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心理技能训练mentaltraining.ppt
第八章 心理技能训练(mental training),教学目录:,1、心理技能训练(mental training)的基本理论2、目标设置训练方法(goal setting training)3、放松训练方法(relaxation training)4、表象训练方法(imagery training)5、注意集中训练方法(attention training)6、暗示训练方法(self-suggestion training)7、模拟训练方法(simulation training),教学目标,掌握目标设置训练法、放松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法、注意集中训练方法、自我暗示法和模拟训练方法的原理与实际操作。培训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果断和顽强的意志,以及处理危机的能力和正确对待成败的态度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概念、作用2、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暗示训练等方法的原理3、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暗示训练等方法实践运用(难点),教授目录,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第二节 目标设置训练第三节 放松训练,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mental training),1、掌握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2、领会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广义: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狭义: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过程。,2、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它是现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3、心理训练的应用,与运动训练相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追求迁移效果。,第二节 目标设置训练(goal setting training),一、目标设置训练方法的起源20世纪末,起源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对目标设置与动机、操作成绩以及个性培养三者关系的研究。,二、目标设置训练的概念,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三、目标设置训练的作用,1、能提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完成的质量;2、关系到动机的方向与强度,使期望明确;3、能使练习更具挑战性,并降低厌烦情绪;4、集中人的能量,激发、诱导和组织人的活动、行为;5、能提高自豪感、满意度和自信心。,四、目标设置训练的原则,1、短期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案例:短期腿部力量的练习;长期运动会上短跑冠军。,2、具体与模糊目标,明确的目标更有效,模糊的目标最耗费;具体的目标更有利于推动人的学习动机;明确的目标导致明确而有效的行为;便于目标结果的评估和检验。简单任务比复杂任务更有助于设置具体目标,实施更有效。案例分析:仰卧起坐,3、现实与不现实目标,相关概念:现实的目标是指通过艰苦努力仍可达到的目标;不现实的目标是指不论通过多少努力也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意义激发学生动机,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和自信心;结论适中的高难目标有助于个人达到最佳成绩,实现个人的最大潜力,增加成绩感;案例分析:上肢力量训练引体向上,4、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目标,相关概念任务定向是指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个人成绩,强调同自己过去比较而建立成绩标准并注重个人努力程度,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并超越自己而产生的成功感;自我定向指学习的目标是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同他人比较的基础上建立成绩标准,使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动达到相同的成绩而产生的成功感;,任务定向是个人的纵向目标实现的比较进步度评价;自我定向是个人的横向目标实现的相对性评价高任务定向目标设置的意义:有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提高,有助于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设置任务目标,注重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淡化个人能力展现。,五、目标设置训练的应用,(一)步骤1、任务分析: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大;2、测量动作:技能水平中等偏上;3、设置目标:目标难度与操作成绩成线性关系,倒U理论分析,可能成升线性目标越难,操作成绩越好;可能成降线性目标越难,操作成绩越差。,(二)提高目标设置有效性的方法,1、提供反馈信息是否合适;是否达到了2、社会支持公开化3、设置多重目标(三级)最低的、最现实的、最理想的4、学生自己设置目标5、学生对教师设置的目标接受与认可,第三节 放松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一、放松训练的概念,概念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原理大脑与肌肉具有双向联系,即:大脑可以发出信号传入到肌肉,使肌肉活动,肌肉也可以向大脑传递信号,引起大脑的兴奋或抑制。,1美国生理学家雅克布森(1938)首创的渐进性放松法;2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舒尔兹提出的自生放松方法;3中国传统养身术气功(深呼吸和意守丹田)。,理论基础,三者的共同点:,1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2深沉的腹式呼吸;3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二、放松训练的作用,1、降低大脑的兴奋性 2、恢复疲劳 3、为后继心理技能训练打下基础,三、放松训练的使用时机,1、表象练习之前2、体育课后、睡觉前3、测验和比赛前后放松导语要单调、平缓。4、在训练中,如果遇到杂念和闪现的“镜头”不要去理它,把注意集中在导语上。,四、放松训练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实践1、自生放松法2、渐进性放松法,讨论与作业,1、目标设置与放松训练的概念2、目标设置训练与放松训练的作用3、目标设置训练的原则4、目标设置训练的方法、步骤5、放松训练的使用时机6、掌握自生放松训练的方法,课外训练,1、自生放松法2、渐进性放松法,第四节 表象训练第五节 注意集中训练,教授目录,第四节 表象训练(imagery training)第五节 注意集中训练(attention training),内容回顾,1、目标设置与放松训练的概念2、目标设置训练与放松训练的作用3、目标设置训练的原则4、目标设置训练的方法、步骤5、放松训练的使用时机,第四节 表象训练(imagery training),一、表象训练概念,概念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想象某种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二、表象训练作用,1、有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从而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2、在测验或比赛前进行表象练习可以增强获胜的自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三、表象训练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意念运动反应(念动动作):是指运动表象时神经中枢产生兴奋而引起相应肌肉运动的反应。,观点,运动中枢与肌肉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在想象动作时会引起有关的运动神经中枢兴奋,兴奋又传给肌肉,肌肉此时的运动虽被人难以觉察,只有通过肌电才能反应出来,但它使得通过念动练习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质疑:此理论把心理练习作为自变量、肌电作为因变量来处理,没把运动成绩作为因变量来研究。因此,没有说明表象训练对技能习得的作用。,2、符号学习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解释表象训练有助于操作成绩的提高。,认为,人在运动操作时必须依赖大脑中储存的动作图式,而通过符号学习即表象练习,可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把动作编译成符号部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即认知编码,建立有用的图式,消退无用的图式,发展最佳的图式,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质疑:没有涉及到提高已经熟练掌握的运动技能问题,托尔曼的方位学习实验来说明。见书184页,四、表象训练练习方法、步骤,(一)一般性的表象练习1、卧室练习2、木块练习3、冰袋练习4、比率练习5、五角星练习,(二)专项表象练习,1、放松练习5分钟2、活化动员3、专项表象练习4、放松练习2分钟,五、表象训练注意事项,1、表象练习前、后要做1-3分钟的放松练习。为使表象再现的 更清晰。2、表象练习必须建立在动觉表象确立之后。3、利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示(口诀、顺口溜、提示所用的字等)。4、表象训练永远不能代替实际的身体练习。,小结与作业,1、表象训练的概念2、表象训练的作用3、表象训练的原理4、表象训练的注意事项5、表象训练的练习方法与步骤,第五节 注意集中训练(attention training),一、基本概念,相关概念:注意集中: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固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注意集中训练: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注意稳定性、抗干扰性或提高注意集中程度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 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出发点:(一)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二)创设更有利于注意集中的环境,二、注意集中训练的方法:,(一)专门性注意集中训练1、纸板练习方法+操作+体验2、五星练习方法+操作+体验3、记忆练习方法+操作+体验4、实物练习方法+操作+体验 见书P192(要求掌握)5、秒表练习方法+操作+体验 见书P192(要求掌握),(二)教学过程的注意集中训练,1、注意集中的游戏(反口令、照镜子等)2、启发教学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可用提问等方法)3、变换条件法(用多种方法发展一种能力)4、目标导向法(在练习中设置目标)5、信息引导法(用喊声、掌声或敲击声,指导训练),讨论与作业,1、注意集中训练的目的2、教学注意集中训练的方法3、实物练习、秒表练习的方法,思考题,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表象训练有无差异?普通学生与运动员的表象训练的程序设置有无差异?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注意训练有无差异?普通学生与运动员的注意训练的程序设置有无差异?,课外训练,1、表象训练的练习方法与步骤2、教学注意集中训练的方法,第六节 暗示训练第七节 模拟训练,教授目录:,第六节 暗示训练(self-suggestion training)第七节 模拟训练(simulation training),内容回顾,1、表象训练与注意训练的概念2、表象训练与注意训练的作用3、表象训练与注意训练的原理4、表象训练与注意训练的注意事项5、表象训练与注意训练的练习方法与步骤,第六节 暗示训练(self-suggestion training),一、概 念,它是利用内部语言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分类: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举例:气功、瑜伽、射击,二、起 源,来自19世纪初,德国学者舒尔茨的自我暗示训练书。他专程到印度研究了瑜珈功的暗示法,回国对病人进行治疗,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此方法对疾病治疗有显著效果。意义:体育心理学引用此方法用于运动者控制动作,提高其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三、原理,暗示训练的依据:是利用语言等作为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 施加影响,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人们可以接受言语和代表内外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言语来调节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试验:巴浦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自我暗示就是利用语词,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从而调节人体内部过程,可以调节人的心境、情绪、意志和信心,改变内脏活动,提高和降低体温,加速或减缓 新陈代谢过程。举例:“我刚吃了一颗酸酶”、“菠萝的味道好极了”、“我在微笑”、“好凉快呀”。,四、自我暗示训练的程序,1、练习者理解、认识并相信语言对人的情感、思维及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找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 例:“我学不会这个动 作”,“我一做到这就不行”3、指出这个消极想法的危害(认识到消极想法的危害性),4、确定取代这个想法的积极性提示语例:“我一定能掌握这个动作”“我能克服这个困难”。5、不断重复相应的对子6、定期检查、形成模式、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五、注意事项:,A、对测验和比赛的提示语要写出过程性问题,不要写结果性问题。B、提示语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化,具体到每个动作的细节。C、提示语要使用积极性词汇,不要使用消极性词汇。,D、填写好卡片后(正面是消极的,反面是积极的)的词汇对子每天都要练习。时间可安排在早(醒来之后)、中午(午觉之前)、晚(睡觉之前)各重复2次。E、要定期检查,自我监督。成为一种积极思维模式,固定下来。养成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习惯。从而战胜生活中的磨难、精神上的挫折、情感上的打击。,思 考:,1、为什么说自我暗示训练在众多心理技能训练中效果是最好的?2、如何评价自我暗示训练的效果?,讨论题:,自我暗示训练能否用于其他领域?为什么?,第七节 模拟训练(simulation training),一、概念,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过程,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作好适应性准备的方法。核心思想:适应含义是指个体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生理机能或心理结构上产生改变,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二、作用:,提高参赛者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在头脑中建立 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使技、战术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得到正常发挥。,三、分类:,1实景模拟 是设置竞赛的情景和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对手特点;比赛的不同起点;比赛时间;比赛时的观众。2语言、图象模拟利用语言、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如:用电影、录象、播放器口语描述裁判的错、漏判;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四、模拟训练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比赛的不同起点的模拟3、比赛实景的模拟4、裁判错判、漏判的模拟5、对比赛时的观众影响的模拟6、对气候条件影响的模拟7、对不同区域时差的模拟,讨论题,1、在现实中哪些方法可以应用?2、能否将心理技能训练推广到生活的其他领域?3、你还知道哪些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思考题:,1、根据我们地区的条件还可以创设哪些模拟训练的方法?2、为什么说心理技能训练要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3、运动项目、运动水平、年龄、个性等因素会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和效果产生哪些影响?4、如何评价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讨论与作业,1、什么是模拟训练?在比赛中有什么作用?2、模拟训练都有哪些类型?各方法有什么特点?,补充新知识点,1、生物反馈训练是利用电子仪器把身体内部微弱的生理电变化放大,如脑电、肌电和皮肤电等,使我们可以“看见”或“听见”机体这些内在活动的变化情况,并能同时通过人们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这些反馈信息加以改变,进而可以学会随意控制自己的内脏或肌肉的活动。这一训练方法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雅各布森在指导病人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的,利用肌电监测病人肌电活动,并让病人从肌电活动水平上了解自己肌肉紧张和放松的程度,可以帮助病人较快地进行肌肉放松。20世纪70年代,生物反馈训练开始被应用于竞技体育中来。利用它来帮助运动员掌握精细动作,调整动作节奏,纠正错误动作,以及促进运动员肌肉损伤后的恢复,还和放松方法结合起来提高运动员对抗比赛时紧张情绪。,2、认知训练法(认知调整或思维控制训练),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在情绪发生过程中认知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理论观点:以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研究者:,一、艾利斯(A.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二、贝克(A.T.Beck)的认知疗法三、梅钦鲍姆(D.Meich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的理论模型,A是诱发事件;B是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艾利斯解释道: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于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的直接原因。艾利斯在ABC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参考书目,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