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ppt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一、概论 特征: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多水生,少数两栖或陆生;腐生、寄生、专性寄生。所致植物病害喜潮湿、多雨、低洼积水、通风不良的环境。,二、形态特征(一)营养体比较原始的原质团,单细胞或单细胞具假根,多数为典型菌丝体,分枝,多核,无隔膜。,(二)无性繁殖,鞭毛类型:尾鞭式:基部坚实,端部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侧有茸毛。,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鞭毛的结构,“9+2”结构:,鞭毛的鞭杆是由9根纤丝组成个圆筒形体,圆筒形体中心还有2根纤丝,纤丝与纤丝之间填充有胶质形成胶质鞘。中心的2根纤丝每根是由2根亚纤丝组成的,周围的9根纤丝每根是由3根亚纤丝组成的。,(三)有性生殖,低等的种类以游动配子结合,产生合子,发育成休眠孢子囊;大多数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四)分纲,根据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鞭毛的数目;鞭毛着生的位置。分为4纲。,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图-1,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图-2,4、卵菌纲(Oomycetes):图-3,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三、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寄生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寄生于真菌、藻类、高等植物。寄生于维管束植物地下部时常常引起根肿(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单目(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单科(根肿菌科 Plasmodiophoraceae)。,(一)形态特点 营养体:多核原质团,变形虫状,可在细胞间移动。产果方式:整体产果式。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囊的原质团为单倍体),产生两根长短不等顶生鞭毛,尾鞭型鞭毛,短的在前,长的向后。有性生殖:同型游动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侵入寄主组织,核配,减数分裂,形成休眠孢子(囊)。,(二)重要属种,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休眠孢子囊不结合成堆,散生在寄主细胞内。为害植物根部。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如:芸薹根肿菌(P.brassicae),病组织中的原质团和休眠孢子,四、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鞭毛,尾鞭式。多数生于水中,腐生在动植物残体上,部分寄生于水生的小动物、藻类、真菌上,有的生活于海洋中,陆生的主要在土壤中,其中一些寄生于植物上,引起植物的病害。,(一)营养体 多核的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细胞壁为甲壳质,分体产果式或整体产果式,单中心或多中心。有的单细胞营养体具假根。,A:整体产果式B-D:分体产果式B:单中心的体内生的C:单中心的体外生的D:多中心的,(二)有性生殖 产生休眠孢子囊。(三)无性繁殖 产生后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有或无囊盖)释放游动孢子。,1、节壶菌属(Physoderma):,(四)重要属种,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状多变,之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休眠孢子囊;,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过度生长。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maydis)。,2、集壶菌属(Synchytrium):休眠孢子囊结合成堆。引起马铃薯癌肿病的内生集壶菌(S.endobioticum)。为检疫对象。,3、油壶菌属(Olpidium)引起十字花科猝倒病的芸薹油壶菌(O.brassicae),是许多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它的游动孢子是传播土壤中病毒的介体。,五、卵菌纲(Oomycetes),(一)习性 典型的水生,有些两栖或陆生。腐生、非专性寄生到专性寄生。(二)形态特性 1、营养体: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为二倍体。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其它真菌多为几丁质)。2、多数分体产果式,少数整体产果式。,3、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茸鞭向前,尾鞭向后。高等的卵菌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丝体,作用相当于分生孢子。,4、有性生殖:异形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产生卵孢子。藏卵器常为圆形,内含一至多个卵球。雄器:常呈棍棒形或圆柱状。雄器和藏卵器通过受精管和受精孔交配后发育成厚壁,光滑或具有纹饰的卵孢子(2N),能抵抗不良环境。,产生卵孢子可以充满藏卵器也可不充满。,(三)分目,根据孢子囊萌发的方式、藏卵器中卵球的数目、菌丝有无溢缩现象、产果方式分为四个目:水霉目 水节霉目 链壶菌目 霜霉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1、习性:水生 两栖生 陆生 营养方式:腐生 弱寄生 专性寄生 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只有1个卵球。2、营养体:菌体发达无隔,多分枝 弱寄生种可生活在寄主细胞内,并迅速杀死寄主细胞;寄生强的种生活在寄主细胞间隙,不杀死寄主细胞。,3、无性繁殖:,有特殊分化的孢囊梗;游动孢子可释放游动孢子,还可从孢囊梗上脱落直接萌发长出芽管。,4、有性生殖:典型的卵孢子。藏卵器分化为卵周质和卵球。卵周质部分作为营养,部分沉积于卵孢子壁上,外表增厚或形成纹饰。,分为3类:卵孢子不充满藏卵器;卵孢子充满藏卵器,但不和藏卵器结合;卵孢子充满藏卵器,并和藏卵器结合。,5、分科 根据无性繁殖器官(孢囊梗)的特点、卵孢子的类型、寄生性分4科。(1)腐霉科(Pythiaceae),(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3)霜霉科(Peronosporaceae),(4)白锈科(Albuginaceae),重要属:腐霉属(Pythium):孢子囊形状变化大,有丝状、瓣状、和球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孢子囊萌发先产生泡囊,在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单卵球。多数腐生于土壤中或水中。主要危害植物的非绿色部分。,如: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1、孢子囊2、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疫霉属(Phytophthora):孢囊梗分化明显,不分枝或假轴式分枝。孢子囊球形或倒梨形,顶端有明显的发芽区域。如:致病疫霉(P.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显。兼性寄生。,含1个属: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荔枝霜疫霉(P.litchii),引起荔枝霜霉病。,1、孢囊梗及孢子囊2、雄藏卵器及卵孢子,(3)霜霉科(Peronosporaceae)孢囊梗分化程度高,树枝状分支,从寄主的气孔产生,专性寄生,卵周质明显。孢囊梗的形态多样而且稳定,是分属的重要依据。,重要属:指梗霉属(Sclerospora)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属(Peronospo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属(Bremia),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黄瓜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霜霉属,指梗霉属,致病性特点:寄生程度高,专性寄生菌;在寄主表面形成霉层,颜色不同,多数为白色(霜霉),还有灰色等。多数局部侵染,少数系统性侵染。多长在叶片的背面(气孔位置)。无性繁殖特别发达,侵染的主要来源。,(4)白锈科(Albuginaceae)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孢子囊梗为棒状,顶端产生成串的孢子囊,无限生长。很多梗呈栅栏状排列成一层。孢子堆为白色,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破表皮,释放孢子白色粉末(称为白锈)。仅一属:白锈属(Albugo),白锈属(Albugo):油菜白锈病(A.cand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