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569494       资源大小:25.8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doc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二、新授: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 底面积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sh三、巩固练习: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v=sh 245=120(立方厘米)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5、练一练 :用方程法。(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选择方法解答)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教学用具: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两个,大小石头各一块,;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教学过程: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1.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2.学生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2.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3.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4.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5.再次感觉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实际比划大小,同桌互相说说。6.练习:(1)完成p40“做一做”t1。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完成p40“做一做”t2。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三、反馈检测1.口答填表.长方体 长/分米 宽/分米 高/分米 体积(立方分米)5 1 24 3 510 2 4正方体 棱长/米 体积(立方米)6300.4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教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后反思: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采取尝试自学课本,理解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首先让学生看书自学体积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其次让学生汇报学会的知识。最后理解体积单位,效果不错。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1、 了解新知。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 引发矛盾。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3、 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课件(或教具)演示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2、3排1层的长方体。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3、3排2层的长方体。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可以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4、释疑辅垫。引:学贵有疑,这里有问题了,为什么前面没有乘层数就求出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呢?(引导出前面两个长方体的层数都是1,第一个长方体的排数是1)(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5、数个数验证。再引:数学是严谨的,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求小正方体个数这个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或教具演示)结果相同吗?说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6、引导发现。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这里,对于长方体体积的由来你想到了什么?(注意评价学生回答:他说的好不好?好在哪?)引导出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小结:现在大家知道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乘高了吗?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借助教具、学具,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头脑中建立长主体体积由来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体积公式。过渡:知道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老师觉得学习还不能停止,在这里,老师还想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一起来看。三、操作验证、巩固练习。1、学习态度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也来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诗,它告诉我们从书本上或从别处得来的知识,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践一下,才能记得牢,理解得透。2、拼摆计算。引: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计算的方法自已来算一算长方体体积是不是真的等于长宽高,请同学们注意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来摆,注意分工协作,2、请填好记录单,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开始。小结:还是那句话:数学是严谨的,通过自己来动手验证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可信的。3、学生汇报验证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陆游诗句,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小组合作中验证新知,再现长方体体积由来的过程,使学生加深“知其所以然”的理解,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操作及探究能力。引:现在长方体体积公式可以确认了吗?它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用它来解决一道实际问题。4、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先估算体积再独立计算。5、巩固练习。引:为了巩固新知,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小题,还能不能做?1、练一练第1题。直接口答列式。2、练一练第3题。先谈注意问题再解答。最后拓展此题的古代解法。3、拓展新知。引:这是生活中一道典型的求体积的题,实际上它的解法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积尺”)这是2000年前我国古代一本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解法,和我们现在的解法一样吗?你觉得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怎么样?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古代数学的了解,升华了认知。四、总结回顾,深化体验。问: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总结:老师也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大家,我们学习,不光要记住知识,还需要经常问问为什么,更需要自己动手验证新知的正确性。最后,我还想送大家一句名言,一起看(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无论学习还是做事,是没有难和易之分的,只要你去学,你去做,再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知难而进是我们的学习态度。设计意图:“谈收获”是对所学知识部分的整理,“谈感受”是学生情感方面的升华,尤其是“名言”的总结,进一步使学生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有了概括性引领和提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二、 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2、做一做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长 方 体 的 体积=( )( )( ) 用字母表示( )=( )( )( )=( )正 方 体 的 体积=( )( )( ) 用字母表示(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v=( ) ( )三、巩固练习。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课堂总结评价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五、布置作业请你设计一个体积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5六年级上册第25页例9、“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增加或缩短,它的体积会怎样?如果改变它的宽或者高,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明确活动要求:(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探索长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类比把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立体图形中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操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初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出示41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是一个长4cm、宽1cm、高1cm的长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提问:如果用的小正方体来摆第3个长方体,沿着长一排可以摆几个?沿着宽可以摆几排?沿着高可以摆几层?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再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3cm,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cm3?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设计意图:对三个长方体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画图说理”的过程,使学生随着排数、层数的递增,清晰地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第4个长方体只给出了长、宽、高的数据,意在促使让学生依托已经获得的直观经验,将摆的过程内化为有序地算(数)的过程。至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已呼之欲出。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确吗?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板书:V=abh。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试一试”。出示长方体的包装盒,谈话:刚开始上课,我们还不能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要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有办法知道这些数据吗?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3?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3.完成练习六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七、课堂作业练习六第1题。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