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发生规律及预报.ppt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预测,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来估计病害未来发生的时期和数量,用以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在群体水平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植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 epidemiology),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植物病害流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定性描述病害群体性质 通过定量观测建立关于群体动态的数学模型。,一、发病程度的计量指标,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1)发病率: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它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或一定寄主单位上出现的数量。发病率是指发病田块、植株和器官等发病的普遍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2)严重度: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发病器官在单位面积上发病情况。严重度表示田块植株和器官的发病严重程度。,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亦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3)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表示总的病情,由普遍率和严重度计算而得。,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二、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依据菌量积累所需时间的长短和度量病害流行时间尺度的不同,将病害流行划分为两大类型:单年流行病害与积年流行病害。,(一)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播种后,粘附在种子表面或粪肥、土壤中的病菌孢子发芽并侵入小麦幼芽,由叶鞘侵入并达生长点。以后病菌以菌丝的形态在植株体内随小麦的生长而生长,最后到达穗部侵入开始分化的幼穗,破坏穗部的正常发育。至抽穗时,在子房内的菌丝又形成黑色的厚垣孢子,充满整个麦粒。,(二)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具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在病害循环中有多次再侵染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在最适天气条件下潜育期仅34天,在一个生长季内再侵染10代以上,病斑面积约增长10亿倍。个田间调查实例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初侵染产生的中心病株很少,在所调查的4669(7亩)地块内只发现了1株中心病株,10天后在中心病株的四周约1000面积内出现了1万余个病斑,病害数量增长极为迅速。但是,由于各年气象条件或其它条件的变化,不同年份流行程度波动很大,相邻的两年流行程度无相关性,第一年大流行,第二年可能发病轻微。,防治策略比较,单循环与多循环病害的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也不相同。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三、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植物病害的流行是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活动和病害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动态变化表现出来的。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是流行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按照研究的时间规模不同,流行的时间动态可分为季节流行动态和逐年流行动态。,植物病害季节流行动态,在一个生长季中如果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随病害流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disease progress curve)。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率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病害季节流行曲线,不同的多循环病害或同一病害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类型的季节流行曲线:,季节流行曲线常见形式,S型曲线: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发病高峰。初始病情很低,其后病情随着时间不断上升直至饱和点,而寄主群体不再增长。,季节流行曲线常见形式,单峰曲线(马鞍型):甜菜褐斑病、白菜白斑病等 在植物生长前中期发病且达到高峰,后期因寄主抗性增强或气候条件变为不利,导致病情不再发展,但寄主群体仍继续生长,故病情高峰从高峰处下降。,季节流行曲线常见形式,多峰曲线: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 在作物的一个季节中,病害由于环境变化或寄主阶段抗病性变化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峰。,病害流行过程的阶段划分(S型),0 20 40 60 80 100 始发期 盛发期 衰退期,0.5,1.0,病情指数,日期,0.05,衰退期,逻辑斯蒂期,指数增长期,菌量积累和流行的关键时期,指数增长期是菌量和流行的关键时期,它为整个流行过程奠定了菌量基础。病害预测、药剂防治和流行规律的分析研究都应该以指数增长期为重点。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是用于描述病害流行过程中,病害数量增长的主要数学模型。,四、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亦即病害的传播过程,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中的发展规律。,病害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是相互依存、平行推进的。没有病害的增殖,就不可能实现病害的传播;没有有效的传播也难以实现病害数量的继续增长,也就没有病害的流行。,1、病害的传播特点,病害的传播特点主要因病原物种类及其传播方式而异。气传病害的自然传播距离相对较大,其变化主要受气流和风的影响。土传病害自然传播距离较小,主要受田间耕作、灌溉等农事活动以及线虫等生物介体活动的影响。虫传病害的传播距离和效能主要取决于传病昆虫介体的种群数量、活动能力以及病原物与介体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2、病害传播是病原物有效传播的结果,病害传播是病原物有效传播的结果,但病原物的有效传播受到一系列非生物学和生物学因子的影响。如:气流传播包括孢子由产孢器官向大气中释放,随气流飞散和着落在植物体表等三个过程。孢子的气流传播规律几乎与空中非生物微粒的气流传播一样,受其形状、大小、比重、表面特性和气流运动等物理学因素的影响。但孢子经过传播以后能否萌发和侵染,引起植物发病还受到一系列生物学因素的制约,包括孢子的数量、密度、抗逆性和致病性,寄主植物的数量、分布和感病性,以及对孢子萌发、侵入和扩展有显著作用的环境因子等。只有导致侵染和发病的孢子,才最终实现了病害的传播。,3、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差异很大,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差异很大,可区分为近程、中程和远程传播流行学中常用一次传播距离和一代传播距离的概念。一次传播距离:病原菌孢子从释放到侵入植物体这段时间内所引起的病害传播,以日为时间单位,表述为一日之内实现的病害传播距离。一代传播距离:病害一个潜伏期内多次传播所实现的传播距离。,近程传播 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中程传播 传播距离为几百米至几公里。远程传播 传播距离达到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病原孢子在大气中的远程传播,五、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一)病害流行的要素大量强致病力的病原物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二)病害流行因素的分析,1寄主植物的感病性,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存在感病的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量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侵染菌源数量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体的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往往只影响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流行。,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栽培管理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各项流行因素而影响病害流行。,(三)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对某种病害来说,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这些因素就称为该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病害的大流行往往与某些流行因素的剧烈变化有关。,在寄主植物与病原菌双方发病条件具备时,适宜的气象条件往往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主要流行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变动造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差异和年际波动。,常发区(流行的最适宜区)易发区(流行的次适宜区)偶发区(流行的不适宜区),地区之间根据流行程度和流行频率差异分为:,流行主导因素的时空条件性很强,“主导”是相对的概念,同一种病害,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流行主导因素可能全然不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种植制度的变更、品种的更换、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化以及抗药性的产生往往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就一个生长季节而言,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往往是促成当年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灰霉病过去是一种次要病害,近年来由于保护地蔬菜大面积的种植,灰霉病迅速上升为十几种蔬菜的主要病害。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得灰霉菌产生了抗药性,所以灰霉病已经成为当前菜农面临的主要问题。,玉米大斑病于1899年首次在东北发现,1963年以前很少大面积流行,1966年以后连续在东北和华北大流行,分析原因主要是品种抗病性的变化。原来,在1963年以前我国种植的玉米多为农家品种,抗性基因比较丰富,后来大规模地开展杂交育种,大面积推广了一些对大斑病高度感染的杂交种(如维尔165),遇到7、8月降雨较多的年份,该病很快大面积发生。,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是气象因素,更确切地说是小麦扬花期的湿度和降雨次数,因为其它因素如温度、菌源条件比较容易满足,品种抗病性虽有差异但缺乏免疫品种。,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况,称为预测。,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称为预报。,有时对两者并不作严格的区分,通称病害预测预报,简称病害测报。,病害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用作防治决策参考和确定药剂防治的时机、次数和范围。,预报(测)量,代表一定时限后病害流行状况的指标,例如病害发生期、发病数量和流行程度的级别等。,预报(测)因子,据以估计预报量的流行因子,一、预测的种类,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1、流行程度预测(prediction of emergence size)2、发生期预测(prediction of emergence period)3、损失预测(prediction of loss),按预测时限的不同可分为:1、超长期预测(prediction of tendency)2、长期预测(long-range prediction)3、中期预测(medium-range prediction)4、短期预测(short-range prediction),1、流行程度预测,最常见的预测种类。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性指数等)作定量的表达,也可用流行级别作定性的表达。流行级别多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中度偏低、中等、中度偏重)、轻度流行和不流行,具体分级标准根据发病数量或损失率确定,因病害而异。,2、病害发生期预测,病害发生期预测是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果树与蔬菜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即临界期(critical period),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这种预测亦称为侵染期预测。德国一种马铃薯晚疫病预测办法是在流行始期到达之前,预测无侵染发生,发出安全预报,这称为负预测(negative prognosis)。,3、损失预测,损失预测也称损失估计(disease loss assessment),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有时还将品种、栽培、气象条件等因素用作预测因子。在病害综合防治中,常应用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和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等概念。,经济损害水平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经济阈值是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损失预测结果可用以确定发病数量是否已经接近或达到经济阈值。,4、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超长期预测亦称长期病害趋势预测,一般时限在一年或数年,综合分析病害和气象等的历史资料,预测大致趋势,一般准确率较差。长期预测亦称病害趋势预测,指一个季度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多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等资料作出。预测结果指出病害发生的大致趋势,需要以后用中、短期预测加以订正。中期预测的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者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的变化以及实测的或预测的天气要素作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短期预测的时限大约在20天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次数和方法。侵染预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二、预测的依据,病害流行预测的预测因子应根据病害的流行规律,由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因素中选取。一般说来,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据。,1、根据菌量预测,单循环病害的侵染概率较为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可以根据越冬菌量预测发病数量。对于小麦腥黑穗病、谷子黑粉病等种传病害,可以检查种子表面带有的厚垣孢子数量,用以预测次年田间发病率。在美国还利用5月份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预测9月份棉花黄萎病病株率。菌量也用于麦类赤霉病预测,检查稻桩或田间玉米残秆上子囊壳数量和子囊孢子成熟度,或者用孢子捕捉器捕捉空中孢子。,多循环病害有时也利用菌量作预测因子。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大量繁殖后,其噬菌体数量激增,可以测定水田中噬菌体数量,用以代表病原细菌菌量。稻田病害严重程度与水中噬菌体数量高度正相关,可以利用噬菌体数量预测白叶枯病发病程度。,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而初侵染菌源不是限制因素,对当年发病的影响较小,通常根据气象因素预测。有些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也取决于初侵染期间的气象条件,可以利用气象因素预测。英国和荷兰利用“标蒙法”预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时期,该法指出若相对湿度连续48小时高于75%,气温不低16,则1421天后田间将出现中心病株。,葡萄霜霉病菌,以气温为1120,并有6小时以上叶面结露时间为预测侵染的条件。苹果和梨的锈病是单循环病害,每年只有一次侵染,菌源为果园附近桧柏上的冬孢子角。在北京地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若出现大于15mm的将雨,且其后连续2天相对湿度大于40%,则6月份将大量发病。,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综合菌量和气象因子的流行学效应,作为预测的依据,已用于许多病害。有时还把寄主植物在流行前期的发病数量作为菌量因素,用以预测后期的流行程度。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条锈病的春季流行通常依据秋苗发病程度、病菌越冬率和春季降水情况预测。,我国南方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主要根据越冬菌量和小麦扬花灌浆期气温、雨量和雨日数预测,在某些地区菌量的作用不重要,只根据气象条件预测。,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预测,有些病害的预测除应考虑菌量和气象因素外,还要考虑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的生育期和生育状况。例如,预测稻瘟病的流行,需注意氮肥施用期、施用量及其与有利气象条件的配合情况。在短期预测中,水稻叶片肥厚披垂,叶色墨绿,则预示着稻瘟病可能流行。,水稻纹枯病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栽植密度、氮肥用量和气象条件,可以作出流行程度因密度和施肥量而异的预测式。油莱开花期是菌核病的易感阶段,预测菌核病流行多以花期降雨量、油菜生长势、油菜始花期迟早以及菌源数量(花朵带病率)作为预测因子。,三、预测方式,病害的预测可以利用经验预测模型或者系统模拟模型。当前所广泛利用的是经验式预测。这需要搜集有关病情和流行因素的多年多点的历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或统计计算建立经验预测模型,用于预测。,1、综合分析预测法,综合分析预测法是一种经验推理方法,多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测人员调查和收集有关品种、菌量、气象因素和栽培管理诸方面的资料,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经过全面权衡和综合分析后,依据主要预测因子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估计病害发生期和流行程度。,北方冬麦区小麦条锈病,若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秋苗发病多,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好,或虽冬季气温不高,但积雪时间长,雪层厚,而气象预报次年3-4月份多雨,即可能大流行或中度流行。,冬前预测(长期预测)可概括为:,早春预测(中期预测)的经验推理为:如病菌越冬率高,早春菌源量大,气温回升早,春季关键时期的雨水多,将发生大流行或中度流行。如早春菌源量中等,春季关键时期雨水多,将发生中度流行甚至大流行。如早春菌源量很小,除非气候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一般不会造成流行。,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程度预测表,2、数理统计预测法,数理统计预测法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利用多年多点历史资料建立数字模型预测病害的方法。当前主要用回归分析、判别分析以及其它多变量统计方法选取预测因子,建立预测式。此外,一些简易概率统计方法,如多因子综合相关法、列联表法、相关点距图法、分档统计法等也被用于加工分析历史资料和观测数据,用于预测。,3、系统模拟预测模型,系统模拟预测模型是一种机理模型。建立模拟模型的第一步是把从文献、实验室和田间收集的有关信息进行逻辑汇总、形成概念模型,概念模型通过实验加以改进,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语言译为计算机程序,经过检验和有效性、灵敏度测定后即可付诸使用。使用时,在一定初始条件下输入数据,使状态变数的病情依据特定的模型(程序)按给定的速度逐步积分或总和,外界条件通过影响速度变数而影响流行,最后打印出流行曲线图。,应用实例:北美烟草青霉病监测与预警系统,烟草青霉病是北美烟草种植业的重大真菌病害,其菌原区在30N以南的美国西南部,每年在气流运载下向北输送到美国和加拿大的东部地区,在凉湿天气形成大流行。,病害的调查方法,(一)病害的空间分布型 空间分布型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植物病害在田间的空间分布类型。取决于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群体密度、寄主植物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在田间的分布。空间分布型的类型主要有: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核心分布;4.嵌纹分布。,均匀分布:由于生物个体间的相互排斥造成种群内个体在田间分布相对均匀。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彼此独立。核心分布:种群在田间的分布有许多核心,是随机分布的一种变型。嵌纹分布:个体在田间分布疏密相间,呈明显聚集现象,很不均匀。,(二)调查取样方法 植物病害调查取样常采用随机取样法,但随机并不是随便,而是按照病害的田间分布类型,采用一定的取样方式,间隔一定的距离,选取一定的样点。样点内全面计数,不得随意变换,以避免调查者的主观成分。常用的取样方法:,1.对角线取样法:适合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和随机分布的病虫害。有单对角线和双对角线两种。2.棋盘式取样和五点式取样法:适合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和随机分布的病虫害。3.分行取样和平行线式取样法:适宜于成行的作物和核心分布的病虫害。4.Z字形取样法:适宜于嵌纹式分布的病虫害。,(三)调查的类别,病害调查通常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和调查研究三种。1、一般调查:主要是了解病害的分布和发病程度。一般调查的面很广,并且要有代表性。对一般病害发病情况的调查,可在发病盛期进行12次。如果一次要调查几种作物或几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适中的时期。填写一般病害调查记录。,一般病害调查记录,地黄病害调查记录,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2、重点调查,经过一般病害调查发现的重要病害,可作为重点病害的对象,调查其分布、植物发病率、造成的损失、环境影响和防治效果等。重点调查的次数要多,发病率的计算要求准确。并做作物病害调查记录。,作物病害调查记录,调查地点和单位名称:调查日期:调查人:作物:品种:种子来源:病名:发病率和田间分布情况:土壤性质和肥沃度:土壤湿度:灌水和排水情形:施肥情形:耕作栽培方法(指出特点):当地湿度和降雨(注意发病前和发病盛期的情形):其他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效果:群众经验:,作物病害调查记载,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针对某一问题,调查需深入。除田间观察外,还要注意访问和座谈。没有统一的调查表格。调查研究不需很多的设备,农田就是试验地。调查研究与试验研究是相互配合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