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文言文知识积累.ppt

    • 资源ID:5740105       资源大小:226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知识积累.ppt

    ,文言文知识积累,(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二)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三)兼职、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四)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五)其它知:主执掌、主持。,古汉语副词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在句中一般充当状语、补语,偶作谓语。古汉语副词的数量很多,用法复杂,表义广泛。根据意义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敬谦副词,一、程度副词,(一)表示程度高、深 殊、良、甚、颇、孔、重、至可译为“很”、“十分”、“非常”、“特别”、“格外”、“极”等。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世说新语惑溺)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方苞狱中杂记)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二)表程度稍深 少、稍、略、微、颇 一般可译为“稍微”、“略微”等。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四)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容斋逸史方腊起义)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汉书王莽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皆取史籒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汉乐府陌上桑)注意,“稍”在先秦主要表示“渐渐”、“逐渐”的意思,唐宋以后才分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史记殷本纪)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黔之驴),(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愈(俞)、益、加、弥、兹(滋)一般可译为“更加”、“越发”等。主上愈卑,私门益尊。(韩非子孤愤)辞俞卑,礼俞尊。(国语越语下)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汉书食货志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注意:现代汉语中“加”单独只作动词,不作副词。,二、范围副词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范围的词。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一)表总括,毕、举、悉、咸、率、尽、俱(具)、并、既、共、凡列侯毕已受封。(史记萧相国世家)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秦始皇本纪)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共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二)表限止 表示范围仅仅限于某个方面,相当于“仅”、“祇”但、第(弟)、特、徒、直、唯、止、独、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独其为文犹可识,曰“华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注意“独”还可以用作语气副词,表示一种反问语气。“仅”字先秦、两汉时期,用法和现在一样,极言其少,但汉代以后,尤其是在唐代,是“差不多达到”的意思。它是极言其多,不像近代的“仅”字极言其少。如:“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三)表互相“相”1.一般可译为“互相”,表示主语不是单一的,双方既施行同一动作,又都受对方动作的支配或影响。例如: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2.“相”还可表示“递相”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一个接着一个实现。例如: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相”还可以表偏指,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译为:“你、我、他”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三、时间副词时间副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的副词。1、表过去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已、既、业、向(乡、向);曾、尝;素、雅;既、既而、已、已而(1)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已、既、业、向(乡、向)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本),(2)表示动作曾经发生:尝、曾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孟尝君曾侍客夜饮。(史记孟尝君列传)(3)表示情况历来如此:素、雅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4)表示前事既已,后事继起:既、既而、已、已而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伤逝)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马中锡中山狼传),注意:“曾”在古汉语中主要作用不是表时间,而是表示情态,用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竟”、“居然”之类。古代用来表示“曾经”的时间副词不是“曾”,而是“尝”。,2.表现在时(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方、适、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荆王适兴兵而攻宋。(汉书贾谊传)此时鲁仲连适游赵。(战国策赵策三)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草创未就,会遭此祸。(司马迁报任安书)注意:表现在时的“方”与“适”、“会”有所区别。“方”相当于现汉的“正”;“适”、“会”相当于“恰巧”。,、表将来时 将、且、行、方、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泰族训)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牛奔直取水,垂堕,忽转。(古小说钩沉幽明録),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世说新语捷悟)4、表终竟“卒”、“竟”、“终”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史记陈涉世家)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韩非列传),5、表短暂、急速、突然 寻、旋、俄;姑、遽、亟(j)、立、即;暴、卒(猝)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淄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吕氏察今)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书更法),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即遣兵三万以助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注意:“亟”既可以表短暂,相当于“赶快”,又可以表反复,相当于“屡次”、“多次”。,6、表渐进、缓慢 稍、渐、徐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后汉书张衡传)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7、表连续(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连续发生)“遂”、“乃”、“即”、“便”、“随”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岁余,高帝崩,即罢兵。(史记南越列传)至,便问徐孺子所在。(刘义庆世说新语)良殊大惊,随目之。(史记留侯世家),8、表反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反复出现)亟(q)、复、数(shu)、频、骤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公子往,数请之。(史记魏公子列传)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后汉书李云传)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左传宣公二年),四、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的副词。1.表示几个施事者一同做某事(范围副词)“俱”、“并”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2.表示秘密地、暗中做某事“间”、“微”、“窃”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纪)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窃载与之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3.表示故意、特意做某件事“故”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4.表示坚决地做某件事“固”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四)5.古汉语中的情态副词,大量的是重言词、附音词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天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孟子梁惠王上),五、否定副词否定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进行否定的副词。它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1.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词 不、弗、毋、勿、莫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仓猝莫知所救。(聊斋志异促织),2.表示祈使性的否定副词“毋”、“勿”、“无”、“莫”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战国策赵策四)无令舆师淹于君地。(左传成公二年)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副词“微”、“非”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非”还可以用在名词谓语句中,表示否定判断,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中,表示对行为和性质的否定。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殽之战)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荀子天论)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之(战国策齐策四),4.否定副词“否”“否”的用法特殊。它不作谓语的修饰成分,而是与谓语并用,构成肯定、否定叠用的句子,表示否定的一面。或单独使用,构成单词句,对所说的事实进行否定。例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听则进,否,则退。(国语晋语九)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李斯谏逐客书),六、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多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句首。根据其所表语气,大致可分为五类:1.判断语气:“乃”、“即”、“则”相当于“就”、“就是”;2.肯定语气:“必”、“定”相当于“一定”;“诚”、“信”相当于“实在”、“的确”;“果”相当于“果真”。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劳民者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商君书农战)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杜甫寄高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3.表推测语气(猜度语气)“盖”、“殆”、“岂”、“其”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史记张仪列传)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马中锡中山狼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表祈使语气“其”“庶”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成公十三年),5.表反问语气(反诘)岂、宁、庸、独、巨(巨、渠、讵)、其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韩非子说林上)沛公不先入关,公巨能入乎?(汉书高帝纪)其渠得免夫累乎!(荀子王制)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三年),6.表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曾”一般可译为“竟”、“竟然”等,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例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四)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7.表示侥幸语气“幸”、“幸而”一般可译为“幸亏”。例如: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中山狼传)幸而杀彼,甚善。(柳宗元童区寄传),七、谦敬副词 谦敬副词是表示对人尊敬、自我贬抑的副词。1.表敬副词(表示尊人)请、幸、敬、谨、惠、辱、蒙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史记滑稽列传)愿大王幸听臣等。(史记孝文本记)徒属曰:“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列传)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昨日蒙教。(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2.表谦副词(表示自谦)窃、敢、伏、伏惟、忝、猥、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庙最宜称。(汉书文帝纪)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后汉书史弼传)(忝:表示有愧于承担某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曩者辱赐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易错文言实词100个,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爱:吝啬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按:审理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封:授予官职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回复,5.秦孝公伐我北鄙。鄙:边境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壁:军营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担心,忧虑8.焕出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被)受职9.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趣:通“趋”,赶快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宽容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逮:及,到达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德:感激,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登:当即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典:主管18.横揽笔而作,文不加点。点:删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多:称赞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夺:强行改变,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阿:偏袒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伐: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富: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24所返无状,干暴贤者。干: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25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失误的道理和规律。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更: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域。,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购: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规: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过: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恨: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嫉妒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的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俭:年成不好 译文:(吴尊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简: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矜: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37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吊:安慰译文:檀道济说:“讨伐有罪的人,抚慰有罪的人,正是今天我要做的事情啊!”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捐: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刊: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和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40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太少。,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督促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厘:订正,改正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离:通“罹li 第二声”,遭遇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令:美好45.民不胜掠,自诬服。掠:拷打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逆:迎着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蔽。罢:同“疲”,疲乏,48.恒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妻:以女嫁人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期:约定50.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相:代指“你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寝:息,止,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穷:困厄,不得志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权:暂代官职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劝:勉励55.议者皆然固奏。然:认为对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让:责备57.彦章武人不知书。书:文字,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私:偏爱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速:招致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惋:悔恨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望:埋怨、责怪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危:端正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微:如果没有,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诬:欺骗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遗:赠送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物:别人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番:增长,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闲:通“娴”,熟习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衔:怀恨70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脱:如果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谢:谢罪,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行:代理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形:表现75阶疾病,帝自临省。省:探视、问候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寻:不久78其邻人有欲以酒食招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比:等到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厌:满足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邀:半路拦截,80方谴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邀:半路拦截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视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忧:父母的丧事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游:交往,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尤:指责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隅:边疆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虞:忧患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狱:案件,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遇:对待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与:结交90、时始昭民垦荒,阅三年乃税。阅:经历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辅佐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则:效法,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贼:毁害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知:主持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治:太平96、鲁候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致:招引,引来97、年十八,以能颂诗属书闻于郡中。属:写作,98、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俾:使,让99、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中国:中原地区100、上闻而遣之,竟坐免。坐:获罪,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知识积累.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