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报告.ppt
1,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报告,曾德华2012.12.25,总体思路,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 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总体思路,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 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1),成立教育信息化部际协调小组;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教育信息化的机制,与中国移动、英特尔等国内外企业深入合作,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在1500所学校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免费培训近50万中西部农村教师。探索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共建共享机制,组织近百家相关资源开发单位,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资源服务。,探索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2),出台政策措施,解决好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尽快缩小数字鸿沟;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园内免费上网、免费获取教育资源;建立培训、考核、认证制度,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保障标准实施;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安全等关键问题。,总体思路,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试点示范的范围,用五年左右时间,总体完成100个左右区域试点和1600所左右学校试点。县市(或地市)区域综合试点,100个左右;中小学学校试点,1000所左右;职业院校试点,500所左右;高等学校试点,100所左右;专项试点,60个左右,每省不超过2个。,试点示范内容,区域综合试点示范。在县区市(或地市)区域范围内,围绕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素质教育、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内容建设教育信息化典型应用,建立社区信息化学习环境,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及与社会信息化接轨的机制,以及其他内容等。可以选取全部或部分要素作为试点内容。基础教育学校试点示范。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学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包括在教育教学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实验。高职院校或中职学校试点示范。围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化支持教学(人才培养)和实践(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领域的综合应用。高等学校试点示范。进行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开展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生活等多层次应用与研究、探索、创新,以及与国际信息化环境与应用的接轨实验。项目试点示范。在省市范围内,针对特定领域信息化应用,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化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等探索性项目。,试点示范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总体负责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政策,会同教育部有关司局确定试点单位,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验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统筹制定本地区试点工作方案,组织试点单位申报;对试点单位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推进本地区试点工作。,试点示范申请,申报参加试点示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试点的积极性,愿意先行在本地区和学校进行信息化应用的探索性工作;对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试点示范有明确的思路和特色;具有一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和条件保障,包括教师和专业技术队伍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开展试点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区域试点得到当地政府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具体支持;学校试点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和具体支持。,总体思路,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 双向宽带教育卫星 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双向宽带教育卫星,发射教育卫星为边远地区学校提供网络接入,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国家下一代试验网络(IPV6)教育科研网络扩容升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央省市地市区县学校,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高等学校。建设高等学校综合门户,集成电子办公、学生、教务、教师、财务等各类业务系统,支撑本校教育管理的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和数据中心,及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中等专业学校。建设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校园门户平台,集成学校电子办公、校务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建立校园网络系统和技术服务体系。成人学校。配备若干学校管理计算机终端及配套设备,使用区县集中的信息系统或自己的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与学前教育(幼儿园)。配备若干学校管理计算机及配套设备,使用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校(办学点),使用单机系统,上报基础数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等机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配备与部署一览表,实施路线,以中央级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和先导,建设中央级信息系统。组织制定教育管理数据标准和编码规范,建立教育机构、学生、教师、专业、设备等全国统一编码;研究技术架构规范,指导各地规划实施。组织开发共享、开放、免费的中等专业学校、成人学校、中小学与学前教育(幼儿园)等管理信息系统,供部分中西部地区和学校使用和向教育部门上报数据。建立数据交换规范和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和交换。采用集中管理和运行的物理架构,在教育部、省、高等学校(部分有条件的地、县、中专学校)建立物理上的数据中心。重点在区县建立配套技术服务体系,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培训等技术服务。解决中西部地区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设备和人员短缺问题。建议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进行相应财政支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发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遴选和开发5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1500套虚拟仿真系统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为学习者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2012年重点制定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资源、提供服务开发4000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1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300套虚拟仿真系统完成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功能测试和试运行。,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将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2012年重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南,在网络设施、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等方面制定基本建设标准;将学校信息化基本建设要求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10万所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网络学习环境。,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