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护微生物寄生虫总论.ppt
第九章人体寄生虫概述,世界六大类热带病,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学习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学习范围与内容,人体寄生虫学由三部分组成: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医学蠕虫学线虫纲,似蚓蛔线虫,医学蠕虫学吸虫纲,肝吸虫,医学蠕虫学绦虫纲,链状带绦虫,医学原虫学根组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医学原虫学鞭毛虫纲,杜氏利什曼原虫,医学原虫学孢子虫纲,间日疟原虫,医学原虫学阴道毛滴虫,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纲,中华按蚊,医学节肢动物学绿蝇,医学节肢动物学蛛形纲,疥螨蠕形螨,医学节肢动物学甲壳纲,石蟹、蝲蛄,医学节肢动物学蜈蚣(百脚),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生活史,一、寄生现象共生现象: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均受益。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对另一方无益无害,称为共栖。1.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称寄生。,2.寄生虫,概念: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而寄生虫属其中的营寄生生活中获益的低等动物(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分类,(1)按寄生部位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前者如寄生于肠道、组织内或细胞内的蠕虫或原虫;后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多数饱食后即离开。(2)按寄生时间分: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前者如蛔虫,其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后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时暂时侵袭宿主。(3)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寄生虫: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兼性寄生虫: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偶然寄生虫:因偶然机会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某些蝇蛆进入人肠内而偶然寄生。机会致病寄生虫(宿主免疫力):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力增强。,3.宿主,概念: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宿主的分类,宿主的分类,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保虫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除人体外的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授给人,从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以肺吸虫为例,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石蟹、蝲蛄,保虫宿主:猫、犬转续宿主:野猪,二、寄生虫的生活史及感染阶段,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条件。生活史的类型: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2.感染阶段,寄生虫在它发育过程的许多阶段中,只有其中某一阶段具有感染力,这个阶段为感染阶段。即能使人感染的阶段。,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虫种)宿主(遗传、营养、免疫)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存和发育。A.寄生虫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B.带虫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能传播病原体。,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致病机制),1.夺取营养:养料、血液、引起腹泻2.机械损伤:梗阻、损伤、压迫3.毒性和免疫损伤:分泌物、排泄物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是多因素的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是多部位:正常寄生 异位寄生,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包括: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超敏反应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皮肤、粘膜、吞噬细胞、体液因素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1)抗原的特点:复杂性(蛋白、糖蛋白、糖、脂)多源性(排泄、分泌物)特异性(种、期)(2)免疫类型:1)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3)消除性免疫:利什曼原虫,概念: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特点:一旦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如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免疫。,带虫免疫,宿主产生的免疫力不作用于寄生在体内的成虫,成虫仍存活,但对幼虫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如血吸虫感染中,虽然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可抵御尾蚴的攻击,但不能排除体内已存在的成虫。(广义的带虫免疫包括伴随免疫),伴随免疫,寄生虫病免疫特点:“一慢三不”,1.抗体或免疫力产生慢2.免疫力不强、不持久、不明显,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概念:是指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的现象。发生机制:(1)组织学隔离:囊壁(棘球蚴),红细胞(疟原虫)(2)抗原变异、伪装、丢失:锥虫、血吸虫(3)抑制、破坏免疫应答:利什曼原虫,4.寄生虫性超敏反应,(1)速发型(尘螨)(2)细胞溶解型(疟疾)(3)免疫复合物型(4)迟发型血吸虫、型,寄生虫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清除寄生虫,并可预防再感染呈带虫状态表现为寄生虫病,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三.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一.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1传染源,人和动物(寄生虫)另一宿主内类型:(1)人:病人及 带虫者(2)动物: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者的过程传播途径和方式:(1)经口感染(2)经皮肤粘摸感染(3)经媒介节肢动物感染(4)经接触感染(5)经胎盘感染(6)经其他途径,3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二.影响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1自然因素,(1)温度:影响发育:中间宿主、媒介螺、蚊 影响虫的侵袭力:血吸虫尾蚴(2)雨量:旱灾:阿米巴 适宜:蚊、蝇 水灾:蚊、蝇、恙螨、钉螺、阿(3)植物:杂草丛生钉螺(4)动物:钉螺、白蛉、鱼苗、耕牛,2.社会因素,(1)社会制度、经济(2)科学、文化:文盲、半文盲(3)生产方式:插秧、种水草、养鱼、养猪(4)生活习惯:蚊帐、茅屋、窑洞(5)卫生、防疫、宣传:中小学生(6)流动人口:生产、旅游 非疫区疫区:带来易感者 疫区非疫区:带来传染源,流行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三.寄生虫病的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防治的策略因地制宜的措施,1控制传染源,1)治疗患者、普查带虫者2)治疗家畜和捕杀野生动物3)做好流动人口监测:芯片身份证,2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化粪池、自耒水2)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3)控制病媒昆虫和中间宿主:蚊、蝇、螺4)注意饮食卫生:炊事员、炊具、食物、肉检,3保护易感人群,1)疫情监测:疫情报告2)个人防护:卫生宣传(使用蚊帐;不玩疫水)让群众起耒与疾病作斗争,四.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成就和今后的任务,1.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血吸虫病:50年代1160万人,90年代288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50年代3000万人,90年代29万人,主要在云南、海南两省。丝虫病:50年代3000万人,90年代基本消灭。黑热病:50年代长江以北19个省,90年代西北荒漠地区。钩虫病:50年代2亿人;90年代明显降低,症状不明显。,2.存在问题,目前:传染病、寄生虫病占死因第九位(1)寄生虫病的疫情不稳定:疟疾、血吸虫(2).新的生活方式:吃:吃鱼生、生肉、蟹、烤全(品种多、方式多、次数多)住:空调房、建筑工地、田头 玩:玩狗、猫、插花 旅游:山水游(贾第虫、疟原虫、血吸虫、恙虫)宾馆:阴虱、疥螨、阴道毛滴虫 性开放、吸毒:阴道毛滴虫、机会致病原虫(3).人口流动:(4).动物流动:(5).国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