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ppt
实验二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2.分析染色体组型计算有关数据。,二、实验原理:一个二倍体植物的配子的全套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各种动植物的体细胞,都有其特定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或称为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这一组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着丝点位置以及付溢痕、随体的有无等。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对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作上述各种形态特征的描述。,二、实验原理一般有四种方法。(1)常规的形态分析。选用分裂旺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制成染色体组型图,以测定各染色体的长度(微米)或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及染色体两臂长的比例(臂比),鉴别随体及副缢痕的有无作为分析的依据。,(2)带型分析。显带技术是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的不同区域着色,使染色体在光镜下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纹。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带纹,甚至每个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都有特异性。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带型,可以更细致而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个性。(3)着色区段分析。染色体经低温、KCl和酶解,HCl或HCl与醋酸混合液体等处理后制片,能使染色体出现异固缩反应,使异染色质区段着色可见。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着色区段基本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有差别。因此用着色区段可以帮助识别染色体,作为分析染色体组型的一种方法。(4)定量细胞化学方法。即根据细胞核、染色体组或每一个染色体的DNA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特性去鉴别染色体。如DNA含量的差别,一般能反映染色体大小的差异,因此可作为组型分析的内容。染色体组型分析有助于探明染色体组的演化和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对于遗传研究与人类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也非常重要。,三、实验材料:小麦、人等有丝分裂中期标本和显微摄影所得放大照片。要求染色体分散良好,无重叠或重叠很少,着丝粒、随体等形态清晰可辨。,四、实验用具药品 1.仪器用具:显微镜(附摄影装置)、冰箱、恒温水浴锅、135胶卷、载玻片、盖玻片、剪刀、浆糊、镊子、白纸、解剖针、刀片及毫米尺。2.药品试剂:无水酒精、70%酒精、冰乙酸、碱性品红、苯酚、甲醛、山梨醇、对二氯苯、1N盐酸、0.05%秋水仙碱。,五、实验步骤:(以大麦2n=14为例)种子萌发和取材:大麦种子置于培养皿内湿滤纸上,25恒温箱中,根长23cm切取。预处理:a、幼根放在蒸馏水中,置04冰箱中处理20小时;b、幼根用0.05%秋水仙溶液处理7小时;固定:新配的材料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后,放入70%乙醇中置于冰箱中备用。解离:蒸馏水清洗后,放于1N盐酸中,60恒温水浴10分钟。染色和压片:镜检:,五、实验步骤:染色体照片的测量和对比:1测量:在已放大的照片上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和描述,记录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如下:臂率=长臂/短臂着丝粒指数=短臂/该染色体长度总染色体长度=该细胞单倍体全部染色体长度(包括性染色体)之和相对长度=每一个染色体的长度/总长度2.配对:根据测量数据,即染色体相对长度、臂率、着丝粒指数、次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性状和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3.染色体排列:染色体对从大到小,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同一条直线上。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含有随体的)及性染色体的单独排列。,五、实验步骤:染色体照片的测量和对比:剪贴:将上述染色体按顺序粘贴在实验报告上,粘贴时,应使着丝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一律短臂在上,长臂在下,构成核型图。要求:染色体从大到小,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各染色体着丝粒排在同一直线上。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含有随体的)及性染色体可单独排列。,Total length:mP217,染色体类型由臂比值确定。,Total length:mP217,染色体类型由臂比值确定。,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核型分析之教师用图片,1-13 2-9 3-7 4-14 5-6 8-11 10-12,核型分析之学生用图片,1,2,3,4,5,6,7,8,9,14,10,11,12,13,核型分析之学生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