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六章花生栽培.ppt
第六章 花 生 栽 培,第一节 概 述一、花生的用途二、花生的起源、分布及产量纪录三、我国花生产区及生产概况,一、花生的用途,1.榨油:荚果出仁率60%-80%,花生仁含油45%-55%,富含维生素E、B1、B2、B6、C长果。2.直接食用:蛋白质含量27%-30%,可消化率92%-95%;碳水化合物6%-23%。3.饲用:蛋白质:油粕50%,叶20%,茎10%,果壳4%-7%。4.药用:止血宁针剂、宁血糖浆、血宁片。,二、花生的起源、分布及产量纪录,1.起源:南美洲中部2.分布:S40-N40。印度、中国、美国;塞内加尔、尼日利亚、苏丹。总面积2400万hm2,单产1200kg/hm2。3.产量纪录:11 194.5kg/hm2(山东蓬莱)单株0.89kg,结果661个(美国),三、我国花生产区及生产概况,1.产区:(1)北方大花生区(50%-60%);(2)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30%);(3)长江流域春夏花生区(10%-20%)。2.生产概况:350-450万hm2,2 500-3 000kg/hm2。山东、河南、河北、广东,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四大类型花生的特征1.亚种2.开花型3.果形4.休眠性5.分枝性6.叶片7.耐旱性8.熟性,二、器官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1.种子:大小、形状、结构、休眠性、萌发2.根瘤的形成及固氮3.茎与分枝4.叶:形态、感性运动,5.开花下针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19-302)光照3)土壤及大气湿度4)土壤阻力,6.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黑暗机械刺激水分结果层养分氧气温度(15-33),三、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各期的生育特点,1.萌发出苗期:10-20天2.幼苗期:30天左右特点:根系、主要侧枝基本形成,根瘤开始形成,有效花芽大量形成,3.开花下针期(花针期):25天左右特点:营养生长加速,大量开花(40-60%)、下针(30-50%),对水分和温度敏感。4.结荚期:40余天特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高峰期,大批果针入土结果,占总果重的40-70%。,5.饱果成熟期(饱果期):50余天特点:营养生长衰退,叶色退淡,干重增加15-30%,主要进入荚果中。以上为中熟品种春播各生育时期的天数。我地春、夏播花生各物候期出现的时间?,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果数、单果重高产田关键:前期要壮、中期要稳健,后期要顶叶迟落,茎枝不枯不衰。,一、合理耕作施肥,打好土壤基础,1.选地调茬,培养地力:土质疏松通气(0-10cm总空隙45-47%),土层深厚(至少80-100cm),地力肥沃2.适当耕翻,压砂掺粘调节土性3.合理施肥:每生产100kg荚果,吸收N:5.45kg,根瘤菌固氮平均47-50%;P2O5:1.04kg;K2O:2.615;CaO:2-2.5kg,二、选用高产品种,发挥良种优势,中熟、大果,茎枝粗壮整齐,生长旺盛,直立抗倒伏,单株结果多,饱果率高。如鲁花8、9、10、11、14号,花育16、豫花7,冀优4号等。,三、合理密植,1.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密度原则:地力、播期、品种、株型。密度:0.4-1.0万穴/亩,(一般0.6-0.7万穴),2粒/穴2.株穴距配置:40-60cm,15-25cm,四、适期播种,1.播种期2.种子处理3.播种深度,五、田间管理,1.中耕:齐苗-下针、封垄,3-4次2.清棵作用、时间、增产效果3.培土,五、田间管理,4.灌溉:苗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50%;花针期至结夹期,在60%以上。伏旱年份一定浇好结荚水。5.化学调控比久500-1000mg/kg,或多效唑50-100mg/kg。25-75kg水。6.根外追肥:,六、及时收获、安全贮藏,1/3叶片变黄为收获期的极限。结合荚果形态、气温和后作需要。安全贮藏含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