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5 质量检验.ppt
质量管理,学习情境5 质量检验,知识目标:了解质量检验目的和职能;了解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要求;了解检验流程图、检验站设置的原则和要求;了解检验规程(指导书)的编制要求;理解不合格品的分类和控制方法。,技能目标:能根据案例编制检验计划;能按工艺生产要求设计检验流程图;初步具备编制检验规程(指导书)的能力;能按要求对不合格品对进行控制。,学习情境5 质量检验,项目案例导入:,本项目通过质量检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通过对质量检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检验方法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检验指导书的编制要求,基本掌握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基本掌握能掌握检验计划的编制要求;能根据案例编制检验计划,能按工艺生产要求设计检验流程图;能按要求对不合格品对进行控制。,本任务以某虚拟电动工具公司名义对同学进行分组,组成质量检验组,编制检查表,了解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学习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学习明确编写电钻产品进厂检验指导书(卡)和电钻不合格分级指导书的方法,明确质量检验计划安排的步骤和内容。通过本模块学习,加深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不合格品控制等工作任务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检验计划编制、检验指导书编制和不合格品的控制要求。,学习情境3 活动组织,明确任务,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与质量检验有关的定义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合格(符合)满足要求。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相关理论知识,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质量检验又随着质量管理发展而发展。质量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不管哪一阶段都离不开质量检验。,相关理论知识,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根据检验的质量职能,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有如下职能:1)鉴别职能:通过测量、比较,判断质量特性值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职能。鉴别职能是质量检验所固有的第一职能,是保证(把关)职能的前提。,相关理论知识,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根据检验的质量职能,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有如下职能:2)把关职能:通过鉴别职能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将不合格品实行剔除和“隔离”,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售,实现质量把关。从这个角度出发,质量检验的这个职能也可以称为“把关”职能。,相关理论知识,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根据检验的质量职能,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有如下职能:3)预防职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还通过检验信息反馈和利用,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4)报告职能:将质量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整理和分析后写成报告,为组织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以及质量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相关理论知识,企业质量检验的步骤,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培训检验人员 企业质量检验多为判定性检验,检验依据是标准、规范、工艺、合同。首先要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测量的项目和量值。其次要确定检验方法,选择合适的计量器具和仪器设备。第三制定检验规程或检验指导书。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相关理论知识,企业质量检验的步骤,测量或试验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比较和判定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相关理论知识,企业质量检验的步骤,处置对产品(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处置。对单件产品,合格品准予放行,转入下一工序或入库、交付(销售、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序分别作出返修、返工、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做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置。记录对检验的有关数据,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中,并签字确认。记录填写要客观、真实,字迹要清晰。,相关理论知识,检验方式的分类,检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选用合适的检验方式,不仅可以真实的获得产品质量状况,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以节约检验费用,缩短检验周期。检验方式的分类常用的有三种:一是按生产过程顺序划分;二是按检验地点划分;三是按检验数量划分。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上述三种检验方式的组合,即同时存在。,相关理论知识,按生产过程顺序分类,1)进货检验进货检验又叫做进厂检验。进货检验是企业对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辅助材料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进货检验的目的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进货检验由进货检验员依据进厂检验指导书严格进行。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相关理论知识,按生产过程顺序分类,2)过程检验过程检验也叫工序检验。过程检验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以防止不合格品产出和流转入下道工序,确保工序的正常生产。过程检验的对象是过程的产品。检验的原则是按图纸、工艺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入下道工序。过程检验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末件检验和完工检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是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调整工艺、工装、设备等)对制造的第一件或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目的是为了尽旱发现过程中的系统因素,防止产品成批报废。未经“首检”合格,不得批量生产。,相关理论知识,按生产过程顺序分类,巡回检验。巡回检验又称流动检验。是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生产的产品和加工工艺进行监督检验。巡回检验的重点是关键工序、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完工检验。完工检验是对该工序已经全部加工结束后的半成品或完工零件所进行的检验。完工检验除按规定要求检验外,还要检查是否所有的工序都已全部完工,有否漏掉一道或几道加工的零件混在其中。,相关理论知识,按生产过程顺序分类,最终检验最终检验也叫成品检验。是指产品的全部零、部件加工完成并已组装成成品所进行的检验。成品检验和试验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最终产品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证据。成品检验的对象是已按规定完成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并合格的产品。成品检验和试验原则是未经最终检验和试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和销售。,相关理论知识,一、任务要求本项目以某虚拟电动工具公司名义对同学进行分组,组成质量检验组,编制检查表,了解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学习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学习明确编写电钻产品进厂检验指导书(卡)和电钻不合格分级指导书的方法,明确质量检验计划安排的步骤和内容。通过本模块学习,加深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不合格品控制等工作任务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检验计划编制、检验指导书编制和不合格品的控制要求。,质量检验案例实施,二、质量检验计划质量检验计划就是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及相互关系做出的规范化的书面规定,它以书面形式告诉检验人员为什么要检验,检验什么项目,采用什么方法,何时、何地、何人进行检验,如何分析判断等,用于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质量检验计划编制一般由质量检验部门为主,设计、工艺部门参与进行。包括如下内容。,质量检验案例实施,设计检验流程图;合理设置检验站(点);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编制检验指导书;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配置计划。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式,明确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等。,质量检验案例实施,1)设计检验流程图检验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简洁明了地表示检验计划中确定的特定产品的检验流程(过程、路线)、检验工序、位置设置和选定的检验方式、方法和相互顺序的图样。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采用工艺流程图,在图上标明检验位置和检验方式上进行。对比较复杂的产品或工艺过程,需在工艺流程图基础上另设计检验流程图。以明确检验的要求和内容及其与各过程之间的清晰、准确的衔接关系。,质量检验案例实施,【典型案例5-4】某汽车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示例参见表5-3。表5-3 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示例(汽车),5)监视和测量设备明细表编制根据企业产品质量特性,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手段,确定检测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名称、型号、规格和精度,并建立台帐进行管理。检测手段要随企业生产的发展、产品品种的增加,有计划的补充,最后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明细表,提出相应的补充配置计划。,三、进货检验进货检验又叫做进厂检验。进货检验是企业对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辅助材料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进货检验的目的通过检验,确保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辅助材料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不合格品入库。1)进货检验要求(1)必须是由经企业评定合格供方的产品。未经评定供方产品应经审批。(2)进货检验由授权的进货检验员按进货检验指导书规定进行。(3)另有规定的按采购合同或采购协议中关于质量要求和商定的检验方法进行。(4)合格的予以验收入库,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理。(5)检验员应按规定作好检验记录。,2)进货检验方式(1)首件(批)样品检验首件(批)样品检验的目的,是为建立供需关系,对供方样品的质量水平鉴定性检验认可。样品将作为供方成批交货时的比较基准,故要求供方提供的样品应有代表性。对首件(批)样品要依据有关标准、图纸要求逐项进行检验和试验。当供方产品的工艺、关键材料或结构有重大变化时,改进后的产品亦适用本类型。(2)成批进货检验成批进货是按供销合同持续供货的正常检验。对成批供货的产品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检验方式。分类检验法。即将进货产品按其质量特性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按、进行分类。类是关键的,采取全检的方式;类是重要的,对其某个或某几个质量特性进行全检或抽样检验;类是一般的,采取验证方式即凭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验收。抽样检验法。对大批量的进料,按双方商定的接收质量限(AQL)、检验水平和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2)不合格品的判定(1)产品质量有两个判定过程一是检验人员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或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产品,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二是有关部门对判为不合格的产品的“处置方式”作出判定。前者是属符合性判定,后者属不合格品的处置性判定,也称不合格的评审。处置性判定是对不合格品做出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拒收、报废判定的过程。(2)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判定由授权的检验员进行。一般不要求检验人员承担处置不合格品的责任和拥有相应的权限。(3)不合格品的评审判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重要性,质量特性偏离规定要求的程度和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处置程序,规定评审的级别和职责(如按不合格A、B、C分类)。3)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对鉴别出的不合格品,要及时作出不合格的标识,同时对该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以防止误用。标识形式可采用色标、票签、文字、印记等。,质量检验案例实施,隔离存放要做到以下几点:(1)检验部门所属各检验站(组)应设有不合格品隔离区或隔离箱。(2)及时或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3)应对隔离的不合格品进行管理,严禁私自动用,检验人员有权制止、追查、上报。4)不合格品的处置作业人员自检发现的不合格品和检验人员检出的不合格品,均应通过不合格品评审,确定处置方式。,质量检验案例实施,(1)不合格品评审 不合格的评审按不合格严重程度的A、B、C分类,分级进行评审。一般情况下,C类不合格可直接授权检验员评审;B类不合格,由检验部门或技术部门评审;A类不合格由组织的评审机构按规定程序评审。检验人员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并附不合格品数据记录,提交供应部门或生产部门。供应或生产部门在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责任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出评审申请,确定处置方案。在特殊情况和各部门意见不统一时,还需经组织中最高管理层的技术负责人员(如技术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当合同或法规有规定时,让步接收应向顾客提出申请,得到书面认可才能接受。,质量检验案例实施,(2)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有以下3种方式。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a)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b)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变更。c)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和让步接收,或虽可返工但返工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置。对有形产品而言,可以回收、销毁。,质量检验案例实施,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让步接收品是指产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项目和指标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互换性及产品正常使用均无实质性的影响,也不会引起顾客提出申诉、索赔而准予使用和放行的不合格品。但必须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书面认可。当合同或法规有规定时,让步接收应向顾客提出申请,得到书面认可才行。对降级和让步要加以区分,降级关键是要降低其等级,而让步则不包含“等级的改变”,直接予以使用或放行。确定进行返工、返修的产品,经返工或返修后须重新交付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转序或入库,经检验确认仍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处置程序重新处理。对在产品交付给顾客或产品开始使用后才发现不合格产品的情况,组织有责任根据不合格的影响程度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换、修理等。,质量检验案例实施,5)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是对不合格品的一种处置方式。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的对象是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消除这一原因,而不仅仅是对不合格的处置。因此,对产生的不合格品,仅采取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是不够的,它不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而是要分析发生的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质量检验案例实施,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几个步骤。(1)识别不合格。(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通过调查和必要的统计技术或试验方法确定不合格的原因。(3)评价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可以通过对成本、业绩、可信性、安全性和顾客满意等方面的影响来评价。(4)确定合适的纠正措施并予实施:组织采取纠正措施时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考虑效率和有效性,以确定适宜的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对纠正措施进行监控以确定有效。(5)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包括原因、内容以及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6)评审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质量检验案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