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章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ppt

    • 资源ID:5711670       资源大小:764.5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章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ppt

    第十章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2h),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第二节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第三节 细菌基因重组本章要求思考题,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一、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遗传物质较简单,便于用作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二、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原核生物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有性过程。细菌细胞内除了染色体外还有一些寄生性复制因子(如噬菌体和质粒,也被称为核外或染色体外因子),它们可以在细胞间传递,并且形成细菌染色体间以及细菌染色体与核外遗传因子间的重组体,类似于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重组体结构。拟有性过程引起细菌、病毒间遗传物质转移与重组的过程。拟有性过程的存在是细菌、病毒作为真核生物的模型研究遗传重组和基因结构的重要前提。,三、病毒的种类,根据宿主划分:微生物病毒植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 亚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细菌病毒一般称为噬菌体(phage),噬菌体的类型,根据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一)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合成,组装出子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子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二)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后并不使细菌裂解,而是以原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四、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无真正的细胞核。只在菌体中央有一个遗传物质集中区核区,无核膜和核仁,其功能与细胞核相当,由一个环状DNA分子高度缠绕而成,其中央部分是RNA与支架蛋白,这样的细胞核称为拟核。缺乏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五、细菌DNA与质粒,细菌DNA一个很长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分子(dsDNA),通常以超螺线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菌体内。DNA分子无组蛋白与之结合,仅与一些碱性蛋白结合。细菌DNA中有一定比例(约1%)的碱基甲基化。质粒细菌体内含有的一种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携带着决定细菌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如抗药、产毒、致病、形成芽胞、产生色素或抗生素等的基因。能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和复制,还能在细胞间传递。附加体有些质粒能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在染色体的控制下随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类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第二节 噬菌体(T2)的基因重组,噬菌体的突变:噬菌斑的形态 宿主范围(1)噬菌斑突变:T噬菌体的r-突变体(速溶)正常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小而边缘模糊 突变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大两倍而边缘清晰(2)宿主范围突变:T2噬菌体的h-突变体 正常噬菌体,h+,只能以大肠杆菌B株(Ttor)为宿主 突变噬菌体,h-,能以B株和B/2株(Ttos)为宿主,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将两种不同的T2突变体进行杂交,对其杂交子代进行重组分析杂交方法:将Ttor和Ttos两种大肠杆菌细胞混合同时接种高浓度的T2噬菌体的h-r+和h+r-两种突变体,保证绝大多数细菌都被一个以上噬菌体感染两种不同的噬菌体DNA可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重组,从而产生非亲本型子代h+r+和h-r-。亲本型 重组型,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h+r-h-r+接种在同时长有B和B/2 株的培养基上 h+r-h-r+h+r+h-r-混浊,大 透明,小 混浊,小 透明,大见教材P199201。,h+r-h-r+培养所产生的四种噬菌斑,第三节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一、接合二、转化三、性导四、转导,一个细菌细胞的DNA与另一个细菌细胞的DNA的交换重组可以通过4种方式进行,一、接合,(一)接合现象的发现1946年,J.Lederberg的大肠杆菌杂交试验: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菌株的两个营养缺陷型品系:菌株A甲硫氨酸缺陷型met-和生物素缺陷型bio-;菌株B苏氨酸缺陷型thr-和亮氨酸缺陷型leu-。方法:将A、B两菌株混和,在基本培养基(固体)上涂布培养。结果:平板上长出原养型菌落(+)。,(二)接合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排除了该实验结果是由当时已知原因(回复突变、互养作用、转化作用、杂合二倍体)所产生。接合(conjugation):两种菌株的细胞直接接触后,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转移到受体(receptor)的重组过程。,W.Hayes的实验(1952),链霉素处理A菌 完全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洗涤离心 B菌 重组体未减少 基本培养基链霉素处理B菌 完全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洗涤离心 A菌 无重组体产生 基本培养基该实验说明细菌接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即遗传物质从A株转移到了B株。,大肠杆菌的两种类型,Hayes(1952)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两种不同菌株(品系)接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从而认为大肠杆菌存在两种类型:雌性与雄性,分别作为接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受体与供体。,(二)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致育因子细菌染色体外的一个决定细菌雄性性别的共价环状DNA分子,称为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又称为F因子或F质粒。供体菌(雄性菌)含有F因子的细菌,F因子游离于宿主染色体外,记为F+。受体菌(雌性菌)不含有F因子的细菌,记为F。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指F因子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的菌株,其重组频率比F+高1000多倍。,F因子在杂交中的行为,F因子在宿主染色体上有许多特定的插入位点和方向,整合频率为每代10-510-7。性伞毛形成结合桥,进而诱导F因子上traYz基表达,产生核酸内切酶,该酶在oriT转移起始点处一条单链上切开一个口,供体DNA从5末端开始向受体转移。接合过程(F+F-):细菌间接触接合管形成单链断裂单链DNA从供体向受体转移环化(Hfr F-):细菌间接触接合管形成单链断裂单链DNA从供体向受体转移DNA双链的形成(部分二倍体)重组交换(奇偶次交换)。,F因子在杂交中的行为接合过程,(三)中断杂交实验作图,中断杂交实验1957年E.Wollman和E.Jacob设计完成将对链霉素敏感的Hfr菌株与对链霉素有抗性的F-菌株混合培养,每隔一段时间间隔取样,然后剧烈震荡以中断杂交,分开已经紧密接合的供体和受体杂交对。然后将震荡后的培养物接种到含链霉素的完全培养基,杀死所有Hfr细菌,以选择含有供体基因的抗链霉素受体细菌。对形成菌落的F-细胞用影印培养法测定基因型。该方法主要根据基因转移的先后次序,以时间为单位,求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中断杂交实验作图,1分钟20%的重组值,二、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介质中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中的过程。(一)转化的过程 非感受态细胞 外源DNA被洗掉了转化因子 感受态细胞 外源DNA仍与细胞结合 整合 吸收整合供体单链DNA进入受体细胞后与受体染色体的某一部分联会,并进一步置换受体的对应染色体区段的过程。,(二)转化在细菌遗传分析中的应用,双转化供体一条DNA片段上的两个基因同时转化的现象称为双转化。应用:两个基因同时转化的效率(连锁或不连锁)基因定位(遗传作图)(枯草杆菌)杂交实验:trp2+his2+tyr1+trp2-his2-tyr1-结果(转化子类型):基因座位 trp2+-+his2+-+-+tyr1+-+-数目 11940 3660 685 418 2600 107 1180,trp2+his2+tyr1+转化trp2-his2-tyr1-实验,三、性导概念,(一)F因子Hfr菌株在切除F因子时发生错误切除,分离出一个携带F因子和部分宿主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因子,这种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二)性导带有F因子的细菌在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的过程称为性导。(三)F因子的特点 F因子以极高的比率转移它携带的基因;如同F+高效转移F因子一样。F因子有极高的自然整合率,而且整合在一定的基因座位上,因有与细菌同源的染色体区段,不同于F因子随机插入。,四、转导,(一)概念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转导。(二)转导现象的发现Lederberg及其研究生Zinder(1952)首先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发现转导现象。LA22 LA2 phe-trp-met+his+phe+trp+met-his-基本培养基培养是否形成原养型的菌落:否 是 否,单独培养,单独培养,混合培养,(三)转导的类型,普遍性转导在噬菌体感染的末期,细菌染色体被断裂成许多小片段,在形成噬菌体颗粒时,少数噬菌体将细菌的DNA误认为是它们自己的DNA,并包裹进其蛋白质衣壳内,从而形成转导噬菌体,该噬菌体再去感染其他宿主时,就将所携带的细菌染色体片段带入受体菌中,形成部分二倍体,进而重组整合。这种转导类型称为普遍性转导。,(三)转导的类型,流产转导转导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既不与受体基因组发生交换,又不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而是稳定地存在于细胞之中。由于细菌不断增殖,故该转导类型的细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至最终消失,故称为流产转导。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如)介导的转导类型。原噬菌体离开细菌染色体时,偶尔可将噬菌体插入位点两边的细菌基因一起环落下来而形成混杂的DNA片段,该DNA片段由噬菌体蛋白质衣壳包裹,再去侵染其他宿主细菌,可将特定的细菌基因带入新的受体菌,进而重组整合,这种转导称为局限转导。,本章要求,理解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和意义;掌握F-菌株、F+菌株、Hfr菌株的概念、区别和用途;区别F因子、F因子的异同;掌握转化、接合、性导与转导的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细菌和病毒遗传作图的原理和基本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