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气象气候学第一章引论.ppt

    • 资源ID:5778964       资源大小:1.84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气象气候学第一章引论.ppt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3月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媒体记者反映热烈,暖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那些影响的问题成为问答之间的热点话题。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表示,“暖冬”问题很重要,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是科学家在争论的问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是全球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2006年12月26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六部委联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共分3个部分,即“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这份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观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评价了气候变化及相关国际公约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主张以及相关政策。,3月4日晚:前后,记者在离海岸大约米处的烟台山医院门口发现,烟台市解放路北段已经是“水漫金山”,大部分路灯已经熄灭,车辆无法通行,风暴潮带来的狂风几乎令人无法站立。记者从医院的高处向北向东望去,滨海广场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隐约可以看到巨大的海潮汹涌澎湃,海潮不时掀起约米高的海浪,排山倒海一般压过来。,第一章 引 论,第一节 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 第三节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第一节 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图1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三、气象学与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关系四、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一、研究对象和任务,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 气候学:在气象学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气候的形成 过程、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基本概念,(1)大气物理学(2)天气学(3)动力气象学(4)气候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一)通过实践,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的方法,来记述所观测到的气候现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说明他们的特性。(二)探讨它们的正确解释和研究它们的发展规律,特别要掌握天气演变和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了解和解释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弄清气候资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气候分类和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迁的原因及其规律。(三)应用已发现的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防御或减少气候灾害,为有关的生产建设服务。(四)气象学、气候学与自然地理学、环境生态学和区域地理等有密切的依存关系,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为这些有关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 史,(一)萌芽时期(准备阶段)(二)发展初期(三)发展时期,(一)萌芽时期(准备阶段),萌芽时期主要指16 世纪中叶以前。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发展初期包括16 世纪中叶到19 世纪末。1593 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Galileo)发明温度表,1643 年意大利学者托里拆利(Torricelli)发明气压表。这一时期气象学与气候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海平面上风压关系律、气旋模式和结构、大气中光电现象和云雨形成的初步解释、大气环流的若干现象解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月平均气压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德国学者汉恩(Hann)于1883 年开始陆续出版了气候学手册三大卷。,(二)发展初期,(三)发展时期,1.早期20 世纪的前50 年,在此期间气象学的发展中有三大重要进展:(1)锋面学说(2)长波理论(3)降雨学说,在气候学方面也有长足的进展,(三)发展时期,2.近期20世纪50 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和新技术如雷达、激光、遥感及人造卫星等的使用,大大地促进了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如下:,(1)开展大规模的观测试验,(2)对大气物理现象进行数值模拟试验,(3)把大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4)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三、气象学与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关系,1、气象学与气候学和陆地水文学 2、与生物学的关系 3、与地貌学的关系 4、与土壤地理学的关系,四、气象学与气候学在现代化 建设中的作用,1、农业2、交通运输业3、城建4、国防与军队,复习与思考,1、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成果有那些?3、举例说明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四化建设中的应用4、常识:世界上第一个气象站于1653年在意大利建立;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是美国与发射的;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于1820年由白朗弟绘制成;最早编制云图的国家是中国,编制与14世纪,名称为白猿献三老图,载有云图132幅;世界气象日为每年的3月23日;中国气象学会于1924年10月10日在青岛成立。,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概念: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太阳辐射是这个系统的能源。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候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复杂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气候系统。,气候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一、大气圈概述,(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结构,(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大气气溶胶粒子(固体和液体微粒),干洁空气,(1)定义(2)成分 N2最多气体;生命体重要成分;不活跃气体;豆科植物养料 O2次多气体;呼吸必需气体;化学性质活泼 CO2 含量甚微;来源:生命呼吸、土壤有机体腐化、分解、化石燃料燃烧;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强烈吸收地面辐射,温室气体。O3形成过程;垂直分布;原因;作用;臭氧层问题,水 汽,来源:分布:垂直 水平性质与作用:,思考题:为何雨前闷热,雨后凉爽?为何有云的夜晚比无云夜晚暖和?,成分作用,大气气溶胶粒子,概念两种烟雾类型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污染,伦敦烟雾污染事件,(二)大气的结构,大气层高度(大气的上界)的确定,密度上界2000-3000千米,物理上界极光-1200千米,(二)大气的结构,气温湿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中的扰动程度;,不同程度上的电离现象。,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特点,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下界为地面,集中3/4大气,90%水汽,日常所见的大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也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最有影响的层次。,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又可分为三层。下层:又称摩擦层或扰动层。它的范围自地面到2km高度。下层受地面强烈影响摩擦作用、湍流交换十分明显,各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多,因而低云、雾、霾、浮尘等出现频繁。中层:从摩擦层顶到6km左右高度。这一层受地表影响较小,气流的状况基本上可以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的云和降水现象大都产生在这一层。上层:从6km高度到对流层顶。由于这一层离地面更远,受地表影响更小,水汽含量极少,气温常在0以下,各种云多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低纬度地区上层,常有风速30m/s的强风带出现。此外,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至1-2km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此层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变化很小,甚至无变化。这种温度的垂直分布抑制了对流作用的发展,上升的水汽、尘粒多聚集其下,能见度变坏。对流层顶的温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为-83,在高纬度地区约为-53。,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自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明显上升,到平流层顶可达-3左右,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的特征,主要是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强烈吸收。虽然25km以上臭氧的含量已逐渐减少,但紫外辐射的强度随高度逐渐增强,而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又迅速减小,致使高层吸收的有限辐射可以产生较大的温度增量。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发展。所以叫平流层。飞机在此层飞行不易颠簸。水汽、尘埃含量很少平流层远离地面,加之有逆温层存在,空气无对流运动,水汽、尘埃很少,使得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程度好。但有时在20-30km处可看到贝母云,它常出现在冬季极区。,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5km),在25千米高度上,有一个臭氧含量相对较高的层次,为臭氧层。由此向上、向下臭氧逐渐减少。,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顶界温度可降至-83-113,几乎成为大气层中的最低温。其原因是这里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更上层的大气吸收了。因此,这里的气温随高度是递减的。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这种下暖上凉的气温垂直分布,有利于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又称“高空对流层”。该层的8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做D层。,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km),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据探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因为所有波长0.175m的紫外线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而这层也称为电离层。由于空气密度极少,暖层中的N2、O2、O等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即E层和F层。它们都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暖层(中间层顶到800km),整个大气层的最外一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没有明显的边界。这一层的气温也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气温高,且距地较远,受地球引力作用很小,所以大气质点中某些高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向星际空间散逸,散逸层也由此而得名。,散逸层(外层)(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水圈、陆面、冰雪圈、生物圈部分(自学),基本物理性质,第三节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主要气象要素,空气状态方程,流动性,可压缩性,粘着性,连续性,结论:因为空气存在流动性、粘着性、连续性等特点,所以当一个地区上空的空气上升时,必然有另一个地区的空气的下降来对它进行补充,从而形成一种环流。,空气物理性质,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云量,能见度,主要气象要素,1、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摄氏度()温标,以气压为1013.3hPa 或相当于760mmHg时纯水的冰点为零度(0),沸点为100 度(100),其间等分100 等份中的1 份即为1。绝对温标,以K 表示,这种温标中一度的间隔和摄氏度相同,但其零度称为“绝对零度”,规定为等于摄氏-273.15。因此水的冰点为273.15K,沸点为373.15K。3、单位换算:T=t+273.15t+273(12)大气中的温度一般以百叶箱中干球温度为代表,气温,1、定义: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到的整个空气柱的质量,即大气的压力。实质:气压的大小决定于整个空气柱质量的多少2、单位:mmHg、mb、hpa3、标准大气压:在纬度为45的海平面上,温度为0时,所测得的水银柱高高为760mm的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25mb)。4、测量仪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自记气压计、空盒水银气压表。精确的气压值是用水银气压表来测量的。,气 压,定义: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意义:大气湿度状况直接影响了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 形成。,水汽压(e)及饱和水汽压(E),相对温度(f),饱和差(d),比湿(q),水汽混合比(),露点(Td),湿度表示方法,湿 度,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单位:hap,水汽压及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E):温度一定,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空气达到此限度时为饱和湿空气,饱和湿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即最大水汽压。,表示方法:空气中的实有水气压e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E的百分比,用f表示。f=e/E*100%,相对湿度(f),意 义: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相对湿度越大,越接近饱和,当达到100%时,空气就达饱和状态,此时水汽就要开始凝结。,定 义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E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e之差称饱和差(d)。即d=E-e。,饱和差(d),意 义 d 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d越大,越不饱和;d=0,空气达饱和状态;d0,说明不饱和;d0,过饱和。,定 义 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比湿(q)。其单位是g/g,即表示每一克湿空气中含有多少克的水汽。也有用每千克质量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的克数表示的即g/kg。q=m水/(m水+m干)或 q=e/p*0.622,比 湿(q),意 义(见课本P17),定 义 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水汽混合比()(单位:g/g),水汽混合比(),定 义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d)。单位:或K,露 点(Td),结 论 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所以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在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不饱和状态,此时的露点要比气温要低,也即TdT。当Td=T时,空气饱和;当Td-T0时,空气不饱和;当Td-T0,空气过饱和。,上述大气湿度的表示方法中,水汽压(e)、比湿(q)、水汽混合比()、露点等基本上表示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而相对湿度、饱和差、温度露点差则表示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总 结,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mm)为单位。在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多,还需测量雪深和雪压。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当雪深超过5cm 时,则需观测雪压。雪压是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以g/cm2 为单位。降水量是表征某地气候干湿状态的重要要素,雪深和雪压还反映当地的寒冷程度。,降 水,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一个表示气流运动的物理量。它有大小(风速),又有方向(风向),是一个向量。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风向用16 方位表示;高空风向常用方位度数表示,即以0(或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在16方位中,每相邻方位间的角差为22.5。风速单位常用m/s、knot(海里/小时,又称“节”,)和 km/h 表示,其换算关系如下 1m/s=3.6km/h 1knot=1.852km/h 1km/h=0.28m/s 1knot=1/2m/s,风,地面风向表示方法,在地面天气图上,用下列图示来表示风,风尾长划风速为4米/秒,即风力为2级,短划风速为2米/秒。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风尾和风旗均放在风杆的左侧。,西南风5级,东南风12级,天气图上风的表示方法,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如接触地面则为雾),且具有一定的厚度。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将地平以上全部天空划分为10 份,为云所遮蔽的份数即为云量。例如,碧空无云,云量为0,天空一半为云所覆盖,则云量为5。,云 量,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米(m)或千米(km)表示。,能见度,空气状态方程,对一定质量的空气,其P、V、T 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例如,一小团空气从地面上升时,随着高度的增大,其受到的压力减小,随之发生体积膨胀增大,因膨胀时做功,消耗了内能,气温乃降低。这说明该过程中一个量变化了,其余的量也要随着变化,亦即空气状态发生了变化。如果三个量都不变,就称空气处于一定的状态中,因此研究这些量的关系就可以得到空气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空气状态常用密度()、体积(V)、压强(P)、温度(t 或T)表示。,气象上常用的状态方程为P=RT,其中P为压强,为空气密度,R为比气体常数,T为气团的温度。对于一团干空气而言,Rd即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为Rd=0.287J/g.k。,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特别是含有经常发生变化的水汽,因此上式中的R就不是一个固定值,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就不能写成上述的简单形式。,状态方程式,湿空气的状态方程为:P=RdT(1+0.3e/p)p为湿空气压强,e为水汽产生的压强,问题:假设有两块压强、体积、温度均都相同的干空气和湿空气,谁更重一些?,思考题,一、基本概念:气象学 气候学 气候系统 气象要素 饱和水气压 相对湿度 露点 一个大气压 能见度,二、基本问题:1、举例说明气象学与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其它分支科学之间的关系2、大气上界的划分方法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4、各种湿度表示法的意义5、地面、高空和地面天气图上风的表示方法6、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表达式,虚温的表达式和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气象气候学第一章引论.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