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纳米材料.ppt
第八章纳米材料,第一节 纳米材料及应用进展*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纳米(nanometer)是一个长度单位,简写为nm。1nm=10-3m=10-6mm=10-9m 1nm等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起来的长度。纳米是一个极小达到尺寸,但它又代表人们认识上的一个新层次,从微米进入到纳米。,纳米科技 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10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纳米科技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纳米材料的种类 纳米材料是指显微结构中的物相具有纳米级尺度的材料。它包含了三个层次,即:纳米微粒、纳米固体和纳米组装体系。按材料的性质、结构、性能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纳米微粒 纳米微粒是指线度处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的聚合体,它是处于该几何尺寸的各种粒子聚合体的总称。纳米微粒的形态并不限于球形、还有片形、棒状、针状、星状、网状等。一般认为,微观粒子聚合体的线度小于1nm时,称为簇,而通常所说的微粉的线度又在微米级。纳米微粒的线度恰好处于这两者之间,故又被称作超微粒。,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2.纳米固体 纳米固体是由纳米微粒聚集而成的凝聚体。从几何形态的角度可将纳米固体划分为纳米快状材料、纳米薄膜材料和纳米纤维材料。这几种形态的纳米固体又称作为纳米结构材料。3.纳米组装体系 由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 体系称为纳米组装体系,也叫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他是已纳米微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和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纳米微粒、丝、管可以是有序或无序的排列,其特点是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整个体系具有人们所期望的特性,因而该领域被认为是材料化学和物理学的重要前沿课题。,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8.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1.小尺寸效应特殊的光学性质 当黄金(Au)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纳米颗粒状态都呈为黑色。尺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特殊的电学性质 介电和压电特性是材料的基本物性之一。纳米半导体的介电行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及压电特性同常规的半导体材料有和很大的不同。,特殊的磁性 小尺寸超微颗粒的磁性比大块材料强许多倍,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80A/m,而当颗粒尺寸见效到20nm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000倍,若进一步见效其尺寸,大约小于6nm时,其矫顽力反而降低到零,表现出所谓超顺磁性 特殊的热学性质 在纳米尺寸状态,具有减少的空间维数的材料的另一种特性是相的稳定性。当人们足够地减少组成相的尺寸的时候,由于在限制的原子系统中的各种弹性和热力学参数的变化,平衡相的关系将被改变。固体物质在粗晶粒尺寸时,有其固定的熔点,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nm时尤为显著。,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特殊的力学性质 由纳米超微粒压制成的纳米陶瓷材料却具有良好的韧性,这是因为纳米超微粒制成的固体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原子的排列相当混乱。原子在外力变形条件下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很好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使陶瓷材料具有新奇的力学性能。这就是目前的一些展销会上推出的所谓“摔不碎的陶瓷碗”。,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2表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这是由于粒径小,表面急剧变大所致。当直径小于100nm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急剧增长,甚至1g纳米颗粒表面的总和可高达100m2,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nm后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才消失,并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纳米材料中的粒子具有穿过势垒的能力叫隧道效应。宏观物理量在量子相干器件中的隧道效应叫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例如磁化强度,具有铁磁性的磁铁,其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时,即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或软磁性。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立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时必须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除这些最基本的物理效应以外,由于在纳米结构材料中有大量的界面,这些界面为原子提供了短程扩散途径。因此,与单晶材料相比,纳米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扩散率。较高的扩散对于蠕变、超塑性等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同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掺杂。扩散能力的提高,也使一些通常较高温度下才能形成的稳定或介稳相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存在,还可以使纳米结构材料的烧结温度大大降低。另外,晶粒尺寸降到纳米级,有望使Y-TZP、Al2O3、Si3N4等陶瓷材料的室温超塑性成为现实。,第一节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物理法是最早采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这种方法是采用高能耗的方式,“强制”材料“细化”得到纳米材料。例如,惰性气体蒸发法、激光溅射法、球磨法、电弧法等。化学法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制备纳米材料,例如沉淀法、水热法、相转移法、界面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 综合法是指纳米材料制备中结合化学物理法的优点,同时进行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例如,超声沉淀法,激光沉淀法以及微波合成法等。,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也有人按所制备的体系状态进行分类,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利用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的方法。如气体蒸发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化学气体相凝聚法和溅射法等。液相法是指在均相溶液中,通过各种方式使溶质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形状、大小一定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加热分解后得到纳米颗粒的方法。液相法典型的有沉淀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等。固相法是把固相原料通过降低尺寸或重新组合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固相法有热分解法、溶出法、球磨法等。,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8.2.1 纳米粉体的合成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大致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1.物理制备方法:传统粉碎法 传统粉碎法用各种超微粉碎机将原料直接粉碎研磨成超微粉。此法由于成本低、产量高以及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等优点,在一些对粉体的纯度和粒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仍然适用。惰性气体冷凝法制备纳米粉体 惰性气体冷凝法主要是将有待蒸发物质的容器抽至10-6Pa高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然后加热蒸发源,使物质蒸发成雾状原子,随惰性气体流冷凝到冷凝器上,将聚集的纳米尺度粒子刮下、收集,即得到纳米粉体。,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2.化学制备方法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 湿化学法比较简单,易于规模生产,特别适合于制备纳米氧化粉体。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法、乳浊液法等。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制备纳米粒子的前驱体沉淀物,再将此沉淀物进行干燥或煅烧,从而制得相应的纳米粒子。,水热法主要利用水热沉淀和水热氧化反应合成纳米粉体。通过这两种反应可得到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ZrO2、Al2O3、ZrO2-Y2O3、BaTiO3等)在水中的悬浮液,得到的纳米晶尺寸一般在10100nm范围内。乳浊液法是将两种需要进行反应的组分分别溶于两种组成完全相同的微乳液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则这两个组分可分别透过外壁相互进入另一个微反应器发生反应。由于它受到外壁的限制,因此生成纳米级微乳液滴尺寸的纳米颗粒,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化学气相法 化学气相法是利用高温裂解原理,采用直流等离子、微波等离子或激光作热源,使前驱体发生分解,反应成核并长大成纳米粉体。优点是能获得粒径均匀、尺寸可控以及小于50nm的超细粉体。粉末可以是晶态也可以是非晶态。缺点是原料价格较高,且对设备要求高。,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固相化学反应法 固相化学反应法又可分为高温和室温固相反应法。室高温固相反应法是将反应原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研磨后进行煅烧,通过高温下发生固相反应直接制成或再次粉碎制得超微粉。室温固相反应法克服了传统湿法存在团聚现象的缺点,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固相合成反应无需溶剂、产率高、反应条件易控制等优点。,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8.2.2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1.纳米-微米复合材料制备 陶瓷纳米-微米复合材料首次成功的用化学气相沉淀(CVD)法,化学气相沉淀法是用挥发性金属化合物或金属单质的蒸气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所需化合物,既可以是单一化合物的热分解,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化学气相沉淀法采用的原料通常是容易制备、蒸发压高、反应性也比较好的金属氯化物,金属醇盐烃化物和羰基化合物等。该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容易控制,颗粒纯度高、粒径分布窄,能连续稳定生产,而且能量消耗少。此法缺点是很难制备大的和复杂形状的部件,且价格贵。,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常用的有:溶胶-凝胶法、插层复合法和原位复合法等。这些方法的划分并不具有严格的意义,因为许多复合反应首先是客体先嵌入到主体中去,然后再发生溶胶-凝胶法或原位复合法。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法以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标准,插层法特指末发生化学反应的复合。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是: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逐渐凝胶化,再经干燥烧结等后处理得到所需材料,基本反应有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2.插层复合法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首先将单体或聚合物插入经插层剂处理的层状硅酸盐片层之间,进而破坏硅酸盐的片层结构,使其剥离成厚为1nm,面积为100nm100nm的层状硅酸盐基本单位,并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以实现高分子与黏土类层状硅酸盐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按照复合的过程,插层复合法可分为两大类:插层聚合和聚合物插层。按照聚合反应类型的不同,插层聚合可分为插层缩聚和插层加聚两种。聚合物插层又可分为聚合物溶液插层和聚合物熔融插层两种。插层复合方法分类的示意图见8-1。,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图8-1插层复合法示意图,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碳纳米管的制备 目前,科学家们已发明3种方法制备含量相当高的碳纳米管的烟尘。但至今这3种方法还有严重的局限性,制取的碳纳米管长短不一,有许多缺陷和多种扭曲。1.火花法 这种方法是将两根石墨棒连接到电源,棒端间距为数毫米。合上电闸,石墨棒之间产生100A的电弧,使石墨气化成为等离子体,其中一些以碳纳米管的形式重新凝聚,按质量计算,一般产率为30%。优点是使用高温并在石墨棒上加金属催化剂,可以制备几乎没有缺陷的单层或多层碳纳米管。缺点是管较短(不超过50m),沉积时尺寸和取向都是随机的。,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2.热气法 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将一块基板放进加热炉里加热至600,然后慢慢充入甲烷一类的含碳气体。气体分解时产生自由的碳原子,碳原子重新结合可能形成碳纳米管。优点是在三种方法中最容易实现产业化,也可能制备很长的碳纳米管。缺点是制得的碳纳米管是多壁的,常常有许多缺陷。与电弧放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相比,这种碳纳米管抗张强度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3.激光轰击法 Rice大学的Richard Smally和他的合作者用脉冲激光代替电加热使碳气化,得到碳纳米管。在实验了多种催化剂后,该小组发现了可大量制备单层碳纳米管的条件,一般产率可达70%。优点是主产物为单层碳纳米管,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可控制管的直径。缺点是需要非常昂贵的激光器,所以此法耗费最的大。,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8.3.1基本原理 图8-2所示为STM的基本原理图。图中圆圈为原子,中间深色部分为原子核,周围浅色部分和分散的黑点电子云。上面6个原子代表探针针尖,下面11个原子代表被测试样面。,图8-2 STM的基本原理图,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STM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隧道效应。在经典力学中,当势垒的高度比粒子的能量大时,粒子是无法越过势垒的。然而,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此时粒子穿过势垒出现在势垒另一侧的概率并不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当针尖和样品面的间距足够小时(小于0.4nm),在针尖和样品面间施加一偏置电压,便会产生隧道效应,电子在针尖和样品面之间流动,形成隧道电流。在相同的偏置电压作用下,随着探针同样品的间距减小,隧道电流很快增大(可增大12个数量级),同时针尖原子和样品面原子的电子云部分重叠,使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大增强。由于隧道电流随距离呈指数形式变化,因此,样品面上由于电子排列相成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导致隧道电流剧烈变化。检测变化的隧道电流经过计算机处理,便能得到样品面的原子排列情况。STM具有空前的高分辨率(横向可达0.1nm,纵向可达0.01nm),它能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图,从而把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图8-3所示为AFM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在悬臂梁上装有微反射镜。AFM是基于原子间力的理论。它是利用一个对力敏感的探针探测针尖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表面成像的。,图8-3 AFM的基本原理图,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图8-4为探针针尖同被测样品面接触处的示意图,图中小圆分别代表探针同接触面的原子,探针由凸起的样品面处扫描到凹下的样品面处。由于样品面原子排列产生“凸凹不平”,当探针在水平方扫描时,针尖同样品面间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便会产生变化。,图8-4 针尖同试样面接触示意图,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针尖同样品面间垂直方向的变化距离导致针尖同样品面间原子间力的变化,变化的原子间力引起悬臂梁在垂直方向发生振动,因此,利用激光束的偏转可检测出针尖同样品面间变化的原子间力。将激光束的偏转信号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可得到样品面的表面信息。在样品面下方装有压电材料,用以接受计算机输出的反馈信号,调节样品面的高度,以达到保护探针针尖的目的。,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8.3.2 其他类似的检测仪器1.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检测AFM利用激光束的偏转来检测微悬臂的运动。因为激光束能量高,且具有单色性,因此能够提高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因隧道污染所产生的噪音。同时,还能提高原子间作用力检测的灵敏度,大大减小微悬臂对样品的影响,扩大仪器的适用的范围,之其更加适合于有机分子的研究。,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2.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许多材料的某些物理特性只有在低温下(如液氮,液氦温区)才能表现出来,在室温下很难观测到或者根本观察不到。因此,为了开展对材料的低温性质研究,首先要研究低温下工作的STM(简称低温STM)。3.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TM技术获得的信息来自表面单层原子,因而该技术对表面清洁度非常敏感。有些样品表面易被杂质吸附,有些还呈氧化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加工工艺,能够获得清洁而真实的样品表面,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能保持样品的这种状态,以便在超高真空环境下进行STM 的工作。这种STM简称真空STM。,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4.导弹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和使用导致人们需要对其表面和界面性质进行全面了解。常规的表面分析技术不能用来研究表面下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性质。BEEM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一种能直接对表面下界面电子性质进行谱学研究,并能以高分辨率成像的实验技术。,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8.3.3 纳米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1.STM技术的应用研究 扫描探测显微镜不仅是人们认识纳米世界的工具,还可以用来制造纳米结构,改造世界。例如,借助它能够通过一个超级尖端来施加电压,准确地移动分子或原子,把不同的分子彼此连接起来(这些分子在自然状态下本来可能永远也不能相结合),构筑出全新的物质。在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白春礼等人利用在STM针尖与样品间加电压脉冲的办法成功地在石墨表面上刻出“中国”、“SAS”等中英文字及各种图案,所刻线条宽度仅为10nm,由此可见STM作为一种工具在表面加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图8-5所示为超高真空中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硅单晶体表面(111)面上移动Si原子而形成“中国”二字字样。,图8-5 超高真空中,用STM技术,移动Si(111)面上的原子形成“中国”字样,图8-6表示原子操作过程。左图为单个Xe原子静置在Ni表面上的情景,右图为探针“拾”起该原子的情景。此图分别显示出相应的两个状态的STM图像。,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图8-6原子操作过程的STM象,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2.AFM技术的应用研究 利用AFM针尖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搬动样品表面的原子分子,实现原子分子操纵,而且可以利用此作用力改变样品的结构,从而对其性质进行调制。AFM是依靠尖端曲率半径和小的微悬臂针尖接触在表面上进行成像,所得到的图像是针尖与样品真实形貌卷积后的结果,如图8-7所示,实线代表样品的真实形貌,虚线就是针尖扫描所得到的表观图像,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针尖与样真实触点和表观接触点随针尖移动的函数变化关系。针尖效应不仅会将小的结构放大,而且还会造成成像的不真实,特别是在比较陡峭的突起或沟槽处。,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图8-7 AFM针尖成像放大效应示意图,第三节 纳米结构的检测技术,纳米粉体材料应尽量以单层或亚单层形式分散并固定在基片上,应该注意以下3点:选择适合的溶剂和分散剂将粉体材料制成稀的溶胶,必要时采用超分散以减小纳米粒子的聚集,以便均匀地分散在基片上;根据纳米粒子的亲疏水特性、表面化学特性等选择合适的基片。样品尽量牢固地固定到基片上,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键合、化学特定吸附或静电相互作用等方法。,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8.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及应用 当代的科学基础已为21世纪高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纳米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现在还在处于初级研究阶段,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高度集成化的要求,元件和材料的微小化,在集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科学问题,传统的集成技术由于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以纳米电子学为指导工作的新的器件相继问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预料。,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路元件尺寸下降的速度是很快的,未来的20年电路元件尺寸将达到亚微米和纳米的水平,量子效应的原理性器件、分子电子器件和纳米器件成为电子工业的核心。纳米尺度的开关材料、敏感材料、纳米级半导体/铁电体、纳米级半导体/铁磁体、纳米金属/纳米半导体集成的超机构材料、单电子晶体管材料、用于存储的巨磁材料、超小型电子干涉仪所需材料等是21世纪电子工业的关键材料,这些材料都具有纳米结构。,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图8-8为IBM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硬盘,其数据存储容量超过现在硬盘存储容量的100倍。从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如图8-9),现在的硬盘表面上看上去非常杂乱无章,而IBM发明的新材料的表面磁化颗粒更小,且排列均匀。,图8-8 新型纳米材料硬盘,容量增加100多倍,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图8-9 左图为现在存储器介质的表面,IBM发明的新材料的表面-磁化颗粒更小,且排列均匀,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IBM的研究人员发明的这种材料是一种全新的材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极小的磁性颗粒,它们大小相等,每个只包含1000多个原子,颗粒按照格子状结构排列,其中没个颗粒与邻近颗粒的距离相等,纳米颗粒是铁和铂的混合物,全新的制作工艺不但能够精确地控制颗粒大小,而且还能控制颗粒之间的距离。这两个方面对提高数据的村塾密度非常重要。较小的尺寸和均匀的结构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进一步提高磁性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密度。,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另外,在下一世纪特别纳米半导体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半导体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是:在纳米半导体制备方面,追求获得量大、尺寸可控、表面清洁,制备方法趋于多样化,种类和品种繁多;在性质和微结构研究上着重探索普适规律;研究纳米尺寸复合,发展新型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是该领域的热点;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及光电转换研究表现出诱人的前景。经管纳米半导体研究刚刚起步,但它的一系列奇特性能使它成为纳米材料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相信一定会有更新的突破。,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磁学应用 纳米磁性材料是纳米材料中最早进入工业化生产、至今还充满活力、具有宽广应用前景的一类人工功能材料之一。1.纳米磁记录材料 磁记录是信息储存与处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要求记录密度越来越高。磁性纳米微粒由于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信嗓比,改善图像质量。作为磁记录单位的磁性粒子的大小须满足以下条件:颗粒的长度应小于记录波长;粒子的宽度(如可能长度也包括在内)应该远小于记录深度;一个单位的记录体积中,应尽可能有更多的磁性粒子。,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2.纳米巨磁电阻材料 1994年,IBM公司研制成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将磁盘记录密度提高了17倍,达到5Gbit/in2,最近报道为11Gbit/in2,从而在与光盘竞争中磁盘重新处于领先地位。利用巨磁电阻效应在不同的磁化状态具有不同电阻值的特点,可以制成随机储存器(MRAM),其优点是在无电源的情况下可继续保留信息。巨磁电阻材料应用前景非常广阔。3.新型的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的主要特点是在磁场作用下,可以被磁化,可以在磁场作用下运动,但同时它又是液体,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磁性液体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用于旋转轴的动态密封、新的润滑剂、增进扬声器功率、作阻尼器件等。,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4.纳米微晶软磁材料 纳米微晶软磁材料目前沿着高频、多功能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将遍及软磁材料应用的各方面,如功率变压器、脉冲变压器、高频变压器、扼流圈、可饱和电抗器、互感器、磁屏蔽、磁头、磁开关、传感器等。5.纳米微晶稀土永磁材料 由于稀土永磁材料的问世,使永磁材料的性能突飞猛进稀土永磁材已经历了SmCo5、Sm2Co17以及Nb2Fe14B等3个发展阶段。目前烧结Nb2Fe14B稀土永磁的磁能积已高达432KJm-3(54MGOe),接近理论值512KJm-3(64MGOe),并已进入规模生产。进一步提高纳米永磁材料的性能仍然是当前研究工作的热点。,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6.纳米磁致冷工质 磁致冷是利用自旋系统磁熵变的致冷方式进行制冷的。与通常的压缩气体式致冷方式相比较,它具有效率高、功能低、噪音小、体积小、无污染等优点。,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8.4.3 纳米催化1.纳米粒子的化学催化 化学催化的作用主要可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提高反应速度,增加反应效率;二是决定反应路径,有优良的选择性,例如只进行氢化,脱氢反应,不发生氢化分解和脱水反应;三是降低反应温度。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必须满足上述的条件。纳米粒子的催化作用不仅表现为高活性,而且还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选择性。,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2.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催化 半导体的光催化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价带的孔穴把周围环境中的烃基电子夺过来,短基变成自由基,作为强氧化剂将酯类变化如下:酯醇醛酸CO2,完成了对有机物的降解。纳米半导体比常规半导体光催化活性高得多。最近十几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在应用中得到飞快的发展。3.纳米金属、半导体粒子的热催化 金属纳米粒子十分活泼,可以作为助燃剂在燃料中使用,也可以掺杂到高能密度的材料,如炸药中,增加爆炸效率,也可以作为引爆剂进行使用。,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8.4.4 陶瓷增韧 用纳米粉体进行烧结,致密化的速度快,还可以降低烧结温度,最近用流延法初步制备了添加纳米氧化铝的基板材料,光洁度大大提高,冷热疲劳、.断裂韧性提高了将近1倍,热导系数比常规氧化铝的基板材料提高了20%,显微组织均匀。例如,由纳米陶瓷研制结果观察到纳米级ZrO2陶瓷的烧结温度比常规的微米级ZrO2陶瓷烧结温度降低了400。,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8.4.5 光学应用1.红外反射材料 由金超微粒子沉积在基板上形成的膜可用作红外线传感器。金超微粒子膜的特点是对可见到红外整个范围的光吸收率很高。另外,纳米微粒的膜材料在灯泡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优异的光吸收材料 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它对某种波长的光吸收带有蓝移现象。纳米微粒粉体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带有宽化现象。纳米微粒的紫外吸收材料就是根据了这两个特性。,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3.隐身材料“隐身”是指把物体伪装起来不易被发现。纳米磁性材料,特别是类似铁氧化的纳米磁性材料放入涂料中,既有优良的吸波特性,又有良好的吸收和耗散红外线的性能,加之密度小,在隐身方面的应用上有明显的优越性。纳米级的硼化物、碳化物,包括纳米纤维及纳米碳管在隐身材料方面的应用也将大有作为。,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8.4.6 医学应用 21世纪是生物和医药研究突飞猛进的年代,纳米技术的学科交叉性特别明显,在新的生物材料、生物活性分子的有效传递,纳米级敏感和传感系统等方面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纳米粒子可进入血液循环中,清除血管内血栓及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改进血流,以防止心、脑梗塞,还可用于治疗胆道几泌尿系结石症,也可击碎痛风尿酸结晶,再让血流清除碎片,可在一定时间内减轻疼痛,缓解患者痛苦。纳米粒子而且还具有靶向、缓解、高效、低毒特性,且可实现口服、静脉注射及敷帖等多种给药途径等许多优点,因而使其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在骨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骨组织工程中用于骨缺损时作为细胞外支架材料和骨折的固定材料,也有制作成人工关节、韧带和肌腱等的报道。,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环保应用 纳米材料对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渗透,特别是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带来新的机会。首先,纳米级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3对汽车尾气所排放的CO、NO和HC具有良好的催化转化作用。近年来,很多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已经投放时常应用于汽车尾气的治理。其次,纳米TiO2可以分解有机废水中的卤代脂肪烃、有机酚类、酚类等以及空气中的甲醛、甲醇、丙酮等有害污染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使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纳米ZnO作为功能材料也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同样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纳米材料其诱人的应用前景使人们对这一崭新的材料科学领域和全新研究对象努力探索,扩大其应用范围,使它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纳米材料将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大放异彩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