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说课稿.ppt
,相交线说课稿,蔡俊风,丰城一中,一:教材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四:板书分析,相交线的说课,二: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三)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的探究式的学法。,教法分析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学法分析,点击,探索对顶角的性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 巩固练习三:教学过程分析 实例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生活中的数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请你画出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看看这四个角有什么关系?,(),A,B,C,D,O,1,3,4,2,观察相邻的两角的特征(如1、2),1、有公共顶点,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认识邻补角,讨论1:,环节二:认识邻补角与对顶角,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两角互为邻补角,一:邻补角的概念,特征,(),A,B,C,D,O,1,3,4,2,观察不相邻的两角的特征,1、有公共顶点,2、没有公共边,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认识对顶角,讨论2:,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两角互为对顶角,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二:对顶角的概念,特征,1,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2,1,2,1,2,),(,(,(,),),1,练习2.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2,1,2,1,2,),(,(,(,),(,环节三:巩固练习,我们知道邻补角是互补的,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对顶角相等,环节四:探索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对顶角的性质:,O,A,B,C,D,),(,1,3,4,2,),(,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证明1=3、2=4,解: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1+2=180、2+3=180,1=3,同理可得:2=4,例1: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1=40,由邻补角的定义1+2=180,解:,2=1801=140,由对顶角的定义1=3=402=4=140,环节五:实例(拓展应用,升华提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环节六:小结(学后思考,感悟收获),对顶角相等,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归纳小结:,邻补角角互补,作业:,书上练习题第二题,收集生活中相交线的图片,并找到其中运用我 们所学知识的例子!,环节七:布置作业,点击,四、板书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