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监测.ppt
危重病医学,第十章 脑功能监测,神经系统损害病人监测,临床检查仪器监测:颅内压,脑电 脑诱发电位,脑血流。,第十章 脑功能监测,第一节 颅内压的监测,定义:,颅内压(ICP):指幕上脑脊液的压力;蛛网膜下腔表面压力;一侧脑室前脚的压力。正常值:侧卧位10-15mmHg,常用的监测方法,1脑室内测压:将硅胶管插入测脑室。零点:颅底或外耳道水平。优点;缺点2.硬膜下测压:测压电极防于硬脑膜下 优点:避开静脉窦,选择测压点多 缺点:读数不准,不能作顺应性测试,容易感染,测压方法:,3硬脑膜外测压:约高1-3mmHg。4.腰部蛛网膜下腔测压:5纤维光导颅内压监测(fibroptic ICPmonitoring stystem 探头以水平为插入2cm,放入硬脑膜外。,影响颅内压的因素1PaCO2:,PaCO2:通过脑血管周围细胞外液PH 变化影响颅内压 PaCO2上升,PH下降ICP上升注意:PaCO2过低,可导致脑血流减少太多,引起脑缺血 缺氧,并导致脑损害,影响颅内压的因素2PaO2,MAP:,1.PaO2:50mmHg以下,CBF增加,ICP升 高 2.MAP:低于脑血管自身调节下限,ICP随血压下降而下降;MAP:60-130mmHg时,CBF,ICP可保持不变,影响颅内压的因素3-CVP及其它:,1.CVP升高,ICP升高。如:胸部挤压伤所导致的ICP升高2.药物的影响:甘露醇,等3.其他:体温:下降1 颅内压降低 5.5-6.7%。,颅内压监测的适应症:,1.进行性颅内压升高的病人2.颅脑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有颅内压继续升高可能者,第十章 脑功能检测,第二节 脑电监测,定义:,脑电图(EEG):记录通常用国际标准10-20电极导联法,记录具有解剖生理意义的各个部分电活动变化。同一部位的N元活动,可用头皮电极测出。双极导联:前额;耳后。,EEG 分析1,EEG波形:频率,振幅和时间变化。振幅:电极和零位电极间的电位差,代表脑电位波动的大小。正常:振幅:低于100-200uv;频率低于30次/秒,EEG监测2,波:0.3-3.5HZ,见于:深睡,深麻醉,正常波:4-7HZ,见于:昏睡,全麻,正常波:8-13HZ,见于:闭眼,紧张不眠,全麻波:18-30HZ,见于:睁眼紧张波:频率30HZ波,波为慢波;波,波为快波;波,为正常波。,脑电图变化:,正常:少量波;清醒无波。1.同步化:许多皮质N元电活动趋于步调一致,为低频高幅波形。如波。2.去同步化:N元电活动不一致,出现高频低幅波形。同步化去同步化,兴奋性增强。3.等电位:30分钟内无高于2uv的脑电活动,提示脑电停止,脑功能出现不可逆改变,影响脑电图的因素:,1.个体差异:特别是发育阶段差异较大。2.氧供情况:3.PaCO24.脑血流变化的影响:CBF减少,SaO2小于65%时,出现慢波。5.血糖:下降,EEG出现慢波。6.其他:体温:降至28.5。麻醉也可影响脑电活动。,第十章 脑功能检测,第三节 脑诱发电位的监测,定义:,1.诱发电位(EP):指神经系统受到外来刺激后,所产生的短暂的电兴奋现象。EP产生有赖于神经通路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性2.特异性波:诱发电位早期的数个波常分别代表不同神经结构的电活动,故称特异性波。,EP监测的意义:,1.了解神经通路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了解各种感觉通路及代表区功能状态,EP波形:,1.振幅:两个相邻正负波峰间的距离。2.潜伏期:每次刺激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在N传导通路上记录到EP。其长短反应产生EP的N元距记录电极的远近和神经冲动传导的快慢。3.命名:按正负波和潜伏期命名:P100:按各波出现的早晚命名:P1 N1,常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1.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刺激正中神经可分别在相当于颈髓第二阶段皮肤表面和头皮上记录到的N14和N20波。主要用于对神经系统疾患的定位诊断。N14,N202.听觉诱发电位(BASP):在头顶,乳突,耳廓上记录到BASP;3.视觉诱发电位(VEP):作为视觉传导功能指标。P100用于脑干损伤的定位诊断。,复习题:,1.ICP的定义极其检测方法2.影响颅内压的因素3.定义:同步化;去同步化;等电位4.常用脑诱发电位代表功能,麻醉药物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