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一章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ppt
第一章 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第一节 品种和育种目标第二节 种质资源,第一节 品种和育种目标,一、品种 二、育种目标,一、品种,品种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作物品种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特异性:具有所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性 一致性:同一品种内不同植株性状整齐一 致 稳定性:同一品种内不同植株性状整齐一 致,请注意,作物品种是农业生产上用以区分同一作物不同类型的特有名称,而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一般情况下,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同属于植物分类学上的某一种或某一变种。,作物品种的类型,作物品种的类型根据繁殖方式、遗传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分为:自交系品种杂交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等,二、育种目标,(一)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二)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三)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育种目标的概念,育种目标是根据一定的自然、栽培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是育种成功的关键。,(一)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 熟期适当 适应机械化,(二)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育种目标的制定应具有充分的预见性 育种目标的制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制定的育种目标要具体化,且具有可行性。考虑农业生产的不同要求,满足品种的合理搭配。,(三)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对不良环境的抗性 生育期 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产量性状,单位面积所收获的产品重量即为一般所指的产量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作物产量的合理组成合理株型 高光效,品质性状,禾谷类作物:一般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商品品质等内容。棉麻类作物:品质性状主要包括纤维的长度、纤维的细度、纤维的强度、纤维的色泽、纤维的强度等 食用油类作物: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主要品质性状是籽粒的含油量及油的营养价值,对不良环境的抗性,抗病虫害抗逆性,生育期,生育期适中是一项重要的育种目标。因为适当的早熟或适中的生育期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且能在后期避开不利的自然灾害,可减少损失,有利于稳产。,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收收获等提出了更高的育种目标,即要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适应机械化操作的作物品种一般应具备的性状是:株型紧凑、茎杆坚韧不倒伏,生长整齐,成熟一致,结实部位适中,不易落粒等,第二节 种质资源,一、种质资源的概念二、种质资源的在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四、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与 利用,一、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在遗传学上,种质资源以被称为遗传资源。在育种上,实质上利用的是种质资源中决定遗传性状的基因。因此种质资源又被称为基因资源。,二、种质资源的在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 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物种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新育种目标的前提 种质资源是有关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根据植物分类学分类根据生态类型分类根据来源进行分类 一般可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四大类。,四、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与利用,种质资源的收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收集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种质资源收集的重要性,第一,新的、突破性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多、更新的种质资源才能得以完成;第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化,不少珍贵的种质资源大量流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掘和收集种质资源,以防丧失。第三,为了避免遗传资源基础贫乏,丰富遗传基础,必须收集、利用更多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收集种质资源首先要有明确的计划,对收集的种类、数量、地点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目标明确后,就要组织力量进行考察和搜集。种质资源的收集除考察搜集外,更多的是征集。对从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必须进行严格的植物检疫,防止带入检疫对象。对于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应进行及时详细的整理、记载,认真进行核对种质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保存,种植保存 贮藏保存 主要是利用保存库保存。短期库:在1015C或稍高的温度下保存5年。中期库:在温度05C、相对湿度为50%60%、种子 含水量为8%的条件下保存10年。长期库:温度-1015C,相对湿度为30%40%,保存 期3050年。离体保存 基因文库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包括特征特性的鉴定,性关的筛选,遗传性状的的评价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利用已有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诱变及其他手段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同时,还可直接利用种质资源,将其作为原始材料,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培育成新品种,或通过杂交、人工诱变等,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变异个体培育出新品种。,主要参考文献,南京农业大学主编1992作物育种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主主编1991作物育种学主编农业出版社吕爱枝 靳占忠主编2005作物遗传育种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