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领域.ppt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的若干问题,赵中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目前主要研究领域UNESCO文献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1996)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2000)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00)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2002)全球化与课程改革来自国际教育局地区性会议的报告(2003),全民教育的国际努力(中国教育报1995年7月),教育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全民教育思想及其在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全民教育世纪之交的重任,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为了21世纪的教育 问题与展望全球化与课程改革,美国基础教育研究19992000年到美国做富布莱特学者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及联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从事一年的研究,题目为“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中小学中的应用”。期间我扩展了对美国教育研究的兴趣。计划中的美国基础教育研究丛书质量为本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与热点问题研究学校重建美国学校管理改革研究标准驱动美国课程标准研究以研究为基础美国学校整体改革模式研究,2000年1政-企-教联手,共创教育的未来美国第三届教育首脑会议评述,教育参考,2000年第1期2从宏观角度看美国学校教育改革,河南教育,2000年第2期3美国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阿拉斯加州埃齐库姆山区中学的实践之述评,上海教育,2000年第2期4“美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个案分析,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3期5美国需要21世纪的教育革命克林顿总统2000年国情咨文教育内容述要,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3期6教育可以营利吗?今日美国公立学校私营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7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研究,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4期8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设立及其发展,上海质量,2000年第3期9从管理角度看美国学校教育改革校本管理的兴起及其特征,河南教育,2000年第7期10今日美国特许学校,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7、8、9期11谁来做教育领导美国近来关于教育领导问题的讨论,河南教育,2000年第9期12学校重组和上级接管,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11期13向管理要质量美国中小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评述,民办教育动态,2000年第12期,教育质量管理研究的起因及其拓展1。1996年参加企业的一个培训班2。1997年参加一个咨询公司,为上海民乐啤酒有限公司(生产力波、虎牌啤酒)做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为广东东莞明珠学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了一些工作。3。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比较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现代学校管理改革,进行教育质量管理研究,尤其侧重于在学校管理改革中引入企业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试图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一种颇为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不仅从事这一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将理论研究落实于中小学改革实践,积极深入中小学第一线,亲自参与和指导中小学进行学校管理改革。这些管理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共同的国际趋势二、校本管理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三、校长专业发展的若干方面,2003年7月8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上海召开了“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研讨会”,指出从2003年秋季开始,要进行“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实验。从报道的内容看,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就是权力下移,将办学自主权真正转移到学校一级。创建现代学校制度,这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并加以实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中观和微观改革。宏观改革主要是指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立法.微观改革主要可看作是学校的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直接涉及到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中观改革主要是学校管理改革,在美国这叫做“学校重建运动”,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推进校本教育改革(school-based educational reform),或者如我们所说的“现代学校制度”。校本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权力的下移,称作decentralization,或者empowerment。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公共管理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企业精神在学校管理改革中的应用。,一般而言,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表明了企业的追求和志向,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关注“变动”和“发展”并强调“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角度而言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主体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系统下自发形成的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与道德行为准则。当我们在学校环境下讨论企业精神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校管理的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大百年校庆讲话中从5个方面谈到如何进行教育创新,其中专门指出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其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中就曾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可以这样做(如监督整个教育体系运行的方式),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了一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美奥斯本与盖布勒合著)的著作,该书着重讨论的公营部门是公立教育、卫生保健和政府部门。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评价到:“美国每一位当选官员应该阅读这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在九十年代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21世纪的质量运动的重点将从制造业转移到教育、医疗保健和政府管理因为这些领域是一个庞大的服务业,而在以往质量原理应用得较少。朱兰谈质量运动发展的趋势,质量译丛2001年第3期,2002年9月23日文汇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上海不少医院的医学专家型院长走进课堂学管理”国外医院管理层通常由三类成员组成;第一种是管理院长,第一把手,一般是工商管理硕士(MBA)或公共管理硕士(MPA)出身;第二种是副院长,可以由医疗专家来担任,以保证医疗质量。第三种则是护理院长。我国医学型院长普遍缺少管理、财务、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这造成了医院管理上的不足。目前,上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开办的两个医院管理专修班几乎囊括了上海及华东、华南地区各大医院的领导。,青年报2003年11月1日(A03版)报道:业务能手管理高手须兼具中欧国际工商百名院长毕业典礼(10月31日):今后院长不仅要懂业务,还要懂经营,会理财,是一个管理高手。全国百名院长经过历时三年的学习,从中欧拿到了他们的毕业文凭。上海的瑞金、华山、市一、儿科等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均在其列。课程中的很大内容能够活学活用到现实的医院管理中。课程内容涵盖战略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模块学习,商务模拟和作业检测,很多内容击中了目前医院管理上的弱项。虽然职业化院长也在有关部门的考虑之中,但在现阶段,现有的医院管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成为管理高手,是各个医院尽快适应市场的捷径。,北京青年报2003年11月11日报道:不会看病也能当院长:北京卫生系统启动人事制度改革 北京卫生系统力度最大的一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即将展开,在这次改革中,启用复合型人才任医院院长、院长打破终身制等都明确写入文件中。北京市委卫生工委有关负责人说:“以往医院院长大都从临床一线的医生中产生,在某一医学领域中是专家,但不一定懂管理,并不适合当院长。这种过于单一的选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所以此次改革明确要扩大选拔任用干部视野,将尝试专家型院长和管理型院长并重,对部分干部岗位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也就是说,今后医院的院长可能根本不会治病。”,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2002年1月29日发表“公立学校向企业精英寻求指导”的报道,讲述了东京市府教育办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在2001年4月已经聘请了2位企业经理到公立高中当校长的基础上,2位分别来自索尼公司和三菱公司的企业经理将从2002年4月起担任2所公立高中的校长职务。这些经理都没有在学校工作过的经历。曾在Hitachi Ltd.工作达32年的Mutsuc Uchida(56岁),在2001年4月就已成为位于Itabashi Ward的Takashima High School的校长。他任职后首先是编制学校的手册;要求高级教师提交Weekly Reports;与全校所有教师进行沟通(two rounds of 50-minute interviews with every person),Takao Yamagami(55岁)将出任位于Ota Ward的Tsubasa Sogo High School 的校长(原为Nissan Motor Co.的经理,工程师)“学校的当前问题是校长缺乏管理技能学校校长应更多地致力于管理工作。”Takao Yamagami认为校长未能受过适当的组织管理培训;认为组织的经理们不必是全能的人。上述内容似乎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即学校的管理改革可以,而且应该将视野转向企业界,转向现代管理思想,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创新。,美国教育改革的中观层面(管理改革)(他们称之为“学校重建运动”)特点:管理权限下移(组织结构从科层结构转向扁平化结构),其中无不渗透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或者说从美国的企业管理中可以找到这些举措的原型。校本管理 特许学校 公立学校私营管理 学校重组和上级接管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校本管理,主要就是强调教育管理权和重心的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团队等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主管部门、社区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的新型关系。在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中,校本管理更是成为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隶属于美国教育部的“教育研究办公室”在1993年的一份消费者指南中是这样界定校本管理的(Office of Research,1993):校本管理是一项通过将重要的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每一所学校的改进教育的策略。校本管理向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控制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利,让他们负责预算、人事和课程。通过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这些重要的决定,校本管理可以为儿童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校本管理概念基本上包含有这样一些要素:1学校管理的决策权应该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下移到学校;2那些最接近决策的实践、最易受决策结果影响或对决策执行负有基本责任的人士,应该成为学校决策的制定者;3学校教师在校本管理中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4学校将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权力。,学校自主和共同决策:校本管理的基本特点“校本管理自主+共同决策(SBMAutonomy+Shared Decision Making)”,这是时为美国湾区研究团体主任的戴维(Jane L.David)于1989年在其校本管理研究综述的论文对校本管理进行的概括,它反映了校本管理的基本特点。学校自主(又说学校自治)和共同决策是紧密相关的要素。,学校自主学校自主主要包括财政、人事和课程3个方面的自主,亦即我们所说的财权、人事权和课程权。财政自主。预算规划和经费控制在校本管理中是权利下放的主要方面,因为预算自主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学校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而校本预算或校本财政也因而成为校本管理中的常用术语。财政方面的自主可以是大部分的,也可以只有很少一部分。例如佛吉尼亚州威廉姆王子县曾给予5所学校很大的财政权利,即让学校在人事、教学、日常运作等方面做出预算并分配经费,但这一预算须由校长、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做出。也有学区是在扣除教职工的工资经费、校舍维修、校车、教科书等开支费用后,再根据学生人数将其余的小部分经费拨给学校,由学校自由支配。,人事自主。人事自主是校本管理中一个关键的授权要素,且又是争论较大的方面,与经费使用密切相关。在有关人事自主方面主要包括确定职位和挑选人员。一旦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了招聘合格教师的人数后,学校可以用剩余的钱款(通常非常少)来招聘另一个教师,或几个非全日制专家、教学辅助人员或办公室人员。有些学区将一个全日制名额给学校,由学校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这一名额。第二个由学校自行决定的领域是当因退休、调动而留有空额或增加了名额时,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如何使用这一空额。校本管理下的人员招聘,往往由校长和教师一起从申请者中进行挑选,而这一申请名单通常由学区提供。从程序上说,校长根据教师们的意见提出聘用建议,最后由学区雇佣。,课程自主。校本管理研究和所建议的实践中的一个明确方面,就是每一所学校开发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计划,通常是在学区或州确定的目标和核心课程的框架下编制课程和选择或编写教材,亦即校本课程开发。这实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教师、校长、课程专家乃至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和评价。有专家认为这种协作型课程设计的最理想模式,就是把标准化课程中的最积极要素同校本课程中的最积极要素结合起来。这种课程设计的完成包括了合作的课程规划、对教师和校长进行有效教学和领导的培训以及上级中心人员作为课程和教学知识资源而不断提供的支持。显而易见,这在对课程进行严格规定、对教科书有要求以及统一考试的学区是不大可能的。,共同决策校本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共同决策”,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家长和社区成员(有时也包括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如经费的使用、人员的聘用、课程的编制、教材的选择以及其他各种事务等。“共同决策”往往是由校本管理委员会做出的。在实施校本管理的学校中,一般都成立有这类校本管理委员会,其成员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代表。成立校本管理委员会的目的,如新泽西州的一个学区所指出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学校内的教育计划和条件的合作手段”。,校本教育改革包括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校本教师培训,我个人早在1994年就发表“以中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英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原题为“校本师资培训”)。它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前培训,即把培训的主要场所从大学移向中小学一线;二是教师的在职培训,即由上级有关部门为学校制定在职进修或培训计划,转向由学校自己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计划。校本科研(行动研究)或许是校本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科研主要包括学校进行的教育科研项目,但也可包括教研活动。,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原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是企业质量管理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如从管理模式的发展而言,全面质量管理是从以泰勒制为代表的“机械模式”及尔后以标准化管理为基本特点的“生物模式”发展而至的“社会模式”。它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在尊重人的价值的前提下,注重战略规划、全员参与、团队精神、协调工作等,但它并不否定生物模式中标准化管理(如ISO 9000)的作用,而是客观地将它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全面质量管理界说: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其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ISO 9000标准,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组织中每个人管理者和工人都参与的各种持续改进活动。这些活动以一种全面整合的方式来提高各个层面的绩效。这一提高了的绩效直接导向于满足诸如质量、成本、计划、使命、需要和合适性此类的跨功能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根据注重持续的过程提高的学科方法,整合基本的管理技术、致力于改进的现有努力和技术性工具。这些活动最终关注于增强的消费者/使用者的满意。美国国防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满足并超越需要的结构化系统,其途径是创造全组织参与规划和实施持续的提高与改进过程。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 全面质量管理是运用领导、量化方法、系统思考及授权的一种哲学和一系列原则,其目的在于持续地提高一个组织满足当前的和未来的消费者需要的能力。美国密执安州Ingham Intermediate 学区,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思想的10个方面1以人为主体思想。强调人对质量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人是组织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与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只有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倡导“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理念。2预防为主思想。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工具,尤其是统计技术来分析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找出主要因素,并采取措施以消除质量问题的产生。,3重点控制思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人、机、料、法、环等各种影响因素,对影响质量关键的主要因素采取技术和管理的措施,实行重点控制。4不断改进思想。人们和社会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组织不能满足现有的质量水平,而必须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5系统管理思想。质量形成的过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因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对与质量有关的所有活动进行全面的研究、系统的分析、综合的管理。6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一是企业内部所有工作环节之间都有“下道工序就是用户”,要求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二是用户存在于企业外部,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生产(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并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7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思想。管理技术可使人、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要素处于最佳结合状态。把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紧密结合,是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不可缺少的两个轮子。8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既反对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也反对盲目追求过剩质量、不讲成本的所谓“质量”。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服务),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9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提倡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反对凭经验、凭印象、“差不多”、“可能是”等工作方法和态度。10质量经营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反对把质量与经营分隔开列,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质量为主线,以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为指导。资料来源: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非正式出版),第2527页。,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两个核心观念:消费者中心 质量的持续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认为,一个组织的重要外部功能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强调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最重要位置。在全面质量管理推广至学校领域时,就有必要视教育为一种“服务”,视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为“消费者”。,教育的消费者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外部消费者 第一类直接接受教育的学习者,即学生;第二类家长、教育官员和资助学校的 个 人,他们对具体的个人或学校拥 有直接的联系;第三类教育非直接的消费者,如未来的 雇主、政府和社会。内部消费者 学校中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学校中内部消费者之间的和谐而密切的关系是满足外部消费者需要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学校的目标就在于保证和改进对学生及其他消费者的服务。形成一种服务的关系就成为一种必须,一种必然。首先从学校内部关系看,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部门都要为教学第一线提供服务,而教师则成为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供应者。由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类消费者,是任何学校存在的理由,是学校信誉的决定因素,因而学生的需要应成为任何学校开展工作,谋求发展的重心和焦点。其次从学校与外部的关系看,就学生有权获得学校提供良好的服务来说,学校也应考虑到学生发展的种种需要;而且,学校还必须满足作为外部消费者同时也是办学经费和其他资源供应者的家长、雇主、政府和社会的需要。这时,学校工作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消费者和供应者的关系网。,教育质量观的不断扩充:素质教育的质量已不仅仅是所培养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人应具备的各种其他素质的合格程度,尤其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合作和竞争意识、敬业精神、道德修养、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或者如英国标准协会(BSI)对教育领域中的产品所作的如下界说,即产品是“指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知识、理解力和个人发展不断地得到提高”。这种“不断地得到提高”所要求的,就是学校必须坚持以追求教育质量为目标,强调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强调教育的不断“增值”(value-added),早在1987年,著名瑞典学者胡森(T.Husen)在论教育质量一文中在谈到智力量表的问世及心理学研究形成精确测量方法后,指出“当讨论教育质量时,人们所关心的几乎总是学生成绩方面的认知结果,或中等学校为学生进大学而确定的基本教学内容的输入”。他进而明确指出:“如果我们把学生成绩(不管是怎样测量的)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的话,那我们就过于简单了 人们期望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在认知领域。人们期望学校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些行为和态度,使学生能恰当地欣赏民族文化,行为受道德的和审美的价值观指导,从而成为负责的、合作的、参与和独立的公民”。,美国研究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学者塞姆尔(Daniel T.Seymour)在其论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著作中,认为“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一个汽车公司、一所医院或一所学校之日常运行的任何质量概念,都必须具有一套得到良好界定的基本原则。”他把对质量的界说看作是一系列“一般性的哲学原则”。质量是满足或超过消费者的需要。质量哲学遵循着一条简单的法则:企业的第一要义以及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知道并使消费者满意。这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共同的常识。在竞争的环境中,你如果不能使消费者满意,其他人会使他们满意的。质量还取决于对组织内部消费者的了解。每一个人都在根据他人的设想在生产东西。,质量是每个人的工作。组织机构中的许多人,尤其是一线人员,确实知道消费者的需要。当事情正确时他们就赞赏,而当事情不对时他们就抱怨。这些人都想做好工作,他们都想有所回应,他们甚至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做什么。然而,他们却处在让消费者满意的愿望与使这种愿望难以实现的系统这一两难窘境之中。绝大多数的系统是以控制为基础的。质量的职责位于经理的办公室。不幸的是,在办公室的经理人对来自一线的“你需要我做什么?”的问题做出回应时,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问题的时刻已经过去。关键的是,质量不只是一种职能性或部门性的职责,而应是一个组织的目标。质量不应该“分配”给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个部门领域。质量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和每件事。,质量是一种持续的改进和提高(improvement)美国施乐公司在获得1989年度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后的报纸广告中,刊登了公司最重要的质量格言,及公司首席执行官(CEO)David Kearns所说的,“在追寻质量的竞赛中没有终点”。这一格言强化了质量哲学的最重要内容。质量不是某种位置或奖章。质量是一种外来的斗争。“足够好(good enough)”只是还不够好。总是存在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一种简单的途径,一种更有力的解决办法。挑战就是要建设一种组织文化,在其中人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变革必须是持久的,这时一种总是在询问自己的文化,“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是我们能做得做好的吗?”在质量管理中,你能够总是提高任何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质量就是领导。把组织设想为箭头的集合体。如果箭头都指向一个方向,它们的效果会得到加强,而这个组织开始朝那个方向移动。可以把这种情况称作“协同作用(synergy)”或“组合(alignment)”。如果箭头的指向有点随意,那么直接的结果就是缺乏动力。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使箭头列队结盟。除了领导,没有人能做这件事。领导必须确立有关质量的共识并利用每一种机会来加强这一共识。质量必须在领导的言行中得以加强,在发言中,在愿景的陈述中,在组织的目标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在行动中对质量的追寻赋予其意义。“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用语言和行动来传递这样的信息,即通过持续提高质量的过程,消费者满意是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职责。”,质量是人力资源开发。全面质量管理把一个组织中的人员看作是其关键的资源。这里强调的是组织的教育和培训:第一,没有人拥有了最终意义上的教育。或许他有了某种头衔,如教授、工厂经管理者、首席外科医生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再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他们需要受到一些方法的培训,以使他们能对新的工作条件作出回应。第二,教育和培训不应是在当发生错误时进行的一种惩罚,教育和培训给予员工他们需要用来预防一开始就出错的技能。第三,教育不只是一种消费或支出,它是一种组织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它使员工认识到质量哲学。他们明确消费者需要,他们实施持续的提高。帮助员工学习他们的工作并去做得更好,必须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质量存在于系统之中。我们在组织中做的许多事情必须与投入-过程-结果(input-process-outcome)相联系。我们改变事物。在铸造厂,我们把铁变为钢;在医院,我们使病人成为健康人;在学校,我们通过知识和能力或技能发展的过程改变着人。当系统中的事情发生错误时,质量就受到损害。这里的含义是,绝大多数所发生的问题或错误不应归因于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件事。相反,将投入变为结果的系统是有缺陷的。系统本身过于庞杂或充满技术性缺陷。而且这种系统会继续不间断地产生问题,而不论系统中的员工多么努力。,质量是消除恐惧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核心,是确认缺点或缺陷、对其予以检查、追踪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予以纠正的程序在一种“惧怕管理(management by fear)”的环境中,人们因惧怕被误认为造成问题而引起争议甚至受到责备,而不愿意或不敢指出存在的问题。当可能被指责为无能或只会说说的时候,人们为什么要承认错误,为什么要提出做对事的新方法呢?保持一种低调或低姿态成为稳健的、合情合理的唯一方式。,质量是一种认可和奖励。认可或奖励一种积极的努力,有助于增强这种积极努力或正确之事再度出现的可能性。这对于“管理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认可、感激和庆祝是管理层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所必须使用的有力概念。有些组织对建议给予鼓励;另一些给予现金奖励;认可还可以以创造英雄的形式出现,即讲述员工思想和做事的故事。更多的时候,一声“谢谢”就已足够。管理层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认可或奖励就是“实施”所提出的建议。,质量是团队工作。每个人的参与可以持续地提高过程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组织成团队,在此过程中进行工作和为此过程而工作。这意味着建立跨职能的相互关系,放弃控制他人的权力,更多地以促进者和教练身份进行工作。这还意味着让团队成员提出简化系统的新方法及预防问题产生的新想法。将团队作为一种管理的工具是十分有益的。,质量是系统的问题解决。你可以每天称体重10次,这是知道你的体重是增加还是减少的方法。但这些信息不能减轻你的体重,你必须想瘦身的办法。这就要求有一种程序或一种“系统”。系统的工作并不是自然而来的。问题解决是一桩难搞的工作。因此当遇到一系列问题时,一般的趋向是用最明显的方法首先来解决最容易的问题。这种迅速的方法只会使问题重新发生,因为问题的关键原因从未涉及过。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种可以习得的并可应用于过程改进的问题解决方法,而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可能就是简单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 cycle)。,显而易见,塞姆尔上述从“哲学原则”角度所论述的质量界说,已经充分展现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关于“质量”内涵的解释,对于开拓我们今天认识质量,尤其是认识教育质量的视野,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仔细思考并加以谈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Communicator)自我指导的终生学习者(Learner)创造性和实际的问题解决者(Solver)负责的和参与的公民(Citizen)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Worker)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Thinker),终身的学习者 创新的思考者 问题的解决者 共存的合作者 负责任的公民,戴明循环即PDCA循环戴明的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总结(Act)的首字母缩写之组合。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处理)这样个阶段的顺序来进行管理工作。它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运转的一种基本方式,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反映了开展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一般都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设定的计划,予以执行(实践),再检查其结果,将成功的方案纳入标准,将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个循环去解决。,处理 A,计划 P,D 实施,C 检查,A P C D,A P C D,P C D,A P C D,A P C D,维持,改善,维持,改善,(修订标准),(修订标准),PDSA:Learning Cycle,Act Plan,Study Do,PDSA emphasizes:planning,doing,studying results and taking actions to crea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s!This is a continuous learning cycle that allows failure as part of learning(yet does not emphasize failure)This learning cycle teaches us that change is continuous,to learn is to change and hence learning is continuous changeWhy?to continuously improve!PDSA强调:规划、做事、研究结果并采取行动来创造持续的提高!这是一个持续的学校循环,它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组成部分(但不强调错误)。这一学校循环告诉我们:变革是持续的,学习就是为了变革,因此学习本身就是持续的变革为了什么?为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克劳斯比(Crospy)关于质量改进的14个步骤1。管理阶层的承诺 2。团队行动3。设定标准 4。了解质量成本5。质量意识 6。纠正的行动7。制定零缺陷计划 8。员工的培训9。零缺陷日 10。设定目标11。消除引起错误的因素 12。选出质量改进的榜样 13。建立质量委员会 14。从头做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质量改进是永无止境的旅程”,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的内容要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它的建立和运行要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展开和实施为依据。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只有一个。一般来说,每个组织都客观存在着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不论它是否按某一标准建立和运行,不论它是不是正式的和成文的,它实际上都是一种质量体系的客观存在。所谓建立质量体系,实际上意味着按照某一标准的要求来规范现有的质量体系,从而使之满足质量管理和为顾客提供信任的需要。美国管理大师费根堡姆博士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明确认为“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支撑性文件),质量改进 与提高,质量管理 体系,不受约束的状态,全面质量管理历程,世界级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A P C D,面临的困难和应对的策略创建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现代学校管理,可能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二:一是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愿意真正地将权力下移?二是我们的学校校长和其他管理者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或者说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专业素养?第二个难点实际上涉及到我们校长的专业发展。我们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引申出“校长专业发展”的概念。那么,何为校长专业发展?,隶属于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官员委员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的州际学校领导者证照联合中心(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ISLLC)在1996年开发出一份学校领导者标准(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这一标准是由参与该中心的中小学、学区、大学和各州或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专业组织所共同研拟出来,以作为各州针对校长及其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证照考试、能力鉴定、培训课程审查、学校领导者专业发展之依据。这一标准共有六大项,每一项均以“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以增进学生学习成就”之方式叙述。每一项标准,均由知识(knowledge)、心向(dispositions)和行为表现(performance)三个层面所组成。每一层面下均有一些具体的指标。,标准一:发展学校愿景: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在取得学校社群的共同认同与支持下,发展出学生学习的愿景,将愿景清楚的说明,并加以有效管理,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二:倡导学校文化与教学方案: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提倡滋养与维护有利于学生学习及教职员专业成长的学校文化与教学方案,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三:有效管理: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确保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率及有效能的学习环境,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四:与家庭及社区合作: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与学生的家庭及社区人士联系,对社区的不同兴趣与需求做出回应,并且有效地运用社区的资源,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五:公正行事: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以正直、公平及合乎职业伦理的原则作为,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六:回应并影响大环境:学校管理者是一个教育领导者,应能对超越学校范围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等较大的层面有所认识,由能力回应,并能发挥影响力,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成就。,英国的全国校长专业资格证书(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for Headteachers)制定了全国校长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对校长的任职资格给予了规定,其中主要从校长的“专业知识和了解”、“技能和特质”和“领导的关键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这里简而述之。校长应该具有如下的知识并对它们有所了解:(共项内容),技能和特质1。领导的技能能够领导并管理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工作。2。决策的技能能够调查,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3。沟通交流的技能能够清楚地抓住要点并理解他人的观点。4。自我管理的技能能够有效地规划时间并很好地组织自己。,台湾一位校长参照一些学者的观点及校长个人的实际之体验,提出新世纪校长应该具备的如下核心能力:1。教育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行政领导、沟通、协调、做出决定/课程规划/教学视导等能力。2。企业经营之能力:具有企业识别系统(CIS)概念,能善用学校条件,发展学校特色,为学校做最好的行销。善用全面质量管理(TQM)概念,全面质量管理学校之教育品质。,理念识别(MI):“学校的心”,是建立学校识别系统的基础和原因。行为识别(BI):“学校的手”,是学校识别系统的本质内容,强调动态的行为过程,是建立整个识别系统的关键,有了它,学校理念才能落到实处,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视觉识别(VI):“学校的脸”,是学校识别系统的基本内容,是CI 的中心环节和重点,及时、鲜明的向消费者传达学校信息,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最终树立学校品牌形象。视觉识别(VI)是在学校理念、战略发展规划、办学使命的指导下,运用视觉传达方法,通过学校识别符号来展示学校独特形象的设计系统。,3。统观与前瞻之能力:现代学校之校长,必须拥有统观、洞察前瞻之远见,能整体规划校园,统整课程发展,使学校之发展有方向有目标,能找出最佳切入点,掌握校园发展契机。4。危机处理能力:现代化之校长,必须具有敏锐之观察力,具备应变/分析/解决问题之能力,能化学校之危机为转机,并具有反省与反向思考之能力,能时时防患于未然。5。公共关系能力:21世纪教育的高墙已倒下,学校不能再自外于社区,校长必须在社区意识、校园传统、教改思潮中取得平衡,为学校营造最大利益。,我们为此而提出:校长,你准备好了吗?校长首先应该具备一种企业家精神!校长其次还应学习并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做好理论准备和知识武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