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教学主张.ppt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龙岩九中 江瑞涛 2015-12-21于龙岩一中分校,我的课堂教学主张,一线老师的困惑,一线经常听到对教学评价的五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是来自教育高层主管部门和媒体的素质教育,这种声音比较高调、比较抽象,不好操作。二是来自教育基层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应试教育,这种声音比较务实,容易操作。三是来自社会舆论的精英教育,这种声音只管你考几个一种、几个二中。四是来自家长的攀比教育,这种声音只管我孩子进步了没有,为什么人家能考上、我孩子不能考上,人家能考上好学校、我孩子不行。五是来自孩子的需求教育,这种声音很实在,但有很脆弱。种种声音使老师难以招架,有力不知往哪使!,我不反对“应试教育”,因为其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让老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循。尽管存在着许多争议,但是“存在就是硬道理”。我反对把“应试教育”当作检测、衡量教育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当作教育的一种寄托。因为“应试”所能检测的知识是有限的,检测的能力是单一的,体现的情感、毅力和合作因素微乎其微,无法体现复杂多变和发展着的社会现实。所以我崇尚“素质教育”;崇尚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崇尚从生活出发、从周边的自然界出发的教育;崇尚务实的、草根式的教育。比较诸多教育理论,我更加崇尚陶公的教育理论。“不知陶行知,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我崇尚陶公的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么高的境界啊。“爱满天下关注每一个学生”,多么平易近人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多么实在啊。“小先生制”,多么实用啊;“生利教育”,多么务实啊。“解放学生”,多么民主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多人本啊数年来,我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几个做法与体会。,您看:,首先要把心用上,第二爱满课堂,2.1热爱学生,更加热爱差生。,2.2挖掘爱的素材。,2.3把抽象的知识人性化。,2.4教育需要“售后服务”。,第三生活即课堂,3.1生活即生物学。,3.2卫生保健即生物学。,3.3农业生产即生物学。,3.4自然界即生物学。,3.5草根的实验观。,第四教学做合一,第五践行小先生制,5.1小组合作学习。,5.2分享学习。,第六“生利”教育,陶公的伟大是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爱满天下”谱写了“生活教育理论”。陶公的信仰对办好人民教育具有垂范价值,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首先要把心用上,当然,相比陶公奉献我更推崇鲁迅先生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推崇“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作为职业老师首先要有“草”、要有“水”,然后才能谈对教育的“奶”和“报”!虽然说老师你要忍得住寂寞、忍得住贫穷。但是老师不是神,他需要最最基本的生活和办公条件,他也为人父母、为人之子和为人之夫(妻)呀。我在践行着“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别人搓麻将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爬天马山、走石锣鼓公园与教学反思结合在一起了”。做人吗,就是要把心用上,用心做事。,第二爱满课堂,我无法达到陶公的境界。但我努力、尝试着:在生物课堂播撒爱的种子,以我对学生、对生活和对生物课堂的爱,去感染、熏陶和呼唤孩子对父母、对生活和对社会的爱。老师的爱是感染的手段,只有学生的爱才是教育的目的。,1、热爱学生,更加热爱差生。学生有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的强弱优差之分。老师痛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对差生“一带而过”、“心不在焉”,对他们的“闪光点”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耿耿于怀。差生难得老师、同学、家长和亲人的喝彩,你能点明其“闪光点”和进步之所在,及时给以鼓励、给以爱的呼唤,那肯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学生给你贺卡、发短信或微信,是希望你接受他的一片心意。收到后应该回一声“谢谢”、互赠礼物或再借机鼓励学生一番。“差生”往往是暂时的,是注意力不在“点”上、知识储备不够、信心不足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所以他对课堂问题搞没懂,是一种“未开发”状态。这时候特别需要激趣、点拨和开发,需要关心、呵护和爱。,2、挖掘爱的素材。人和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有时情感有惊人的相似性。就连植物,也为了“活”,为了“活”得更好!八年级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插入“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的感恩(父母恩)素材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与学生一起游玩东肖森林公园,看到倒下二十几年的古树竟然还活着,为什么呢?“活”是古树生存的硬道理,再苦、再累都要活下去,这就是对生命的“爱”。你说某大学的某学生轻生跳楼自杀,你看他是否连植物都不如呀?,3、把抽象的知识人性化。初中生物课本有许多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把它人性化处理以后,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保护色和拟态就是弱者为了隐藏自己、免受侵害;警戒色就是强者挑战他人、谁敢惹我。作为一个弱女子出门,你会选择怎样的服饰?是炫耀还是隐藏?为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呢?难得你非得要暴露自己的目标不可?,4、教育需要“售后服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我在默默得践行“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学生,现在仍然是我的学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学生”,尤其是对哪些所谓的“差生”,把在学校、在课堂对孩子的爱带到社会,直到永远。反过来他会对你的爱进行正面的宣传,特别是对他的左邻右舍、弟弟妹妹甚至子孙辈进行宣传,这就是教育的正能量。,生活即课堂”其内涵是:生物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物教材源于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医的等方面,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疑问的身边小事。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可以走出去,接触大自然,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1、生活即生物学。生物学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物的运动,举了鸭和鸡的运动方式的区别。鸭爪与鸡爪之别是鸭爪的趾间具有“膜”(生物学上称之为蹼),鸭毛与鸡毛之别是鸭毛具有由鸭子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所以鸭的划水和浮水,是天生的,游泳是它的本能,生来就会、不学就懂。对鸡而言,游泳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是作为鸡,你为什么一定要与鸭比游泳呢?,第三生活即课堂,2、卫生保健即生物学。生物学的许多理论、观点和看法是在理想状态下总结出来的,往往缺乏考虑外在因素,强调的是保健、保护的理想状态,缺乏锻炼的现实一块。如:咱们的家长多会跟孩子灌输卫生常识:食物要干净、要煮熟、吃东西要洗手等等饮食文化;寒冷要多穿衣服;感冒了要及时吃药。没错这都是课本所能找到的生物常识。但是它这是出于对孩子“保护”提出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在许多场合是没办法做到,也不一定要做到。我常常从反面的“锻炼”角度进行宣传,“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寒冷时多动一动多吃点辣的就热起来了;感冒时多喝一点开水,一段时间后就好了。实际上我的“锻炼”观的有理论根据的,就是免疫力的理论。只有把握好“保护”和“锻炼”的平衡点,身体才能真正的健康。,又如:关于膳食的描述,课本是“细嚼慢咽”、不吃“硬的、冷的、酸的和辣的”东西,每餐的食物都要有“谷”,“蔬、果”,“肉、鱼、蛋”,“奶、豆”,“油”类。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或根本做不到这样。难道“虎咽狼吞”就错?难道“硬的、冷的、酸的和辣的”东西就不能吃?膳食平衡一定是每餐,每天一平衡不行?每周一平衡不行?其实生物的许多描述只有在生活在、在自然界中描述才能完整。,3、农业生产即生物学。农业往往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学习生物从农业为突破口比较容易。但是作为城区学校很难有农的环境,为此我尝试着“植物无土栽培”和“一米菜园”,让学生自行培养、自行管理和自行观察。从栽培植物中去学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体验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体验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4、自然界即生物学。初中生物学实质上就是研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虫、鸟和兽等。你如果把学生封死在课堂上,那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死课堂。为此必须把生物课堂带到自然界中去。为什么黄山的松树会长成“黄山松”呢(因为悬崖峭壁,受单侧光的影响,是向光性的结果)?为什么天马山中的树会长得很“直”呢(因为争夺阳光、争夺空间的结果)?,5、草根的实验观。“草根”就是来自基层、源于生活而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什么是实验呢?实验一定要在实验室做吗?课本要求做的才是实验吗?我想不一定。生物实验源于生活,可以“吃出学问来”。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可以通过吃龙岩湿烤花生完成,并进行乡土教育。“剥”(壳即果皮)、“戳”(种皮)、“掰”(子叶)、“瞄”(小苗,胚芽、胚轴和胚根)。吃茶叶蛋“剥”(卵壳)、“挑”(卵壳膜)、“掰”(卵白)、再“挑”(卵黄膜)、“捏”(卵黄)、“看”(胚盘)。“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都是生物实验呀。,生物实验不一定要刻意去做。因为在家里、在野外的原生态,只需留心观察、精细分析就能得出结论。因为有些实验的实验材料在家里、在野外的原生态就有,所以“顺手做”是应该生物实验的一种模式。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只需把家里买回来的豆芽,拿出少许一部分放在窗台用透明的玻璃杯盖住,一部分放在窗台用不透明的玻璃杯盖住,经过一到两天后可以观察到透明的玻璃杯盖住的豆芽变绿色、不透明的玻璃杯盖住的豆芽不变色,从而得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结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一方面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事为中心,这个中心就在实际生活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在推崇“终身学习”的今天,“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时代已经过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做常流水。”的时代已经到来。,第四教学做合一,龙岩市新罗区的课堂“三导式”教学,把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片段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点、能力要求的方面都展现给学生,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自学。一来解放孩子的头脑,自行探究,大胆想象和思考。二来解放孩子的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三来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去拓展。四来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自己观察自然现象、自己阅读,培养观察力和阅读能力。,生物实验是要“学后做”,还是“做中学”?在没有安全压力下,可以尝试,老师不讲述、不演示,直接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通过对失败的总结而获得实验能力。所以要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练习使用显微镜规定的动作要领特别多,能否在不影响安全、不损坏器材放弃一些规定,如用左眼观察物镜、怎么对光、观察标本放在通光孔的中央等。当然降低镜头时要用双眼注视目镜、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怎么拿镜头等只能是“规定动作”了。,尝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教学是“演绎”还是“归纳”?试误教学法:尝试失败学习再尝试成功,我们的孩子在认知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先知、后知、无知与不知”的差异别。“先知”就是老师还没有说、还没有要求或说后、要求后他就知道就懂得;“后知”就是讲过多遍、要求多次和练习做过过多遍才知道才懂得;“无知”就是对老师的说辞、老师的要求尚未清楚尚未懂得;“不知”就是不想知道,是一种“抵触”、一种“排斥”。我认为“后知”“无知”好办,“不知”是难题。“小先生制”,就是先知传后知、带着做、或互教互学。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注意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是个很好的方法。,第五践行小先生制,1、小组合作学习。目前龙岩市新罗区强力推行课堂“三导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课堂“三导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这个小组就必须有个“小先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教活动。即知即传,用一个先知(优秀生)带动一个后知(差生),开展比赛,看哪一对进步更快。到了八年级下学期上复习课时“小先生制”就更好用了,由“先知”带“后知”,由“后知”带“不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的提升。,2、分享学习。初接一个班生物,我都会花许多精力去跟学生说,生活中关于生物的为什么,有趣的生物现象,生物现象与做人的启示,成语术语中的生物学等等。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搜索资料、撰写讲稿和精心准备,上台与同学分享。即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做一个题目、看一段课文,来得具体、实在。学生“为教而学”,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就是我坚持开展的“课前五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把讲台适度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的缘故。如: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从生物学角度上说,为什么说“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呢?为什么说“人没有脸天下无敌;树没有皮必死无疑”呢?这些但是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跟学生介绍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初中生物的学习重要的是“做”与“思”。生物学知识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观察,又高于观察。一方面要围绕问题的解决,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逐步把生活问题知识化,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生物学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第六“生利”教育,生物学知识往往枯燥乏味,学起来没有动力,长远说缺乏兴趣和斗志。陶公的“生利”教育,就是“学以致用”,对生物学的激趣、鼓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石锣鼓湿地公园种植了古树,如果你是园艺艺人,你怎么才能把它种活呢?为什么咱们的工作者能把它种活?(通过观察)答:要剪去部分枝叶并且要给它打“点滴”等等?龙岩菜市场七八月份的芹菜八块钱一斤,十一月只买一块,为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菜农,你会在七八月份种芹菜还是十一月份种芹菜?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怎么种植反季节蔬菜。农村特别是山区卖鱼很困难,有了建瓯市的“弓鱼”就轻松多了。你知道“弓鱼”吗?为什么“弓鱼”能离开谁呢?永定“红柿子”七月初每斤卖三块余元,但是到了九月底每斤只卖三五毛钱。作为永定柿农你会怎么想呢?要使柿子早熟需要什么技术呢?什么是“环割”技术呢?,总之,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体系。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块知识的教育,其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界,实在;教育过程有情感色彩,人本;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全面;教育过程“小先生制”,创新;选材符合“生利”,实惠;老师把教育当作事业来用心做,奉献。,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 我的八个课堂教学主张,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二、读懂学生,读懂教材三、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四、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五、让课堂充分“动”起来六、引用问题,激发兴趣七、给课堂注入些新元素八、灵活选用各种的课型,1、把注意力从老师如何讲得好,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得好。2、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堂,灌输变探究。3、好老师不是能给学生讲明白,而是会引导学生想明白。4、“四讲四不讲”。要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讲一些探究方法。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能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还给学生说,学生做,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的时间。,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分享一些重要观点,5、生物课堂教学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观察、探究、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6、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争冠军,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7、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8、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成长的快乐。,课程目标的两变四,二、读懂学生,读懂教材,1、读懂学生哪些方面:(1)读懂学生的特点(2)读懂学生的基础(3)读懂学生的需要(4)读懂学生的思路(5)读懂学生的错误(6)读懂学生的情感,2、读懂教材(1)在钻研教材时,要做到“深入浅出”,研究教材要“深入”,表达教材“浅出”。(2)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就是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教材”。(3)研读教材、教参,明确编写意图。(4)研读专业书籍,把握学科本质。(5)多种版本比较,博采众家之长。(6)名师课例分析,开阔教学眼界。,3、读懂教材中的六个“学要到位”。(1)“看”的过程,观察到位。(2)“做”的过程,操作到位。(3)“听”与“说”的过程,表达到位。(4)“想”的过程,思维到位。(5)“练”的过程,训练到位。(6)“探究”的过程,互动要到位。生物的教学:想得到、悟得出、忘不了!,三、先学后教,少教多学,(1)先学即学生的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2)后教教师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3)先学后教使学走在教的前面,由此引导和推动学发展。(4)影响学生学习的核心因素有两个:“学什么”和“怎么学”。(5)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6)设计一份可操作的导学案(要体现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多样化),四、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1、首先生物素材要源于生活。现行的北师大版的教材,是由北京的老师主笔的,其素材往往会与我们南方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去整合或更换。选材要“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2、生物教学最终要服务于生活。绿色植物最终要服务于绿化、美化,服务于“中草药”如龙岩客家的草根药膳,服务于饮食文化。运动、健身、养生、健康与医疗等等话题与生物圈的人息息相关。,五、让课堂充分“动”起来,1、自学、小组合作学习。2、“过电影”式的复述。就是看完相关资料后的讲述。3、提出问题。4、探究及探究后的展示。5、小制作和小游戏。6、“吃出生物学问来”。7、说图,给定一幅生物的结构图、模式图,要求根据图说出相关的生物知识。8、编题建题库。9、猜题押题。,问题,来自学生,来自教师,预设的问题,生成的问题,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六、引用问题,激发兴趣。,1、问题的来源,2、好问题的特征,(1)探究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去探索;(2)开放性,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提出不同层次的解决办法;(3)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共同建构知识;(4)挑战性,能够给儿童带来认知冲突;(5)可接受性,问题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七、给课堂注入些新元素,生物作为自然学科往往比较抽象,生物老师在课堂中有必要三言两语在适当时候植入人文的教育,给生物知识思想化、人性化。期待达到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如:在谈及鸟类的生殖时植入“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情”。遗传物质的传递,注入“遗传之物质,合后必分、分后必合”。适当时候可以引入微课,活跃气氛。,课堂气氛要活跃必须注入些新元素,如人文教育、学科渗透整合、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等等。,八、灵活选用各种的课型,再好吃的菜,吃多了也会腻。有人说:能到宾馆用餐是享受,但是天天吃宾馆哪简直是受罪!我认为: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是有优劣之分,但是再好的模式、手段和方法也不能常用,必须选择使用、交替使用。再差的方法也有它的存在价值。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包括传统的讲授法,也都有它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