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ppt

    • 资源ID:5789907       资源大小:2.46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ppt

    现代教育技术,授课教师:李小娟,课程简介,现代教育技术,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技术获取、处理、存储、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教学设计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有将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愿望。,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网上学习+自学实验操作(学习媒体的使用技能)实际应用(完成资源获取、课件及相关文本作业)认真作笔记,学习方法,平时考勤计分办法:缺课一次扣5分,缺课5次以上取消成绩课程总成绩=作业70%+平时考勤30%,考核方式,交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6,李小娟,模块一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简介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7,2023/8/20,现代教育技术,8,9,2023/8/20,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容 1.1.2 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de要素,传统教育过程三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学过程de要素,现代教育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 教育技术,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教育技术的引入,对现代化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育技术(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学生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教学媒体作用发生了转变,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四是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五是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结构发生了转变,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2.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AECT“1994定义”2AECT“2005定义”3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 de 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AECT1994,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de基本结构,现代教育技术,16,1.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 de 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AECT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内容,教育技术 AECT94 and AECT05比较,何克抗(2005)教授认为: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综上可认为教育技术实质上是利用技术服务教育,改进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相应的,教育技术学是研究解决如何“利用技术服务教育,改进学习”这一问题的学科。不是解决所有“教育中的问题”的学科,而是解决在涉及“利用技术服务教育,改进学习”中的问题的学科。,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从目的与工具、过程与结果四个维度来界定教育技术。就目的而言,教育技术旨在服务于、服从于教育、教学、学习的效果、效率、效益与魅力的提升,致力于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就工具而言,教育技术是制造、改造、借助、利用先进技术(包括各种层面的软技术和硬技术)创造合适环境、过程及资源等;就过程而言,教育技术旨在系统化的完善与优化教育、教学、学习及交往等活动过程;就结果而言,教育技术旨在促使教育、教学与学习的成功,致力于全系统的创新与发展。教育技术的核心作用就是“服务”,即“技术服务教育”。,1.1.2 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1农业社会的教育2工业社会的教育3信息社会的教育4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特征,(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 2、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24,2023/8/20,信息社会的教育,25,(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 1、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育观: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教学观:教育应该使人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有所发展。现代学生观: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现代学校观:能提供教育的机构都可称为学校现代人才观:全面+个性 人脑+计算机 智商+情商,2、学习方式的变革,26,2023/8/20,27,(1)移动学习(2)混合式学习(3)微型学习(4)泛在学习,28,2023/8/20,(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1)做学生的导师(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信息咨询者(4)团队协作者(5)课程开发者(6)学术顾问(7)研究者(8)学习者,29,2023/8/20,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1)主动的学习者(2)建构的学习者(3)协作的学习者(4)意图的学习者(5)交流的学习者(6)情境的学习者(7)反思的学习者,(四)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学会认知:是使学生学会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做事:是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会共同学习: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和周围人友好相处。学会生存:则是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适应环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包括想象、思考、分析、判断、言语表达、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特征,以现代媒体技术为基础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1.2.2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1.2.3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简介,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技术de发展史,1.2.2 我国教育技术de发展史,从“电化教育”(20世纪30年代)到“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重心的变更:电化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南国农,1985)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 李运林,1998)研究重心从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比较转变为对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原理的研究与应用。,1.2.2 我国教育技术de发展史,组织机构: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1.2.3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学科,实践,手段,心理,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1.4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1.4.1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1.4.2 什么是信息素养1.4.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现代教育技术,38,1.4.1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1.4.2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与情感 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人文层面,技术层面,信息素养de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标准”的基本结构,标准包含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三个子标准体系结构相同,但基本内容则有差异。体系结构:4(14)N 4 个 能力素质维度;14个 一级指标;N 个 概要绩效指标:教学人员 N=41 管理人员 N=46 技术人员 N=44,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以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丈关怀等)。,“考试大纲(初级)”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使用教学媒体。过程与方法 能在给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条件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补充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其电子化;,“考试大纲(初级)”的目标,2.能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形成演示型教学课件;3.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4.能尝试使用技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撰写教学日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认识到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畏惧教育技术;2.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的新进展教育信息化(“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1)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起步阶段(2)从21世纪初开始到现在逐步深入的阶段 要想让教育信息化健康、持续、深入地向前发展,关键在于:要能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的Leapfrogging Development(蛙跳式即跨越式发展)不单是速度与规模上的跨越,更要求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实现跨越。目前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不会整合,没有条件整合”,更别谈深层次整合了。首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教师,尚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其次,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方法等,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也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南国农,200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及作为信息加工 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和协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全方位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和方法,条件(1)要积极争取外部环境、政策、资金、规划等对教育技术整合应用的支持;(2)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充分学习、理解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论、模式、方法、案例(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要重视各学科数字化资源和教学案例库建设,以及真正有效的学习工具的设计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4)要努力切实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这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基础。,(1)要紧紧围绕新型“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2)要注意兼顾学科内容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进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以及建构性的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价;(3)要突出为改善教学和学习,而对教师、学生以及技术和数字资源进行评价;(4)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建构符合实际的有效教学模式;(5)要充分利用合适技术增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策略的效力。,方法,技术新进展,搜索引擎技术(Google、百度)数字图书馆技术微软Office技术(2007、2010)社会性学习技术新发展,社会性学习技术新发展,1.沟通互动技术(腾讯QQ、微软MSN、Skype)2.实践反思技术Blog3.思维汇聚技术Concept Map4.协同创作技术wiki5教学评价技术rubric(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s)、量规(rubric)6沟通互动伴侣Twitter7摘要工具Google Notebook8网络资源管理工具9信息聚合技术RSS10研讨交流工具Google Groups11知识版权保护工具(知识共享(cc)许可协议),谢谢大家!,现代教育技术,58,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