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这头睡狮逐步醒来鸦片战争导致新思.ppt
“拿破仑关于中国有一句名言,中国是头睡狮,就让它永远睡下去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确实像一头睡狮,但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这头睡狮逐步醒来。鸦片战争导致新思想的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导致更多的中国人醒来。”,第15课 戊 戌 变 法,授课教师:陈德基,一、甲午的震撼,甲午战争的惨败,请思考: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人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撼?,洋务运动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战败使朝野上下震撼。一时之间改革变法的浪潮开始在沉闷的大地上涌动,战前中国人自视甚高和固有的文化优越感;,经历了洋务运动,国人抱有希望,而结局是败得太惨;,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条约内容太苛刻、影响太大,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件,民族危机空前,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资本输出,甲午战败国家权益进一步丧失,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戊戌变法的主要、直接原因,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资本输出,甲午战败国家权益进一步丧失,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戊戌变法的背景,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的维新思潮,产生背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人。,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弊端,发觉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思想主张,戊戌变法的背景,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的维新思潮,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潮,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内容:,康有为宣称:东汉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古文经均系东汉时刘歆伪造,故称“伪经”;,目的:,引导士大夫怀疑古代典籍,向维护封建制度的理论根据提出挑战,打破了泥古守旧、恪守祖训的陋习为变法制造舆论;,请思考:新学伪经考到底讲些什么?康有为为何要这么做?,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内容:,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变法寻找历史根据。,请思考:孔子改制考又讲些什么?康有为为何要这么做?,请思考:为什么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康有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才发生变化;,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这样做易于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当权者特别是皇帝的接受。,表明了维新派强烈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愿望。,反映了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弱小和政治上的不成熟,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请思考: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借助权威有利于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利:,弊:,弊在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异: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认为变法之本在变科举,侧重于强调“民权”;谭嗣同侧重“冲决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是系统介绍西学的第一人,侧重于用进化论说明中国变法与否的结果。,请思考: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主张:,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的开端。,三、“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北京,2、上书内容,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3、结果及影响,都察院拒绝代呈,但“公车上书”在社会上已产生了巨大影响“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活动,1、目的:,四、维新运动的发展,三份报纸两个组织,为了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2、内容:,报刊:,组织:,请思考:保国、保种、保教的含义是什么?,保国:保全国家土地;,保种:保卫民族独立;,保教:保卫被视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孔教.,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强学会,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南学会,保国会,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活动,1、目的:,四、维新运动的发展,三份报纸两个组织,为了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2、内容:,3、影响:,宣传了维新变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议论时政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五、百日新政高潮,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呼吁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坚定光绪帝变法决心,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请思考: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一是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二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变法正式开始。,1、维新变法(新政)的内容,教材P108变法内容:,“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思考:梁启超这段话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对“举国欢蹈”你是怎样理解的?,二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请思考:梁启超这段话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对“举国欢蹈”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当时参与上书的只能是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举国欢蹈”也只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庆幸自己参政,对旧制度进行改革。“举国欢蹈”不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具有全民性。恰恰相反,维新运动由于脱离人民群众而告失败。,“人人封章,直达于上”可以判断是“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才有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回答:据材料1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请回答:材料2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这些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改革。法令中的体现: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材料4中“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3: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论请回答:材料3中反映了康有为什么思想主张?,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了一纸空文。,请回答:对比材料3和材料4,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材料3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材料4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所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四书中都提出了召开国会的建议,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又提出了定宪法的要求,并在奏书中多次提出“君民合治”的主张。这些都是维新派的最主要的政治纲领。然而,变法没有涉及原来维新派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如何看待维新派的这些妥协?,请回答:康有为在变法前后主张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运动失败了。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变法触动了封建旧制度,显示了除旧布新的决心,应予肯定。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六、维新变法的结果无力回天,1、新政实施后各派的反应与斗争:,变法阻力很大,光绪帝和维新派举步维艰。,请思考:阅读P109内容,思考“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2、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慈禧的三条上谕说明了什么?,慈禧的三条上谕,慈禧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新势力的变法在慈禧严密监视下进行。,光绪帝和维新派拉笼袁世凯、游说列强支持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慈禧重新“临朝听政”,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屠杀,康有为逃亡日本,新政被取消,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导致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材料1 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去了本意。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还屡次下诏,要求设立农工商分局并裁汰府、州、县的冗员。但各省认真办理者极少有的省份,则基本没有变动 戊戌变法资料,变法遭到守旧大臣的阻挠、破坏 他们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使变法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了一纸空文。,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材料1反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戊戌变法的背景,材料2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没有深入人心,材料3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与变法前相比,材料4反映了康有为思想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维新派的什么弱点?“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从主张全面改革到畏首畏尾,甚至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变化:,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与变法前相比,材料4反映了康有为思想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维新派的什么弱点?“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阻挠、破坏变法的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原因:,弱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与变法前相比,材料4反映了康有为思想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维新派的什么弱点?“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了一纸空文。,材料5 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材料5 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的实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控制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帝破格提拔维新派。,反映出清朝政权一直控制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手中,新势力的变法在慈禧严密监视下进行。,实质:,反映:,戊戌变法的背景,材料6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材料6 反映了什么问题?,戊戌变法的背景,材料7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材料7 反映了什么问题?,戊戌变法的背景,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主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的不成熟和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主要因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改革范围过大,缺乏政治策略,操之过急,树敌太多;,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2、客观:,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变法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各省官员阳奉阴违;,3、教训:,八、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历史意义),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八、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历史意义),1、维新变法的特点,性质:是一次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高度有所降低。,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昙花一现,改造社会程度低,主要起思想启蒙作用,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2、意义爱国、进步、启蒙,爱国:,进步:,(从内容看)维新派变法是要求实行实行君主立宪制,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看,是中国的出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启蒙(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从背景看)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甲午战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开始的,其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了;,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维新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中国人民的觉醒,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思想观念更新(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社会舆论更新(近代文化、教育、传媒):,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社会风气更新(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维新时期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练习,1、关于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早期维新派最初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B、早期维新派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C、早期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D、早期维新派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提出了改良要求,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3、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B,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A、改变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弘扬中国传统文化,6.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D.定国是诏,C,7、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8下列属于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思想论战的内容的是 要不要实行共和政体 要不要兴民权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废“八股”,学习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B、C、D、,9、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0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创办 D定国是诏颁布,11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1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解放,13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答案提示: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进入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起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1、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2、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答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有利于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3、“读史的人往往很同情光绪帝,以为他是维新派的一个皇帝,并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史实?试就维新派的基本要求与百日维新实践之间的差距,谈谈你的看法。”,从变法目的看,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不做“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力。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维新诏书看,他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官民上书言事、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学习西方、改革教育制度等主张,对旧制度进行了不少改革,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变官制,这一要害问题。因此可以说光绪帝的变法并非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光绪帝也不是什么维新派的皇帝。他虽然借助维新派同慈禧对抗,但毕竟是一个封建帝王,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4、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2)简要介绍一下此人所主张的观点,这种方案在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分析:本题着重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和政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维新派、君主立宪制以及君主立宪制为何不能在中国实行的原因。材料中提到的“设议院”,又有“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可见此人的观点,应当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由此也可推出此人应是属于维新派。维新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的强大,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绞杀。,参考答案:,(1)C,(2)君主立宪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现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一般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以英、日、比、荷、西等国为典型代表。中国之所以不能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派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愿中国强大起来,维新运动只能以失败告终。,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5、阅读下列材料,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4分),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2分)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分),参考答案:,(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其依据是什么?(4分),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2分)。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 中国风气未开。(4分),(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4分),6、在评述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论者认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除了一个京师大学堂(即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以外,其余全部被推翻。”另有论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别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1)赞成前一种说法的理由:,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废除了新法,仅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经济基础薄弱,封建势力强大,顽固派废除新法是必然的。维新派倡导变法的理论借助于儒学,说明他们思想深处有深刻的封建烙印。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维新派反对社会变革,变法内容甚至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更未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2)赞成后一种说法的理由:,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维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是爱国的进步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展开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提出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倡导西学,要求废除利举制,改革教育制度,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维新派培育人才,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正因为有了维新变法运动,才有后来清政府被迫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才有资产阶级掀起的辛亥革命,才得以推翻封建君主政体。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了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理论,这一思想成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