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3第36章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 资源ID:5658801       资源大小:5.97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第36章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病原性真菌,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王丽,重点与难点,皮肤癣菌的常见种类及致病性白假丝酵母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致病性曲霉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浅部真菌,部 位: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织(表皮角质层、毛发、甲板)分 类:皮肤癣菌 角层癣菌感染源:接触患者或患畜 接触染菌物体,皮肤癣菌,疾 病:皮肤癣(tinea),手足癣最多见 三个属:表皮癣菌属(pidermophyton)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癣菌属(microsporum),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致病菌种:絮状表皮癣菌(E.floccosum)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不侵犯毛发疾 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形态学特征:大分生孢子:侧生或顶生,棍棒状,壁薄 小分生孢子:无,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致病菌种:红色毛癣菌(T.rubrum)石膏样毛癣菌(T.gypseum)异名:须毛癣菌(T.mentagrophytes)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毛发疾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甲癣、发癣形态学特征:大分生孢子:细长、薄壁、棒状、两端钝圆 小分生孢子:侧生、散在,呈葡萄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致病菌种:铁锈色小孢子菌(M.ferrugineum)犬小孢子菌(M.canis)石膏样小孢子菌(M.gypseum)侵犯部位:毛发,皮肤疾 病:头癣、体癣形态学特征:大分生孢子:厚壁,梭形 小分生孢子:卵圆形,侧枝末端,表皮癣菌、毛癣菌和小孢子菌的孢子形态(400,由左至右),皮肤癣菌的种类、侵犯部位及传染来源,角层癣菌,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引起角层型和毛发型病变主要病原菌: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何德毛结节菌(Piedraia hortae)白吉利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eigelii),秕糠马拉色菌(M.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性马拉色菌(M.restricta)皮肤花斑癣(黄褐色)。短粗、分枝状有隔菌丝以及成丛状的酵母样细胞,具有嗜脂性(需加入橄榄油等)何德毛结节菌毛发上硬的黑色结节(砂粒状)。棕色分隔菌丝和关节孢子,结节内有子囊及子囊孢子。白吉利毛孢子菌毛发周围白色小结节。芽生孢子、厚壁孢子及关节孢子。,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种 类: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侵入途径:外伤感染部位:局部,也可扩散至周围组织扩 散:着色真菌:血行或淋巴管 孢子丝菌:淋巴管,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特点:腐生性、双相型培养:SDA(25):灰褐色皱膜状菌落 含胱氨酸血平板(37):芽生酵母型菌落形态:分隔菌丝,成群梨形小分生孢子感染途径:创伤皮肤接触染菌土壤或植物经口或呼吸道侵入疾病:孢子丝菌性下疳(sporotrichotic chancre),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小分生孢子(400),申克孢子丝菌菌落,着色真菌,分布:土壤、植物中代表菌:裴氏丰萨卡菌(Fonsecaea pedrosoi)卡氏枝孢霉(Cladosporium carrionii)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甄氏外瓶霉(Exophiala jeanselmei)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侵入途径:外伤感染部位:颜面、下肢、臀部等暴露部位疾病: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暗红或黑色区,组织中:厚壁、圆形细胞形态特性:生长速度:缓慢 菌 落:暗棕色 菌 丝:棕色,有隔 分生孢子:棕色,圆形或椭圆形 侧生或顶生 树枝形、剑顶形、花瓶形等多态性,鉴定困难,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及链格孢霉的分生孢子(400),第三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病原菌种类: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厌酷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es)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es)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des brasiliensis)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特点:双相型真菌 宿主体内或37培养时呈酵母型 25培养时变为菌丝型,荚膜组织胞浆菌,培养:生长缓慢,棉絮样菌落(白色黄色褐色)。镜检:酵母型细胞,有不着色荚膜样物质特殊的圆形大分生孢子,厚壁,四周有棘突,排列如齿轮,有诊断价值。疾病:组织胞浆菌病,肉芽肿性病变;急性肺部感染;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美国。,厌酷球孢子菌,培养:生长迅速,棉絮样菌落(白色棕黄色)镜检:较大的厚壁球孢子,内含许多内生孢子疾病:球孢子菌病,肉芽肿性病变 急性呼吸器官原发性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 美国西南部的地方性流行病,南美洲也有发生,皮炎芽生菌,镜检:酵母型,每个细胞仅出1个芽疾病:皮炎芽生菌病,又称北美芽生菌病 以肺、皮肤及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 多流行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巴西副球孢子菌,镜检:酵母型,每个细胞仅出多个芽疾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又称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菌肉芽肿 侵犯黏膜、皮肤、肺及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特别是多见于巴西、阿根廷、秘鲁及委内瑞拉,而中国尚未见报告,马尔尼菲青霉,形态特征:菌 落:绒毛状(淡黄色棕红色)有皱褶,可产生玫瑰红色色素菌丝相:帚状枝分散,双轮生,稍不对 称,瓶梗顶端变窄,分生孢子 球形,链状排列。酵母相:圆形或长方形关节孢子,马尔尼菲青霉,疾病:马尔尼菲青霉病 广泛性、播散性感染 常累及肺、肝、皮肤、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好发于东南亚地区 多见于艾滋病患者,马内菲青霉帚状枝(400),第四节 机会致病性真菌,深部感染真菌,深部真菌:侵犯表皮及其附属器以外的组织和器官 病原性真菌或机会致病性真菌发病率增加: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器官移植 介入性治疗,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假丝酵母属中10个种有致病性 白假丝酵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的急、慢性感染,即假丝酵母病(candidiasis),生物学特征 1.形态 菌体圆形或卵圆形 2.方式繁殖 芽生 3.组织内 芽生孢子及假菌丝 培养时 厚膜孢子(本菌特征之一)4.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5.营养要求 不高,白假丝酵母假菌丝和厚膜孢子(1000),白假丝酵母芽生孢子(1000),白假丝酵母菌落,致病性条件致病菌,正常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肠道与阴道黏膜,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患白假丝酵母菌病。所致疾病:1.皮肤、黏膜感染2.内脏感染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 圆形或卵形芽生孢子、假菌丝 2.分离培养 SDA培养基:乳白色酵母样型菌落 镜下:假菌丝、成群的卵圆芽生孢子 3.鉴别和鉴定 芽管形成试验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动物试验,四种病原性假丝酵母菌的鉴别要点,分 布:鸽粪;人类体表、口腔、粪便形态特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菌 落:酵母型菌落荚膜多糖:A、B、C、D四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株:A、D型,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致病性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感 染:外源性(多数)内源性(少数)致病物质:荚膜多糖 感染途径:呼吸道 所致疾病:肺部感染 播散感染:最易侵犯CNS,预后不良,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 墨汁涂片见圆形有折光性的菌体 外周有透明的肥厚荚膜 2.分离培养 培养:SDA培养基 菌落:酵母型菌落,细小菌落(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镜检: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无假菌丝 3.其他检查法 尿素酶试验、胶乳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新型隐球菌菌落,新型隐球菌形态(1000),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属于条件致病菌 主要条件致病菌:烟曲霉(A.fumigatus):最常见 黄曲霉(A.flavus)黑曲霉(A.niger)土曲霉(A.terreus)构巢曲霉(A.nidulans),曲霉属(Aspergillus),生物学特征 菌丝:有隔,多细胞性,有分枝;足细胞(接触培养基的部分,厚壁而膨大)分生孢子梗:从足细胞直立生长 顶囊:孢子梗顶端膨大,半球形或椭圆形 小梗:顶囊上,辐射状,一层或二层杆状 分生孢子:小梗顶端,成串,球形,不同颜色 分生孢子头:菊花样的头状结构 菌落:绒毛状或絮状,菌种不同颜色不同,五种致病性曲霉的比较,烟曲霉菌落,烟曲霉形态(400),黄曲霉菌落,黄曲霉形(400),黑曲霉菌落,黑曲霉形(400),土曲霉菌落,土曲霉形态(400),构巢曲霉菌落,构巢曲霉形态(400),致病性 感染类型:直接感染 超敏反应 毒素中毒 所致疾病:肺曲霉菌病 全身性曲霉菌病 中毒与致癌,烟曲霉感染组织病理,主要致病菌:茄病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所致疾病:浅部:真菌性角膜炎,爪真菌病 深部:从鼻窦、呼吸道及皮肤入侵,感染肺、肝、脾、肾等其他器官,镰刀菌属(Fusarium),生长速度:迅速菌 落:菌落呈棉絮状,可产生浅黄、紫色、玫瑰红色等色素。大分生孢子:两头尖,中央弯曲,呈镰刀形,有分隔,呈多细胞性 小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棒状,散在或假头状着生,多为单细胞性,茄病镰刀菌菌落,茄病镰刀菌大分生孢子(400),接合菌亚门 广泛存在 条件致病菌,引起毛霉病(mucormycosis)培养特征:生长迅速 镜下特征:菌丝:无隔,粗大,直角分枝 孢子囊:球形,孢子囊梗顶生,内有 大量孢子囊孢子,毛霉属(Mucor),毛霉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400),毛霉菌落,致病性 引起脑膜炎,发病急,进展快,诊断困难微生物学检查 镜检:宽大、不规则、分枝状的无隔菌丝 组织HE染色:菌丝呈明显嗜苏木精染色 培养后镜检:无隔菌丝、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肺孢子菌属(Pneumocystis),分 布:自然界及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肺内常见菌:卡氏肺孢子菌(P.carinii)伊氏肺孢子菌(P.jiroveci)特 点:单细胞型,兼具原虫及酵母菌特点发 育: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囊前期 孢子囊,致病性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中耳炎、肝炎、结肠炎等 微生物学检查 镜检:革兰或美蓝染色,若发现滋养体或孢 子囊可确诊 血清学诊断:ELISA、IF、补体结合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PCR及DNA探针技术,思考题,常见皮肤癣菌有哪些,侵犯部位及所致疾病如何?引起地方性流行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有哪些,所致疾病如何?简述白假丝酵母的生物学特征,引起哪些疾病,如何检查?简述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征,引起哪些疾病,如何检查?如何区分五种常见的致病性曲霉?,中英文关键词,真菌 fungus皮肤癣菌 dermatophytes白假丝酵母 Candida albicans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烟曲霉 Aspergillus fumigatus镰刀菌 Fusarium毛霉 Mucor肺孢子菌 Pneumocystis,课外阅读资料,专著王端礼.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张宏,廖万清,郭宁如.实用临床真菌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邢来君,李明春.普通真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温海,李若瑜.医学真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Jensen RH,Arendrup MC.Molecular diagnosis of dermatophyte infections.Curr Opin Infect Dis,2012,25(2):126-1342 Cheng SC,Joosten LA,Kullberg BJ,et al.Interplay between Candida albicans and the mammalian innate host defense.Infect Immun,2012,80(4):1304-13133 Price MS,Perfect JR.Host defenses against cryptococcosis.Immunol Invest,2011,40(7-8):786-8084 Abad A,Fernandez-Molina JV,Bikandi J,et al.What makes Aspergillus fumigatus a successful pathogen?Genes and molecules involved in invasive Aspergillosis.Rev Iberoam Micol,2010,27(4):155-1825 Chamilos G,Dimitrios P,Kontoyiannis,et al.Defining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Med Mycol.2006,44(l):163-172,综述和论文,

    注意事项

    本文(3第36章主要病原性真菌.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