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能教育发展与现况.ppt
幼兒體能教育發展與現況,民國65年輔仁大學王健次教授與日本幼兒體能專家水谷英三先生學術交流,而在輔仁大學開創幼兒體能課程,進而在王教授的指導下,習得這幼兒體能知識的學生,將幼兒體能帶到台北縣市各幼稚園及托兒所將這課程推展開來,進而全台灣幼稚教育;開始幼兒體能課程的流行。其教學內容以遊戲及配合器材的操作和體操及律動為主體。此一幼兒體能課程受到各幼稚園托兒所的肯定及幼兒的喜愛。民國72年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楊雲教授;也開此幼兒體能課程 至今各大專院校陸續開此課程,幼兒園所幼兒體能課程概況,公立幼稚園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幼兒體能的意義與目的,林風南(1988)認為幼兒體能活動應該是一種以運動為主體,以遊戲方法,以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能力為目標。許義宗(1981)亦認為要讓兒童經由身體的活動,形成適合於兒童時期的人格,使身心能圓滿地達成活動的任務,並以1.增強體力2.培養靈巧3.養成好習慣及態度為其意義與目的。張佩玲(2000)提出幼兒體能的意義不只在於身體的運動上,同時還要促進幼兒的學習、人際、認知等各方面的發展。由以上的意義與目的我們可以了解到,幼兒體能是以身心發展的基礎能力及人格發展的培養為目的。,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佛洛斯汀(Frost,M.)提出的兒童基礎能力發展四個階段:感覺-運動期語言發展期知覺發展期高次認知機能發展期以及運動教育實施上必須兼顧的情緒發展和社會適應。,感覺-運動期,係指幼兒的感覺情況與運動同時作用,並對自己本身的周圍世界探索之意。約18個月至24個月之間最發達發展的階段性:外界特性的認知(空間探索與認知)開始注意到本身和外界的不同處(身體意識的形成)改變自身的位置(姿勢的變換與移動能力)隨意操弄物品(事物的操作與移動),語言發展期,語言最發達的期間與最初的感覺-運動發展階段相重疊,而期間持續不斷約3歲至4歲之間是與彙發展能力最強的時期,知覺發展期,即對周圍環境,可經由眼、耳的幫助而得以了解現在或過去的事物,兒童會累積自己過去的經驗,不需像初期那樣再去碰、摸、觸、嚐的了解事物。約3歲半至7歲之間最為發達知覺能力在語言能力最發達期間持續發展,高次認知機能發展期,皮亞傑將更高層次的認知機能,在最發達的時期稱為操作階段。兒童藉由高次認知諸機能(意像、記憶、判斷、批判的評價、問題的解決)之形成,教科學習乃成為可能。約6歲或7歲半至11歲之間最為發達,情緒發展和社會適應,情緒發展和社會適應之發展它沒有明顯的高峰期,但是經由生活的過程,却可看到一連串的變化。運動教育給予兒童成功的經驗,在團體中與其他兒童的互相關係,或為了保持與他人的相互關係,即有助於其在情緒以及社會上的適應。運動是兒童最重要的需求之,經由運動可促進兒童情緒的發展,而在運動過程中,可表現感情,進而在完成與社會關係中獲得滿足。,幼兒體能課程的基本課題,提高感覺運動技能提高身體意識的增進提高時間、空間、因果關係意識的增進提高各種心理機能的增進,提高感覺運動技能,依照運動量的指導 粗大運動微細運動,依照運動質的指導穩定姿勢運動移動運動操作性運動,依照運動方向性的指導 垂直、水平、旋轉性的運動,依照運動屬性的指導協調性與韻律、敏捷、柔軟、肌力、速度、平衡、肌耐力、,提高身體意識,身體意像身體圖式身體概念,身體意像,身體意像乃指對身體的所有感覺總和,促進身體意像發展的方法:肌緊張 放鬆的運動觸覺刺激的運動肌肉運動知覺刺激的運動,身體圖式,身體圖式就是自動的調整各部份的骨骼,操作四肢或軀體以維持身體的平衡,進而不轉身地移動身體的運動能力。身體圖式含有兩側性方向性的概念:兩側性:指主體的意識過程中,其行動的左右對稱性。方向性:藉視覺刺激理解外界物象,以辨別自己的中心現為軸的運動方向,提高身體圖式方法 給予前庭機能適當的刺激,也就是從事與平衡有關的身體運動。動態平衡的刺激靜態平衡的刺激物的平衡的刺激兩側性(左右優位性)之訓練方向性(左右的區別)之訓練,身體概念,身體概念乃指對身體的事實或機能的認知而言,主要以身體部位的意識化為基礎。在動作教育上,主要是不斷地以語言為媒介,指示兒童身體部位的操作或姿勢的控制,以漸次獲致此一概念。,身體概念促進方法令兒童站立,再以各種各樣的姿勢來促其身體部位。例如一手摸頭一手摸膝蓋等。,提高時間、空間、因果關係的意識,時間的流程意識,會從現象的變化中獲得體驗。空間的意識,則是從自己身體的延長加已知覺,這種意識實乃抽象性思考的基礎。兒童可從運動中,學習時間、空間、事象的邏輯。,時間、空間、因果關係意識的促進方法,發展時間意識的運動身體的律動性運動(如跳彈簧床)動作速度變化的運動(123木頭人)跳或躍的連續移動(如跳格子、左右側跳),發展空間意識的運動兒童可在各種各樣空間進行運動。發展其距離或空間關係的意識。可透過以下活動促進空間意識:登高跳下的運動傳接球的運動高度變化有關的運動型態變化有關的運動,提高心理的各種機能,心理的機能係指:語言能力視知覺與心象的機能聽知覺的機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連合各種過程的機能情緒和社會性的機能,動作教育原理,動作教育的目標 1.動作的學習 2.透過動作教育以進行學習動作教育的課題(幼兒體能活動的基本課題),動作教育的目標,透過動作教育以進行學習:乃指以助長學習者的認知能力為主。亦即透過動作教育以助長學習者動作能力,認知其身體,以學習如何靈巧使用身體,進而促進訊息傳達機能或認知機能發展及促進情緒的成熟與社會性的發展其包含:.身體意識(身體對周圍環境或空間的探索)二.認知能力或視聽覺運動能力和概念化(文字語 言能力)三.情緒的發展(自我觀念、同儕關係),幼兒期的動作發展教育,應以調整能力的熟練為目標。協調性(協應性)敏捷性平衡性柔軟性,同時應考慮兒童的:語言或知覺認知基能或情緒發展社會性發展以求增進感覺運動技能。,動作發展的階段與步驟,反射動作階段初步動作階段基礎動作階段特殊動作階段,幼兒體育運動教育課題的階段性,年齡位於低階的兒童:以提高感覺運動技能及提高身體意識為目的。3歲左右的兒童:應提高時間、空間、因果關係意識。4 6歲的兒童:以提高連合能力、創造性運動、問題解決能力等心理的各種機能為目的。,動作教育的學習,動作能力的學習:乃指助長學習者的運動發展為主,其包含:.運動能力(姿勢的穩 定、移動、操作物 體的能力)二.身體能力(健康的身體、調整能力等),幼兒動作技能發展的特性,幼兒各階段的動作技能發展促進順序(引自小林芳文,1987)。,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一階段(原始反射支配階段)0個月6個月反射性的成熟與抑制,定頸、翻身、坐位的促進。,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二階段(步行前階段)7個月12個月平衡反應的誘發與促進(坐位、匍匐)水平移動促進(腹爬)垂直運動的促進(起身、攀物站立),、,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三階段(確立步行階段)13個月18個月平衡反應的促進(站立)獨自站立、不行的促進限制步行的促進抗重力運動的促進,、,、,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四階段(確立粗略運動階段)19個月36個月促進姿勢與動作的多樣化促進初步的統整運動促進側面的運動,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五階段(調整運動階段)37個月48個月雙手操作、腳趾運動的促進優位性運動的促進,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六階段(調整運動階段)49個月60個月微細運動的促進連合運動的促進創造性運動的促進課題意識運動的促進,動作的發展順序與促進,第七階段(調整運動階段)61個月72個月複雜的創造性運動的促進複雜的連合運動的促進兩側運動的促進,二 六 歲幼兒動作之發展,引自林風南(1988)三、四、五歲幼兒動作發展表:,二 三 歲幼兒動作之發展,一 般 性 動 作 能自己步行。扶持他物,能單腳站立。會跑。能登上滑梯,再滑下來。能慢慢的上下台階。,可訓練之動作,三 四 歲幼兒動作之發展,一 般 性 動 作 能兩腳交互前進登階梯。能到處跑。能腳尖站立。會騎三輪車。能併腿向上跳起。能用腳尖步行。,可訓練之動作 模仿大人的動作。平衡木上兩腳交互前進。用腳尖步行約3公尺。從高30公分的地方跳下。,四五 歲幼兒動作之發展,一 般 性 動 作 能做各種跳躍動作。能模仿大人的動作。能用左右腳交替跳著。會用單腳站立3秒鐘以上。能跑上高的地方又跑 下來。,可訓練之動作 熟練的使用各種玩具。跨越過約25公分的高度。敲打動作。手指拎拿物品。,五 六 歲幼兒動作之發展,一 般 性 動 作 能更正確,熟練地做各種運動。能用腳尖輕鬆走步。能在平衡木上走的很好。能協調地做各種敲打動作。能協調地做投擲動作。,可訓練之動作 玩足球、躲避球等團體性遊戲。充分支持、控制本身的體重。正確敲打目標物。擲遠。,幼兒運動能力因素,協應與韻律柔軟性敏捷性平衡性巧緻性肌耐力速度肌力瞬發力,協應性(協調性),協應是指全身的運動由幾塊肌肉或肌肉群同時協調作用。,手眼協調腳眼協調四肢協調身體協調,敏捷性,乃是指身體全身或局部迅速移動或變換方向的能力。,柔軟性,是指把關節伸張到最大極限或屈曲,而能使身體的任何部分在這十仍然能輕易活動的能力。,平衡性,指在與地板有些微接觸的狀態下,能維持其位置的能力。,靜態平衡動態平衡物體平衡,巧緻性,巧緻性為身體各部位的動作表現靈巧,且熟練而有節奏地進行運動的能力。,耐力,是指在身體持續的活動下,其對肌肉疲勞或心肺、呼吸之負荷所能忍耐的限度。,速度,連續運動之快或慢的程度。,肌力,只使用全身或軀幹部份所發出的力量,時間意識,如身體的律動性運動,彈簧床上的律動運動、動作速度變化的運動、跳或躍的連續移動皆是。一般而言,過動兒與智能不足兒童這種技能相當拙劣。,空間意識,經由視知覺之引導的運動。如登高跳下、傳接球、及與高度變化、形態變化有關的運動皆是。,瞬發力,瞬發力就是肌肉在瞬間收縮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幼兒運動機能發展的特性,感覺、神經機能的發育心肺機能和肌肉機能的發育,感覺、神經機能的發育,感覺、神經機能的發育非常顯著,幾乎與成人相接近。感覺神經機能發育:2歲時約48、4歲時約75、6歲時約85幼兒期的運動遊戲內容,應積極採用含有平衡性、敏捷性、及協調性等運動能力因素的遊戲,俾能促進神經機能的發展。,心肺機能和肌肉機能的發育,心肺機能和肌肉機能的發育約成人的至,須等到青年期才會完成。因此,在運動遊戲指導上,不宜採用含有肌力、耐力等因素為主的遊戲。這一點並非意味著幼兒的肌力、耐力之鍛鍊不重要,因在促進神經機能發展的遊戲中,以包含著足供幼兒鍛鍊肌力、耐力所需的成分在內。,心肺機能的發育,根據勝部等所作的實驗研究,發現幼兒心跳數的變化,隨著年齡或運動劇烈成度而有很大的差異。從幼兒的循環機能來看,勝部和山本指出:兒童的心跳數反應跟成人不同。兒童的心跳數對運動的反應比成人快,運動終了後的降低也快,而且小學高年級時已接近成人型態。這種情形正說明了幼兒期循環器官的機能與成人大不相同。也就是說,持續長時間的強度運動會帶給循環器官太大的負荷,對幼兒是不太合理的。,心肺機能的發育,幼兒20公尺跑步4歲前半的幼兒,運動終了之後的心跳數,出現比安靜時大幅降低的遲脈現象;而且運動愈劇烈,這種現象愈顯著。這種情形可能是4歲幼兒的心臟不適應劇烈運動,所引起的輕微休克狀態。到了6歲的幼兒就很少有這種現象,而其運動終了之後的心跳數上昇情形與成人的相近。因此,對46歲幼兒運動的指導時,須注意幼兒們雖然可以間歇性進行運動強度高的活動,但是絕不可以採取對於呼吸、循環系統最大負荷的運動方法。在適當的時間內,進行多種持續時間短的遊戲,才能有助於幼兒身體機能的發展。,肌肉機能的發育,人體肌肉佔體重的比率:出生嬰兒約佔:23.48歳時約佔:271718歲約佔:44.2出生嬰兒和幼兒,四肢肌肉較少,軀幹和頸部的肌肉却非常多,約佔總肌肉量的40,到了成人時只佔2530。出生15歲:約增加91518歲:約增加11,幼兒運動遊戲的基本觀念,黃永寬(2000)亦曾提出運動遊戲五種基本觀念:1.兒童運動遊戲是簡單的動作教育2.兒童運動遊戲是多變化的實施3.兒童運動遊戲是有目標的實施4.幼兒運動遊戲是一種安全教育5.幼兒運動遊戲乃是一個注意力的教育。,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原則,林晉榮(2004)指出幼兒運動遊戲課程的設計應掌握:1.瞭解幼兒本身的能力2.動作發展的順序3.遊戲多元化4.課程具有目標性5.漸進的引導模式等原則,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應考慮因素,教學目標:應重視生理、心理、社會等全面性的發展。生理方面:應著重於平衡性、柔軟性、敏捷性、協調性的培養。心理方面:給予情緒的發洩紓解獲得情緒的安定及創造力、忍耐性、自信、自制的養成。社會方面:從運動遊戲中獲得人際關係的合作、互讓、守規矩、守秩序的習慣。,幼兒能力:由於幼兒身體發展個別差異大,在教學中應循序漸進由簡至繁,以參與活動為原則,切勿要求達到動作標準程度為目的。,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應考慮因素,活動強度:長時間強度高的活動,對幼兒心肺機能發展是不利的應避免。短時間高強度活動是可以實施的(林風南,1995)。,課程的趣味性:同樣的教學目標,在課程變化操作下,可以吸引幼兒的新鮮感及參與能力。,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應考慮因素,動作的分段學習:將學習之動作分段學習後,統合成完整動作。對幼兒來說可增加學習的速度及自信心減少失敗的挫折感。,體能器材:器材的多樣性可以讓幼兒有不同情境的感受,在安全性方面應隨時保持器材的完整與清潔,在操作器材時應給予幼兒正確的使用方法。,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應考慮因素,場地:避免於粗糙、堅硬、易滑之地板。如水泥、磁磚、柏油、磨石等地板。容易摔倒而損傷。室內場地應保持通風及其他障礙物品。室外場地應於空曠的地方,避免有障礙物、凹洞、斜度高及近水塘之處。,溫度:勿長時間在大太陽底下及室內悶熱場地從事體能活動以免脫水造成危險。,運動遊戲課程教學指導原則與步驟,內容:基本變化發展應用創造課題、技術:易難強度、負荷:弱強型態的變化:單純複雜人數的發展:個人團體時間長短與頻率和回數:短長、慢快空間的利用:平面立體學習動機:受動自動指導學習步驟:模仿獨創,運動遊戲課程教學指導原則,1.學習目標與內容的提前規劃2.簡要清晰且易懂的指導用語3.明確的示範動作4.良好的學習氣氛5.循序漸進的原則6.注重安全與舒適性原則,7.引發學習動機8.學習秩序的控制9.難易度的調整10.時間的分配與運用11.分組學習12.個別指導與輔助13.多讚美多鼓勵,幼兒運動遊戲課程教學認知,指導者應:1.收集並研讀相關幼兒運動遊戲之書籍及文獻2.熟悉各項幼兒運動遊戲的活動內容與動作要領3.認識各項幼兒運動遊戲場地器材的需求與運用4.對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與教學的基本認識5.課程規劃與編寫教案6.反思與創新,強化幼兒運動遊戲教師的專業能立即敬業精神(摘自(沈連魁,2003)幼兒運動遊戲課程教學能力的培養),幼兒運動遊戲課程教學要素,幼兒教學的口語化 上課秩序的養成 正確的示範 活動的分組 活動的進行與操作 幼兒技巧動作保護手法的能力,幼兒運動遊戲動作課程的內容,肢體動作的要素移位性的技巧非移位性的技巧操作性的技巧教育性的體操技巧,幼兒運動遊戲動作課程的內容,肢體動作的要素空間形狀時間力量流動節奏,幼兒運動遊戲動作課程的內容,移位性的技巧匍匐前進爬行走路滑步走跳,跑步跑馬步跑跳步跳躍跳越單腳跳,幼兒運動遊戲動作課程的內容,非移位性的技巧坐著伸展彎曲搖晃旋轉,搖滾和搖擺擺動扭轉閃躲落下,幼兒運動遊戲動作課程的內容,操作性的技巧拉推抬起打擊丟擲滾球,踢球盤球拍球擊球托球擊球接球,幼兒運動遊戲動作課程的內容,教育性的體操技巧攀爬懸掛及搖滾移動身體重心平衡翻滾,墊上運動遊戲課程設計 與教學架構,墊上運動遊戲目標,身體感覺統合的刺激活化。基本動作能力的促進。四肢協調性的促進。平衡能力的促進。敏捷能力的促進。,墊上運動遊戲行為目的,認識海綿墊柔軟與硬及其生活作用學習身體移動的各種方法走、爬、跑、跳、滾、動作的體驗與學習養成遵守秩序及遊戲規則之習慣,墊上運動遊戲課程編排 與教學流程,1.暖身活動:預防及減少運動傷害發生,在體能課程前5分鐘 以模仿性或創造性的活動,以增加趣味與參與感,例如游泳動作、搖呼拉圈動作、學青蛙跳、兔子跳等動作,來引導幼兒做暖身的活動,以達到暖身的目的而且富有趣味性,易於受幼兒的喜歡。,墊上運動遊戲課程編排 與教學流程,2.前導活動:(約5分鐘)遊戲活動空間、器材及安全的認識。可利用走、跑、跳等方式,對器材位置、空間及遊戲進行方向等,有正確的認知及概念。器材的大小、軟硬及操作方式等,亦可與前導活動時,運用遊戲的方式,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墊上運動遊戲課程編排 與教學流程,3.主要活動:(約25分鐘)以階段式的學習方法,將學習的目標與動作技能教導幼兒。在原則上應把握,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單一到複雜、由緩和到激烈的原則,加以趣味式的動作變化,反覆的操作練習,減少失敗之挫折,增加動作完成之成就感,達到動作技能的目標。,墊上運動遊戲課程編排 與教學流程,4.緩和結束活動:(約5分鐘)情緒的緩和身體機能的恢復,可在秩序和伸展等活動中,得到身心的緩和。例如:做伸展操或排隊繞場,與其他幼兒、老師握手等方式,做為活動的結束。,幼兒墊上運動遊戲課程教學設計範例,(一)對象:大班6-7歲,人數:20 25人,器材:海綿墊3塊(二)課程時間:暖身活動5分鐘,主要活動25分鐘,結束活動5分鐘,共35分鐘。(三)課程目標:1.身體感覺統合的刺激活化。2.基本動作能力的促進。3.四肢協調性的促進。4.平衡能力的促進。5.前庭平衡的刺激。6.方向感的培養。7.養成遵守秩序之習慣。,幼兒墊上運動遊戲課程教學設計範例,(四)課程內容與教學:(1)場地器材佈置與分組:將3塊海綿墊排成一長條型,全部幼兒分成兩組分座於墊子兩旁。(2)暖身活動:全身伸展活動(3)前導活動:介紹海綿墊及以請你過來拍一拍之口訣,讓幼兒以手、手肘、身體、屁股、膝蓋、腳掌到海綿墊上壓一壓、拍一拍認識海綿墊。,(4)主要活動:1.側滾:幼兒躺於墊上雙腳併攏,雙手於頭上伸直互握,依序由前方滾至墊子末端。2.屈身側滾:幼兒躺於墊上雙腳縮於胸部,雙手抱頭側滾。3.推動側滾:兩人一組;同(1)、(2)動作;一人用力翻滾推動另一人使其側滾,兩人輪流操作。4.雙人側滾:兩人面對面互抱側滾。5.障礙側滾:一組幼生趴於墊子上,另一組以同(1)、(2)動作側滾通過趴於墊子上之幼生。,幼兒墊上運動遊戲課程教學設計範例,(五)結束活動:(1)提醒幼生側滾遊戲應於海綿墊或安全 之草地,不可在膸便在硬的地板玩此遊戲(2)請幼生注意禮貌謝謝老師及一起玩之小朋友並注意清潔排隊洗手、擦汗進教室,幼兒體能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