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施国春.ppt
第四章 认知过程,本章纲要,认知过程概述感知觉记忆思维,本章学习目标,1、能说出注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领会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理解知觉的特征。4、能正确表述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5、知道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6、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7、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8、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9、能说出思维的概念及人类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10、清晰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策略。,第一节 认知过程概述,一、信息加工观点与认知过程二、人脑与计算机三、注意,认知过程信息加工观点,认知的概念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所谓的信息加工的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的概念,认知心理学,1、含义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建立以前的认知研究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动以及导致这些神经活动的生物化学过程试图揭示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其二是观点林立,使人莫衷一是,注意,概念注意(attention):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指向是集中的前提。,注意的分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将注意分为如下: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刺激物的意义)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为人所特有。在种系发展上,有意注意出现得较晚。,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目的与任务。目的明确,任务具体 兴趣。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活动的组织。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自我要求,提出问题 人格。顽强、坚毅等性格特点,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的特征(品质),良好的注意品质 适当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比较稳定注意的稳定性 善于分配注意的分配 主动转移注意的转移,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一览无余。实验表明:在1/10秒内,成年人能同时把握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小学生能同时把握34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这说明,注意的广度随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也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划消测验,5 4 3 7 1 9 2 5 3 9 6 5 0 8 1 3 4 7 6 7 5 1 2 0 8 9 3 5 2 1 7 8 0 15 4 9 3 6 0 8 4 6 7 5 8 6 4 5 2 18 0 7 2 3 5 3 4 4 9 3 5 0 6 4 3 49 1 2 5 4 1 5 6 8 1 6 2 4 7 7 5 30 1 1 4 9 3 4 0 5 2 6 8 5 7 1 9 48 9 2 7 4 7 5 5 9 8 7 0 4 3 5 4 37 9 3 2 5 7 6 5 0 8 1 3 4 7 6 4 57 2 0 8 7 3 5 2 7 9 4 7 8 9 0 1 85 2 4 1 7 8 0 1 5 5 4 3 9 1 7 5 41 8 6 4 5 5 2 1 8 0 9 3 8 0 6 7 4,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第一,婴幼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有趣的事物与活动注意的时间长。第二,当孩子正在专心从事某一项活动,一定不要打断他的活动,否则就破坏了注意的连续性。第三,利用特制的玩具和活动训练孩子的注意。例如串珠、拼图、插板、积木等玩具对训练稳定的注意是很有意义的。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动物的吃、睡、嬉戏等生活习性,学习弹琴、绘画等活动都有助于增强孩子注意的稳定性。第四,训练注意力要与培养控制力和意志力结合进行,不能孤立训练。第五,学习的内容要难度适当,太难太易都不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就难以维持注意稳定。第六,学习内容要多样化。,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经常是间歇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利于减轻疲劳。,注意的起伏图,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测量指标,可用从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转换次数和工件的正确性。,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1、布罗德本特的过滤理论2、衰减理论3、后期选择理论4、多阶段选择理论5、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6、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第二节 感知觉,第一节感觉,感觉的概念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的重要意义,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开端和知识的源泉。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实验,感觉剥夺实验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思维迟钝暗示性增高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感受性,感受性 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感受性 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S=1R,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视觉 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味觉 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嗅觉 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触觉 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绝对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强度值,而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感觉阈限。它也不是绝对不变的。,研究发现,为了辨别一个剌激出现了差异,所需差异大小与该剌激本身的大小有关。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Webers law)。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剌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剌激变化量与原有剌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它也可用于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费希纳指出,由于jnd是对刺激量的一个最小变化的觉察量,那么就可以用它作为测量知觉经验变化的单位。当剌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jnd所需要的变化量越大,也可以解释为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说明在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这一规律称为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感觉的基本规律,后像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后象,后象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受现象并不立即失去,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感觉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内部感觉:动觉 静觉 内脏觉,视觉,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睛所产生的,在人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视觉的换能,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 颜色 视觉的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明度,明度 是研究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视亮度 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物体的表面反射率高,物体就看起来越亮。,颜色,色调 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例如:如果700nm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上去是红色的,如果510nm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上去是绿色的。对物体表面来说,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繁色。如果反射光中长波占优势,物体呈红色或桔色;如果短波占优势,物体呈现蓝色或绿色。,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例如,酱紫色与粉红都含红色,但前者暗,而后者显亮。颜色的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度越大,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饱和度(saturation)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先明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等。混杂上的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如酱紫、粉红、黄褐等。,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式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色光混合:红色蓝色紫色 红色蓝色紫色白色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油漆、油墨的混合,将红与黄的颜料混合配成桔色,把各种颜色的颜料混合得到黑色。颜色混合:青色白色红色 黄色白色蓝色,色觉缺陷,色觉正常的人可以用三种波长的光来匹配光谱上任何其他波长的光,因此称三色觉者。色弱患者 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在刺激光较弱的时候,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色弱的人在男人中占6%,使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色觉缺陷为色盲,它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视觉中的空间因素,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visual contrast)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颜色也有对比效应,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马赫带现象,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它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可见马赫带现象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水墨画引起的马赫带现象,马赫带现象,同时对比,视敏度,视敏度(visual acuity)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写哦通常用视角的大小来表示,所谓视角,即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当你能够看清一个物体或物体间的距离时,所对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视觉中的时间因素,视觉适应:暗适应 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候,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 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候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视觉适应,其他感觉,听觉 嗅觉 味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听觉的换能,知觉,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知觉与过去经验,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人的过去经验。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的方式,即从提出假设到检验假设的过程。,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有选择的进行加工的特性。,(二)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如对下图,很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知觉的组织规律,(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相似性(similarity):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3)连续性(continuity):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4)封闭性(closure):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三)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两可图形,黄昏与黎明,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仔细看,你看见什么?,你看到了一只狗吗?,老太与少女的双关图,第一组:先观看A图15秒(少女),后看B图,结果100%的被试把B看成少女。第二组:先观看C图15秒(老太),再看B图,结果96%的被试把B图视为老太。,双关图,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经验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1.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2.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如图。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的种类,视知觉领域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 明度恒常 颜色恒常其他领域方位恒常,错觉,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其实一样大!,错觉,感觉和知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 感觉阈降低感觉减退、缺失 感觉阈升高 内感性不适,错觉: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幻觉: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虚幻的知觉。幻听:最常见。分为言语性和非言语性幻视:幻嗅和幻味:幻触:内脏幻觉:,知觉障碍,社会知觉,(一)定义 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群体的知觉。(二)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2.对自己的知觉 3.人际知觉 4.角色知觉,社会知觉中容易出现的偏差,偏差 特点首因效应 先入为主近因效应 最近信息晕轮效应 以点盖面刻板印象 固定看法,知觉类型,一、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 二、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导运动、自主运动),深度知觉,错觉,.定义:人对刺激物错误的知觉。.应用:军事上生活中.类型:空间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颜色错觉,量一下,这两条线是平行的直线吗?,用尺量一下,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看清楚,下面的直线会相交吗?(3秒后会有答案),这个菱形的边是直的。,这两条竖线哪一条长?,实际上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