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局部及全身促进因素.ppt
牙周病的局部及全身促进因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1.牙石,牙石是一种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矿化或正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可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牙石的致病作用主要有:菌斑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危害;机械性刺激: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可损伤龈沟上皮并降低其抗病能力,当炎症发生后又可促进炎症的发展。,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2.解剖因素牙解剖因素:根分叉,根面凹陷,颈部釉突和釉珠,腭侧沟,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例失调。骨开裂或骨开窗膜龈异常:细带附着异常,附着龈宽度,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3.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牙合畸形 4.其他诱病因素:医源性因素,如不良修复体、不良充填物、不良正畸治疗等。不良个人口腔习惯,如口呼吸、吐舌习惯、牙刷创伤等。这些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牙周组织机械性损伤,也是促使牙周组织炎症的局部因素之一。,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5.牙合创伤,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正常的咬合力的刺激,当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过牙周组织的承受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的损伤。,6.食物嵌塞: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食物嵌塞有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食物嵌塞引起牙周炎的表征是:龈乳头退缩,牙齿咬合不适,叩诊不适等。,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7.不良习惯,吸烟,不良刷牙习惯,磨牙症,单侧咀嚼习惯,其他不良习惯:经常咬指甲、烟斗、咬瓶盖等,8.牙面着色,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一)内分泌因素(二)遗传(三)吸烟(四)有关的系统疾病(五)营养因素和代谢障碍,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一)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使牙龈上皮过度角化,刺激骨形成和纤维组织形成,雌激素缺乏可致龈上皮萎缩,牙槽骨疏松,牙骨质沉积减少;糖尿病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II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3倍。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分泌过多或不足也可使牙周病加重。,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二)遗传,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能影响和改变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并决定疾病是否进展与严重程度。一些遗传病也常伴有牙周破坏,如周期性白细胞减少症、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唐氏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综合征等。,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三)吸烟,许多研究表明,吸烟、精神压力与牙周炎的破坏呈正相关。吸烟导致牙周炎发病的机制尚未明了,但普遍认为有四点:影响体液细胞免疫炎症过程;吸烟降低局部氧张力和血液循;吸烟者的口腔卫生一般比较差;吸烟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因此吸烟者不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而且牙槽骨的破坏速度略快于不吸烟者。,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四)有关的系统疾病,包括: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异常;血液病,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血友病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糖尿病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牙龈、牙周结缔组织变性、牙槽骨疏松;维生素C缺乏,结缔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严重时发生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磷代谢,使牙槽骨吸收或结构变疏松。,(五)营养因素和代谢障碍,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炎症介质与牙周病体液免疫与牙周病细胞免疫与牙周病,(六)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牙周病的遗传因素,牙周病的易感基因,在Michalowicz等采用遗传学经典双生子法揭示遗传因素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联系和近些年流行病学深入研究的双重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对牙周炎易感程度有很大差异,某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影响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多种等位基因的关联和连锁对牙周炎的进展也有重要意义。,牙周病的遗传因素,增加牙周炎易感性的遗传疾病,周期性或永久性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粘附缺陷病Down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低磷酸酯酶血症和缺触酶血症,牙周病的遗传因素,牙周病的易感基因,基因多态性最常见的形式是单核营酸多态性,它在染色组DNA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或是单个序列的重复,若其发生在基因的起始部位将会影响相应蛋白的产生或使其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使个体对某种疾病易感。,牙周病的遗传因素,牙周病的易感基因,牙周病的遗传因素,1、HLA-DRB1*1510等位基因纯合子,TNF-A-308等位基因,IL一IB+3953等位基因,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B,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X是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的易感等位基因;此外,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A是侵袭性牙周炎的易感等位基因。2、多种易感等位基因的共同作用可能更易引起牙周炎的发生。3、多种易感等位基因的协同作用可能是牙周炎进展迅速的危险因素之一。(选自牙周炎易感基因的筛查作者王宏岩,2007年),牙周病的易感基因,牙周病的遗传因素,牙周病的易感基因,一、牙周炎与单核苷酸多态性,(一)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antigen,HLA)目前,对人类白细胞抗原与牙周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LA-II类基因上。,(二)细胞因子(Cytikine),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牙周病的遗传因素,牙周病的易感基因,(三)受体,1、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2.FcR受体基因,3、其它受体:目前,有关牙周炎与受体相关性的研究还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等。,(四)其它一些待检测基因:也有一些易感基因各学者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过研究,如:降钙基因相关基因多态性、淋巴毒素一a基因多态性,糖基化终末产物一1704G/T等位基因等,并已经得出阳性结果。,小结,牙周炎是侵犯牙跟和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传统的观念认为菌斑感染和环境因素是牙周炎发病的主要病因。近些年,随着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同个体对牙周炎的易感程度有很大差异,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极大影响着牙周炎的病程进展,某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的关联和连锁对牙周炎的进展也有重要意义。,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