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知识.ppt
园林植物保护,绪 论,农科培训,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轻者影响生长,降低观赏性;重者枯萎死亡,造成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园林植物病虫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世界各国的园林花卉业造成过巨大的损失。20世纪20年代,由于茎线虫的危害,使英国当时的水仙种植业几乎毁灭。20世纪70年代以来,松材线虫病在日本盛行几乎席卷全国,每年损失松材达200万m3以上。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又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等省局部地区发现并流行成灾。,1998年发生面积已达7.3万hm2,因病死亡的松树近1 500万株,严重威胁着世界自然遗产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月季黑斑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芍药和牡丹的红斑病、香石竹叶斑病等发生普遍而严重。被称为“植物杀手”的菊科绞杀植物薇甘菊,目前正在深圳市肆虐。,葡 萄 霜 霉 病,农科培训,月季黑斑病,鱼鳔状孢子,黑斑,“绿岛”现象,农科培训,桃缩叶病,农科培训,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膨胀,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农科培训,农科培训,侧柏叶枯病,农科培训,农科培训,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原产热带美洲,属藤本植物。薇甘菊喜欢阳光,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顶上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下面的植物就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在园林植物害虫中以蚧虫、蚜虫、蓟马、粉虱、叶螨为典型代表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由于虫体微小、繁殖力很强,扩散蔓延快,危害严重而防治效果不稳定。此外,钻蛀害虫在园林上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日本双齿长蠹,农科培训,危害紫荆、柿子、栾树等,“三分种,七分管”,病虫治理又占七分。由于病虫害的泛滥,会使多年的园林效果化为乌有。,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松突圆蚧自1982年在珠海、深圳首次发现后,以每年发生面积扩大6.7万hm2的速度向内地扩展,到1998年全国发生面积约110.3万hm2,其中受害连片枯死已更新砍伐超过13万hm2,损失木材3 000万m3以上。湿地松粉蚧也是新传入我国的一种危害性害虫。此外,病毒病在花卉上发生也极普遍,我国12种(类)重要花卉几乎都有几种病毒病。,农科培训,松突圆蚧,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大叶黄杨斑蛾,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刺 蛾 幼 虫,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农科培训,综上所述,园林植物在城镇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证这些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效地发挥其园林功能及绿化效益,病虫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种类、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风景园林植物正常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农科培训,什么叫外来生物入侵?生物入侵,如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那么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没有这个物种,是通过人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从其它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农科培训,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紫茎泽兰2.薇甘菊3.空心莲子草4.豚草5.毒麦6.互花米草7.飞机草8.凤眼莲,9.假高梁10.蔗扁蛾11.湿地松粉蚧12.强大小蠹13.美国白蛾14.非洲大蜗牛15.福寿螺16.牛蛙,农科培训,我国主要外来森林有害生物入侵名录,1949年前后,在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发现飞机草;1950年,在山东崂山发现日本松干蚧;1964年,我国从阿尔巴尼亚引种油橄榄苗木,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浙江和湖北等地发现油橄榄肿瘤病;1968年,广东顺德发现桑树细菌性青枯病;1972年,杨树花叶病毒病随意大利引进的杨树和种苗(插条)传入我国;1975年,在黑龙江伊春带岭凉水林场发现落叶松溃疡病;1979年,我国辽宁丹东发现美国白蛾;1982年,在江苏南京中山陵发现松材线虫病;,农科培训,1982年,在广东珠海市邻近澳门的松林内发现松突圆蚧;1984年,广东深圳发现薇甘菊;1987年,福建漳州发现香蕉穿孔线虫病;1988年,从美国传入湿地松粉蚧;1995年,广东、北京发现蔗扁蛾;1997年,广西百色发现芒果象甲;1998年,从美国传入我国的红脂大小蠢在油松上被发现;1999年,陕西发现李属坏死斑病毒;2000年,广东发现椰心叶甲;2001年,广东、福建等地发现香蕉枯萎病;同年,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等地发现香蕉穿孔线虫病。,农科培训,椰心叶甲危害的棕榈科植物,水葫芦,原产巴西,堵塞河道、危害环境。,农科培训,园林植物保护,第一章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农科培训,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2对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具外骨骼。,农科培训,农科培训,动物进化系统,农科培训,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1.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蜘蛛,蝎子,2.甲壳纲:虾、螃蟹等。,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虾,螃蟹,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1.环节动物:蚯蚓、蚂蝗等。,2.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3.线形动物:蛔虫等。,4.棘皮动物:海星、海参等。,5.爬行小动物:蜥蜴等。,常见昆虫,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1)直接危害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2)传播植物病害;(3)危害人、畜健康,传染多种疾病。2.有益方面(1)生产工业原料;(2)给植物传粉;(3)天敌;(4)中药材;(5)腐食性种类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6)科学实验材料。,农科培训,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及观察,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化多端的构造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构造,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和防治害虫的理论基础。以蝗虫的体躯侧面图为例。,农科培训,一、昆虫的头部,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农科培训,(一)触角,昆虫除少数种类外,头部都有一对触角。一般着生于额两侧。触角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表面上有许多感觉器,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昆虫触角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刚毛状;2.丝状;3.念珠状;4.锯齿状;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11.锤状;12.鳃片状;,(二)复眼和单眼,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昆虫的眼有两种: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农科培训,(三)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在构造上有三大不同的类型。1.咀嚼式(蝗虫):取食固体食物;2.吸收式(蚜、螨、蚧等)取食液体食物;吸收式口器按其取食方式又可分为:刺吸式(蚜虫)、锉吸式(蓟马):将口器刺入 植物或动物组织内部取食;虹吸式(蛾蝶)、舐吸式(蝇类):吸食暴露在物 体表面的液体物质。3.嚼吸式(蜜蜂):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农科培训,1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基本构造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取食固体食物,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蝗虫咀嚼式口器图,农科培训,咀嚼式口器,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2.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3.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4.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农科培训,钻蛀性,缺刻、开 天窗,2刺吸式口器,昆虫用以吸食动、植物汁液的口器,如蚜虫、蝉、蚧壳虫、蝽象等的口器。危害植物时是借肌肉动作将口针刺入组织内,吸取汁液,而喙留在植物体外。,蝉的刺吸式口器,农科培训,刺吸式口器各部分解图,危害状:1.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2.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3.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4.传播病毒病:如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农科培训,3.虹吸式口器,常见昆虫: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虹吸式口器,农科培训,4.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蓟马成虫,5.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 唇特化为短小喙,端部膨大成唇瓣,能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体食物。6.刮吸式口器:虻等吸血昆虫。7.嚼吸式:蜜蜂等昆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二、昆虫胸部,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其各具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翅与足是运动器官,因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一)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胸足的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是各节活动的部位。,2.胸足的类型胸足的本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二)翅的构造和类型,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翅对昆虫的分布、传播、觅食、求配、避敌等生命活动及进化有重大的意义。.翅的构造昆虫的翅常呈三角形,具有三边和三角。前缘、内缘或后缘、外缘肩角、顶角、臀角腋区、臀前区、臀区和轭区。,.翅的类型(1)膜翅:翅膜质,薄而 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 蜻蜓、蜂类。(2)复翅(革质翅):前 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半透 明,有翅脉,如蝗虫前翅。(3)鞘翅(角质翅):翅 质地坚硬如角质,如甲虫 的前翅。(4)鳞翅: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 蝶类的 翅。,翅的类型,(5)半鞘翅:基半部为皮 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 质有翅脉,如蝽象前翅。(6)缨翅:前后翅狭长,膜质,翅脉退化,边缘上 着生很多细长缨毛,如蓟 马的翅。(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 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翅。,翅的类型,三、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成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体侧每节各有1对气门,末端为外生殖器,为代谢与生殖中心。(一)基本构造 腹节的构造比胸节简单,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气 门,气 门,第二节 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发育、变态,以及从卵开始到成虫为止的生活史等方面的生物特性。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以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利用都有重要意义。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进行两性生殖,也有若干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农科培训,(一)两性生殖(卵生)绝大多数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卵生。如蝗虫、天牛、螳螂、蛾、蝶等昆虫。,(二)孤雌生殖 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大致可分三种类型: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正常情况下行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在膜翅目蜜蜂、蚂蚁等昆虫中,受精卵发育成雌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农科培训,蚜虫的孤雌生殖、卵胎生,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蚜虫是最常见的例子,蚜虫从春季到秋季连续若干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只在冬季将来临时才产生雄蚜,进行两性生殖,雌雄交配产卵越冬。(三)多胚生殖 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2个或2个以上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称多胚生殖。常见于膜翅目的小蜂、细蜂等寄生性昆虫。(四)幼体生殖 少数昆虫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实际是一种孤雌生殖,如一些瘿蚊。,农科培训,二、昆虫发育阶段的划分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 个阶段。胚胎发育指从 卵受精开始到幼虫破开 卵壳孵化为止。胚胎发 育是在卵内进行的。胚 后发育指幼虫自卵中孵 出到成虫性成熟为止。,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变态:昆虫的一生自卵产下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经过复杂的变化,有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发生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大致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一)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虫态。不完全变态主要有下面两个类型:1.渐变态:如蝗虫、蝽蟓、蝉等昆虫的幼体与成虫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相似,仅体小、翅和附肢短,性器官不成熟,这类变态也称渐变态,其幼虫,称“若虫”。2.半变态:蜻蜓的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明显不同,这类变态称半变态,其幼虫称“稚虫”。,渐变态,蝼蛄的不完全变态,农科培训,(二)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如甲虫、蛾、蝶、蜂、蚁、蝇等。完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从幼虫变为成虫过程中,口器、触角、足等附肢都需经过重新分化。因此,在幼虫与成虫之间要历经“蛹”来完成剧烈的体型变化。,完全变态生活史,不完全变态与完全变态区别,1.不全变态有3个虫态,若虫与成虫差异小,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几乎无差异;2.完全变态有4个虫态,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上差异较大。,农科培训,苍蝇的完全变态,农科培训,四、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一)卵期 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时期,是指卵从母体产下后到孵化出幼虫所经过时期。卵是一个不活动的虫态,所以昆虫对产卵和卵的构造本身都有特殊的保护性适应。1卵的构造:卵是一个大型细胞,卵的外面包被较坚硬的卵壳,卵壳下为一层薄膜,称卵黄膜,包围着原生质和丰富的卵黄。2卵的大小、形状:昆虫的卵都比较小。一般12 mm,较大的如蝗虫卵长达67 mm,螽蟖卵长910 mm,小的如寄生蜂卵长仅0.020.03 mm。,农科培训,昆虫卵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卵是圆形或肾形,如直翅目蝗虫的卵。此外,还有球形的(如甲虫)、桶形的(如蝽象)、半球形(如夜蛾类)、带有丝柄的(如草蛉)、瓶形(如粉蝶)等。卵的表面有的平滑,有的具有华丽的饰纹。,各种昆虫卵的形状,3产卵方式:昆虫的产卵方式随种类而异,有的散产,如天牛、凤蝶;有的聚产,如螳螂、荔枝蝽象;有的裸产,如松毛虫;有的隐产,如蝉、蝗虫等。,(二)幼虫期 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二个时期。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虫或完全变态化蛹)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或若虫期)。幼虫期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取食,积累营养,迅速增大体积。从实践意义来说,幼虫期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最严重,因而常常是防治的重点时期。1孵化: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这就叫孵化。初孵化的幼虫,体壁中的外表皮尚未形成,身体柔软,色淡,抗药能力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有利时期。,2幼虫的生长和脱皮:在幼虫的发育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常要将旧的表皮脱去,幼虫脱去旧表皮的过程称为脱皮。脱下的旧表皮则称为蜕。昆虫每经脱一次皮,身体显著增大,食量相应增多。脱皮的次数在各种昆虫中是很不相同的,但同一种昆虫的脱皮次数,一般来说是相当稳定的。,幼虫的生长往往呈阶段性,即取食生长脱皮取食生长,在正常情况下,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脱一次皮,所以它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即所谓虫龄)可以用脱皮次数来作指标。初孵的幼虫称一龄幼虫;脱一次皮后叫二龄幼虫,每脱一次皮就增加一龄,幼虫生长到最后一龄,称为老熟幼虫或末龄幼虫。虫龄计算公式:虫龄脱皮次数1。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龄期。,农科培训,3幼虫的类型: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由于食性、习性和生活环境十分复杂,幼虫在形态上的变化极大,根据幼虫足的数目可分成以下几类。(1)无足型 幼虫既无胸 足也无腹足。(2)寡足型 幼虫只具有 3对胸足,没有腹足和其 他附肢。(3)多足型 幼虫具有3 对胸足,28对腹足。,全变态幼虫类型,幼虫的类型,农科培训,(三)蛹期 自末龄幼虫脱去表皮至变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期。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变为成虫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的虫态。末龄幼虫脱去最后的皮称化蛹。根据翅、触角和足等附肢是否紧贴于蛹体上及蛹的形态通常分为三类:离蛹(裸蛹):触角、足等附肢和翅不贴附于蛹体上,可以活动。被蛹:触角、足、翅等附肢紧贴蛹体上,不能活动。,全变态类蛹的类型,蛹的类型,农科培训,围蛹:蛹体实际上是离蛹,但蛹体外面有末龄幼虫所脱的皮形成的蛹壳所包围。蛹是个不活动的虫期,蛹期不取食,也很少进行主动的移动,缺少防御和躲避敌害的能力,而内部则进行着激烈的器官组织的解离和生理活动,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来完成所有的转变过程。因此不同的昆虫的化蛹场所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吐丝作茧,有的在树皮缝中或在地下作土室,有的在蛀道内或卷叶内等。,茧,土室,(四)成虫期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成虫期雌雄性的区别已显示出来,复眼也出现,有发达的触角,形态已经固定,有翅的种类,翅也长成,所以昆虫的分类以成虫为主要根据。成虫期的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1成虫的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称为羽化。初羽化的成虫色浅而柔软,待翅和附肢伸展,体壁硬化后,便开始活动。,蝉羽化,2性成熟与补充营养: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不需取食即可交尾、产卵。这类成虫口器一般都退化,寿命很短。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末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如金龟子和不完全变态类等昆虫,这种对性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3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颜色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性二型(雌雄二型)。如蓑蛾的雌虫无翅,雄虫具翅;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为栉齿状;雄蚱蝉具发音器而雌虫没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雌雄差别。,雌雄大小不一,农科培训,4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的现象,称多型现象。如蜜蜂有蜂王、雄蜂和不能生殖的工蜂;白蚁群中除有“蚁后”、“蚁王”专司生殖外,还有兵蚁和工蚁等类型。,白蚁的多型现象,农科培训,白蚁的多型现象,农科培训,农科培训,无翅型,早春墨绿,有翅型,夏季黄绿,棉蚜,棉蚜,棉蚜,紫薇长斑蚜,五、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一)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各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不同,在一年内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同,如大地老虎、日本龟蜡蚧一年发生一代;棉卷叶野螟等一年内完成五个世代;桑天牛等需二年才完成一个世代;有的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如美洲十七年蝉完成一个世代需十七年。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和一年内发生的代数,除因昆虫的种类不同外,往往与所在地理位置、环境因子有密切的关系。,农科培训,美洲十七年蝉,蚱蝉,知了,草蝉,蟪蛄,三年一代,十七年一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对一年发生二代和多代的昆虫,划分世代顺序均以卵期开始,依先后出现的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但应注意跨年虫态的世代顺序,习惯上是凡以卵越冬的,越冬卵就是次年的第一代卵。如梧桐木虱,1990年秋末产卵越冬,卵至次年4,5月孵化,这越冬卵就是1991年的第一代卵。以其他虫态越冬的都不是次年的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后一代,叫做越冬代。如马尾松毛虫1990年11月中旬以4龄幼虫越冬,这越冬幼虫称为1990年的越冬代幼虫。,(二)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经过的状况称为生活史。包括越冬虫态,一年中发生的世代,越冬后开始活动的时期,各代历期、各虫态的历期、生活习性等。了解害虫的生活史,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是防治害虫的可靠依据。昆虫的年生活史除用文字进行叙述外,也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农科培训,六、休眠和滞育 昆虫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暂时停止发育的现象,即通常所谓的越冬和越夏,这种现象从其本身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来看,可分为休眠和滞育两类。(一)休眠休眠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休眠发生在炎热的夏季称夏蛰(或越夏);发生在严冬季节者称为冬眠(或越冬),各种昆虫的休眠虫态不一。如小地老虎在北京以蛹越冬,在长江流域以蛹和老熟幼虫越冬,在广西南宁以成虫越冬。,农科培训,(二)滞育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在自然情况下,当不利的环境条件还远未到来之前,具有滞育特性的昆虫就进入滞育状态,而且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解除滞育,所以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特性。如樟叶蜂以老熟幼虫在7月上、中旬于土中滞育,至第二年2月上、中旬才恢复生长发育。,农科培训,第三节 昆虫的习性,昆虫种类众多,分布极广,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各种昆虫具有许多不同的习性,如食性、趋性、假死性等。我们掌握了昆虫的这些习性,就可以正确地进行虫情调查,预测预报,寻找害虫的薄弱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灭害虫。(一)食性各种昆虫在自然界的长期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食物范围。按照取食的对象一般可分为:1.植食性昆虫:以活的植物的各个部位为食物的昆虫。大多数是农林业害虫,如马尾松毛虫、刺蛾、叶甲等;少数种类对人类有益,如柞蚕,家蚕等。,2.肉食性昆虫: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昆虫。如瓢虫、螳螂、食虫虻、胡蜂等;寄生在害虫体内的寄生蝇、寄生蜂等;对人类有害的蚊、虱等。3.腐食性昆虫:以动物、植物残体或粪便为食物的昆虫,如粪金龟子等。4.杂食性昆虫:既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又可腐食,如蜚蠊。植食性昆虫根据昆虫所吃食物种类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食性昆虫 只以一种或近缘种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如三化螟、落叶松鞘蛾等。寡食性昆虫 以一科或几种近缘科的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如菜粉蝶、马尾松毛虫等。多食性昆虫 以多种非近缘科的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如刺蛾、棉蚜、蓑蛾等。,多食性,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棉蚜,月季长管蚜,夹竹桃蚜,(二)趋性是指昆虫对各种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趋向刺激物的活动叫正趋性;避开刺激物的活动叫负趋性。各种刺激物主要有光、温度、化学物质等等。因而趋性也就有趋光性、趋温性、趋化性等。趋光性 是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线刺激所引起的趋向活动。趋化性 是昆虫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嗜好活动。趋温性 是昆虫感觉器官对温度刺激所引起的趋性活动。利用昆虫的趋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马尾松毛虫、夜蛾等;用糖醋液来诱杀地老虎类。另外可利用昆虫的趋性来进行预测预报,采集标本。,频振灯,农科培训,黄板诱杀,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捕雄成虫,(三)假死性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叫做假死性。如象甲、叶甲、金龟子等成虫遇惊即假死下坠,36龄的松毛虫幼虫受震落地等。可利用害虫的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扑杀、虫情调查等。,椿大象甲,农科培训,(四)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如马尾松毛虫12龄幼虫、刺蛾的幼龄幼虫、金龟子一些种类的成虫都有群集危害的特性。,红脊长蝽,农科培训,(五)社会性昆虫营群居生活,一个群体中个体有多型现象,有不同分工。如蜜蜂(有蜂王、雄蜂、工蜂);白蚁(有蚁王、蚁后、有翅生殖蚁、兵蚁、工蚁等)。,(六)拟态和保护色如竹节虫、尺蛾的一些幼虫等昆虫的形态与植物某些部位的形态很相象,从而获得了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称拟态;保护色是指某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如蚱蜢、枯叶蝶、尺蠖成虫。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便可以更好地利用害虫的某些薄弱环节,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蝗虫模拟环境颜色,农科培训,天蛾幼虫模拟周围环境颜色,蛾类模拟蜂类形态,第四节 昆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昆虫的发生发展除与本身的生物特性有关外,而且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关系非常密切。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最大。因此,昆虫的生命活动直接受外界温度的支配。,农科培训,(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化。体温的变化可直接加速或抑制代谢过程。因此,昆虫的生命活动直接受外界温度的支配。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任何一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这一温区范围称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不同昆虫适宜温区不同。根据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5个温区。,农科培训,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高的湿度。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农科培训,如天气干旱时寄主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降雨不仅影响环境湿度,也直接影响害虫发生的数量,其作用大小常因降雨时间、次数和强度而定。春季雨后有助于一些在土壤中以幼虫或蛹越冬的昆虫顺利出土;而暴雨则对一些害虫如蚜虫、初孵蚧虫以及叶螨等有很大的冲杀作用,从而大 大降低虫口密度;阴雨连绵不但 影响一些食叶害虫的取食活动,且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流行。,日本松干蚧,(三)光对昆虫的影响昆虫的生命活动和行为与光的性质、光强度和光周期有密切的关系。1.昆虫对光的性质和光强度的反应光是一种电磁波,因波长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农科培训,昆虫辨别不同波长光的能力和人的视觉不同。人眼可见的波长范围为800400 nm,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方面常用黑光灯、频振灯(波长365 nm)。还有一种蚜虫、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对600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用黄板来进行诱杀。,黄板诱杀,2.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光周期是指昼夜交替时间在1年中的周期性变化,对昆虫的生活起着一种信息作用。许多昆虫对光周期的年变化反应非常明显,表现于昆虫的季节生活史、滞育特征、世代交替以及蚜虫的季节性多型现象。光照时间及其周期性变化是引起昆虫滞育的重要因素,季节周期性影响着昆虫的年生活史的循环。昆虫滞育,受到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间起信息的作用。已证明近百种昆虫的滞育与光周期变化有关。试验证明,许多昆虫的孵化、化蛹、羽化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奏特性,这些特性与光周期变化有密切相关。,农科培训,(四)风对昆虫的影响风对环境的温湿度有影响,可以降低气温和湿度,从而对昆虫的体温和水分发生影响。但风对昆虫的影响主要是昆虫的活动,特别是昆虫的扩散和迁移受风影响较大,风的强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其扩散和迁移的频度、方向和范围。有资料表明,许多昆虫能借风力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如蚜虫可借风力迁移1 2001 440 km的距离;松干蚧卵囊可被气流带到高空随风而去;在广东危害严重的松突圆蚧,在自然界主要是靠风力传播。,农科培训,二、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食物,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一)食物因子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利用植物或其他动物所制成的有机物以取得生命活动过程所需要的能源,有没有必需的食物,关系到能不能在这个生境中生存的问题;存在的食物是否适合于这种昆虫的要求,又关系到这个生境中种群数量的问题。昆虫种类繁多,不同的种类,其食性也是不同的。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按其食性专门化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单食性昆虫,寡食性昆虫,多食性昆虫。,食物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等。食物如果数量足,质量高,昆虫生长发育快,自然死亡率低,生殖力高,相反则生长慢,发育和生殖均受到抑制,甚至因饥饿引起昆虫个体大量死亡。一些昆虫成虫期有取食补充营养的特点,如果得不到营养补充,则产卵甚少或不产卵,寿命亦缩短。(二)昆虫的天敌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由于被其他生物寄生或捕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天敌是影响害虫种群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敌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下列各类。1.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病原生物常会引起昆虫感病而大量死亡。,农科培训,白僵菌与绿僵菌,白僵菌寄生状,白僵菌制剂,白僵菌寄生状,细 菌杀 虫 剂,2.捕食性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猎蝽、草蛉、瓢虫、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捕食性天敌可大量捕食害虫,在害虫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应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等。,捕食虻,捕食蜂,螳 螂 捕 食,草蛉成虫、幼虫、卵,农科培训,瓢虫的成虫、幼虫、卵,农科培训,食蚜蝇,3.寄生性天敌昆虫 主要有膜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例如,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赤眼蜂,小茧蜂寄生杨二尾舟蛾状,姬蜂,小茧蜂寄生鳞翅目幼虫状,4.其它有益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不少蜘蛛、鸟类、青蛙和线虫都可用来防治害虫。,线虫寄生天牛幼虫状,蜘蛛捕食,啄木鸟,灰喜鹊,蒲螨寄生蠹虫及天牛幼虫状,蜘蛛,青蛙,三、土壤因素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很多昆虫的生活都与土壤有密切的关系。如蝼蛄、蟋蟀、金龟子、地老虎、叩头甲、白蚁等苗圃害虫,有些终生在土壤中生活,有些大部分虫态是在土中度过的。许多昆虫一年中的温暖季节在土壤外面活动,而到冬季即以土壤为越冬场所。土壤的理化性状,如温度、湿度、机械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含量以及酸碱度等,直接影响在土中生活的昆虫生命活动。一些地下害虫往往随土壤温度变化而上下移动,以栖息于适温土层。秋天土温下降时,土内昆虫向下移动;春天土温上升时,则向上移动到适温的表土层;夏季土温较高时,又潜入较深的土层中。在1昼夜之间也有其一定的活动规律,,如蛴螬、小地老虎夏季多于夜间或清晨上升到土表危害,中午则下降到土壤下层。生活在土中的昆虫,大多对湿度要求较高,当湿度低时会因失水而影响其生命活动。总之,各种与土壤有关的害虫及其天敌,各有其最适于栖息的土壤环境条件。人们掌握了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之后,可以通过土壤垦复、施肥、灌溉等各种措施,改变土壤条件,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四、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对昆虫的繁殖、活动和分布影响很大。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人类从事园林绿化活动中的植树、栽植草坪、兴建公园、引进推广新品种等,可引起当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及其中昆虫种群的兴衰。改变一个地区昆虫种类的组成。人类频繁地调引种苗,扩大了害虫的地理分布范围,如湿地松粉蚧由美国随优良无性系穗条传入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并迅速蔓延;相反,有目的的引进和利用益虫,又可抑制某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并改变了一个地区昆虫的组成和数量。如引进澳洲瓢虫,成功地控制了吹绵蚧的危害。,改变害虫和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人类通过中耕除草、灌溉施肥、整枝、修剪等园林技术措施,可增强植物的生长势,使之不利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的发生。,草 坪 灌 溉,整枝修剪,直接杀灭害虫。采用园林技术措施、化学、生物及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直接消灭大量害虫,以保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结合整形修剪去除病虫枝条,化学防治喷雾处理防治病虫,农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