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空调机组箱体隔声、风量耗功率、供热性能、变形率、漏风量、热桥因子、噪声测试方法.docx
附录A(资料性)机组箱体隔声性能测试方法A.1测试参数箱体隔声性能可分别用有箱体和移除箱体后,在人工声源辐射声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同一测试面上测得的125Hz8000Hz内7个倍频带的能量平均声压级降低量(插入损失OP)来表示。A.2测试装置和仪表A.2.1可采用模拟箱体进行测试,模拟箱体示意图见图A.1,箱体结构可按以下规定制作:a)箱体外部尺寸的面和宽宜为0.9m1.4m、外总表面积宜为IOm?30n?;b)箱体至少由两段组装而成;每段应预留可进入内部的检查门,检查门的净尺寸不宜小于600mm×400mm,并需做好检查门与箱体的密封。标引序号说明:1模拟箱体;2检查门。图A.1模拟箱体示意图A.2.2箱体按机组制造厂家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不同的结构类型或组装方法不宜包含在一个箱体内。A.2.3宜采用能够防止被测箱体产生共振的声源,声源在各倍频带的声压级比背景噪声对应倍频带的声压级和预估的被测箱体对应倍频带声压级之和大IOdB。A.2.4测试用仪表应满足表10的要求。A.3测试方法A.3.1测试环境可选择一个合格的半消声室或者平坦的户外区域,被测箱体安装在地面上,如果测试附近有其他反射面,可按GBZT3767-2016中附录A确定环境修正值,修正测试环境与理想条件之间的偏差。A.3.2在户外区域,宜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象条件,减少背景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及注不利气象条件对声传播的影响。A.3.3测试面是一个与被测箱体各面平行的六面体(5个测试面,不含地面),包围被测箱体,且终止于反射面。可按GB/T3767-2016中附录C规定的方法布置测试面上的传声器,测点布置位置示例图见图A.2,测点坐标见表A.1。标引序号说明:1被测箱体;2测点;3测试面。图A.2箱体隔声性能测试面及测点位置示意图表A.1传声器测点坐标单位为米测点XYZ测点XYZPl0A/2+I(C+l)2P8-(B2÷1)0C+1P2-(B2+1)(A2+l)2(C+l)2P9-(B2+1)-(A2+1)C+1P3-(B2+1)-(A2+1)2(C+l)2PIOB/2+1-(A2+1)C+1P40-(A2+1)(C+l)2PllB/2+10C+1P5B/2+1(A2+l)2(C+l)2P12B/2+1A/2+1C+1P6B/2+1-(A2+1)2(C+l)2P130(A2+l)2C+1P7-(B2+1)A/2+IC+1P140-(A2+1)2C+1注:被测箱体尺寸为A(m)XB(m)XC(m),A.3.4有被测箱体测试时,将人工声源分别放置在被测箱体内部的两个位置,声源距箱体任一内表面(除底面外)的距离不小于被测箱体最小内部尺寸的0.2倍。移除被测箱体测试时,将人工声源放置在原被测箱体所在地面的中心,只需测试一个位置。A.4测试步骤AAl将声源放在被测箱体内第1个位置,按A.3.3中规定的位置放置传声器。分别测试125Hz8000Hz内7个倍频带的声压级,计算每个倍频带的测试面的能量平均声压级I/'A.4.2移动声源至被测箱体内笫2个位置,在相同测试位置,测试并计算每个倍频带的测试面的能量平均声压级5”。A.4.3对每个倍频带的每个声源位置的能量平均声压级,按公式(A.1)进行背景噪声修正:1.p=IOIgIO1J-IOl1(A.1)式中:Tpi声源位于,处时,修正后的测试面能量平均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q般声源位于i处时,测得的测试面能量平均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可,声源位于i处时,测得的背景噪声测试面能量平均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两个声源的位置序号。A.4.4有被测箱体时,人工声源在测试面的每个倍频带的平均声压级,通过两个测试值的算数平均值计算得到,按公式(A.2)进行计算:E1(-E-E21.P+LpJ(A.2)式中:/有被测箱体时,人工声源在测试面的每个倍频带的平均声压级,单位为分贝(JB)oA.4.5移走被测箱体,将人工声源放置在原被测箱体所在地面的投影中心(或被测箱体与地面接触面的中心),测试传声器位置与A.4.1保持一致。分别测试125Hz8000Hz内7个倍频带的声压级,计算无被测箱体时,每个倍频带的测试面的能量平均声压级7°A.4.6对能量平均声压级Z/按式(A.1)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无被测箱体时,人工声源在测试面的每个倍频带的平均声压级A.4.7每个倍频带的插入损失,可按公式(A.3)进行计算:Dw(A.3)式中:DP每个倍频带的插入损失,单位为分贝(dB);无被测箱体时,人工声源在测试面的每个倍频带的平均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o(规范性)机组风量、风压、输入功率和单位风量耗功率测试方法8.1 测试装置和仪表8.1.1 空气动力性能测试装置由风量测试仪表、温度测试仪、压力测试仪表和连接管道等组成。8.1.2 测试装置分为A类和B类,均可用于空气动力性能测试。8.1.3 A类测试装置应由满足GB"1236-2017中图42d)要求的出口风室组成,示意图见图B.lo出风口所连直管段的最小长度为2.5Os进风口所连直管段的最小长度为OS其中&为风口的当量直径。对于矩形风口,Q=匹而,A和8分别为矩形风口的长和宽,风室中安装的喷嘴应满足GB/T1236-2017中笫22章的要求,试验时,喷嘴的喉口速度范围应为15ms35ms°标引序号说明:1被测机组;2静压测孔;3一喷嘴前穿孔板;4喷嘴前后静压测孔;5喷嘴后穿孔板;6箱体;7辅助风机;8流量喷嘴;De风口的当量直径。B.1.4B类测试装置应由满足GB/T1236-2017中图42c)要求的风道组成,示意图见图B.2。各风口所连直管段的要求同B.1.3。测试使用的皮托管应满足GB"1236-2017中第25章的要求。使用B类测试装置测试动压时,测点应在同一截面上,皮托管应垂直管壁,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轴线平行,测点布置见图B.3。每个直径上应布置8个点,与风道内壁一侧的距离应在表B.1给出的极限值之内。标引序号说明:1被测机组;2静压测孔;3整流栅;4皮托管及动压测孔;5节流装置;Dc风口的当量直径。图B.2B类测试装置示意图标引序号说明:1风管;2测点;D风管直径,mmO图B.3用皮托管测试的测点的位置示意图表B.1用皮托管测试的测点位置测点序号距离内壁的距离测点序号距离内壁的距离10.02ID±0.0()06D50.665D±0.(X)5D20.117D+0.0035D60.816D±0.005D30.184D±0.005D70.883D±0.0035D40.345D±0.005D80.979D±0.0006D8.1.5 静压测孔应满足如下要求:a)在静压测试截面的管壁上,分别将相互成90°分布的4个静压测孔的取压接口连接成静压环;b)静压测孔直径应为Imm3mm,孔边应为直角且无毛刺,取压接口管的内径不应小于静压孔直径的两倍,结构应符合GB/T1236-2017中第7章的规定。8.1.6 进行多出风口机组的风量测试时,可将多出风口合并在一起进行测试,也可单独测试每个出风口的风量后汇总求和;静压测试时,应按图B.4所示方式连接。当机组多个风口由同一个法兰构成一个大的出风口时,应按单出风口机组测试。a)俯视图2b)1-1静压环剖面图标引序号说明:1剖面位置;2静压测孔;3被测机组;4静压环。图B.4多出风口机组静压测试段示意图B.1.7测试用仪表应满足表10的要求。8.2 测试条件8.2.1 应在7.2规定的测试工况要求下进行测试。8.2.2 测试机组应为由功能段组成的整体机组,至少包括有风机、过渡和换热段。8.3 测试要求8.3.1 使用多个进风口机组测试时,应关闭所有旁通的风阀,只开启流经各机组功能段的进风阀,并置于全开位置。8.3.2 对于带空气空气热回收装置的机组,风量测试时应只开启测试侧通路。8.3.3 机组出口静压环读值与机组进口静压环读值之差为对应风量的机外静压。8.3.4 机组风机段出口静压环读值与风机段进口静压环读值之差为对应风量的机组全静压。8.3.5 机组出口空气全压(静压环读值与空气动压之和)与机组进口空气全压(静压环读值与空气动压之和)之差为对应风量的机组全压。8.3.6 应在风机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调整辅助风机功率或节流装置,至少进行5档风量、风压和输入功率的测试。输入功率应包括风机、电机与控制柜等驱动装置。8.4 数据整理B.4.1.1单个喷嘴的风量应按公式(B.1)和(B.2)进行计算:L = 3600C4n(B.1)2877;(B.2)式中:1.测试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C喷嘴流量系数,可参照GBZT1236-2017中表4取值;An喷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APn喷嘴前后的压差,单位为帕斯卡(Pa);Pn喷嘴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11);Ptn喷嘴前空气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B大气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Tn一一喷嘴前空气的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B.4.1.2若采用多个喷嘴测试,风量应等于各单个喷嘴测试的风量之和。B.4.2B类试验装置8.4.2.1 平均动压应按公式(B.3)进行计算:(B.3)式中:Pd平均动压,单位为帕斯卡(Pa);Pdl、Pd2、Pdn个测点的动压,单位为帕斯卡(Pa);测点个数。8.4.2.2 风量应按公式(B.4)和(B.5)进行计算:(B.4)(B.5)式中:Ad测试截面风道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Pd测试截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Ptd测试截面处空气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Td测试截面处空气的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B.5测试结果8.5.1 测试结果应换算为标准空气状态下的值。标准空气状态下的风量应按公式(B.6)进行计算:1.Q=L(B.6)式中:1.o标准空气状态下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h)O8.5.2 标准空气状态下的机外静压、机组全压和机组全静压应分别按公式(B.7)、公式(B.8)和公式(B.9)进行计算:WSo=亚组(B7)Pa1.2APtAPto=(B.8)PPtso=t(B9)P式中:"so标准空气状态下的机外静压,单位为帕斯卡(Pa);APS实际空气状态下的机外静压,单位为帕斯卡(Pa);P喷嘴处空气密度或测试截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ARo标准空气状态下的机组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Nh实际空气状态下的机组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pts0标准空气状态下的机组全静压,单位为帕斯卡(Pa);AP(S实际空气状态下的机组全静压,单位为帕斯卡(Pa)。标准空气状态下的输入功率可按公式(B.10)进行计算:1.2N、NQ=(B.10)式中:No一标准空气状态下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W);N实际空气状态下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W)。8.5.4 应给出5档风量下机外静压、输入功率对风量的性能图表或曲线。8.5.5 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按公式(B.U)进行计算:l=U(B.11)1.O式中:L单位风量耗功率,单位为瓦小时每立方米W(11h).(规范性)机组风量、风压、输入功率和单位风量耗功率现场测试方法C.1测试仪表测试用仪表应满足表10的要求。C.2测试条件C.2.1被测机组至流量和压力测试截面之间不应漏气。C.2.2被测机组应在额定风量下测试,其波动应在"额定风量±10%"之内。C.2.3机组的测试工况点可通过系统风阀调节,但不应干扰测试段的气流流动。C.2.4测试时被测机组进风温度应为535。C.3测试要求C.3.1风量C.3.1.1测试截面应位于机组进口或出口直管段上,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两倍以上管径。C.3.1.2矩形截面的测点可按图C.1和表C.1的要求进行布置:a)当矩形截面长短之比小于1.5时,截面上应至少布置25个点(5条纵线,每个纵线上5个点);b)当矩形截面长短之比不小于1.5时,截面上应至少布置30个点(6条纵线,每个纵线上5个点)。0.074L0.288L0.5L0.712L0.926LL标引序号说明:1矩形风管;2测点;1.、H矩形截面宽、高;图C.1矩形风管有25个测点时的布置示意图表C.1矩形截面测点位置纵线数测点编号测点到管壁的距离(矩形截面宽L或高”的倍数)510.07420.28830.50040.71250.926610.06120.23530.43740.56350.76560.939710.05320.20330.36640.50050.63460.79770.947C.3.1.3圆形截面测点可按图C.2和表C.2的要求进行布置。标引序号说明:1静压测孔;2圆形风管;3测点;I圆形截面半径。图C.2圆形风管有3个圆环时的测点布置示意图表C.2圆形截面测点布置测点编号风管直径(mm)/圆环个数2OO3200<4004400<7005>700/6测点到管壁的距离(圆形半径!的倍数)I0.100.100.050.0520.300.200.200.1530.600.400.300.2541.400.700.500.3551.701.300.700.5061.901.601300.707/1.801.501.308/1.901.701.509Z/1.801.6510/1.951.7511/1.8512/1.95C.3.L4测试所选截面上各点的速度可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当动压值小于IOPa时,可采用其他仪表(如热电风速仪)等。每个测点应至少重庭进行三次,取平均值。C.3.2静压C.3.2.1机组进口和出口静压应选择靠近机组接管处直接测试。C.3.2.2采用压力测孔测试静压,测孔应相互垂直,内表面应光滑。如是矩形截面,测孔应在侧壁的中心。C.3.2.3用皮托管和压力计测试截面上的静压,每个测点应至少重复进行三次,取平均值。C.3.3功率用功率计直接测试机组的输入功率,应包括风机、电机与控制柜等驱动装置。C.4数据整理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计算测试结果。(规范性)机组供冷量、供热量、供冷能效比和供热性能系数测试方法D.1测试装置和仪表D.1.1测试装置由风路系统和水路系统(或蒸汽系统)两部分组成,应采用图D.1或图D.2所示的测试装置进行测试。标引序号说明:1测试环境间;2空气取样装置;3被试机组;4静压环;5混合器;6均流器;7风量测试装置;8辅助风机;9测试环境间空气预处理机组;10水测试系统;H一蒸汽测试系统;Ig.Ih冷水供、回水管;上、Fh热水供、回水管;ZhgsZhh一蒸汽供、回水管。图D.1房间空气始差法测试装置示意图标引序号说明:1系统风机;2空气预处理机组;3风阀;4混合器;5均流器;6空气取样装置;7静压环;8被试机组;9风量测试装置;10水测试系统;H一蒸汽测试系统;lg.Ih冷水供、回水管;上、Fh热水供、回水管;ZhgsZhh蒸汽供、回水管。图D.2风管环路式空气熔差法测试装置示意图D.1.2风路系统应符合如下规定:a)空气预处理机组应包括加热、加湿、冷却、去湿、空气混合、均流、空气输送等空气处理功能;b)测试段应密封和隔热,漏风量不大于过机组额定风量的1%,漏热量不大于空气侧换热量的2%;c)在空气取样装置前,宜设混合器和均流器,混合器应符合GB/T37292的有关规定,均流器可采用金属网或多孔穿孔板;d)风路系统中应有风量、干湿球温度以及空气压力的测试装置;e)风量可用空气流量喷嘴测试,测试装置应满足B.1.3的要求:f)被测机组进、出口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应采用取样装置测试,其装置应符合GB/T37292的有关规定;g)多出风口机组的连接可参照附录B的要求,多进风口机组只开启主进风口,其余进风口全部封闭,使之不漏气、不漏热。D.1.3水路测试系统应能进行水量、水温及水压降的测试,测试装置应符合GB/T14296的有关规定。D.1.4蒸汽测试系统应能进行蒸汽的压力、温度、凝结水量和凝结水温度的测试,测试装置应符合GB/T14296的有关规定。D.1.5测试用仪表应满足表10的要求。D.2测试条件应按7.2规定的测试工况或机组标称的名义工况进行测试。D.3测试要求D.3.1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机组风量、风压、空气和水(或蒸汽)参数满足所需工况要求,至少稳定15min后开始测试。每隔5min读一次数,连续测试3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D.3.2应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换热量,一种方法以空气侧的测试值来计算换热量,另一种方法以水侧(或蒸汽侧)的测试值来计算换热量,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热平衡偏差不应大于±5%,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机组换热量。D.3.3测试需要记录的项目应包括:a)日期;b)测试者:c)制造厂:d)机组型号;e)冷热介质名称;f)盘管型号、规格、尺寸和结构图;g)盘管段型号、规格和布置图;h)风机段型号、规格和布置图;i)其他各参与测试的机组功能段的型号、规格和布置图;j)大气压力;k)进入被测机组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1)离开被测机组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m)进入空气流量喷嘴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全压;n)喷嘴前后的静压差或喷嘴出口处的动压;o)使用的喷嘴数量和直径;P)被测机组进口的静压;q)被测机组出口的静压;r)被测机组进口和出口的风管尺寸;s)被测机组的进水温度;t)被测机组的出水温度;u)被测机组水压力降;V)被测机组水流量;W)被测机组进口蒸汽压力与温度:X)被测机组凝结水禽开时温度;y)被测机组凝结水量;z)被测机组蒸汽压力降:aa)被测机组输入功率、电压、电流、频率。D.4数据整理D.4.1盘管介质侧换热量D.4.1.1盘管水侧换热量应按公式(D.1)进行计算:禽二%f(D.1)QCW盘管水侧换热量,单位为千瓦(kW);WW水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Cpw水的定压比热,单位为干焦每千克开尔文kJ(kgK),可取4.18kJ(kgK);tw水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tW2水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D.4.1.2盘管蒸汽侧换热量应按公式(D.2)进行计算:2z=%('v-/丫2)(D.2)式中:Gcz盘管蒸汽侧换热量,单位为千瓦(kW);WZ蒸汽凝结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Ivi蒸汽进口焙值,单位为干焦每千克(kJ/kg);Ivi蒸汽出口烙值,单位为干焦每千克(kJ/kg)。D.4.2机组供冷量D.4.2.1风侧供冷量应按公式(D.3)进行计算:QC=/-M3)式中:QaC风侧供冷量,单位为千瓦(kW);1.机组实际工况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h),可按公式(B.1)进行计算;Pn喷嘴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n);dn喷嘴处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空气);Zi被测机组进口空气的焰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J/kg干空气);2被测机组出口空气的焰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J/kg干空气);M被测机组出口空气湿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M被测机组进出口空气含湿量差,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空气)。D.4.2.2风侧显热供冷量应按公式(D.4)进行计算:Q"=360O+)G"&-J(D4)式中:QaSC机组风侧显热供冷量,单位为千瓦(kW);h被测机组进口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t2被测机组出口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pa空气的定压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卡尔文kJ(kgK)0D.4.2.3水侧供冷量应按公式(D.5)进行计算:Qwc=WWCw(Q2一勒)一N(D.5)式中:RVC机组水侧供冷量,单位为千瓦(kW):N一被测机组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oD.4.2.4测试得出的空气侧和水侧供冷量的偏差应在±5%以内。D.4.2.5机组供冷量应按公式(D.6)计算:Qc=QaC;Q'、c(D.6)式中:Qc机组供冷量,单位为千瓦(kV)oD.4.3机组供热量D.4.3.1空气侧供热量应按公式(D.7)计算:Qah=)Cp(.F)(D.7)式中:Qah空气侧供热量,单位为千瓦(kW)oD.4.3.2水侧供热量应按公式(D.8)计算:QWh=WWg-42)+N(D.8)式中:QWh机组水侧供热量,单位为千瓦(kW)oD.4.3.3蒸汽侧供热量应按公式(D.9)计算:0zh=%"i2)+N(D.9)式中:Qzh蒸汽侧供热量,单位为千瓦(kW)oD.4.3.4测试得出的空气侧和介质侧供热量的偏差应在±5%以内。D.4.3.5机组供热量应按公式(D.10)进行计算:Qh一处;0.(D.10)式中:Gh机组供热量,单位为千瓦(kW):Qjh机组介质侧供热量,单位为千瓦(kW),用水加热时等于。wh,用蒸汽加热时等于0Zh。D.4.4机组供冷能效比与供热性能系数供冷能效比与供热性能系数应按公式(D.ll)(D.14)进行计算:EERAHU_ : ÷ Pvma一 N + N, .C0°AHU_ Qh +'N+ N7(D.12)N=即WW(D.13)7(D.14)JPt2-PJxL3600式中:EERAHU供冷能效比,单位为瓦每瓦(W/W);CoPAHU供热性能系数,单位为瓦每瓦(W/W);Pvma供冷或供热时输送空气的能力,单位为瓦(W);NZ供冷或供热时机组水阻力折算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W):邸供冷或供热时机组的水阻力或蒸汽侧进口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Ww供冷或供热时机组的水流量或蒸汽凝结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7水泵或蒸汽输送装置的总效率,取值0.75;Pll机组进口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Pa机组出口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D.4.5除湿量与加湿量除湿量/加湿量应按公式(D15)进行计算:LPn1+4|4 -囚(D.15)式中:Da冷却段除湿量或喷水段加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小被测机组进口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空气);d2被测机组出口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空气)。D.4.6喷水段的空气热交换效率喷水段的空气热交换效率应按公式(D16)进行计算:(D.16)1G一心=-th式中:一一喷水段的空气热交换效率;rs2机组出口空气湿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rs机组进口空气湿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资料性)机组供冷量、供热量、供冷能效比和供热性能系数现场测试方法E.1测试仪表测试用仪表可按表10的要求选用,宜具有自动采集和存储功能。E.2测试条件E.2.1机组空气进、出口至测试截面之间无漏热、漏气。E.2.2进行冷却性能测试时,宜满足以下条件:a)空气进口干球温度为23C35C,波动不超过土1;湿球温度为13°C28°C,波动不超过土0.5C;风量在标称值附近,波动不超过±10%;b)采用冷却盘管供冷时,进水温度为4°C12C,温度波动不超过±0.2;冷水温升大于2.5C;水量波动不超过±2%;c)采用喷水段供冷时,进水温度为4C12°C,温度波动不超过±0.2°C,喷水压力波动不超过5kPa:d)电压波动不超过±10%。E.2.3加热性能测试时,宜满足以下条件:a)空气进口干球温度为-10C15°C,波动不超过±1;风量在标称值附近,波动不超过±10%;b)采用热水盘管加热时,进水温度为45°C90C,温度波动不超过土0.7;热水温降大于2.5C;水量波动不超过±2%;c)采用蒸汽盘管加热时,蒸汽供汽压力为14kPa700kPa,压力波动不超过3kPa;d)电压波动不超过±10%。E.3测试要求E.3.1机组进口空气状态参数测试截面宜选择在靠近盘管或喷水段的截面上。E.3.2在被测机组的进风参数和介质参数达到测试工况要求的稳定状态15min后,同时测试空气的温、湿度参数与介质侧参数,每隔Iomin读数一次,连续测试30min,取平均值作为测试值。E.3.3风量、静压和输入功率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E.3.4空气温、湿度参数可按下列要求进行测试:a)当测试截面在盘管前、后或喷水段前、后时,在距离盘管或喷水段200mm的截面上布点。可将该截面平均分为69个等面积的小矩形,在各小矩形中心测试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取其平均值作为空气进口状态值;b)当测试截面是在被测机组进出风管上时,可采用空气取样或截面上平均布点的方式测试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c)当进风为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时,可只在进风口附近单点测试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E.3.5水侧参数可按下列要求进行测试:a)测试冷水盘管冷却性能时,至少测试冷冻水进、出水温度和水量;b)测试喷水段冷却性能时,至少测试喷嘴前进口水压、回水量、冷冻水供水温度、出水温度:c)测试热水盘管加热性能时,至少测试热水进、出水温度和水量:d)测试蒸汽盘管加热性能时,至少测试进口蒸汽压力、进口蒸汽温度、凝结水量和凝结水温。E.4数据整理E.4.1现场测试结果与使用机组盘管小样测试得出的传热系数公式计算的实际工况下的结果,按公式(E.1)进行校验,两者之间的偏差在±15%以内。Q-Q兰xlOO%15%(E.1)Q式中:Q使用机组盘管小样测试得出的传热系数公式,计算的实际工况下的盘管供冷量或供热量,单位为千瓦(kW),可按GB"14296的规定进行盘管小样制作及测试;Qj现场测试的盘管介质侧换热量,单位为千瓦(kW)oE.4.2当按公式(E.1)校验合格及空气动力性能测试合格时,机组供冷量可按传热系数公式计算所得的标称工况下盘管供冷量与空气动力性能测试所得的输入功率之差计算得到,机组供冷能效比可按机组供冷量计算值、水阻和空气动力性能的实测结果计算得到。E.4.3当按公式(E.1)校验合格及空气动力性能测试合格时,机组供热量可按传热系数公式计算所得的标称工况下盘管供热量与空气动力性能测试所得的输入功率之和计算得到,机组供热性能系数可按机组供热量计算值、水阻和空气动力性能的实测结果计算得到。附录F(规范性)机组箱体变形率测试方法F.I测试装置和仪表F.1.1被测机组箱体底座应水平放置且牢固,机组箱体上所有的风口应用堵板封堵并用密封材料封堵,防止漏风,在堵板中央应预留测试孔,用于安装加压进气管连接口,在堵板的右上角预留孔径为Imm3mm的测孔,用于安装箱体内静压测试连接口。F.1.2测试装置由加压装置、静压测试装置、大量程百分表组成,示意图见图El。b)负压装置标引序号说明:1堵板;2加压装置;3连接风管;4一被测机组箱体;5静压测试接口;6变形量最大面板;7测点;形变所在面板最长边。图F.1箱体变形测试装置及测点示意图F.1.3测试用仪表应满足表10的要求。F.2测试条件仅在正压下工作的机组,按正压IooOPa测试;仅在负压下工作的机组,按负压IOoOPa测试:既有正压又有负压下工作的机组,按正压IOoOPa和负压IoooPa分别测试,取两次测试的较大值为箱体变形率。F.3测试要求F.3.1可采用试测法确定最大的面板变形率所在面板,该面板的变形率为箱体变形率。F.3.2面板变形率应按如下方法测试:在面板上选取发生最大变形量的位置为测点(可用试测法);固定百分表的支架,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使百分表的指针正对测点,调节百分表,使其指针的尖端与箱体面板接触,并记录此时百分表的读值h;启动加压装置,向箱体内加压,并通过静压测试装置测试箱体内静压值,当箱体内静压为规定值时,保持Imin后,读取百分表的读值h2;面板的变形量为=h2-%,重复三次,取最大值,如图F.2所示;面板变形率为面板最大变形量与其长边边长之比。VrrZr一I七一二a)正压测试b)负压测试标引序号说明:面板的变形量。图E2箱体变形量示意图(规范性)机组箱体单位面积漏风量测试方法G.1测试装置和仪表G.1.1漏风量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Gl,仅有负压段的机组应按图G.la)进行负压测试,仅有正压段的机组应按图G.lb)进行正压测试,既有正压段又有负压段的机组可按图G.lb)进行正压测试,也可按图G.lc)对正压段与负压段分开测试。c)正压段与负压段分开测试标引序号说明:1打压风机;2风量测试装置;3静压测试装置;4进口盲板;5被测机组正压段;6用于封堵正负压段之间的盲板;7被测机组负压段。图G.1漏风量测试装置示意图G.1.2测试装置中的风管和部件应密封,静压测试装置、风量测试装置应符合附录B或附录C的规定。G.1.3测试用仪表应满足表10的要求。G.2测试条件G.2.1箱体单位面积漏风量测试应在箱体变形率测试通过后进行,且测试环境温度应为5C35。G.2.2测试压力的选择应根据机组中风机的位置确定:仅有负压段的机组,按标准空气状态负压400Pa测试;仅有正压段的机组,按标准空气状态正压70OPa测试;既有正压段又有负压段的机组,可按标准空气状态正压700Pa测试或负压段按标准空气状态负压400Pa、正压段按标准空气状态正压700Pa测试。G.2.3实际空气状态下的测试压力应按公式(G.1)进行计算:(G.1)s1.2式中:Ps实际空气状态下的测试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XPO一标准空气状态下的测试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为正压400Pa或负压400Pa:PS实际空气状态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11).G.3测试要求G.3.1对于仅有负压段的机组,将机组所有风口密闭,任选一风口连接测试风管,风口至风量测试装置应严密,不应有漏气,调节机组内静压达到测试压力,用风量测试装置测得的风量即为机组的箱体漏风量。G.3.2对于仅有正压段的机组,将机组所有风口密闭,任选一风口连接测试风管,风口至风量测试装置应严密,不应有漏气,调节机组内静压达到测试压力,用风量测试装置测得的风量即为机组的箱体漏风量。G.3.3对于既有正压段又有负压段的机组,按正压测试时,将机组所有风口密闭,任选一风口连接测试风管,风口至风量测试装置应严密,不应有漏气,调节机组内静压达到测试压力,用风量测试装置测得的风量,即为机组的箱体漏风量;按正压段与负压段分别测试时,应在正压段与负压段的转换处用盲板隔开,负压段按G.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正压段按G.3.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机组的箱体漏风量为正压段和负压段分别测试的漏风量之和。G.4数据整理机组的箱体单位面积漏风量应按公式(G.2)进行计算:a二"(G.2)A式中:a箱体单位面积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平方米(hm2);1.SO箱体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h);A箱体外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n?)。(规范性)机组过滤器旁通泄漏率测试方法H.1测试装置和仪表H.1.1可采用实际组合式空调机组或仅安装过滤器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箱体进行测试。将过滤器取走并用相同尺寸的盲板替代,盲板应能够正好使过滤器所在的区域密封,且与框架的连接不应被覆盖;盲板的紧固方式应与过滤器的紧固方式一致,且紧固件对连接密封不应有影响。H.1.2对位于风机下游的过滤器进行旁通泄漏率测试时,测试装置应按图H.1所示第一步和第二步连接,过滤段的进口密封,出口应打开。标引序号说明:1打压风机;2风量测试装置;3静压测试装置;4进口盲板;5过滤器上游箱体;6过滤器用盲板代替;7过滤器下游箱体。a)第一步测试装置连接方式57标引序号说明:1打压风机;2风量测试装置;3静压测试装置;4进口盲板;5过滤器上游箱体;6过滤器用盲板代替;7过滤器下游箱体;8用盲板对过滤器框架和过滤器的整个迎风面前部予以封堵。b)第二步测试装置连接方式图H.1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