,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各个银行,由于自己的客户开出支票,因而应该付出款项,同时由于自己客户交来支票委托收款,因而有应该收入的款项。应付款、应收款的金额很大,但两者的差额通常却较小。,16,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1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2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铸币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相对稳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铸币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17,简单的货币创造的条件p251,1.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制度3.非支票存款为零,18,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19,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20,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21,4.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50 000元存款。从先后顺序来说,10 000元是最初的存款,40 000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存款。因此,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22,6.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10 000元铸币为各种支付服务。现在,银行则为经济创造了40 000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货币已增至50 000元。,23,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p255,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24,三、货币创造的乘数(倍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2.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 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 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 个值。,25,影响存款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1.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26,2.现金漏损率,1.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27,现金漏损率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2.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Cc D,28,3.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 数为:,29,3.超额准备金率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 e 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30,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257,31,第十一章31,存款创造乘数法定准备金率:kd=1/rd现金漏损率:kd=1/(rd+c)超额准备金率:kd=1/(rd+c+e)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kd=1/(rd+c+e+trt)例如:例如,法定准备金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超额准备金率为4%,那么存款货币创造乘数为:1/(10%+2%+4%)=6.25。,32,3.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33,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34,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35,关于“现金”的再说明,1.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票和硬币的数额。currency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经济著述,常常用以泛指货币。此外还有一个英文字cash,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现金”;而在其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36,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2.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反之,则必须补充现金。,37,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3.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4.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这种准备给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钞票和硬币由专库保管,不属于流通中的货币。,38,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5.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的现金所形成。,39,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1.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2.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40,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3.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41,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2.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42,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3.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43,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4.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44,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1.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能力:中央银行在国内信用交易的范围内,没有类似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也没有任何一个在它之上的机构可以保存它的存款;中央银行也不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铸造的。,45,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2.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 资产与负债必然平衡。,46,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3.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央银行想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增加准备存款,也无从发挥这样的能力;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47,基础货币,1.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2.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的现金”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48,基础货币,2.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B=RC 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49,货币乘数,1.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MS=m B,50,货币乘数,2.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51,货币乘数,52,货币乘数,3.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又可整理为:,53,货币乘数,4.C/D或D/C,即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R/D或D/R,即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54,发行收入与铸币税,1.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都是由面值标示的实实在在的购买力。那么,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收入”跑到哪里去了?2.“发行收入”这个词追溯起来,应是套用“铸币收入”或“铸币税”而来的。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当铸造钱币是王室、国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就是财政的收入。,55,发行收入与铸币税,3.问题是,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条件下不能否套用铸币税的分析思路。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主体,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负有按约定归还本金的义务,其代价则是按期支付利息。中央银行的所谓发行收入,实实在在地就是这些利息收入。,56,发行收入与铸币税,4.“铸币收入”或“铸币税”,国内外用得很乱。在西方的文献中,铸币税这一概念有时用来讨论通货膨胀问题;近来则用以讨论美元化中美元取代非美元国家货币的问题。各有界定,需要专门讨论。如果不能说清脉络和可能的“会计”表现,不宜轻率使用。,57,第十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 机制的总体评价,58,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其次,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最后,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59,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1.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在这一层次上创造多少存款货币是由许许多多存款货币银行,在经济生活中无数的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不能不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60,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2.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分别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是为了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61,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1.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其所以把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独立成为一篇的原因,即在于此。,62,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2.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但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63,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3.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的状态。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64,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4.一般说来,任何金融微观行为,必然影响金融的宏观形势;金融宏观均衡状态的任何变动,也必将影响金融的微观行为。但在信用货币创造机制这一环节,其相互影响的特点是: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在数量上的等一。比如,任何一笔微观行为的货币创造,其数量必将等额地增减货币供给的总量;而增减货币供给的预期,则不能不有赖于各微观金融机构等量地增减自己的货币创造。,65,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5.可以说,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