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docx
-
资源ID:5746940
资源大小:12.1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docx
飞机气象观测数据归档格式(QX/T 155-2012)简介廖捷(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根据中国气象局2010年关于下达2010 年气象标准制订项目和审查项目计划的通知 (中气函(2009) 21号),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起草的气象行业标准飞机气象观测数据 归档格式(QX/T 1552012)经中国气象局批 准,于2012年8月30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 实施,标志着飞机气象观测数据归档工作有了 规范的技术要求,为国家级气象部门开展相关的 数据存储、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1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大多数民航飞机都装有气象传感器和自动 数据收集处理系统,可以把飞机在飞行中观测 到的气象数据以报文形式自动传输到地面接收 站并提供给气象部门。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 AMDAR ( 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 计划,各国的飞机气象观测数据己经实现全球 交换。我国2002年开始建立飞机气象观测数据 的数据物理链路与接收平台及实时收集、处理 业务流程,通过全球通信系统实现了我国飞机 气象观测数据的全球交换,并通过实时数据库 和卫星广播系统向各级气象部门提供实时的全 球飞机气象观测数据。气象部门有责任对收集 到的飞机气象观测数据实施归档和服务,为用户 在开展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等业务、科研工作中 使用飞机气象观测历史数据提供信息支撑。目前,国内在通信系统使用的文件格式为 WMo的FM42格式切,需要解码后才能为普通用 户所识别;业务使用的飞机观测归档文件中, 每行记录仅包含一个观测辅助参数或观测要 素,所有数据均以浮点数形态保存,占用的存 储空间大:此外,该归档格式没有给出质量控 制码字段。本标准规定的文件格式为解码后的飞机报 数据文件格式。本标准将飞机上装载的观测系 统自动获取的单个时间点的观测信息及相关的 辅助参数存放到归档文件的同一行中记录,并 根据获取记录的实际情况分别规定应采取的数 据类型,采用本标准进行归档,可以大大减小 数据存储量。2标准的编制依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要供行业内相关单位 使用,因此必须保证标准的权威性、可操作性、 严谨性和科学性。本标准以WMc)飞机报告(航 空气象数据)代码格式及编报原则为基础,考 虑了飞机气象观测数据的特点和实际应用的需 要及格式的通用性,在总结以往飞机气象观测 数据集处理工作和归档格式的基础上制定。标 准在起草过程中参考了 WMO电码手册等技术 手册中和飞机资料相关的内容,以及信 息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汇编.通用与基础标准 卷(中国标准研究中心等,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的相关内容。3标准的编制思路本标准针对商用飞机气象观测数据的观测 方式、观测要素等内容,提出了飞机气象观测 数据的归档文件命名方法及存储格式。本标准 适用于商用飞机气象观测报告各气象要素的归 档和管理,不适用于人影等其它类型飞机观测获 得的数据的归档和管理。4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共有5章,给出了商用飞机气象观测 数据的术语和定义、数据文件命名和数据文件 格式。4.1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给出了和商用飞机气象观测相关的 术语和定义。具体包括:(1)飞机气象观测: 利用飞机携带的气象观测仪器进行的高空气象 观测;(2)飞机标识符: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 飞机注册号;(3)飞机.卫星数据中继:利用地 球同步轨道卫星建立的飞机与地面的通信线 路;(4)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基于甚高 频的双向机载数据通信系统。4.2 数据文件命名飞机气象观测数据的归档,需要将数据存 成文本文件,并对文件实施规范命名。文件名 由数据集代码(DATASET)、数据所属时间 (Yyyymmddhh)和文件格式属性(x) 三部分组成。数据集代码和数据所属时间用分 隔符连接,数据所属时间和文件格式属性 用分隔符连接。数据集代码代表数据集的 分类属性,应按QX/T 1022009制定。全球飞 机气象观测数据的归档数据集代码为 UPAR_ARD_GLB_FTM o中国飞机气象观测数 据的数据集仅包含在中国大陆地区注册的飞机 观测气象数据,数据集代码为 UPAR_ARD_CHN_FTMo各代码的具体含义参 见标准正文。4.3 数据文件格式飞机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为顺序文本格式数 据文件,包含了某个时间段不同飞机观测获得 的若干条观测记录,各时间段的开始时间为00 分,结束时间为59分。每条记录包含21组数据, 其中第1组至第10组数据为观测辅助参数,第11 组至第15组数据为观测数据,第16组至第21组 数据为质量控制信息。各组数据的间隔符为1个 半角空格。对字符型数据的缺测值采用同位数 的斜杠(/)替代;对整型和实型的缺测值用同 样位数的数字9来替代。如编报中心由4位大写 英文字符组成,缺测值用/代替;气压高度由5 位数字组成,为整型数值,缺测值用99999代替。 详细结构参见标准正文。4.4 观测辅助参数飞机气象观测数据的观测辅助参数包括编 报中心、飞机标识符、导航系统类型、传输系 统类型、温度观测精度代码、气压高度、飞行 状态标志组成。导航系统类型取值0或1, 0表示 惯性导航系统,1表示OMEGA导航系统。传输 系统类型取值为0-5,其中:0表示为ASDAR系 统;1表示为ASDAR系统(ACARS系统也可用, 但不运行);2表示为ASDAR系统(ACARS系统 也可用并运行);3表示为ACARS系统:4表示为 ACARS系统(ASDAR系统也可用,但不运行); 5表示ACARS系统(ASDAR系统也可用并运 行)。在平飞状态下,飞机飞行状态定时观测取 值为1;在平飞状态下遇到大风飞机飞行状态观 测取值为2;在上升状态下飞机飞行状态观测取 值为3;在下降状态下飞机飞行状态观测取值为 4;在不稳定状态下飞机飞行状态观测取值为5, 缺测或其它状态,取值为99。4.5 观测数据飞机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风向、风速、 最大垂直等价阵风风速、湍流指示码组成。气 温、风向和风速为常规观测要素。飞机气象观 测数据质量控制码的表示方式依据QX/T 118 2010;最大等价垂直阵风风速的定义参见美国 联邦航空规章叫湍流指示码的取值和最大等价 垂直阵风风速大小有关。具体取值含义如下:0:无湍流,加速度小于0.15个重力加速度, 通常对应的最大等价垂直阵风风速小于2 m/so1:轻度湍流,加速度在0.150.5个重力加 速度之间,通常对应的最大等价垂直阵风风速 在2 m/s 4.5 m/s之间。2:中等强度湍流,加速度在0.51.0个重 力加速度之间,通常对应的最大等价垂直阵风 风速在4.5 m/s9 m/s之间。3:强湍流,加速度大于1.0个重力加速度, 通常对应的最大等价垂直阵风风速大于9 m/s。5本标准的预期效果本标准是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并提供 服务的历史飞机气象数据产品采用的文件格式 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多次修改而成。标准规 定的文件格式为解码后的飞机报数据文件格 式。标准将每次飞机观测获取的信息存放到一 行记录,并根据获取记录的实际情况分别规定 应采取的数据类型,采用本标准进行归档,可 以大大减小数据存储量。标准同时规定了气温、 风向、风速等要素的质量控制码位置。本标准 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将使飞机气象观测数据 的归档工作有据可依,必将大大提高气象部门 飞机气象观测额数据的服务效率,对飞机气象 观测资料的存储、服务工作也具有指导作用。6本标准的实施建议贯彻实施本标准建议如下:(I)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气象行业标准。(2)本标准适用于我国飞机气象观测资料 的存储、归档和服务,是对飞机气象观测资料 进行加工、统计、制作数据服务产品的依据。(3)为了完整、正确、规范地记录飞机气 象观测资料的观测数据及相关背景信息,便于 数据的归档、存储、管理和使用,建议凡在我 国境内用于飞机气象观测资料归档的数据文 件,统一采用该标准规定的数据格式,以便于 资料的交换、应用。参考文献1高华云,应显勋,高峰,等.气象观测报告的解码 规则与算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2 WMO. WMO Manual on CodesJniemaiional Codes,Vol.1.1 (Annex II to WMO Technical Regulations),Part A-Alphanumeric Codes, WMO-No.306, 1995.3 WMO. 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 (AMDAR) Reference Manual. WMO,Geneva. Switzerland. 2003.4 WMO. INFOCLIMA catalogue Of Climale System Data Set, WCDP-5 Report, WMOTD-No.293, 1989.5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信息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汇编- 通用与基础标准卷.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6 FAA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14 CFR 121.344 for Flight Data Recorder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