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doc

    • 资源ID:568157       资源大小:26.77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doc

    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 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 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 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3、了解解释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能力目标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 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情感目标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吕氏春秋。 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课文三、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 差点溺杀小生命,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寻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则会失败。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 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3、对学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4、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 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同;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 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不同;1、故事内容相异2、说明对象不同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 生地点。五、延伸阅读1、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学生品读课文,并对学生 的朗读作出评价。六、布置作业完成点击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 简单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2、 学会用现代汉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学会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阐述道理的。教学准备:查阅有关吕氏春秋的资料。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策略说明一、交流信息明了主旨1提问:关于吕氏春秋你们知道些什么呢?2小结: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作,秦朝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结合百家,总结历史,为秦王提一个长治久安的治国方案。1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使学生知道此书是秦王治国之用。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过渡:教材中所选的两则到底讲了什么呢?自读课文理解内容。2你读懂了哪则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随时纠正讲错的地方。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学课文。2自由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形式来检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二、了解寓言特点领会故事内容1提问:什么是寓言?2*两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道理?板书:“引婴投江”:对象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悖。“刻舟求剑“:地点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惑。1自由回答.2集体交流复习旧知识以引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三、补充内容加强理解1出示:“察今”篇中另一则寓言故事。2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循表夜涉”:时间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思。1齐读。2自由交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其知道“察今”篇中共讲了三则寓言故事。五、作业 兴趣题:选择三则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创作一集动画短篇或创作有连读几个画面的连环画。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3教学目标:1、了解诸子百家及吕氏春秋的有关文化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2、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先叙事后议论的特点3、把握*的中心思想及其显示意义,并培养创造性扩写的能力教学重点:落实文言实词;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的中心思想并理解其显示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背诵论语八则,思考:论语八则天时不如地利有什么相同点?2、后世儒家给孔子和孟子的尊称分别是什么?(圣人,亚圣)3、你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几家?能否说说他们的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荀子礼乐仁义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自然、无为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韩非子严刑峻法兵家:孙膑孙子兵法战胜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博采众长二、介绍吕氏春秋1、秦国吕不韦组织门客所著。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大商人,后来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他广招门客,据称有三千人之众。吕不韦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最后写成了吕氏春秋2、吕氏春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军事、医学、文学等各方面的庞杂理论体系。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总结历史经验,为秦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3、吕氏春秋行文简短精炼,直击要害,往往用小故事小寓言来揭示道理。吕不韦在写完这本书后,将它挂在城门口,说谁能将这本书添上、去掉、删改一个字,就可以立即赏赐千金。结果很久都没有人敢来领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三、初读引婴投江刻舟求剑1、学生齐读,读出作者的态度2、自读课文,说说这两篇*讲了怎样的事?作者有怎样的态度?3、翻译课文四、比较阅读1、这两则故事同属于吕氏春秋察今这一章节中,说说这两篇*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从针对的错误情况、作者的态度思想、*写作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方面考虑)A、针对的错误:以不变的僵化的眼光看待问题B、作者的态度:批判否定,认为人的思想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C、写作思路:先叙述错误可笑的事件,进而指出他们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D、结构特点:先叙事,后议论E、语言特点:通过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2、这两则故事有什么不同之处a、针对的错误:前者是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不同的事物,后者是认为事物是不会发展变化的,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b、语言特点:前者设问句,后者双重否定句。3、你认为作者写这两篇*的用意是什么?4、你认为文中所说的道理到现在还有显示意义吗?你能结合当下的例子或自身的经历谈一谈吗?五、拓展迁移1、阅读循表夜涉,归纳异同,理解最后一段“先王之法”的意义。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2、通过练习课堂复习文中字词3、扩写文中两则故事其中的一则,使得故事更有趣,更有意义。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4预设目标(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2)弄懂寓言故事(3)解释默写(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教材分析:一、 了解“寓言”“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二、 主题思想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三、 思路结构郑人买履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刻舟求剑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四、 写作特色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教学设想:第一课时教学安排一、导入 新课(3分钟)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1) 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2)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解答:寓意(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3) 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学习郑人买履二、 初读课文(6分钟)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三、 构建画面(6分钟)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结果:市罢,遂不得履四、 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A、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B、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C、 老师巡回释疑。D、 小组汇报E、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1) 操、持、取的意义(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 宁信度、无自信也五、 把握寓意(10分钟)(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六、 多形式背诵课文。(5分钟)第二课时教学安排一、(1)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3分钟)(2)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疏通全文,把握*结构(3分钟)故事: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三、学习文言词语句式小组间讨论,小组间比赛,采用一问一答。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是:指示代词,这儿 止:停止惑:迷惑、糊涂老师补充讲解: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几是是我的剑坠落之处。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意强调B、C的肯定与委婉的反问语气。学生揣摩试读。四、阅读讨论(8分钟)A、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答:“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B、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答: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五、多形式背诵课文(6分钟)六、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五、 板书(见教学安排中)六、 课后时文阅读讲义。A、 解释下列词语置之其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之 至之市 其试之以足 遽契其舟B、 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1)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2) 宁信度,无自信也。(3) 而置于其坐.(4) 是吾剑之所从坠。C、 说出两则寓言的寓意。D、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 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3、 “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4、 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参考答案:A、(1) 量好的尺寸;到去;履(2) 他的;那,那个,指示代词B、(1) 没有行走;不可以,不能(2) 相信自己的脚;不相信自己(3) 坐同“座”,座位,名词;动词,坐下。(4) 这,这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动词。C、不顾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可笑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办不成事的。D、(1)略(2)略(3)走:逃跑的意思。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拓展资料1、 韩非和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2、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5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教学目的的2、3、4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步骤:1、由一个寓言故事导入:(1)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4)我国古代的寓言2、简介韩非及韩非子(投影)3、学习郑人买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小组成员互读;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重点字字音;小组成员互译。教师巡视指导附:字音:履度词义:欲置坐反遂无辨析:先自度其足宁信度,无自信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投影)(2)小组间就以上内容互相提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3)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郑人和卖鞋人的一段对话(5)展示自己的设计,其他人进行评议(6)小组讨论交流: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投影)4、总结5、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教学构想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以上三点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2、过程与方法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上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5)、(6)3、情感价值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以上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3)、(6)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教学目标:1、熟读浅近文言文,通过理解意思,理清层次,来背诵古文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具有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的观念,不墨守陈规、因循守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把握全文大意1、听录音,听清读音2、正音涉坠遽契惑3、散读,读准字音4、齐读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7、复述故事大意二、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1、掌握下列词的意思涉江:渡江其:他坠:落、掉遽:急速契:同“锲”,刻是:这里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所契者:刻的地方求:寻找行:走不亦乎:不也是吗惑:糊涂2、再读课文三、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课文和注释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齐读课文2、解释字词二、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三、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结果找到了吗?没有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六、作业1、背诵全文2、练习册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寓言,理解寓意,领悟道理。重难点、关键

    注意事项

    本文(《吕氏春秋》两则教学实录.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