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期中报告沙包.ppt
幼兒遊戲期中報告沙包,指導老師:沈玫宜 班級:幼保二乙 組別:第七組 組員:4A0I0021李宜瑄4A0I0032黃莉婷4A0I0071翁子文4A0I0044趙家儀4A0I0901蘇琪婷,1,一、前言,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孩子的成長環境與父母小時候所熟悉的樣子是大不相同,長久以來,傳統童玩和遊戲,培養了孩子的心智,發展了孩子的體能。現在童玩不像以前父母童年的時候那樣頻繁出現在我們生活,卻也可以經過自己的巧手,以純樸的素材打造出最棒的玩具,而”沙包”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傳統童玩,以不要的舊布、針線、及放置內部的綠豆、紅豆等物品,便可製成,排解孩子寂寞的時光,同時可學習手眼協調的能力。希望可以藉由我們的介紹讓大家認識童玩、知道童玩的玩法,讓生活不再只是科技化的遊戲。,2,二、沙包的由來與歷史,四、五十年代的小孩子,以回收的舊布料用針線縫製正方形的小袋子,邊長大約五、六公分左右,留一個小缺口不縫,把沙包由內翻轉為正面朝外,內裝黑沙,有的是裝米或豆子之類的,沙包材質填充完畢,即將小缺口縫合,製作完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沙包的製作就變化多端了,朝藝術化呈現,例如拼布沙包、玩偶沙包等等,而沙包內的填充材質也改由塑膠顆粒代替,甚至講究起沙包布料的配色、材質、針法。,3,其他國家的沙包,中國大陸丟沙包是中國經典的兒童集體遊戲之一。1980年代至1990年代極為風靡,20世紀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娛樂方式的增多,丟沙包遊戲已淡出孩子的視線,但在某些地區的小學仍常見。沙包也是中國大陸地區中小學體育課上用以練習投擲的一種器材,一般在厚布織成的小袋中填入乾黃沙,體積稍大於棒球。丟沙包:丟沙包是打石仗的變種,因為石頭會打到頭破血流,所以改扔沙包。,4,日本日本的沙包稱為手玉,故名思義,是用手玩的,也是日本的傳統玩具,在日本,手玉不只是玩具,也是一種工藝品。在日本的玩法是將紅豆類的豆子放入小口袋中,一邊唱歌、一邊向上拋、接口袋、拾口袋,玩法也因各區的文化而有所不同。,5,三、沙包的種類,沙包的種類除了外觀的不同外,裡面裝的東西也很多元,可以放豆類、米、沙等。,台灣的沙包大致是這模樣,長方形,由各式各樣花布製成。日本的沙包則是樣式眾多,有各式各樣的形狀、外貌的沙包供觀賞用。,6,四、操作沙包的技巧、玩法,五粒子五顆沙包,有六個關卡。第一關是丟一顆在空中的同時,撿起桌上的一顆沙包。然後每次撿一顆;第二關是每次撿兩顆;第三關是撿了一顆,然後一次撿剩下的三顆;第四關是一次撿四顆;第五關是丟一顆到空中,放下四顆在桌上,再接下那一顆,然後丟起那一顆,再拿起桌上的四顆沙包。第六關是手握五顆沙包,反手之間把沙包留在手背上,然後接下手背上的沙包。,7,放雞鴨一放雞手裡抓著三個沙包 把手上的一個沙包往上拋 把另一個沙包往下丟 再接住往上拋的沙包,念一放雞二放鴨把手上的一個沙包往上拋 把手上剩下的沙包,放在桌上的沙包上 再接住往上拋的沙包,念二放鴨三分開三到十的動作和前面的玩法一樣,先拋,再做動作,最後接沙包。把桌上的兩個沙包分開四相疊把桌上的沙包相疊五搭胸用手輕拍胸膛兩次六拍手 雙手相拍兩次七紡紗 雙手在胸前轉動,做紡紗動作兩次八摸鼻 右手摸一下鼻子九揪耳 右手拉一下耳朵十拾起 右手把沙包全部撿起來,8,沙包玩法說明(七因不同區域玩法而有所不同),.一放雞:拋起兩個沙 包,放下一粒沙包。,.二放鴨:拋起一個沙包,放下另一粒沙包,和第一個沙包緊靠一起。,.三分開:拋起沙包,將緊靠的兩個沙包分開。,9,.四相疊:拋起沙包,將分開的兩個沙包靠緊。,.五搭胸:拋起沙包,並用拋沙包的手拍胸膛。,.六拍手:拋起沙包,雙手互拍。,10,.七圍牆:拋起沙包,雙手圍在胸前如一道牆。,.八摸鼻:拋起沙包,用拋沙包的手摸鼻子。,11,.九揪耳:拋起沙包,用拋沙包的手揪另一邊的耳朵。,10.十拾起:把沙包全部拾起來。,12,五、沙包創新玩法,1.九宮格丟丟樂用黃、紅、黑、橘、咖、藍、白、綠、紫九個不同顏色的色紙組成九宮格,將九宮格貼在黑板上,小朋友丟擲沙包到九宮格上,然後說出丟中的是甚麼顏色。2.小小數學家在地上放九個杯子,每個杯子各有一個數字代號,一個人投擲三次沙包,老師指定小朋友一個數字,小朋友必須將沙包投入那個數字加起來會等於十的數字之杯子。例如:老師指定1,小朋友必須丟進9的杯子,沒有丟進的話,則有再一次的機會投擲。,13,創意遊戲活動設計教案,14,15,六、個人心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對許多的孩子來說,古味的童玩遊戲,幾乎都是陌生沒有接觸過的。不要說沒玩過,甚至有很多童玩物品更是連見都沒見過,這就是有的人會稱都市人為鄉下俗的原因了。傳統沙包好玩易上手,也能夠自己動手製作,不僅能夠啟發孩童的探索性,去思索如何操作,更能夠訓練孩童手眼協調。再來配合沙包遊戲進行中的口訣和歌謠,也能促進孩童的發展。而且也能藉由沙包的遊戲,拉近親子關係,不僅是父母,就連祖父母也能夠回憶兒時的快樂時光,這樣就能達到親子交流效果。,16,七、參考資料,http:/ms1.csps.kl.edu.tw/country/talk02/sa02a.html,17,謝謝觀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