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课程.ppt
,第五章 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通常分为单项指标设计:侧重于学生某一心理品质的提高或某一心理问题的解决.综合指标设计:则着重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锻炼与提高。,(一)单项指标的设计单项指标设计即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某一侧面或某一问题人手,对学生进行比较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国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情况来看,大多采用单项指标设计的方法。,例如,美国人类发展训练机构围绕小学生的“人际冲突处理问题”,设计了下面的单项训练活动,该活动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两大部分。,1低年级部分(适用于79岁儿童)活动的主题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感觉、思想和行为,并学习了解他人的感觉、思想和行为,以便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和技巧,建设性地处理人际冲突。活动的内容 情境判断。由辅导人员为儿童描述一种情境,让其判断这是一种快乐的情境还是一种悲伤的情境,并用适当的面部表情加以演示。冲突汇集。要求儿童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冲突表现出来,并将其进行归纳整理。抛物选择。采用抛硬币等公平选择的方式,引导儿童掌握利用概率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寓言故事。由辅导人员或学生讲述一个寓言故事,然后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观点,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玩偶再现。运用玩偶再现一种人际冲突情境,要求参加游戏的儿童从中找出解决人际冲突的适当方案。图画模拟。挑选一些含有人际冲突的图画场景,引导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伴压力。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表达个人对于同伴压力的自我感受,并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传话游戏。随机选择小组的一位成员,让其传递一种信息,一个一个地传下去,以便证明误传的可能性,并讨论误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高年级部分(适用于912岁儿童)活动的主题 与低年级部分相同。活动的内容 小狗问题。辅导人员向小组成员提出下列问题:一位女生发现一只小狗,在无人认领后,她认为这只小狗应当归自己所有。两个星期后,小狗的主人发现了这只狗,要求将其领回。这只小狗到底应当属于谁?理由何在?,双重脸面孔。利用三种不同背景的花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对相同的东西,为什么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理解?好朋友的条件。要求小组成员写一封信给好朋友,信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应当具有哪些特点?,冲突报告。指定小组成员观察在家庭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人际冲突,随后在小组中报告这些冲突,并讨论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独特地位。要求每个学生寻找个人在班级中的地位,并且,在小组中讨论每个人的地位是否相同,通过讨论加深对集体意识的认同感。违背承诺的后果。向学生讲述一个女孩的故事:这个女孩与同伴、老师及邻居关系都很亲密,但是她存在着不守诺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发生人际冲突?如何避免这类冲突?,从上述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看出,单项指标设计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问题集中,针对性强,比较灵活,因而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二)综合指标的设计 综合指标设计是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进行具有整合意义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采用综合指标设计的方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维度学习指导智力开发情绪辅导个性塑造(包括发展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优良性格的特征和意义、认识性格缺陷的表现及危害等内容)、品行培养(包括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等内容)、适应训练(包括人际交往指导、应激情境模拟、生活节奏调控、耐挫折力训练等内容)。,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根据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着重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和智力品质,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适应,并为学生的情绪陶冶、个性塑造和品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总的指导建议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熟悉分组活动和集中活动的程序,掌握小品表演、故事评议等活动方式的要领。,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进行系统的心理和行为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打下良好基础。总的指导建议是:巩固已有活动方式的成效,逐步扩大活动范围,通过拼凑图形、哑剧表演、情境分析等新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针对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倾向进行重点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在智力发展、情绪陶冶、性格塑造和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大进步。总的指导建议是:赋予已有活动方式以新的乐趣,适当加深活动的内涵,指导学生掌握情境模拟、角色体验、现场操作等新的活动方式。,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以优化智力结构为重点,促使学生的智力品质和学习技能协调发展,并在情绪保健、性格培养、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方面有新的提高。总的指导建议是: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精心组织好智力游戏、兴趣展示、故事接力等新的活动,努力防止或克服疲沓现象。,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总的指导建议是: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增加实验演示、游戏比赛、专题讨论等新的活动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组织潜能。,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道德评价水准,初步形成正确的性心理以及与异性交往的技能,纠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为顺利转入中学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总的指导建议是: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引入命题构图、软化头脑训练等抽象程度较高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善始善终地搞好训练。,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一)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目标,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对学生学习、人格、生活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预防发展性辅导的课程。,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1)认知法 2)行为改变法 3)角色扮演法 4)操作法,(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1有机渗透 2适度渗透 3灵活渗透,程序及操作方法,设计辅导程序辅导题目主题分析目的要求课前准备操作过程总结和建议,(一)辅导题目 题目是主题的标识,它蕴涵着一堂辅导课、一次主题班会或一项课外活动的中心、主旨及基本内容。比如“学习中的苦与乐”“要学会宽容”“给自己画 像”“我的理想不是梦”“拥抱大自然”“快乐的双休日”“愉快的假期”等活动题目,都涵盖着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及理想的活动效果等。辅导题目或活动题目:新鲜有趣、富有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辅导活动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二)主题分析,主题即辅导活动的中心,亦即活动内容的核心。主题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揭示辅导活动的中心、主旨,明确重点、难点或疑点;(2)阐明辅导活动的原因及相关的理论依据;(3)明确辅导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三)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是指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目的要求既是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活动过程和程序设计的前提依据。辅导活动的中心、主题主要是通过目的要求来体现的,可以说没有目的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定辅导活动的目的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辅导活动的结果使小学生内在心理状态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情感、人格品质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明确活动过程对小学生的智能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影响,比如学会什么,掌握何种技巧,提高何种能力,形成怎样的人格特点;(3)目的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检查。,(四)课前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要根据辅导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创造条件,确定活动场所,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事例,设计问卷,制作挂图,准备录音带、录像带等。其中有些准备工作可要求学生自己做。,(五)操作过程对辅导活动中的方法、步骤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认真执行的过程。包括导入课题、活动与训练、活动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渗透法和课外指导法等。操作过程是程序设计的物化过程,是达成活动目的、获得理想效果的中心环节和决定因素。,(六)总结和建议 总结是指教师对辅导活动中同学发言、集体讨论的意见及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富有指导性的结论,可概括为几点或几个方面。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思想行为提出相应的希望和建议,以调节心态和指导行动。,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1起始评价旨在了解学生接受新的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认知、个性等方面的了解。,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其目的是收集有关学生与教学活动的信息,从而为课程的调整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3终结评价 终结评价通常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或一个教学方案结束时所进行的结果评定,包括评定学生的进步和评定教学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