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与开发.ppt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三台县教育研究室 杜斌网址:,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的背景,对课间操的审视与反思重视:课间操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定的体育内容,是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的重要保证。效果:落实情况较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课间操达不到预期效果,时间功能质量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的背景,90年代末期部份城市对课间操进行了改革1997年200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和路小学1996年2000年辽宁省课间操改革得到较快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的背景,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教育部肯定并推广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大课间操得到教育部的肯定,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推广大课间体育活。2005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落实保证中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第一次把“课间操”改为“大课间操体育活动”,把时间延长到了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的背景,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特色。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有力手段。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构建学生终生体育的主要环节。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保证。阳光体育的核心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概述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理论依据大课间基本模式的设计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概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想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改造原型,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模式,1、先合后分的大课间模式2、先分后合的大课间模式3、分与合相结合的模式,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理论依据依据皮亚杰认识结构心理学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针对每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就会有不同的实施方法,并提出认知结构的建造要通过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过程。,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大课间基本模式的设计原则适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与开发,案例: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兴趣所需的各种趣味游戏。民间、民俗民族的体育项目。学生、学校自编、自创的各种韵律操、形体操、校操、特色操、国颁操等。新设、新创的体育项目。,大课间活动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起好督导示范作用。音乐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避免成人化。运动负荷以中小强度为宜。注重学生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尝试及情感态度展现。注意气侯、季节、环境的变化。,谢谢!,欢迎交流三台县育研究室:杜斌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