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来源和含义.ppt
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初中语文,知识点,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含义,1、很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掩耳盗铃”、“鹬蚌相争”、“刻舟求剑”、“杞人忧天”、“坐井观天”、“指鹿为马”、“画龙点睛”。,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粗略地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有些成语是从古书原句中截取或引用而来的。例如“水落石出”是苏轼的赤壁赋里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本是纯粹写景的,用为成语后,一般用它来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其它还有“一知半解”、“一鼓作气”、“分庭抗礼”、“同心同德”、“外强中干”等等。,成语的来源,3、有的成语来自对古书句子的凝缩或改造。如“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用来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成语的来源,4、许多成语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为流传。如:“摩拳擦掌”、“偷天换日”、“装模作样”、“好事多磨”、“虾兵蟹将”、“闭门造车”、“指桑骂槐”、“另起炉灶”、“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成语的来源,5、来自佛教。“当头棒喝”就是一个例子。禅宗和尚在接待初学弟子时,常不问情由,即给以一棒,或大喝一声,要他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问题,以考验他对佛理领会的程度。此类成语还有:一尘不染 五湖四海 心心相印 立地成佛 狭路相逢 放下屠刀等等,成语的来源,6、来自道家语或由道家语演变而来。例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点铁成金 回光返照 灵丹妙药 脱胎换骨等等。,7、来自外民族。如“火中取栗”“象牙之塔”“鳄鱼的眼泪”“新陈代谢”、“物竞天择”、“按劳取酬”等,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含义,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成语的含义一般指喻意,有的还要联系典故来正确理解。,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2、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课堂练习,下面两句话中的成语运用错误,请改正。1、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竞相燃起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好火中取栗。“火中取栗”源自17世纪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是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栗子,结果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给烧掉了,现喻为受人利用,反受其害。此句中,不明其语源背景,故宜改为“坐收渔利”。2、为政者要潜心投入利国利民的实际工作中,乐不思蜀,专心致志。“乐不思蜀”源自三国志中刘禅故事,说是刘禅降司马昭后,被带至洛阳,过着荒淫生活,一日,司马昭问之,“颇思蜀否?”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现喻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故此成语应改为“乐此不疲”。,课程小结,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