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发散风热药.ppt
第一节 解 表 药【目的要求】掌握麻黄、桂枝、防风、荆芥、薄荷、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熟悉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使用注意及分类。羌活、紫苏、生姜、白芷、牛蒡子、升麻、蝉蜕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细辛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第一节 解表药,一.概念: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来治疗表证的药物 1.表证:六淫邪气 疫疠之气 2.分类: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皮毛,口鼻,症状,肌体,表证,二.功效与主治1.功效:解表(1)含义(2)常见的功效术语 发散风寒:(辛温解表)发汗解表 祛风解表 发散风热(辛凉解表)2.主治:(1)外感表证(2)部分药物可以治疗水肿、咳喘、麻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兼有表证。,三、性能特点1.药性:发散风寒药 温热 发散风热药 寒凉2.药味:辛3.归经:脏腑辩证 肺(比较肯定)经络辩证 膀胱4.升降浮沉:升浮5.毒性:细辛、苍耳子有毒,其余常用规定剂量范围内无毒,四、配伍应用 1.因证选药 2.根据邪气偏胜配伍 3.根据正气盛衰配伍 4.根据兼证配伍,五.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用量不宜过大 2.津血亏虚或阳气不足者慎用 3.因时因地而异 4.不宜久煎,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一、含义:发散风热 风热表证 温热病卫分证 1.温病相关知识(温病的概念,卫气营血的传变)2.辛凉解表与发散风热的区别 辛凉解表:主要针对风热表证的治疗作用。发散风热:(1)对风热表证的治疗作用(2)风热邪气导致的其他疾病的治疗作用 风热邪气上扰清窍头晕 风热邪气蕴结咽喉局部咽喉肿痛 风热邪气侵袭肌肤肌肤瘙痒、麻疹不透 风热邪气循肝经上扰目赤肿痛,发散风热所含的内涵更广泛,更能概括其主要功效。二、功效与主治1.主要功效与主治病证:2.兼有功效与兼有病证:兼有透疹、利咽候、止痒、清热等多方面功效,亦有与之相适应的适应证。,三、性能特点1.药性:寒凉2.药味:辛、苦3.归经:肺经为主4.升降浮沉:升浮为主,部分性味苦寒的,偏于沉降5.毒性:常用规定剂量范围内无毒四、配伍应用随证配伍热盛,配伍清热药。,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薄荷 地上部分,薄荷,薄荷,功用特点 辛、凉,归肺、肝经功效与应用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清头目利咽喉 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疏肝行气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痧胀腹痛吐泻。也就是说有一点芳香化湿作用。,薄 荷,使用注意 1.质轻,用量不宜太大.2.哺乳期慎用 3.发汗作用较强,体虚汗多者不宜 4.不宜久煎,后下 5.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行气和中,薄 荷,牛蒡子,药材来源菊科植物牛蒡 果实,牛蒡子,功用特点 辛、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清热解毒 疮痈、痄腮等热毒证 利咽 咽喉肿痛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牛蒡子,使用注意 1.入煎剂宜打碎 2.便溏者不宜使用。(其性滑利,兼能通大便),牛蒡子,蝉蜕(衣),药材来源 蝉科昆虫黑蚱羽化时脱落的 皮壳,性能归经 甘、微辛、寒,归肺、肝经功效与应用,疏散肺经风热,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疏散肝经风热,清肝明目息风止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蝉 蜕,使用注意 1.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2.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用量较大(用量的问题!),蝉 蜕,桑 叶,药材来源 桑科植物桑的叶,性能归经 辛、苦、甘、寒,归肺、肝经功效与应用入肺经疏散风热,清肺润肺入肝经清肝明目 应用1.风热表证及温病的卫分证。风热表证兼有咳嗽者2.肺热咳嗽;燥热伤肺,干咳痰少,鼻咽干燥。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风热、肝火上攻,目赤肿痛。5.血热吐血之轻证,桑 叶,菊 花,菊 花,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归经:辛、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应用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因品种不同,作用各有所长:偏长疏散风热黄菊花(辛散较强)偏长平肝明目白菊花(兼有甘味)偏长清热解毒野菊花(偏于苦味),应用1.解表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2.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3.平肝治肝阳肝风眩晕,头痛,惊风4.解毒治疔疮肿毒,菊 花,桑叶、菊花比较(自己做这个小题)相同点: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应用:1.风热表证、温病的卫分证2.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3.肝热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足的视物不清不同:桑叶:润肺燥肺燥热咳嗽凉血止血多种血热出血证菊花:清热解毒热毒疮痈,蔓荆子(附表),蔓荆子,药材来源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牙痛 止痛 风湿痹痛,柴 胡,柴 胡,药材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解表退热 表证发热,少阳证 疏肝解郁 肝气郁滞 升阳举陷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外感发热 疟疾寒热,葛 根,葛 根,药材来源 豆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脾、胃经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解表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透疹 麻疹不透 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消渴证 升阳止泻 脾虚泄泻,热泻热痢,葛花:性味甘平、入胃经,解酒醒脾和胃。适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发热、烦渴、胸膈饱胀。,升 麻,兴安升麻,升麻,升 麻,药材来源 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脾、胃经功效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解表退热 外感表证 透疹 麻疹不透 清热解毒 热毒证 升阳举陷 气虚下陷,脏器下垂,崩漏下血,使用注意:1、常用剂量内是无毒的。用于透疹解毒时,采用 生升麻;用于升举阳气时,采用炙升麻。2、由于本品升散力强,凡阴虚火旺、麻疹已见 点、肝阳上亢及气逆不降者不宜使用。,升 麻,柴胡 升麻 葛根,共同点:发表退热,升阳举陷,用于外感发热及清阳下陷之证。差 异:柴胡退热作用最佳,尤善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麻退热作用最弱,在发表退热剂中仅作辅助药用。葛根主解肌表之热,多用于表实而有项背强痛之症。就升阳作用而言,柴胡、升麻功佳。就透疹作用而言,柴胡无,升麻、葛根常同用治麻疹透发不畅。,不同点:柴胡疏肝解郁,截疟,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又治疟疾寒热。升麻清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治齿龈肿痛,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葛根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生津止渴,止泻止痢,治津伤口渴,消渴及湿热泻痢,脾虚泄泻。,淡豆豉(附表),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Merr.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1.疏散表邪外感风热表证。2.宣透郁热配栀子(栀子豉汤)治胸中烦闷,懊恼不眠,以透散胸中郁热。大豆黄卷:黑大豆发芽而成。长于清利湿热,兼可发汗解表。多用于暑湿,湿温初起兼表证者。,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