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维也纳体系与东方问题1.ppt
第二章 维也纳体系与东方问题,第一节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一、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形势二、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会议参加者会上英国的代表一开始是外交大臣卡斯雷尔,1815年2月后是威灵顿公爵,最后一周中威灵顿离开去与拿破仑作战,则由回归卡斯雷尔代表。奥地利的代表是其外相梅特涅和他的副外相威森贝格伯爵。普鲁士的代表是首相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亲王以及外交家和学者威廉冯洪堡。法王路易十八的代表是塔列朗。俄国的代表名义上是其外长卡尔内色罗德,但实际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大多数时间在场。一开始四个战胜国打算不让法国参加他们的内部交涉,但塔列朗很巧妙地在会议的第一个星期将自己插入了他们的内部交谈。,与会国的目标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目标在维也纳会议取得最大利益,他决心夺取波兰,进军西欧,像拿破仑那样,成为欧洲的新霸主。英国则决心阻止任何一国,不论是法国抑或俄国在欧陆建立霸权,并着力保持海上霸权、取得海外殖民地及海外航运利益。奥地利抵制俄干预中欧事务,反对亚历山大一世对波兰的领土要求,警惕普鲁士希望提升在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的野心,巩固奥地利在德意志的盟主地位。除了利益冲突外,在对革命的态度上各列强亦有分歧,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三国决心压抑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的发展,但英国却无意让上述三强借干预他国之革命来扩张势力。而法国的塔列朗则在会议中希望借列强之利益矛盾及对革命见解之不同,从中维护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以免列强一致对法国的惩罚。,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指导委员会8个成员国的代表签订了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款构成的最后议定书,此后欧洲所有其他国家尽皆加入。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州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蒂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三、神圣同盟条约和四国同盟条约,维也纳会议后,为了巩固维也纳会议的成果,镇压革命运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为保护基督教教义和各国君主政体,应缔结新的公约,以便随时互相支援。俄国的倡议得到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响应。1815年9月26日,俄、奥、普3国在巴黎发表宣言,缔结了所谓神圣同盟。宣称根据基督教所有人都是兄弟的教义,加入神圣同盟的国家将结成一种真正兄弟般的友谊,在危难时患难与共,互相竭尽全力在军事和物质方面进行最大的支持。神圣同盟成立后,除英国外,各欧洲国家几乎都在盟约上签了字。神圣同盟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当时欧洲反动势力堡垒俄国。由于这一同盟并没有规定各个加入同盟国家的具体义务和责任,因此,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松懈的政治联盟。,四国同盟条约1815年6月18日,英、俄、普、奥四国在巴黎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是对神圣同盟条约的一个补充。条约规定:四国将以武力维持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有关问题。1818年法国在还清赔款后,也加入了这个同盟。此后,欧洲的一切问题,便由这五个国家主宰。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是维也纳体系的继续和补充。其目的是使1815年维也纳会议重新划订的欧洲疆域不受侵范,维护旧王朝,反对欧洲民族民主革命。,1、亚琛会议 1818年9月,盟国与法国在亚琛召开会议,解决驻军、赔款等问题。2、特洛波会议 1820年7月,那不勒斯爆发烧炭党领导的起义,斐迪南被迫颁布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宪法。1820年10月,列强在奥属西里西亚的特洛波开会协商意大利问题。3、维罗纳会议 1820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派去讨伐美洲革命的军队起义,要求恢复1812年革命宪法。1822年1012月于意大利维罗纳召开,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问题。俄、法、普、奥一致同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方式为列强共同支持法国武力干涉。1823年4月,法军进入西班牙,5月,占领马德里,镇压了革命。,四、维也纳体系评价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1814年10月1日1815年6月9日,根据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签订的第一次巴黎和约,参战各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1815年6月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7国签署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正文121条和17条附带条款。主要内容是恢复欧洲封建秩序,规定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支配地位,各战胜国重新划分了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确定欧洲新的领土分割及要求法国向反法联盟国家支付战争赔款等。,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共同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封建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1848年法、意、奥、普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冲击了维也纳体系。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将维也纳体系进一步推向解体。,首先,它代表四大国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因为除英国与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此时还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它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其次,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第三,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第四,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其次,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维也纳体系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该体系的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首先,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在政治上无权或少权的地位,要求结束封建专制,分享政权;广大人民也希望改善生活和工作状况,他们同统治者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其次,被压迫民族希望改变被奴役的命运,掀起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内部,英、俄、普、奥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该体系的存在不可能长久,必将崩溃。,维也纳会议以后,欧洲国家政治上走向反动,专制统治加强,各种矛盾日趋尖锐。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火烧权的地位,要求结束封建专制,分享政权;广大人民也希望改变被奴役的命运,掀起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以武力镇压革命。其中,希腊独立第一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也使“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内部出现了分裂。1830年8月,比利时独立,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维也纳体系确定的欧洲版图陆续被改动,维也纳体系受到严重动摇。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1848年欧洲革命是维也纳体系瓦解的重要因素。,第二节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一、欧洲国家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十九世纪初,西班牙殖民帝国下设个总督辖区和个督军辖区:总督辖区为新西班牙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秘鲁区(秘鲁、智利、新格兰纳达区(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拉普拉塔区(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督军辖区为:危地马拉区、委内瑞拉区、智利区、古巴区。,二、殖民统治危机1、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是摆脱宗主国控制的经济动因。2、西、葡的封建殖民统治阻碍了拉丁美洲社会进步,激化民族矛盾。3、欧洲的启蒙思想、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独立意识。4、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三、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运动1、海地起义。1791年,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1804年正式独立。2、西属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第一战场是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南美北部战场;领导人:米兰达、玻利瓦尔。1822年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第二战场是以拉普拉塔为中心的南美南部地区独立战争。领导人:圣马丁、沃伊金斯。第三战场是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和中美地区独立战争。3、巴西独立。,四、门罗宣言,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3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门罗宣言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世纪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危机,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通过维罗纳会议,神圣同盟支持西班牙征讨拉美独立政权的行动,并积极策划直接武装干涉拉美革命。其动机为:一是将一切民族解放运动视为对维也纳正统秩序的挑战;二是对拉美独立政权的共和政体的仇视;三是趁机扩大在拉美的市场,或攫取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英国实际持反干涉政策。英国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在中南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但垄断了拉美的市场,也将拉美变成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并获得了一系列贸易和投资特权。英国也担心列强在干涉过程中将西班牙殖民地据为己有,不利于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和海洋霸权。在欧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但英国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海洋霸权对神圣同盟的干涉行使“否决权”。,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8月,比利时革命。10月,宣布独立。这削弱了荷兰在欧洲体系中的意义。1831年6月,萨克森-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获得比利时王位,即利奥波德一世。11月15日,五强在伦敦签订议定书,承认比利时完全独立,并宣布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1830年11月,波兰起义。1831年3月,俄国出兵波兰,将波兰并入俄国版图。,第四节 东方问题,东方问题源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故其本质是列强对土耳其帝国的侵略和争夺,特别是对土耳其领土的蚕食,及这种侵略和争夺欧洲国际关系,特别是对欧洲大国均势的影响。东方问题影响大国均势的主要因素:一是领土均势因素,因为维也纳体系没有对土耳其的领土做出安排和保证;二是地缘政治因素。前者主要表现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后者主要体现为对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的争夺。,一、希腊问题1821年3月,希腊本土爆发反土耳其苏丹统治的民族起义。1822年1月13日,宣布希腊独立。神圣同盟在维罗纳会议上谴责希腊起义。英国支持希腊起义,1823年3月25日,英国承认希腊独立。1826年4月,英俄彼得堡议定书。1827年7月,法加入英俄协调。三国伦敦条约强制土停战。普奥孤立。神圣同盟对英一致协调体的解体,维也纳体系已经四分五裂。1827年月20日,发生纳瓦里诺海战,土埃舰队几乎全军覆灭。,1829年9月14日,俄土签订了亚得里亚那堡和约,规定:1.多瑙河三角洲中诸岛屿、北高加索地区和土属亚美尼亚部分地区划归俄国;2.土耳其承认希腊独立,希腊在10年内向土耳其缴纳1500万金币;3.俄国商船可自由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4.多瑙河沿岸公国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多瓦获得自治权(由俄国保障)。1830年2月3日,英法俄伦敦议定书,废除土对希腊的宗主权,宣布希腊独立,受三国保护。希腊成为独立民族国家。,二、土埃战争引发的国际冲突1833年5月4日,土埃签订屈塔西亚条约,规定土耳其将叙利亚、阿达纳和克里特岛交给埃及,但埃及仍从属于土耳其统治。1933年7月,俄土签订稳卡尔伊斯凯莱希条约:两国互相援助,保卫两国领土不受侵犯;在土耳其政府请求下,俄国派军队和舰队提供海陆支援。条约的秘密条款使俄国舰队获得自由出入达达尼尔海峡的权利,土耳其有义务禁止他国舰队进入海峡。条约使土耳其几乎沦为俄国的保护国,破坏了欧洲均势,引起英法不满。,1839年4月21日,土耳其派军队进攻叙利亚,第二次土埃战争爆发。1840年7月,英俄普奥土签订第一次伦敦协定协定使俄国在土享有的优势受到削弱,法埃在近东的地位也遭到打击。1841年7月,英法俄普奥与土签订伦敦海峡公约,条约的多边性质将两海峡置于国际共管的地位,从而排除了由俄国单独控制的可能性。,思考题:试述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国际关系现状。试析维也纳体系。试析门罗宣言。试析东方问题。试论塔列朗与维也纳会议。试析梅特涅与维也纳体系。,参考书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何蓉著:奥匈帝国,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陈振昌 相艳著:德意志帝国,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