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华工科技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docx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华工科技为例摘要:在2007年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对企业利润造成严重阻碍,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研发的热情和积极性。基于新的会计准则,制定了对研发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资得以增加,不仅如此也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同时,部分企业出现了对于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滥用的问题,通过新的会计处理方式对盈余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盈余管理的程度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对市场经济的稳定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华工科技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归纳总结了相应的抑制措施与建议。关键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盈余管理;华工科技TheImpactofR&DExpenditureAccountingTreatmentontheCompany,sEarningsManagementTakeHuagongTechnologyasanexampleAbstract:Before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promulgatedbytheMinistryofFinanceintheGreatHallofthePeoplein2007,R&Dexpenditureswerefullyexpensed,whichcausedseriousobstaclestocorporateprofitsandaffectedtheenthusiasmandenthusiasmofcorporatemanagersforR&D,Basedon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theaccountingtreatmentmethodforconditionalcapitalizationofR&Dexpenditureshasbeenformulated,whichenablescompaniestoincreasetheirinvestmentinR&D,andnotonlythis,butalsoenablescompaniestoincreasetheiroperatingprofitstoacertainextent.Atthesametime,however,somecompanieshaveabused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anddealtwithissuesrelatedto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newaccountingtreatments.Excessiveearningsmanagementwillaffectinvestors'decision-makingtoacertainextent,andseverecaseswillaffectthestabilityofthemarketeconomy.Therefore,thisarticleselectsHuagongTechnologyastheresearchobject,studiesthisissueindepth,andsummarizesthecorrespondingsuppressionmeasuresandsuggestions.Keywords:R&Dspending;Accountingtreatment;Earningsmanagement;HuagongTechnology1 引言11. 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 3研究方法21. 3.1盈余管理的经验识别法22. 3.2文献研究法23. 相关文献回顾22. 1相关文献22. 2文献述评33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案例研究43.1华工科技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总体情况简介43.1.1华工科技的经营情况43.1.2华工科技的研发支出投入情况43.2华工科技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51.1.1 1未正确区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51.1.2 对相关无形资产延长摊销年限61.1.3 没有按准则要求列示研发支出各费用项目构成63.3华工科技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揭示的问题71. 3.1新会计准则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仍然存在缺陷.72. 3.2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可能成为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83. 3.3注册会计师对研发支出的审计质量缺少高度重视94名吉木口1941名吉94.2建议104.2.1进一步完善研发支出会计准则101.1.1 2.2制定强制性规定H4.2.3 加强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审计H4.2.4 加大对过度盈余管理的处罚力度11参考文献131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我国于2007年所制定的新的会计准则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并修改了对企业的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的方式,在这一方式中企业应当资本化与相应条件相符的研发支出。企业为了能够在行业中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依靠的就是不断的研发与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如此,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企业的研发支出正在逐渐增加,研发支出在企业中逐渐实现了常态化与制度化。在2007年会计准则改革之前,企业很难在早期增加研发支出的同时维持企业利润水平不变,所以很多企业不敢过多投入研发支出。但是,会计准则的修订将研发支出分为了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研发支出降低企业当期利润的问题,也刺激了我国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大量研发投入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更为积极。盈余管理所指的是经由会计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其其进行研读,在不违法的基础上,通过包括会计手段在内的多种方式适当的改变企业的财务报告,对会计收益信息进行适当调整与控制,从而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一定的误导,使其错误理解公司业绩,尽可能为企业赢得最大的利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没有严格划分费用化和资本化的界限,大多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划分,导致很多企业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调整,通过资本化研发支出的方式开展盈余管理。同时,因为会计准则的规定不明确,企业对研究与开发具体的财务信息披露并不完整,使得企业可操作空间更大。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值得深究探讨。华工科技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为了能够在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利益,盈余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华工科技为例,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这一领域的而研究与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1.2 研究意义受2020年出现的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中美间的贸易战所产生的严重的经济冲击,导致我国的经济有所下滑,市场环境变得越发恶劣,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越发增大。然而假如想要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只有不断的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才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部分企业出于在提高研发领域的支出的同时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的目的,会通过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然而相对而言,我国在这一领域所进行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层面来说,能够较好的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丰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论参考。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针对企业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问题实施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1.3 研究方法1.3.1 盈余管理的经验识别法通过对比并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盈余管理经验识别法的主要对象,进而从财务数据中判断公司是否在进行盈余管理。本研究以华工科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盈余管理经验识别法,判断该公司是否在处理研发支出时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1.3.2 文献研究法基于国际相关学者所创造出的研究成果,总结并梳理盈余管理以及研发支出领域的相关文章。对先行者们的经验加以借鉴,进而获得了进行本次的研究的思路与角度。2相关文献回顾2.1 相关文献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始重视在研发支出领域方面的投资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正是如此,国际相关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更深程度的研究。1.ee(2019)W认为,研发支出费用化会计处理是研发支出的重要应用,在他的研究中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正是如此Lee指出费用化会计处理的方式更加适合处理研发支出。国外相关领域的学者Mazzi(2019)提出,假如企业对通过费用化会计处理的方式处理全部的企业的研发支出的情况下,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打击管理者研发的热情和积极性,企业也会为了加强盈余管理而适当削减研发支出。Kalantonis(2020)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能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使企业的研发支出得以增加,同时可以保证市场信号传导机制的稳定性。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刘万丽(2017)对中青宝这一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企业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时使用的主要依据,企业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化处理或费用化处理的影响,同时假如全部实施费用化会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然而增加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则会相应增加企业当期利润,这对研发支出金额巨大的上市公司影响尤其显著。盈余管理的基础是遵守相应的会计准则,企业经由调整并控制财务数据信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刘圻(2021)研究表示,盈余管理是企业治理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衡量企业管理层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粉饰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标准,然而,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会受到盈余管理行为的严重影响,从而会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影响,甚至会对企业的价值造成影响。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余洋洋(2020)网所进行的研究指出,企业盈余管理情况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直接相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要想加快企业的发展,必须积极做好企业盈余管理,防止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的出现,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王强(2019)等人研究发现,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盈余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减少资金利润的损失,解决财务危机,还能够通过盈余管理规避一些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将有利于企业的信息传递给外界,服务于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近些年间,国际相关学者从未间断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国外相关领域的学者OSWald(2007)【的研究指出,通过开展适当的盈余管理工作,不难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市场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所帮助。这种会计处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自己的经营业绩,避免企业为了盈利而削弱研发费用的错误做法。Schipper(1989)【提出关于盈余管理的新含义,财务人员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判断哪种会计政策可以将企业自身价值放大,随后借此会计政策并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Healy和Wahlen(1999)网认为,在不超过会计政策所规定范围,管理人员所选择的可操控因素主要为会计政策,并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化的自身与整体价值的行为可以被称为盈余管理。国内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是最近几年逐步深入的。张娟(2020)“°】研究后认为,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会对市场造成恶劣的影响,这样的行为不会使公司的实际利润发生改变。何嘉琪(2018)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无法脱离法律的约束而单独存在。在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会计准则中授予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权利来实现操控,必须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盈余管理的相关手段,不然会使这一行为无异于会计造假行为。刘一麟(2020)1研究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价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盈余管理经验识别通过对多家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经验识别,发现资产总额、应计项目占总资产比例、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的比率、等多种财务指标可以为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存在盈余操纵行为提供帮助。2.2 文献述评经由阅读大量的与盈余管理以及会计处理相关的文献,可知,大部分国际相关领域的学者都在开展盈余管理与研发支出种类方面的研究,然而在这些相关研究中有关于盈余管理以及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研究的数量较少。以修订之后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相关领域的学者将研发活动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即:开发阶段与研究阶段,对研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划分。除此之外,部分学者还研究了盈余管理与研发支出间存在的关系。目前各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研发支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选择的方式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关来说还较少,而不同的会计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大,而且为了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对完善盈余管理,选择更优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会计方式对盈余管理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方式以及盈余管理方式等国内外学者间始终存在着一些争议。通过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的几种方式对比,能够发现各方法的优缺点,而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则是研究支出有条件资本化。此外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盈余管理的方式,使得盈余管理的过程更加严谨与完善。3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案例研究3.1 华工科技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总体情况简介3.1.1 华工科技的经营情况华工科技不仅是国家级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同行业中的标杆。1999年,华工科技成立,第二年就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是一家具有高校背景,主要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在我国市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华工科技以创新研发活动为基础,每年都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活动之中,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研究智能制造中的关键产品。目前,华工科技旗下有多家企业,其产品涉及范围也较为广泛。通过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华工科技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124U3.1.2 华工科技的研发支出投入情况长期以来,华工科技致力于创新研发活动,同时因此创造出了宽容失败、开拓进取的积极的创新环境,不但能够吸引到大量的优秀的研究人才,企业内部也大力培养和扶植技术人员,目前,企业已有I(XX)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在公司总人数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华工科技有着较为优秀的研发环境,有着多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实验室等作为依托,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在技术层面展开了深入的、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说,华工科技在我国众多重大专项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并逐渐与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华工科技为了能够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进行研发创新,大约为销售收入的6%10%。2019年,华工科技投入研发费用约3.4亿,研发人员共1700人,人均研发费达20万元。表3.1华工科技研发投入情况2019年2018年变动比例研发人员数量(人)1,6921,6393.23%研发人员数量占比24.98%23.24%1.74%研发投入金额(元)333,182,853.05298,323,404.5311.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10%5.70%0.40%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元)44,137,919.7069,791,766.95-36.76%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13.25%23.39%-10.14%2020年5月9日,华工科技正式挂牌成立由多家研发中心组建而成的中央研究院,华工科技也从此开启了创新升级的新纪元。主要通过研发创新为华工科技集团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持。经由引导并管控不同子公司的研发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使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对产品研发以及公司基础在战略层面的指引进行强化,加强前瞻性研究、推动公司技术发展,为优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提供强大支撑。3.2 华工科技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3.2.1 未正确区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一般来说,会计处理中的研究阶段主要是为了开发新的产品、工艺或者配方等,开展大量的调查、实验和分析,进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技术方面的优势,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得以提升。开发阶段则是指企业在研究出新产品或者工艺之后,在正式投产之间需要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测试、生产、调整等,最后定型为标准的产品,其中包括样品的设计,各种测试工作以及试验工厂的运行等。由于这两个阶段中的区别较大,正是如此在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区分,应当费用化研发支出并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的部分之中,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则应该资本化,如果没有明确区分两者的界限,那么就很容易引起企业利润等指标的变动。在划分化工科技的研发支出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该公司的研发支出的开发阶段与研发阶段没有明确的界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研发管理方面,华工科技没有采取项目制,即没有针对每个研发项目进行清晰的界定、划分,在年报中也没有就每个项目的具体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披露,立项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审批权限等也没有明确的说明;二是在会计核算上,华工科技并没有针对每个项目的所有支出进行详细、准确的分配和归集,使其无法满足资本化条件中金额可计量的要求;三是缺少可行性评估的过程,没有定期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估,也没有针对企业尚未完成的研发项目是否能够资本化的可行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披露,对每个研发项目的进度以及其未来的发展缺少评估和披露。3.2.2 对相关无形斐产延长摊销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7条提出,在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直线法,并将其扣除。摊销无形资产的时间应当大于或等于10年。但是,华工科技的处理方式在与会计准则的规定有些差别。根据华工科技的确认原则,无形资产主要是根据寿命年限为基准来确定摊销年限,如果无形资产无法确认其寿命的话,那么就不进行摊销。华工科技于2007年变更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此项变更使企业利润增加了1,785.75万元,其中已扣减当期摊销数9.25万元,根据计算公式无形资产当期摊销数=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已摊销时间,算得2007年当年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年数大于20年,大于公司其他无形资产规定的210年摊销年限标准。在华工科技的无形资产之中,华工科技并没有披露资本化研发支出所产生的摊销无形资产的金额与年限等内容,因此无法得知具体的摊销情况。华工科技公司通过延长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摊销无形资产的年限,使每年的摊销数量有所减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当期的管理费用,虚增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有效的调控公司盈余。3.2.3 没有按准则要求列示研发支出各费用项目构成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时,应该对研究阶段的支出作费用化核算,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如果符合相关的标准,则应该对其进行资本化核算,具体分成两个明细科目来进行核算。由于企业在研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研发费用支出,假如无法使资本化条件得到满足,作为一种费用化的支出,如果满足了条件,作记资本化支出。在华工科技年报中,单独列出了研发投入明细(如表3.2),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华工科技并没有将研发支出组成部分详细地披露,对于员工工资、材料费用等都缺少必要的披露。华工科技在会计化处理研发支出的过程中,对费用化研发支出的具体数额进行刻意的模糊,在处理后可以资本化处理很多原本应当计入到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进而能够使盈余管理的过程得以实现。表3.2华工科技研发投入情况2019年2018年变动比例研发人员数量(人)1,6921,6393.23%研发人员数量占比24.98%23.24%1.74%研发投入金额(元)333,182,853.05298,323,404.5311.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10%5.70%0.40%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元)44,137,919.7069,791,766.95-36.76%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13.25%23.39%-10.14%企业财务在这方面做的较为仔细,在年报中都很难被发现。在华工科技的年报中,仅仅列出了管理费用的明细,对费用化研发支出的总费用进行了显示,却并没有对其费用明细进行披露。由此可见,华工科技在关于研发支出范围的要求方面并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正确列支费用项目,对研发支出进行调控,通过将本应该费用化处理的部分进行资本化处理,做的难以被发现,从而实现利润虚增和盈余管理的目的。3.3 华工科技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揭示的问题3.3.1 新会计准则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仍然存在缺陷从华工科技的案例可以看出,研发支出在会计处理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起到虚增的作用,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在针对这方面的处理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是否能够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的相关规定较为笼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针对研发支出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进行定量的要求。另外,很多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界限刻意进行模糊,试图钻法规的漏洞,从而让企业从中获利。比如华工科技仅在无形资产情况中以软件著作权、产品专利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分类对无形资产的原值、累积摊销和净值进行披露,然而公司却并未披露因为研发支出资本化而产生的摊销无形资产的金额以及年限。其次,由于行业的不同,其研发支出可以资本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这样就给企业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各个行业有着不提供的研发程度,一般情况下,在制造业企业中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程度较低,然而与部分生物制药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就会普遍偏高。如果新会计准则在区分研发支出时按照统一要求的话,那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根据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也是不科学的,导致无法扩大不同行业间通过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可调控余地实现盈余管理的空间。最后,在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判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因为在企业中关于研发支出是否应该资本化,或者究竟按照什么比例进行资本化等这些问题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基本上都是凭借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来展开工作。然而,由于大多数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缺少足够的经验,因此在会计处理研发支出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企业上层管理者较大的影响,同时还掺杂了大量的利益关系。同时,企业对于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披露得不够详细,太过笼统,受到人为因素控制较为明显,因此会通过这一方式来进行企业的盈余管理。3.3.2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可能成为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和更新,以前的盈余管理方法逐渐被淘汰。一直以来,很多企业都在研究并尝试在新会计准则之下使用新的盈余管理方法。特别是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科技研发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同时研发支出在企业的相关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与此同时,研发支出的水平还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成本结构以及资产情况等造成直接影响。可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与经营业绩之间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很多企业都会在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方式方面进行修改和调整,进而来操控盈余。例如,华工科技公司构成研发支出费用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涵盖了委托外部研发费用、装备调试及实验费用、设计费用、直接投入费用以及人员的人工费用等,但是在华工科技年报中,这些费用的明细却并没有被披露,年报中仅对研发支出费用总额进行笼统的披露,企业在其中可操控的空间较大。正是如此,所颁布并实施的新的会计准则,让企业能够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所拥有的选择更多。在处理研发支出的会计账务的过程中,不管是对开发阶段与研究阶段中的支出成本进行分摊,亦或是资本化研发支出,均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处理研发支出项目会计人员有着较大的自主操作空间,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质量。然而对费用化和资本化研发支出进行充分利用,可以使获得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有利条件,进而成为部分有着较大的研发支出的企业对利润进行操作的有效的方式。3.3.3 注册会计师对研发支出的审计质量缺少高度重视每个企业在年报的审计意见中,都会有注册会计师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而做出的审计意见,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查看其中是否存在舞弊的现象,或者因此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问题等。注册会计师在对华工科技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但是,因为企业关于研发支出的具体明细和资本化进度并没有进行详细披露,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对研发支出部分保有谨慎的态度,更缺少对其的高度重视,导致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首先,企业中的注册会计师并未对被审计对象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审计的严谨和准确性,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能够获得更为科学、客观的审计结果。然而,就实际状态而言,因为调整新会计准则的法律法规,会计处理研发支出的方法所产生的改变程度较大,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并没有对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这种变化加以重视,导致华工科技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并没有得以充分暴露。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华工科技的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整个行业都变得极为不景气,使得企业成本费用列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然而,在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并未更加深入的审计形成企业成本以及收入的过程等内容,因此没有彻底的审计研发支出。其次,注册会计师对研发支出的列报披露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我国新会计准则有关企业研发支出的列报披露方面并没有进行定量的规定,这就给企业了隐瞒研发支出构成和具体情况的机会,企业的管理人员极易通过这一问题会计处理研发支出。另外,我国税法有规定,高新技术类的研发支出能够享受所得税减税的优惠政策,这使得很多企业倾向于不进行研发支出的表述。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当高度重视华工科技研发支出具体披露明晰和其资本化比率的变化情况,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相关证据材料,证明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实际审计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关注不足,缺少专业的审计素养,导致其难以发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4结论和建议4.1 结论根据本文对华工科技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通过对研究指出进行资本化处理,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被虚增,然而所减少的费用化的研究支出,由虚增了企业利润。与此同时,伴随着所推出的与资本化研发支出相关的可行性政策,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信心,可以保证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投入的同时,不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影响。可以说,华工科技进行研究指出会计处理其根本目的是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资本结构进行修饰,最终实现对盈余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去进一步开拓市场、拓展经营。除此之外,华工科技公司使用会计处理研发支出的方式,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可以提高企业在短期内的偿债能力。然而假如企业所拥有的偿债能力较强,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方的关注,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以支持企业后续的经营及研发项目。我们可以认为,华工科技公司在开展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外部投资,进而为后续的融资活动提供便利。在本次研究活动中不难发现,在企业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领域的相关规定中,当前所实行的会计准则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因为行业的不同使得研发强度有所不同,但是针对研发支出界限的规定却只有一套标准,这样一来就容易使很多行业的企业钻了法规的空子,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盈余进行管理。就另一方面而言,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所做出的与资本化处理研发支出的相关规定较为模糊,缺乏必要的量化评价指标,并且对于研发支出的披露明细并没有做严格的要求,因此很多企业就会在实际经营中根据主观经验来使用上述几个条件,使企业有盈余管理的可能。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深入的分析各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并且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才能的使得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健康发展。4.2 建议4.2.1 进一步完善研发支出会计准则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需要,会计准则应当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标准,进而能够使企业经营的差异与行业的不同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具体行业、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等的不同来进行会计准则的调整,那么就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因为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的界限较大,因此在研发支出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应当针对每个行业的特性来制定适用于各行业的标准。经由细致的划分,不仅可以为资本化处理企业研发支出的过程提供更加细致的指引,同时也可以使企业通过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方式开展盈余管理的空间被缩减。同时,要对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量化规定,要求企业通过具体的数据来体现出实际研发情况和经营状况,对新的会计准则中与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相关的规定进行明确。比如,要规定企业在项目立项文件中,需要对项目成本规划进行合理的预期,从研发阶段就开始核算项目各项财务数据,设定一个比例值,如果研发支出没有达到这一数值,进行费用化处理,但如果达到了这一数值,应当重新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对能否采取资产化的处理方式进行考虑。4.2.2 制定强制性规定在新会计准则规定中,并没有对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进行强制性规定,使得研发支出披露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方面,因为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使得信息利用者对企业研发项目的资金指出、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等进行准确的判断;另一方,因为没有硬性规定,那么企业在披露时就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来选择披露的内容。因此,在会计准则中应当对企业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过程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继而使企业通过研发支出开展盈余管理的空间被缩减。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状况和企业情况制定其采用哪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能够更加客观、真实,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研发支出的实际情况,压缩企业盈余操作的空间。4.2.3 加强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审计审计企业年报时,对于企业会计处理研发支出的问题,应有由注册会计师给出具体的相关建议。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明确本身的法律责任,对那些利用法规漏洞来粉饰经营业绩的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详细披露企业研发支出的明细和过程,尤其针对那么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披露的企业要进行重点审计。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应当以内部审计协会所制定的相应的审计准则为基础,确定相应的审计指引以及审计流程,更为严格、深入的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情况,进而使专项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得到提升,使企业由于会计师的主观判断来展开盈余管理工作的情况得以减少。4.2.4 加大对过度盈余管理的处罚力度除了要加强审计力度以外,监管部门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针对企业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加以抑制。因为盈余管理并不算做是违法行为,因此,企业在轻微程度上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是被允许,但若是过度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会造成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损失。所以,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这种过度盈余管理现象的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但是同时,针对那些积极进行信息披露的企业也应当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信息透明规范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使企业可以逐渐成为其他公司进行学习的榜样以及同行业内的标杆企业。1 参考文献2 1.eeN.R&Daccountingtreatment,R&Dstateandtaxavoidance:withafocusonbiotechfirmsJ.Sustainability,2019,11(1):44.3 MazziF,SlackR,TsalavoutasI,etal.Thecapitalisationdebate:R&Dexpenditure,disclosurecontentandquantity,andstakeholderviewsJ.2019.4 KalantonisP,SchoinaS,MissiakoulisS,etal.TheimpactofthedisclosedR&Dexpenditureonthevaluerelevanceoftheaccountinginformation:EvidencefromGreeklistedfirmsJ.Mathematics,2020,8(5):730.4刘万丽.网络游戏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处理探讨以中青宝为例J.财会通讯,2017(07):55-58+4.5蒋砚章,王然,徐泓.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7(05):245-249.6严锐.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9):29-32.7刘圻,王聪聪,姜鑫.风险投资、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J.财会通讯,2021(06):2933.8余洋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及治理对策分析J.纳税,2020,14(31):183/84.9王强,吴艳艳,沙悦,曹中婕,卞佳佳.基于盈余管理视角下的利润分析J.中国商论,2019(24):54-56.10张娟,黄志忠.公司盈余、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UL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06):112-126.11何嘉琪.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8.112朱红军,王迪,李挺.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研发投资决策后果基于创新和税收的分析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04):36-48.13刘一麟.医药制造行业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114李传宪,干胜道,徐芳.科技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与公司盈余相关性国外研究进展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02):106-109.15 Oswald,zarowin,CapitalizationvsexpendingofR&Dandearningsmanagement!J!.EuropeanAccountingreview.2007,16(4):703-726.16 DavidsonStickney.ThelanguageofBusinessfM.NewJersey5PrenticeHallJ987.17 Schipper.EarningsManagementM.AccountingHorizons,1989.18 Healy,Wahlen.AreviewoftheearningsmanagementliteratureanditsimplicationsforstandardsettingJ.EuropeanAccountingreview,1999(3):36-67.19 HealyWaMen.Theeffectofbonusonacc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