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调查.ppt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规、规章、标准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目的、要求和特点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步骤从混乱中整理出条理的途径,主要内容(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一次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处置与控制举例,基本概念,疾病暴发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发生较多同一种疾病的现象称为暴发。因此,暴发调查是对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多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规、规章、标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73号文件(二九年七月二十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48号(二六年七月六日)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312-2009(2009-12-1实施),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规、规章、标准(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年5月12日 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9940901 实施),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4%医院感染和8%医院内血液感染是以暴发的形式出现的。每1万1.2万出院病人会有1次暴发。近年来此发生率可能有增加。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的医院仍有1/3的暴发不能被检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 20 胃肠道感染 18皮肤感染 13肺炎 12手术切口感染 10肝炎 7泌尿道感染 5脑膜炎 5其他 10,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其他方式,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增加上升慢,然后缓慢下降。最初的发生病例间隔提示为潜伏期的长短。,点传染源,病例上升和下降都很快速。,点传染源,然后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增加上升迅速,经一定间隔后,又出现病例,然后缓慢下降。,持续共同传染,源持续,有病例不断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目的、要求和特点,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目的查明暴发原因寻找传染源和危险因素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预防疾病的蔓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要求,在各种限制条件和利益竞争条件下,最大程度提高科学性,控制疾病进一步蔓延。必须及时。尽早发现传染源等致病源并对其危害作出评价。使用合理的描述性或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确定传染源或病因。建立疾病的适时控制和长期干预系统。,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时效性须尽快做出反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来势迅猛,事先“未预知”,一旦发现,必须尽快予以应急反应。决定了其重要意义。复杂性须应对各种局面: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多样,多为原因不明疾病或新发再肆虐传染病,初期有效治疗方案难以确定,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医务人员、患者恐慌心理严重,现场流调会涉及到责任追究、法律诉讼、多部门配合、国内外合作等问题。,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二),双管齐下调查与处理相结合。一开始就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采取控制措施,只顾调查寻找暴露因子,而不采取措施,会招致公众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三),社会性面对公众和媒体:需要人群和社会的良好配合,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新闻热点和公众焦点,媒体需要公共卫生轶事去炒作新闻,需要公众关注。合法性依照法律调查:现场流调具备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支持,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媒体保密时限,流行病学调查还具有探索性,也有自己的法律责任。,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四),合作性方方面面紧密合作:上下级、跨部门、调查者与公众。证据性充分依靠实验室:分子流行病学在在追踪传染源方面的优势,依法公正、科学求真,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知道采集什么标本,怎样采集,怎样保存和运送。,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步骤,(一)开展现场调查前的准备(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存在(三)病例定义的确定(四)核实病例并进行病例调查(五)描述三间分布(六)建立假设(七)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八)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九)总结报告(十)建立监测系统并维持监测以观察评估控制效果,(一)开展现场调查前的准备,1、奔赴现场以前的准备2、调查前需要了解的信息 3、决定是否要开展现场调查4、准备什么,1、奔赴现场以前,了解现场情况:发病地点、人数、可疑物品;确定需求:决定是否做出反应;充分利用行政或技术指导关系;理顺关系:上、下、左、右;组织团队:流行病学专家、实验室人员;物资准备:调查表、采样器械、诊断试剂;技术准备:指点关键技术,规划初步行动。,2、调查前需要了解的信息,与管理有关的问题临床科室已经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是否有了初步调查?临床科室认为发生了什么?与诊断及临床特征有关的问题怀疑是什么病?是不是一种新的疾病?是否已做了相关的检测以排除已知的病原?用了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效果?,与描述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此病基线发病率多少?是否有聚集性或暴发?与可能病因有关的问题怀疑与什么共同暴露有关?病例之间是否有明显的联系?,3、决定是否要开展现场调查,问题的严重性 暴发的规模、疾病的严重性 进一步蔓延的危险性 新的或不明原因的疾病 政治压力、法律责任或公众关注的问题,4、准备什么,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预案;合作与协商;现场调查组;其他专业:统计、兽医、昆虫学、信息;应该做哪些自我防护?(考虑交通通讯);带些什么去?(采集标本容器,保护液等);相关部门应急装备等等,(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存在,1、回答问题:观察到的病例数是否超过了预期的病例数?将目前的病例数与以前同期病例数进行对比;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报告数量增加的因素?,2、明确感染暴发,排除假性暴发流行。计算怀疑流行阶段的感染发病率,并与流行前的发病率比较,如果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则应开展调查。鉴别是否为“假性暴发流行”。假性暴发流行的线索: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相配;监测系统改变;实验室检验技术提高。,(三)病例定义的确定,1、病例定义构成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群。2、病例定义的目的应非常明确,根据目的来调整或平衡定义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调查初期或者主要为搜索病例时,病例定义应强调灵敏而降低特异性,可为临床或疑似病例的病例定义;病因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等),应强调特异性,如采用确诊病例的定义。,3、病例定义的原则 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信息。简单、易用、客观、实用(目的)。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不同于病例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等。5、时间从第一例病例出现时往回追溯一段时间。6、地点初次发现病例地区。如果其他区发现病例,此地区应该相应扩大。,7、人物把网撒得广一些,尽量包括所有可能患该病的人。8、重点人群感染病例定义可以随调查进程和目的改变不断修正。,(四)核实病例并进行病例调查,目的是努力找到所有可能的病例,排除非病例。方法是系统地进行搜索,利用多种渠道:报告渠道、医疗部门、学校等,并列出病例清单。所需调查资料有个人识别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址、电话号码等;临床及实验室信息:发病日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危险因素信息:针对某种怀疑疾病需要调查的信息如可能的传染源、宿主、媒介等。,(五)描述三间分布,为探索事件提供了系统方法,用简单的术语提供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明确高危人群、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假设。时间分布:流行曲线、可能暴露时间、潜伏期、控制效果;地区分布:病例与暴露的关系,人群分布:提出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宿主特征;关注特殊病例。,(六)建立假设,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暴露因素;事实必须符合逻辑;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的特征是否符合。,(七)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检验特异的假设,分析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病历-对照研究,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1、病因判断的标准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OR或RR;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终止效应。关联的“特异性”。,OR值(odds ratio)又称比值比,是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中常用的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是非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的多少倍。比值比OR=ad/bc,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与无暴露人数的比值(a/b)和对照组中暴露与无暴露人数的比值(c/d)的比,得出OR=ad/bc,所以又叫交叉乘积比,该值用作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在队列研究中,OR指的是暴露组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的比值(a/c)和无暴露组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的比值(b/d)的比。也用作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列研究中,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a/(a+c)/b/(b+d),所以一般不计算比值比,但是有的时候根据需要也应用OR作为联系的强度的指标,例如在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队列研究的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即应用OR值。,对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来说,它是OR值即是相对危险度的精确估计值。其值为0到无穷大。当OR1时,提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正关联。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降低,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RR值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适合于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其数值的意义与OR相似。,相对危险度RR=a/(a+c)/b/(b+d),即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2、病因分析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比值比OR用于难以确定固定人口(分母)的调查:处于危险的人群是知道的,适用于稀有疾病,对照选择。队列研究:相对危险度RR。需要确定人口数(分母)食源性暴发疾病比较适合(所有一起进餐者)。,3、如何判断病原,Henle-Koch原则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能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充分病因);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实际工作中,要确定一起突发事件的致病原,从一定量的病人中分离到该种病原体,大多数病人感染发病后能产生针对该病原的抗体,用该病原作为病因能较好的解释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特点(合理性),可以解释大部分病例;分析检测结果:综合、临床、流行病、检验、对照、比较。,(八)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进一步研究方案,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注意复访,寻找新线索。,(九)总结报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初步结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包括治疗方案、控制措施、得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十)建立监测系统并维持监测以观察评估控制效果,根据需要(如一种新发传染病、影响较大的疾病),可以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对该病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以下是江苏省某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 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 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分析调查资料 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控制措施,保存所有检验到的微生物样本,特别是从感染病人血中、伤口分离的微生物。保存从怀疑感染源检出的微生物样本,如与手术有关应特别检验手术用品。如手术器械、纱布、棉球、输液、药品等。如果感染与手术有关应适当减少手术量,注意观察新手术病人是否有医院感染出现,如果持续有新的医院感染病人出现应暂停手术。,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控制措施,对可能的感染源进行微生物检验。如果从病人临床标本分离到优势菌,如绿脓杆菌、MRSA应重点分离这些细菌以提高工作效率。适当转院未感染的病人降低病人住院密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利进行调查。在感染特别严重的时候应暂时停止收住院,关闭病房,直至关闭医院。控制措施应在调查有初步印象即开始,不能为探求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一次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处置与控制举例,第一部分 接到报告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疾控中心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疾控中心。,问题1:如果您是流行病科接报医生,您对该医院请求帮助式的报告做何考虑?是否派员到医院调查处理,还是安排检验医生等候标本做病原学鉴定帮助?,医院感染暴发常要面临责任追究和法律诉讼。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是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任务,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流行病学医生应立即向本单位有关领导报告,及时派员前往医院调查处理,同时安排检验医生等候标本做病原学鉴定。,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第二部分 赶赴医院,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疾控中心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给出病例定义,计算罹患率,病例定义:1998年3月28日以后,在该院所有手术后出现手术切口继发感染的病例。罹患率:128/16677.1%,阐明该医院手术后切口感染暴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本起院感的严重性表现在:罹患率高,临床表现严重,医院已经陷入被动局面,情况复杂。,了解医院已经采取的措施,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发现此类情况的报告程序。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采取哪些控制措施?,向同级卫生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情况。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成立诊治和控制领导小组;卫生监督部门执法取证;考虑医院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有关专家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通过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疾控部门采取的措施,由市疾控中心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到现场后,各专业工作组如何分工?,流行病学医生负责对所有住院病人的调查和有关出院病人的追访。消毒学医生负责对手术过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采样,包括灭菌物品、缝合线、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和消毒液、医院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等。微生物检验医生负责对采集的有关样本进行常规和特殊的实验室检测,包括切口分泌物、化脓伤口深层脓汁、血性分泌物、病灶组织等,手术室医护人员鼻拭子等,医院手术室、病房和送配室等空气样品,医院使用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第三部分 初步调查及处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观点,分析采取的初步控制措施的意义,注重行政干预,国内外合作,媒体和公众互动,合法性和边调查边采取措施等现场流行病学观点的运用,与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形成对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一览表,绘制流行曲线,并对流行曲线在暴发调查中的作用作出解释,流行曲线是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基本工具,它能提供丰富的信息:流行曲线可以简单、一目了然地显示不同时间的流行强度,在图上可发现有潜在关联的事件。流行曲线的形状可以提供人群中传播类型的线索(例如:点源暴露、间歇暴露还是持续暴露)。案例流行曲线提示为持续暴露。流行曲线显示流行过程的阶段处于上升阶段、下降阶段或流行已结束。这一信息是预测下一时间段发生病例多少的基础。,流行曲线可以用于评价,比如卫生部门发现某一问题花了多长时间;干预措施是否有效?极端值与流行曲线主流不一致的病例容易辨认。这些极端值可能提供重要的线索。一个较早的病例可能反映背景情况或是无关病例、流行的来源、或比多数病例暴露更早的人。同样地,较后的病例可能是无关病例、长潜伏期病例、续发病例或是比大多数病例暴露更晚的病例。这些极端数据值得仔细地检查,因为如果它们是暴发的一部分,它们不寻常的暴露可能直接地指向传染来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一览表,计算本次暴发的平均潜伏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292例手术,在第一手术室(产科)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初步确定这是一起院内手术切口感染暴发。,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手术室医护人员调查结果,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手术室空气调查,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由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引起本次暴发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进一步调查应采取哪些流行病学方法,还需调查哪些内容?,流行病学医生进一步对暴发期间所有到该院就诊、尤其是接受手术且出院的病例进行追访,掌握所有可能的切口感染病人情况。尽可能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定群研究等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消毒学医生重点对手术过程中可能污染的物品、器械、消毒液进行深入调查,重点对制剂室配置消毒液和消毒各环节进行检测。微生物检验医生进一步对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性检测,完成病理分析和有关实验检测;病人标本、可疑样品同法分离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完成病原同源性分析。,第四部分 深入调查和处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继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传播因素。为了早日平息医院感染事件,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直接建立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疾控中心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行政干预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处理的重要性。行政介入与“科学防控”的关系如何处理?,行政干预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行政领导对医院感染暴发高度重视的原因,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和科学防治措施及时传递给行政人员,从而使行政干预和防控决策更加科学,措施更加高效。,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杀灭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结合上述初步调查和进一步调查结果,对引发本次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小结,本起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强烈反响。该院从1998年3月到5月间,共计手术292例,发生切口感染168例,病原体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龟分支杆菌所致切口感染。导致感染事件的原因是医院制剂室错误配制戊二醛手术器械消毒液,无法达到灭菌效果,加之消毒液被龟分支杆菌污染,通过手术器械进入切口,导致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暴发。,第五部分 结论,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学习要点(单选题),第1题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选择答案:A 3,B 5,C 10,D 15,第2题,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最常见类型是。选择答案:A 败血症,B 肝炎,C 泌尿道感染,D 脑膜炎,第3题,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首要目的是。选择答案:A 查明暴发原因B 寻找传染源和危险因素C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预防疾病的蔓延D 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第4题,调查的病例定义。选择答案A 病例定义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B 感染病例定义可以随调查进程和目的改变不断修正。,第5题,对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来说,它是OR值即是相对危险度的精确估计值。其值为0到无穷大。当OR1时。选择答案A 提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正关联。B 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降低,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C 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