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新项目:血管造影、弹簧圈栓塞.ppt
,神经内科新技术新项目展示 神经介入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方法,主讲人:王伟,神经介入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福音 随着影像检查设备的发展、神经介入治疗材料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日臻完善,治疗卒中的手段逐渐从以往的药物或手术向介入方向转变。因为有了神经介入这项先进的技术,使卒中治疗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与微创,有效降低了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在医院及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诊断及治疗。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在科主任李正侠的带领下,共完成各种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手术近200例,介入诊断准确率100%,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我院神经内科将以最精湛的技术为广大脑血管病患者服务。目前可进行的诊疗项目:1.脑血管造影;2.支架置入;3.颅内动脉瘤栓塞,脑血管造影:评估脑血循环,观察有无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有无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其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另外,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DSA对脑血管病诊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适应症: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颅脑外致各种脑外血肿。手术后观察脑血伤所管循环状态。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来了解脑血管本身的形态和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这项检查对诊断脑血管病具有特殊价值。需做脑血管造影:脑出血病人而有手术抢救指征者,但血肿位置不明确,需要作脑血管造影。脑出血疑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所致。为了明确诊断,以便手术治疗,必须作脑血管造影。脑瘤病人有中风发作,不能与脑出血、脑梗塞鉴别时,也可考虑作脑血管造影以帮助鉴别诊断。颈内动脉颈外段病变时,有手术条件者,应进行血管造影。,禁忌症: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血管内,使其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投影检查技术。通过血管造影可以具体了解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等。最终确定病灶是血管本身,还是颅内其他部位病变引起血管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造影剂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者。,风险:医疗操作都有一定风险,脑血管造影可在局麻下完成,操作简单,时间短,安全性相对较高。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全身性并发症一般是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恶心、呕吐、休克及肾功能损害等,因此术前需常规做碘试敏。目前常用的非离子型有机碘水造影剂,具有低毒、低渗度、低黏度等特性,且能很快经过肾脏代谢出来,安全性明显提高。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脑梗塞、失明、面瘫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发生率仅为0.6%1.9%。脑血管造影比较安全,但少数病人在颈部穿刺部位可形成血肿,一般数天后会逐渐消失。,支架置入:改善血管狭窄,保护斑块,预防脑梗死 颈动脉、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的“标本兼治”的新方法,可以将脑梗死消灭在萌芽状态。有中风史者,如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者,应常规查颈动脉超声、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若发现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或合并溃疡型斑块,都可行颈动脉、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腔道扩张、再通,解决传统手术盲区的一种技术。血管、腔道狭窄、闭塞是介入支架置入技术的治疗强项。具有创伤小、疗效高、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为血管、腔道狭窄、闭塞开创了一条新路。以尽可能小的创伤换取同样甚至更高的疗效是外科的发展方向,腹腔镜、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是典型范例。21世纪是微创医学的世纪,介入放射技术是微创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以微小创伤、更高疗效、更低风险顺应了医学的发展方向。,适应症:狭窄超过70%狭窄50-60%伴有明显关联症状如反复TIA发作,同侧脑梗死病史等;或者6个月内狭窄程度增加超过15%;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再狭窄手术风险高或者手术无法治疗的病变血管如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双侧多血管、多部位病变以及放疗后狭窄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如纤维肌发育不良或者处于稳定期的大动脉炎性狭窄自发性、创伤性及手术后形成的动脉夹层者不超过6个月的短段(小于10mm)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伴发的颈外动脉狭窄禁忌症: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已造成严重的残疾超过个月或者直径大于10mm的慢性完全性闭塞合并颅内肿瘤或者AVM者大动脉炎活动期生存预测不超过2年者,颅内动脉瘤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约有75-80%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颅内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被称为“人体内不定时的炸弹”,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约有75-80%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管腔局部的异常膨出部,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直接手术仍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开展了血管内栓塞治疗,并有发展的前景。,CTA提示颅内巨大动脉瘤,适应证:未出血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凡位于脑底部的均可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特别对手术危险大而血管内栓塞治疗危险较小的基底动脉末端、基底动脉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应作为首选。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属、级,甚至属于、级的病人;病人全身情况不适于开颅手术或病人拒绝开颅手术者。禁忌证:病人严重动脉硬化,血管扭曲,或破裂出血后严重血管痉挛,微导管无法通过血管进入动脉瘤腔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人病情属级处于濒死期者,不适于行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1.患者李某,79岁男性,太和三塔人。2.因“反复头晕右下肢活动障碍四月余,再发加重两小时”入院。3.既往患有高血压10年,血压最高190/100mmHg,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佳。4.入院查头颅CTA提示:左侧椎动脉开口部及近段管腔局限性中-重度狭窄。颈内及颈外动脉开口部,管腔中-重度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重度狭窄,A2段闭塞,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近心端局限性中-重度狭窄,余血管轻中度狭窄。5.入院诊断为: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慢性胃炎;4.冠心病 心功能I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病例,左侧椎动脉开口部及近段管腔局限性中-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开口部及近段管腔局限性中-重度狭窄。,支架植入之前DSA提示:左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约90%,支架植入后血管通畅良好,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再出现TIA发作。,1.术前:四月前在家休息时突发头晕伴右侧下肢活动障碍,约半小时左右自行恢复正常。曾在我院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治疗,出院后规律服药,上述症状仍偶有发作。一月前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后住院治疗后好转后出院。两小时前突然出现头晕伴有恶心呕吐,并逐渐出现言语不能,伴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症状呈持续1小时后恢复正常。2.术后:术后在院期间未在出现上述症状发作,头晕情况明显改善。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霍夫曼征阴性。,1.付某,69岁女性,太和五星镇人。2.因“右侧肢体无力2月余”入院。3.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余,血压最高达210/120mmHg,未正规服药。4.我院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管腔充盈缺损考虑较大斑块阻塞所致;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外侧壁考虑浅斑块;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可见多发节段性狭窄。5.入院诊断:1.脑梗死恢复期;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2-型糖尿病,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病例,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视频,1.刘某,49岁男性,太和县苗集镇人。2.因“突发头痛9小时”入院。3.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有“高血压”病史3年,未药物治疗,血压最高可达到140/110mmHg。4.入院查头颅CTA提示:前交通动脉可见局限性瘤样突起,边缘光整,直径约2.5mm。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较对侧明显变细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未见明显异常。5.入院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前交通动脉瘤,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病例,前交通小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中度狭窄,前交通小动脉瘤,栓塞之前,栓塞之后,1.术前:动脉瘤性SAH死亡率高,约12%的患者到达医院前死亡,20%患者死于入院后,动脉瘤未经治疗者约20%死于再出血。2.术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囊状动脉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目前发现介入治疗比手术治疗的相对危险度和绝对危险度有显著降低。,面临的挑战脑卒中(strokes/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否是神经内科医生面临的主要疾病?药物或其他保守治疗能否解决问题?神经内科医生可否与心内科医生一样成为微创(介入)手术医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