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ppt
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情况十分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从目前情势看,这些难题不仅短期内解决无望,而且趋于恶化和复杂化,这对中国继续贯彻稳定周边的方略,无无疑将带来重大考验。,中国和印度、越南以及日本等国,因领土争端所造成的矛盾由来已久,中印、中越为此还刀兵相见,但领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上述国家都号准了中国的“脉搏”,即为了谋求和平发展和维护周边稳定,中国不会轻易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所以,他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在争议地区改善态势,并加速进行资源掠夺。,中印领土争端,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印坚持无理立场,双方未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中印边界争端,这是中国迄今唯一存在的陆地边界纷争。对此,中国仍主张谈判解决,但难度颇大,前景堪忧。主要原因在于,中印东段争议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好,印度占地面积大,加之在实际控制区域已经建立行政管辖,既得利益很难拱手相让。中国在西段争议地区握有控制权,但这一地区多是不毛之地,自然环境恶劣,中国即便以此为交换,谈成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印边界争端,总体上是印度得势得利,中国处于较被动地位,在此情况下,希望谈判解决争端,很可能成为中国的一厢情愿。印度不仅在争议地区建“邦”立府,高调宣示主权,而且增兵筑路,调整兵力部署,加快战场建设。印度的这些举动,当然不是要大举进攻中国,而是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取得战略主动,保证谈有筹码,打有准备。,第一,藏南是西藏最富庶的地区,第二,藏南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第三,藏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要的粮食基地。藏南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从青藏高原的平均五千多米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在印度洋暖风的滋润下,呈现出一派亚热带风光,历来有“西藏的江南”之美称。此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植物茂盛,沃野千里,能够生长菠萝香蕉,显然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旅游基地。藏南自然景观奇异,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水能蕴藏丰富。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藏南矿产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丰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原材料基地。未来,藏南还可利用靠近印度洋的优势,建立能源化工基地,为驻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就近提供能源,为未来西藏的经济大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另外,藏南独特的地理位置、相对较低的海拔、奇异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等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是我国极好的旅游基地。,第四,藏南是当代中国争议面积最大的领土,学者金辉对藏南土地这样换算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相当于六个科威特;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中越海上领土争端,中越海上领土争端,这个问题也很突出,越南是侵占我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况且争端并非局限双边,还涉及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尤其重要的是,南海争端不仅是主权问题,也牵涉经济利益问题,资源诱惑对有关各方谈判解决争端,将会造成巨大阻力。南沙群岛距离中国远,距离越南等国近,这对中国恢复和行使主权,带来天然的不利条件。越南等国在南海的开发,早已进入获利阶段,中国至今却没有一口油井,要想既得利益方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恐怕也是天方夜谭。所以,中国以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同样处在被动地位,“共同开发”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中越南海争端现状,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南起北纬340 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北纬21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东经10933 的万安滩,东至东经11750 的黄页岛,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这些岛礁都位于被称作“九段线”的中国国界线内。中国与越南在南海的争端位于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到2002年,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南海海上航道要冲南威岛被设为越南在南海油气作业的海上据点。与此同时,越南对南沙的军事守卫也不断加强。2004年、2005年越南在南沙的南威岛机场、长沙岛机场相继完工,大批人员装备和弹药物资源源不断运抵南沙。据越南媒体报道,2009年初开始,越南又开始向南沙群岛增派海军陆战队。,(一)南海争端后的经济利益,提到南海争端经济利益首当其冲。具体来讲,南海争端中的经济利益主要指南海所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2002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提供的信息表明,中国南沙综合科学考察已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初步查明南沙海域石油储量350亿吨,天然气储量10万亿立方米。迄今,越南已从南沙油田中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南海年产油量在5000万到6000万吨左右,而中越争议海域年产油量就有800万吨,占据越南3000万吨年产油量的相当比重。,(二)南海的战略利益之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南海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上,其战略地位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越南都是毋庸置疑的重要。1.从中国方面看,中国面临着大国对中国的海上围堵,中国的军事力量必须从南海突出重围。在黄海和东海,中国面临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堵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力量很难从这一地区自由进出。所以,目光自然落到南海这巨大的水域。南海海水深度大大超过黄海和东海,便于海军行动。同时南海周边国家众多,并且军事力量都不强大。美国势力虽然插足在这一地区,但同盟关系没有与日本、韩国牢固。因此,中国军事力量从一这海域进出,自然条件下有利,面临的阻力较小。所以,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要实现大国战略,中国的军事力量要走向世界,必然首选南海。2.从越南方面看,抢占南海是实现其国家安全防御战略的必然需求。越南整个陆上领土呈狭长形的南北走向,缺乏军事防御的战略纵深。越南东面濒临南海的西沙和南沙海域,越南需要抢占这两个群岛的岛礁,以把其军事防御经向前推进,增加其防御纵深。尤其在越南军事实力不算十分强大的情况下,越南更需要增加这一防御纵深。这也是在当前南海油气资源储量受到怀疑的情况下,经济并不富裕的越南仍然大力加强在南海的财力和军事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南海争端背后的美国因素,冷战结束后,东盟实行大国平衡战略,即:不排除区域外大国在本地区的影响,与它们保持友好关系,利用大国对权力的追求,使大国势力在东南亚地区达到一种平衡状态,防止某个大国的势力在该地区过分膨胀,从而实现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大国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东盟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的平衡战略是,继续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留住美国。近年来,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越南也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在俄罗斯撤出金兰湾之后,考虑让美国使用金兰湾,增强对中国的牵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较长时间来一直奉行“积极的中立主义”,实施不介入政策。在外交实践上,美国对于任何涉及南海领土争端问题基本保持中立,不介入南海争端任何一方;美国反对任何威胁南海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反对任何一方使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美国在南海的利益,主要在于维护南海的国际航道安全与航行自由。只要这一利益不受侵犯,美国就对南海局势就保持着“积极的中立”,不介入各方争端;但是如果南海的形势恶化,国际航道安全与航行自由受到威胁,美国就可能采取相应行动。因此,南海争端各方在考虑采取行动解决南海问题时,不得不充分考虑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和态度。,中国领海争端钓鱼岛问题,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民发现、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此海域的航线。限于当时的海况等自然条件和造船等技术条件,只有中国军民可以利用季风前往钓鱼岛,从事航行、避风、在附近海域捕鱼、在岛上采集等经济性开发利用活动。在1895年前长达5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平稳地行使这些权利,日本蓄意长期侵占钓鱼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设置灯塔、修建神社等设施,日本政府对此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试图造成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既成事实。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及海上保安厅舰艇又开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实施警戒,甚至还出动巡逻艇和军舰骚扰中国渔民并驱赶接近钓鱼岛附近的中国渔民和保钓人员,而且逐步在实际上控制了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由此多次引发了两国间的外交摩擦。,日本企图吞并我国钓鱼岛的原因分析,第一,经济原因:石油资源、渔业资源,第二,领海原因:海洋国土、大陆架,第三,军事原因:前哨基地、航海要道,第四,扩张原因:台湾地位未定论,中国与上述国家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领土争端,不仅影响到相互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使稳定周边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睦邻友好,与邻为善的政策,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要看到,取得这种稳定,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忍让态度换来的。但在目前情况下,中国不能无视严酷的现实,也不应对谈判中的被动甚至“弱势”地位熟视无睹。,宏观上中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策略,在当今世界的诸多大国中,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经济让中国获得经济增长方面的“世界的发动机”、生产领域的“世界加工厂”、金融危机中“世界的救星”等等诸多誉称;另一方面,中国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唯一的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的国家。对领土问题的解决将在极大程度上考量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与谋略水平。,当前政府的领土对应方案-谈,合,巡在藏南问题上,中印已经进行了n轮磋商,虽然没有任何效果,但双方的专使还是不厌其烦地坐在一起不断地谈论着一个重复的明知对方都不会妥协的话题。在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上,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中国一贯坚持合作开发策略,尽量避免严重争端的产生。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中国则开始强化行政性质准军事化的海巡力量,用巡视的方式来宣示自己的主权。当前方案带来的益处-和,稳,时 当前方案带来的益处-和,稳,时 这种策略给政府带来的第一大好处就是和,和平的周边环境。第二个好处是稳,稳定的政治局面。第三个好处便是时,即发展自己的时机。,运用国际法解决我国领土争端,第一,在解决领土争端方面,我国需要对作为“软权力”的国际法给予足够重视。在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轴心是包括军事力量、核威慑等在内的硬权力。随着两个超级大国全球军事对抗的消失,经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社会“硬权力”对抗逐步让位于“软权力”对抗,我国必须学会运用“软权力”资源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目标。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国际法强制执行是内力,而非外力;是合力,而非压力。一个国家如果违反国际法,就会面临来自国际舆论的合力谴责,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法调整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内容的更新与丰富以及国际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国际法的强制性与权威性日益明显。我国需要对国际法、国际法院给予应有的重视。,第二,我国需要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在运用国际法解决领土争端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尽管我国政府强调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毕竟谈判方式有其局限性,如果单纯依靠谈判解决会花时较多且牵涉太多精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某些争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也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如摩根索所说“只要世界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是国家利益”,面对国际法院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必须从我国自身利益考虑,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加强对国际法院应对策略的研究,特别需要加强的是对国际法判例所依据的原则的研究,如先占、民族自决、禁止反言、条约必须遵守等原则的跟踪研究,在未来可能使用国际法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做到有备无患,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中国与印度还存在着12.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而且两国争端中印度无理提出的“麦克马洪线“”西姆拉条约”以及“印度事实上对阿鲁纳恰尔邦的占领”等都涉及到国际法上的一些基本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如果使用法律手段和平解决的话,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在法律上做好预案研究,应考虑国际法的各种规定,选择对我最有利的规定制定方案,恪守国家主权原则始终是国际法的基础这一理念,防患未然,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综上所述,对于领土争端问题,有的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有的则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这就需要有两手准备。就中国现时情况而言,稳定周边的大政方针当然不会改变,但对于日益凸现的领土争端问题,谈和打的考虑都不能偏废。现阶段,中国的“底线”应该放在维持现状,决不容许改变现状的基点上,同时必须做好应对突发事变的准备。长远目标则是要收复失地,无论是谈是打,都要确立这样的着眼点。能否有效应对领土争端这个重大考验,将决定中国能否营造长治久安的周边环境,也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对此,在战略上需要深谋远虑,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也应做好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