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

    • 资源ID:5770473       资源大小:293.46KB        全文页数:1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

    一、教学目标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 .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3 .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学设计(一)新知探索(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师:孩子们,这是一幅堤坝的图案,知道堤坝有什么作用吗?生:它是用来防水灾的。师:对了,它是一种防水拦水的建筑物,请看,这是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是个什么图形吗?生:梯形。师:堤坝横截面是梯形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在筑堤坝时要将下部做的又宽又厚,这样既能防止强大的水压将堤坝压垮,又节省材料!你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生:上底,下底,还有高。师:那么这个堤坝的横截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想想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生:可以象三角形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二)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a.利用你们手上的梯形学具,独立思考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b.想: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3.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己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愿意先上来给我们讲一讲。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是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生2: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地的和,长方形的宽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生3:4.公式的推导师:(展示教具)对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上、下底的和等于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生:梯形的面积二(上底+下底)X高÷2(教师板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师:我再请一位孩子来流利的说出这种推倒的方法。生:有没有小组是其他的办法的?生:我们小组用的是割补法,就是沿梯形高的一半分割成两个梯形,再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高是原来的一半了,所以推导出梯形的公式。生3:我们是把一个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乘法分配律,用三角形的公式推出梯形的公式。师:同学们介绍了各种推导方法,你们都推出了梯形的面积。这可是我们大家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怎样表示?板书:S=(a+b)h÷2师:谁来说说,想算出大坝横截面的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呢?生:上底,下底,高师:对了,这是求梯形面积的重要条件,谁说一说该怎么列式呢?生:(20+80)*40/2=200(二)联系实际,巩固运用1.试一试引入:梯形的用途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都经常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中的问题,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只列市不计算)(1)梯形梯田的面积(2)出示篮球场的罚球区图形,请计算出罚球区的面积。(3)出示汽车侧面玻璃,要制作这扇门的窗户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有机玻璃?2.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师:是的,这节课我们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了不起,今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灵活运用,提高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活动(一),教材4、5页。教材分析:2、5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把课题确定为探索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先安排学生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再安排2的倍数的特征,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还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纬度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所以在这节课重点是注重探究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在观察、讨论、总结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探究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根据4X3=12,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在5、8、10、22、30这几个数中,5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3、在6、10、12、15、18、23这几个数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这些数都是很小的数,我们可以直接运用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但如果数大了,你也能很快找出2或5的倍数吗?师:教师就有这种本领,你们可以随便地考老师.让学生说出几个大数老师做判断,然后验证。4、设疑:不是老师本领高,而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老师掌握了这个特征所以判断快,你们也想掌握这个特征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1、师:这样吧,我们先去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好不好?5的倍数多吗?有多少个?找得完吗?不能找完怎样研究啊?小组讨论一下,看有什么好方法没有?,小组讨论,然后找几个说一说。师:我们就确定一个范围,找出其中所有5的倍数,来观察、分析、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2、在课本上的百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记号。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谁能说一说找出了哪些数是5的倍数?刚才我们找到的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师:我们刚才只是找出了100以内5的倍数,观察出有这样的特征,还有很多比100大的5的倍数,他们也有这样的特征吗?我们举几个来验证一下。565276523140这三个数是5的倍数吗?6、总结并板书:个位是。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师:刚才我们在一类数选出一个范围,研究她们的特征,再来验证这个特征是不是适合这一类中的其他数,这是数学研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以后还会用到。7、巩固练习(第4页做一做下面练一练),学生回答后并请个别说出理由。(二)2的倍数特征分页代码1、师:5的倍数的特征刚才已经找出来了,也学到了一种研究方法,你们自己能研究出2的倍数的特征吗?2、学生独立在100数表中圈出2的倍数。3、小组内观察、分析、讨论2的倍数偶什么特征,在小组内说一说,发现特征以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说出这个特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全班交流,同学验证了这个特征了吗?没有验证的小组请举几个数验证一下。5、总结并板书: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三)、自学什么是奇数、偶数。1、自学教材第5页的奇数、偶数的含义。2、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WWW.XXJX小学教学设计网3、师:根据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我们又对数进行分类,是2的倍数的我们叫它偶数,4、巩固练习:同桌两个同学一个说数,一个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1、学生独立完成5页练一练第1题。按要求找数。观察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三、加强练习。1、练一练第2题.2、判断(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2)、最小偶数的两位数是12.()(3)、同时是2、5倍数的数的个位上的数一定是0.()3、填空1、是2的倍数的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O.2、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O.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小节找质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后面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等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内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并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会倾听、修改、整理别人的发言。二、学生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再有找质数不像找奇数、偶数,不像找因数那样规律性较强,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本节内容,经历探索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牢固。基于以上几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既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列表的方式找出相应数的因数,又与小组合作学习紧密联系,在学生的交流中(分类、修改、命名)逐渐明白可以根据一个数因数的多少来把数分成1、质数、合数三类,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并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学习目标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教学难点:1、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准备:记录结果的表格。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找因数。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找到找因数的方法呢?生:拼长方形。师:那么,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什么秘密呢?板书:找因数(二)、探索新知1、操作,探索师:提出活动要求:(1)写出老师给出的表格中所有数的因数,同时教师巡视检查;(2)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同桌求助,也可以用画、摆长方形的方法来解决。(3)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3、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结果数字n的因数1 12 1、23 1>34 1、2、45 1、56 1、2、3、67 1、78 1、2、4、891、3、9101、2、5、10111、11121、2、3、4、6、12131、13141、2、7、14、(设计意图: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没有根据书上的安排来教学,因为在前面通过摆长方形找因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主要是为了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直接让学生找因数。)(三)分析、概括1、分类师:观察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生:(1)除了1以外,所有的数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有的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3)因数的个数不同,有的有2个因数,有的有2个以上因数。师:你们能不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呢?(学生回答)第一类:1第二类:2、3、5、7、11、13第三类:4第四类:6第五类:8、师:那我如果给你60、100你也将分别把它们分做一类吗?生:恩,下面好多学生都笑了。师:你们能把她的分类在修改一下吗?生:我把后面的二、三、四、五类都归为一类。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的因数都在两个以上。师:同意吗?生:同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多少的区别,为后面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做好铺垫,同时在实践和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2、归纳概念师:那你们能根据因数个数的不同给这些数起个名字吗?生: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2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板书:质数、合数)分页代码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看书。师:真不错。那1怎么办呢?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为什么?生:因为1只有1这个因数。师在课题找因数的后面补上找质数3、完善概念师:读书上有关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看书。师: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生:1、质数(素数)、合数板书:1、质数(素数)、合数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学生互相说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经过演绎、推理,进一步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 .请同学们判断下面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4、49、77、84、19、15、33、79、27)2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师:你打算怎样迅速找到100以内的质数?3 :(1)、1除外。(2)、去掉除2、3、5、7以外2、3、5、7的倍数。师:看书,看数学家想的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生:学生读题目提示,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最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质数、合数,特别是通过对一个个大数目的判断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提前说方法,既让学生熟悉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利用幽默的语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里有一种成功感和对数学的进一步热爱。(五)归纳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感受。)(六)、拓展、延伸自我介绍:课后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学号,相互说说这个数的特性,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示范,后小组说说)六、教师反思找质数选自“约数和倍数”这一部分知识,是在找因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应该说不是很难。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短的开课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而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仅能调空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本课一开始,我们先回忆了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找因数我们还会发现有关数的什么奥秘呢?使学生的精力一下进入思考状态,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想继续研究数的欲望。2 .采用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准确地找出每个数的因数,为后面学习合数、质数的概念做好有力的铺垫3、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没有让学生通过摆长方形来找数的因数,而是通过列表直接让学生独立找出相应的数的因数。然后让它们自由的给这些数分类、然后讨论、修改、命名,真正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质数与合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完成第二个练习时,教师不是让学生去看书上介绍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当“小数学家”,怎么样很快地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增添了一份学习数学的信心。4.练习的设计循序渐进。新课结束后,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巩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最后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的学号,既是对本节内容的运用,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例2教学目标:1、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X时间二路程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二工作总量2、已知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已知梨子的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已知苹果的总价和梨子的总价,怎样求两种苹果总价。二、新授课教学教科书69页的例201、请同学们观察69页上面的一幅图学生:通过图我们观察到阿姨到水果店去买了苹果和梨各2千克,共10.4元,每千克梨2.8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说一说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二总价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二总价3、列方程并解方程。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二总价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2x+2.8×2=10.42x+5.6=10.42x+5.6-5.6=10.4-5.62x=4.82x÷2=4.8÷2x=2.4答:苹果每千克2.4元。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二总价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分页代码(x+2.8)×2=10.4X+2.8=10.4÷2X+2.8=5.2x=5.2-2.8x=2.4验算:把x=2.4代入原方程右边二10. 4左边二(2.4+2.8)×2=10.4因为左边二右边所以x=2.4三原方程的解。答:苹果每千克2.4元。三、巩固练习:71页2题通过观察图例,使学生明白解题的思路和知道怎样着手解这个题。学生:解一:儿童票价+成人票价=总价解二:(成人单价+儿童单价)X2二总价解设儿童票价每张X元2x+4X2=11(x+4)X2=112x+8=11X+4=11÷22x=ll-8X+4=5.52x=3x=5.5-4X=L5x=l.5答:略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么?2、应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正确地求解4、验算并写出答语。四、作业练习十三7273页(1一4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的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与“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的第广4题。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通分及公分母的意义。2、能正确地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3、通过亲历探索通分的意义与方法这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20和52、把以下分数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375410二、自主合作主动探索1、初步理解通分(1)谈话: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如3和546师:请你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议论,发表意见。介绍: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做异分母分数。(2)、提出要求:把3和5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46学生尝试改写,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2、小组汇报:33X3955X21044X31266X21233X61855X42044X62466X424(3)指出:刚才的过程就是通分。a思考:什么叫通分?b学生讨论,并交流。c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明确通分的要点:第一、要把异分母分数改写成同分母分数。第二、通分前后分数的大小不能改变。揭示通分的意义: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d问题: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e找一找:在刚才两组通分结果中,(4)问题:观察刚才两个通分过程,你觉得用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为什么?教师:在进行通分的时候,公分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5)专项练习。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121153一和一一和一一和一435268分页代码(6)试一试:先找出一和一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69学生完成后讨论:通分的方法和一般步骤是怎样的?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1.第65页“练一练”O三生板演,集体讲评。2 .练习十二第1题。明确要求:先根据涂色部分,分别在相应的括号里写出分数;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并把通分的结果写下来;最后根据通分的结果在图中画一画。3 .练习十二第2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4 .练习十二第3题。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辨,及时改正。5 .练习十二第4题的上面4组。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反思:你觉得在通分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你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四、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问题: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下面的4组。板书设计通分例433X3933×61844X31244X62455X21055X42066X21266X424通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的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九册56页、57页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从“起点、方向、时间、结果”四个方面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段图表示相遇问题的相等关系,能正确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从具体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以及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及数感和空间感。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点及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的抽象,对同时的理解,算术解法的理解教学具准备:电脑和电视机教学法设计:探究、合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行程问题关系: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卡通形象,问:同学们认识他们是谁吗?教师谈话:昨天在笑笑和淘气之间发生了一件可笑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昨天,淘气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由于自己马虎大意将同桌笑笑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同学们如果你是淘气你会怎么办?学生发表意见A、淘气给笑笑送去,或淘气打电话告诉笑笑让她来拿。B、两人约定地点,给笑笑。C、俩个人同时出发,相遇为止。2、教师谈话:我们提出了这样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采用A方案:教师利用课件给出条件:“如果笑笑步行50米/分钟,笑笑到淘气家需要12分钟”教师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呢?为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演示课件(问题、算式、结果)板书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二路程教师在给出“淘气步行70米/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淘气每分钟比笑笑多行多少米?70-50淘气和笑笑每分钟一共行多少米?70+50淘气到笑笑家要用多长时间?600÷70淘气所用时间比笑笑少多少分钟?12-600÷7教师谈话:我们同学真的很棒,提出这样多的数学问题。请问:为什么用600÷70,你估计淘气会用多长时间?70+50表示的是什么?二、观察演示,感知相遇问题特征:1、教师谈话:如果采用B方案,请同学们观察线路图,想一想他们应该选择哪里比较好?为什么?(出示线路图)学生观察线路图思考,与同位交换意见,指明回答。2、教师谈话:如果采用C方案一一“两人同时从家出发",我们请两个同学们来演示一下C方案是怎样运动,请其他的同学想一想他们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结果四个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横线处板书)指明演示,口述运动特点,教师板书:两地、同时、相向、相遇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说他们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一样、同时、相等),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思考口述,教师板书:时间相等教师总结:具备这样四个特点的运动(两地、同时、相向、相遇)我们叫做相遇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教师板书)重点是: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学会解决相遇问题。三、辅助分析,再现相遇运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从新理解题目条件笑笑步行50米/分,淘气步行70米/分,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如果两家之间的路程是600米,提问:你能试着提一个有关相遇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口述,教师电脑出示,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他们在哪里相遇?他们什么时候相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际上是在问:相遇点与笑笑或淘气家的路程。实际是在问,他们出发后几分钟相遇?而要解决,必须先求出教师出示问题他们出发后几分钟相遇?相遇点与笑笑家路程是多少?相遇点与淘气家路程是多少?教师设问: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呢?教师谈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两人的运动情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边操作课件,边提问:两人分别从哪里出发?(课件抽象出两个点)此时两人相距多少米?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运动的时间呢?观察第1分钟的运动情况?(教师操作课件)教师提问: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每人各走多少米,两人共走多少米。两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多少米。两人现在还相距多少米。观察第2分钟运动情况,观察第3分钟的运动情况,观察运动的结果。(每个人的运动路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每个人运动的时间,)四、探究尝试,体验解决问题过程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有再一次从运动的过程和运动的结果两个角度进行观察,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任选一个角度思考,我们怎样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呢?(课件出示)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要求: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里进行研究。提供两个辅助材料:辅助材料一:观察运动结果整条线段表示笑笑家与淘气家之间的路程,请把图填写完整分页代码(线段图与教材上例题的线段图相似)我能用等式表示线段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O:我的解法是:辅助材料二:回忆运动的过程计算,完成下表时间一、说教材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三、说教法: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四、说学法:1、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五、说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六、说重、难点:1、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七、说流程:(一)、旧知回顾: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1651430592981053、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研究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继续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1)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小组交流,汇报。摆渡次数船所在的位置1 北岸2 南岸3 北岸4南岸分页代码得出结论:奇数次停在北岸,偶数次停在南岸。提示:如果最初小船在北岸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奇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对,偶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同。出示问题:小船摆渡100次以后,停在哪里?为什么?师小结并进行学法指导,刚刚同学们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板书)对小船的位置进行了探究,这两种分析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你发现了吗?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一些繁琐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巩固训练:试一试:探究杯口的方向:师:把杯子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后杯子口朝下,翻动2次后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O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吧。那翻动19次呢?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发散思维训练:师:自然数奇偶性很有趣吧?那么刚刚我们利用杯子玩了个小游戏,你还能利用数的奇偶性的这一特点给同学们设计个小游戏吗?生回答。师小结:是的,我们可以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那么请同学继续观察和探究:看看老师出示的数有什么特点。(2)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和正方形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问:你发现什么?)()()出示研究一:猜测: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什么数?验证: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偶数。(学生举例)师板书结论:偶数+偶数二偶数(学生总结)师板书(依次写出观察一猜测-验证一结论的探究方法)。师生小结探究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方块中的奇数加奇数有什么规律。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有什么规律。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奇数+奇数二偶数、奇数+偶数=奇数)(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数学书P15第(7)题。2、皮皮和牛牛在练习打球呢,皮皮先来,打一次后到牛牛那,打第二次到皮皮这,那打到第20次时球在哪边?3、15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若每个小朋友都分得奇数,能分吗?为什么?4、有三只杯子,全部杯朝上,每次翻转2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杯口全部朝下,为什么?5、小明的爸爸是1路公共汽车的司机。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从牧羊场发车开往二马路,1个小时后又从二马路开往牧羊场。这样来回往返。请问中午11:30小明要给爸爸送饭,应送到哪儿呢?(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你用什么方法掌握了知识?(3)学了这节课,你还想研究奇偶数的什么规律?(五)拓展作业:1、今天我们探究的是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那么减法中呢?乘除法中呢?数的奇偶性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好吗?2、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偶数”个)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二?数(“奇数”个)八、说板书:在板书中反映出本课的两个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一是运用画图和列表法,通过摆渡活动得出的结论:初始位置与奇数次相对,与偶数次相同。二是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探究出的奇数和偶数在加法中的变化结论。具体如下:数的奇偶性画图法列表法初始位置与奇数次相对与偶数次相同观察猜测验证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二偶数偶数+奇数二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例4、“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教学要求:1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算下面各题。3.2÷86.3÷37.5÷55.6÷40.32÷80.63÷30.75÷50.56÷4提问:商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指出: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 .提问:(1)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了100倍呢?(2)把13.8、4.67、0.725的小数点去掉,和原来的数相比,各扩大了多少倍?(3)把5.344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哪边移几位?要扩大100O倍呢?3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而且也知道,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IOoO倍今天就要应用这两方面的知识来继续学习小数除法。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4。学生读题。提问:求平均每小时织多少米要怎样算?(板书算式)提问:这道除法计算题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计算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能不能依据过去的知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让学生先作讨论,并在全班交流。分页代码现在再来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除数变成整数?(把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也就是要得出原来的商,被除数应该怎样?(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教师在竖式中作出示范。结合说明:要把除数7.5扩大10倍,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简便,只要把除数7.5的小数点划去。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变,被除数47.85也要扩大10倍,只要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向右移一位重新点上小数点,使被除数变成478.5o追问:怎样把刚才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评析:这里的例题教学先引出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依据旧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动机,再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怎样转化,弄清转化的依据,这就不仅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确算理,增强应用

    注意事项

    本文(《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