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玉米植保技术与机械化.ppt

    • 资源ID:5788467       资源大小:1.51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玉米植保技术与机械化.ppt

    玉米植保技术与机械化,石 洁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植保研究室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E-mail:电话:,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报告内容,当前玉米病虫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目前病虫防治模式机械化发展方向,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玉米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中国玉米种植带,中国玉米种植带,涉及黄河、海河和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大部,山西、陕西中南部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区域。,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耕作制度,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免耕覆盖播种,收获小麦后不清理麦秸、麦茬,不经过整地而直接在麦茬上播种夏玉米,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播种小麦,旋耕机旋耕,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主要害虫21种,食叶害虫,刺吸式,穗部害虫,钻蛀性,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斜纹夜蛾,地下害虫,玉米螟桃蛀螟条螟大螟,蚜虫蓟马叶螨灰飞虱,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灯蛾类金龟子,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二点委夜蛾耕葵粉蚧麦根蝽,造成经济损失的虫害有50多种,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主要病害13种,叶斑病,病毒病,纹枯病,茎腐病,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锈 病褐斑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穗腐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一、苗期害虫是影响玉米全苗、壮苗的关键因子,在本区域,玉米苗期发生的害虫种类多达20余种,除普遍发生的地老虎、蝼蛄、蚜虫、蓟马、红蜘蛛、粘虫、玉米螟等,一些新的或极少为害玉米的害虫如:耕葵粉蚧、二点委夜蛾、蜗牛、麦根蝽、盲蝽、褐足角胸叶甲、棉铃虫等也开始在局部地区玉米上发生,严重地块甚至毁种。,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1重视不够,黄淮海区玉米种植传统上有一项间定苗操作,苗期害虫为害对亩株数的影响不大,农民习惯性不防治种子不包衣,苗期不喷药。目前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和精量单粒播种机械的大面积应用,农民倾向于省略该环节,但是害虫的防治意识并没有提高,头痛医头瞎喷药。种子和农药公司技术投入不够包衣剂针对性不强。国家投入不够统防统治需加大力度推广。,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2免耕贴茬播种,免耕导致地下害虫猖獗,如:地老虎、金针虫等,同时给了一些新的地下害虫种群扩大的机会,如:耕葵粉蚧、麦根蝽、线虫等,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3小麦秸秆还田,导致小麦上的害虫直接向玉米田转移为害,如粘虫、甜菜夜蛾、蚜虫、蓟马、叶螨等。,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4种植结构调整,迫使有的害虫食性发生改变,为害玉米,如棉铃虫、桃蛀螟、二点委夜蛾等。,棉铃虫,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5预测预报跟不上,局部为害,研究力量薄弱,发生规律不清,预测预报困难,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二: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是影响黄淮海玉米总体产量的主要因素,桃蛀螟,棉铃虫,高粱条螟,玉米螟,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1品种抗性较差,目前,我国种植的玉米品种抗虫性较差,耐虫品种较少,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基本上表现为感或高感玉米螟。育种不重视,大家都在等转基因品种放开。,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2新虫害发生规律不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3防治不到位,由于可见产量损失较小,农民不重视,防治意识不强。田间种植密度提高后,防治劳动强度和成本增加,农民防治积极性不高。2008年防治面积4721.42万亩次,仅占发生面积的36.49%。,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4防治技术有待提高,目前穗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大喇叭口期撒施颗粒剂,而颗粒剂使用量大,利润较小,农药厂家不愿意生产。放蜂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蜂种问题、退化问题、缓释技术等等。,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三、成株期叶斑病仍是最具风险病害,小斑病,大斑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弯孢霉叶斑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1998年该病首次北移,2000年该病又呈蔓延趋势。2004年南方锈病再次在安徽、山东、河南省普遍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河南省发病面积1000万亩。,从2003年始,2004年褐斑病在黄淮海玉米种植区域首次大面积流行,当年主栽品种郑单958病情较为严重。,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1秸秆还田和浅旋,玉米秸秆还田及浅旋耕为病原菌的积累和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弯孢菌、小斑病菌、大斑病菌、灰斑病、褐斑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2品种抗性差,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大多数品种抗性较差,如:褐斑病、灰斑病。育种上可用抗源较少:如南方锈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3小种变异,小种可能出现变异,导致抗源的抗性丧失。如,过去报道表现免疫或高抗的自交系齐319,在人工接种时表现感或高感南方锈病。小斑病出现不同的病斑类型。,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4规律不清,预测预报困难,叶斑病多为气传病害,发生规律研究较难,需全国组成协作组,不是单独个人或者单位能够完成的事情,目前对叶斑病研究较少,如:弯孢的消失和出现,南方锈病的越冬越夏地,灰斑病、小斑病、大斑病的小种变化。,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5施药困难,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很难喷雾操作。,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四、茎腐病呈加重趋势,2006年在河南中、南部发生,部分田块和品种发病率在2030%,减产30%;2007年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4050%,个别地块达到80%以上。2011年在山东、安徽发生。,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一般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较好,对腐霉菌茎腐病抗性较差(抗源缺少)。免耕和秸秆还田有利于田间病原菌的积累。全生育期侵入,后期发生,包衣效果不佳,防治困难。,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五、粗缩病、苗期根腐病在局部造成损失,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原因分析,品种抗性较差。种子包衣效果不好,如:锐胜、高巧、满适金。药剂喷雾不能做到及时、全面。效果不佳。部分区域不能通过调整播期避病。,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目前病虫防治模式,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简化模式,选好抗性品种包好种衣剂严喷苗前杀虫杀卵剂喷好除草剂防好玉米螟处理好应急,玉米产业体系植保研究室,80%以上,主动防御,被动防御,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玉米产业体系植保研究室,苗期 穗期 花粒期 播种拔节抽雄成熟,防治方法:种衣剂、喷雾,防治方法:颗粒剂、喷雾,防治方法:抗性品种,防治现状制约,后期无法用药,前期拼命喷药。保苗为主,后期被动依靠品种抗性解决。,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机械化发展方向,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1改进小麦收获及秸秆还田方式,发展低留茬,或灭茬或秸秆打包小麦收割机械,采用物理机械方法消灭或降低从小麦上直接转移到玉米上为害的害虫及其种群数量。,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2种植便于机械收获的抗性品种,玉米后期叶斑病和茎腐病的控制还要依靠抗性品种,开展南方锈病、褐斑病、腐霉菌茎腐病等病害的抗性品种选育和筛选工作。,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3提高种子包衣效果,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出苗率,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减轻地下害虫咬苗造成缺苗断垄现象。防治苗期根腐病造成的死苗。减轻蚜虫、灰飞虱等刺吸性害虫传播病毒病。药剂持效期长,减少苗期喷药次数1-2次。,提高针对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4喷药机械化,统防统治苗期病虫草害,推广施药机械,建议固定种植行距为65cm,利用株距调节种植密度,便于喷雾机械对行操作。苗期病虫草害防治均可采用机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减少用工,便于统防统治。如:灰飞虱、蚜虫、蓟马、二点委夜蛾、粘虫、甜菜夜蛾等均可采用机械防治。,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5继续推广机械直播技术,控制粗缩病,对于灰飞虱传播的粗缩病,在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应通过行政手段全面推广调整播期防治粗缩病技术;在江苏省,则要通过小麦、玉米、水稻联防的措施,压低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同时推广耐病品种,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6发展高架喷雾机械,控制后期病虫草害,发展高架喷雾机械,便于大喇叭口以后各时期田间病虫害预防及救治,如:玉米螟、各种叶斑病均可在大喇叭口期喷雾预防,蚜虫可在穗期喷雾防治。,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7加强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和预测预报,加快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度,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和当地植保站的预测预报点结合,开展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为玉米生产上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8改进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加快秋季深松或深耕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消灭土壤中越冬害虫,促进植株残体的腐烂,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数量。,玉米产业体系病虫防控研究室,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玉米植保技术与机械化.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