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部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foodpoisoningandcontrol教学课件.ppt

    • 资源ID:5711787       资源大小:875.04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部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foodpoisoningandcontrol教学课件.ppt

    第十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food poisoning and control),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一、食源性疾病WHO 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1 食物-传播疾病的媒介(Vehicle)2 食物中的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致病 因子(pathogenic agents)3 临床特征(symptom)-急性中毒 性或感染性表现,食源性疾病分类,1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2食源性病毒性感染(foodbrone viral infection)3食源性寄生虫性感染(foodborne parasitic infection)4 化学性食物中毒(chemical food poisoning)5 真菌性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of fungal origin)4 动物性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of animal origin)5植物性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of plant origin)6放射病(radionuclides),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1.流行性:A 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B 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 一致C 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停止2.暴发性,食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人群、时间、空间 三间分布(distribution),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生物性(Bacterial)化学性(Chemical)物理性(Physical),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最低感染剂量或最小中毒剂量(minimum infective dose,minimun intoxicating dose,MID)能引起人体感染或毒性反应所需病原物质的最低含量或数量(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3)影响病原物质残存的因素,(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1)生鲜牲畜肉或禽肉等食品原料受污染2)感染者触摸食品,其后食品又未经充 分加热处理3)交叉污染(cross contamination)4)食品加工设备未彻底清洗,从而引起 病原物质的污染5)来源不安全的某些食品,(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6)在含有或涂有有毒金属涂料的食品 容器、销售设备、管道等输送酸性食 品或饮料,引起毒物溶入或迁移到 食品中7)生吃或半生吃已受病原物质污染的食 品等8)过量食品添加剂9)误用有毒物质,(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10)食品贮存期间遇污水回流,滴漏等 原因而受病原物质污染11)污染物通过食品包装容器的缝隙或 破损处透内容物内12)食品在种植或加工过程中被含有病 原物质的污水污染,(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1)已烹饪的食物存放在较高的室温条件下2)食物冷却方法不当3)保温食物放置在易于病原菌繁殖的温度条件4)食物制作与供应的间隔超过半天或更长时 间,加上存放条件不适当5)发酵食品发酵不足或发酵速度过于缓慢致 使产酸不够,(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6)食品腌制过程中食盐含量不够或腌 制时间过短7)中低温度的食品水分活性升高或出现 潮解结块现象8)所选环境条件适合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或通过抑制竞争性微生物的生长 而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3)影响病原物质残存的因素,1)食品在烹饪或加热制作过程中所用 温度不足或时间过短2)熟食在重新加热过程中所用温度不足 或时间过短3)食品酸度不够,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1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2 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中毒的食品。,中毒食品分类,细菌性中毒食品 真菌性中毒食品 动物性中毒食品 植物性中毒食品 化学性中毒食品,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2)发病与食物有关(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epidmiological features),1 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2 食物中毒种类分布特点3 季节性及地区性分布特点全年可发生,但第二、第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是高发季节,食物中毒分类(types of food poisoning),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A 感染型(infective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B 毒素型(toxic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mycotoxic fungi)动物性食物中毒(animal food poisoning)有毒植物中毒(toxic plant poisoning)化学性食物中毒(chemical food poisoning),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microbial(bacterial)food poisoning),一、概述(outline)(一)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高,病死率低2 夏秋季发生率高3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中毒食品,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二)中毒发生的原因(三个环节)1 食品被致病菌污染2 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有繁殖的机会3 食用前未加热或未彻底加热,(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理(pathogenesis),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理(pathogenesis)1 感染型(infection type)1)病原菌 胃肠道 繁殖胃肠道黏膜充血、白细胞浸润、水肿、渗出等炎性病理变化2)死亡的病原菌内毒素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升高,(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clinical features:diarrheavomiting,abdominal painfever,(五)诊断(diagnoses),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 临床症状3 实验室检验资料A 细菌学检查B 血清学鉴定C 基因探针D 快速动物实验,(六)鉴别诊断,1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 霍乱(cholera)3 急性菌痢(dysentery)4 病毒性胃肠炎,(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预防原则 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原菌 治疗原则迅速排除毒物对症治疗特殊治疗,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一)病原菌(disease-causing bacteria)G(一)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 常见的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致病性最强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eimurum)食品中最常见肠炎沙门氏菌(Salminella erteritidis),沙门氏菌特点,1)生长繁殖适宜温度:20-30,水中 存活2-3周,人的粪便中 1-2月2)100立即死亡,802分钟,705 分钟,601小时死亡,氯处理5分钟 死亡3)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品 后无感官性状变化,(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 引起中毒的食品(foodstuffs)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由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2 食物中沙门氏菌的来源1)生前感染A 原发性沙门氏菌病B 继发性沙门氏菌病2)宰后污染,(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3)沙门氏菌病奶牛的牛奶4)蛋类污染 水禽及其蛋类带菌率 30%-40%。5)烹调后的熟制品的再次污染3 季节性特点 夏、秋两季,(三)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中毒机理(pathogenesis),感染型,(四)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临床特征,潜伏期(the incubation period):12 36 h,一般 12 14 h,短 6-8 h,长 48-72h特征:发热(fever)腹痛(abdominal pain)呕吐(vomiting)腹泻(diarrhoea)黄绿色水样便,(五)诊断和治疗(prognosis and therapy),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 临床表现3 实验室检查A 细菌学检查B 血清学鉴定C 基因探针D 快速动物实验,4 判定原则: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细菌学检验的食物中毒,则按GB14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执行,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得出结论。,(六)预防措施(prevent measure),1 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1)严格控制带沙门氏菌的肉类食物进入市场2)严格遵守合理屠宰过程的卫生要求3)在食品贮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过 程中,防止污染2 控制繁殖 低温贮存食品,缩短贮存时间3 食前彻底加热,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一)病原菌特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G(),嗜盐菌(含盐3%-4%),不耐热,1%食醋处理5分钟,稀释一倍食醋1分钟死亡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副溶血性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发生溶血,使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 溶血环,称为“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二)流行病学特点 沿海地区79月高发好发食品(stuff food):海产品,盐渍食品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来源:人对食品污染:病人和健康携带者 间接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三)中毒机制 感染型和毒素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四)临床表现潜伏期:240h,多为14 20h阵发性绞痛洗肉水样粪便发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彻底加热,低温冷藏,四、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一)病原菌特点李斯特菌(Listeria)1.G(+),李斯特菌溶血素O 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2.生长温度范围:0-45C,最适温度37C,5C下生长,-20C可存活一年。3.耐盐、耐亚硝酸盐,四、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二)流行病学特点1.夏秋季高发2.好发食品:乳及乳制品,冰箱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和肉制品3.来源:土壤、饲料、家禽等肠道中4.死亡率较高(20%-50%,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中毒机制感 染型,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侵袭型:潜伏期:2-6周 败血症、脑膜炎 孕妇、新生儿易感腹泻型:潜伏期:8-24h,腹泻、腹痛、发热,李斯特菌食物中毒,诊断、治疗和预防,五、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一)病原学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病原菌:G(+),耐干燥,耐热(70C需1h灭活)毒素:凝固酶试验阳性 100 C 2h破坏 8个血清型,A、D型较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二)流行病学特点1 夏秋季高发2.好发食品: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3.食品被污染原因:人和动物污染 温度高产生肠毒素时间短 淀粉类食品促近肠毒素形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三)中毒机制毒素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2-5h,6h 症状:剧烈呕吐(heavy vomiting),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治疗和预防,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部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foodpoisoningandcontrol教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