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理论教案.ppt
第三章 语言学习理论,第一节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一、语言学习 学习语言的行为。有计划的学习。没计划的学习。,二、语言习得 通过学习而学会或获得语言。特指学习行为中的一种过程。,语言习得的标准:形成了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和自由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三、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学习行为 习得过程 语言习得过程通过学习而习得 学习的结果产生习得 语言学习包括语言习得,学校中通常的语言学习行为产生的两种结果:(1)首先是掌握语言知识;(2)客观上产生另一种结果,即在语料的影响下,不知不觉产生习得;,语言内化的假设:通过学习得到的语言知识有意识的平面(可以描述和分析)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习得无意识的平面(没有痕迹,无法描述),两个平面(有意识、无意识)的假设:两个平面互不相通。语言内化的过程没有完成,没有获得足够的规则。记忆系统驱动会话习得系统驱动会话,语言内化的条件:加强语言环境的影响 选用什么样的语料、怎样使用语料、语料的数量,四、有意识的学习与无意识的学习 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1980)语言学习有意识的学习 语言习得无意识的学习,成年人学习外语也有语言习得(克拉申):老师的辅导下有系统地学习(有意识)两种过程: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无意识),克拉申的监控假说:学习和习得是两种互相独立、毫不相干的过程,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这两个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的作用是用来监控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在说话时用来编辑、调节、检查、纠正自己的语言。成年人语言学习成绩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运用监控方法。,可能的监控方法有三种:(1)过度地使用,这样往往会使语速放慢,表达不流畅,破坏语言思维的正常进行;(2)很少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不太懂得语法规则,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全凭感觉(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自然地语言环境,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他们出错的机会可能要多一些);(3)使用适当,语流仍然是通畅的,但是由于使用了自动监控的方法,出现错误的机会并不多。,第二节 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一、语言能力 一个人掌握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内在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语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 语用知识:语境的选择作用 相关文化知识,范开泰(1992)指出: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包括语言系统能力、得体表达能力、文化适应能力。,二、语言交际能力 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学习言语要素、操练。言语要素到言语技能的转化。言语交际技能: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掌握言语技能。得体性。,三、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因素也是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之一。语言跟融合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必须同时习得。习得了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也习得了这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四、临时语言能力和永久语言能力临时语言能力:低层次的,通过言语要素的传授而获得,不全面,不巩固。永久语言能力:高层次的,通过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操练而获得,是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内化。这种内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并得到巩固,成为全面的、巩固的语言能力。,临时语言能力的外化,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内化,转化为永久语言能力。,第三节 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一、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的共同点1、学习口头语言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口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体。一个字词一个字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首先听到这种言语现象的声音,同时了解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意义。,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语言是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统一体。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要通过形式结构了解语义结构,要掌握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建立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联系。,3、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运用这样几个过程感知听到或看到理解明白言语现象的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模仿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巩固反复练习和运用运用用于交际,结合语用知识活用,4、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有些语法结构先学会,有些后学会,先后顺序不是任意的。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顺序相似。,5、语言习得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习得语言的能力是先天具有的。(内因)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个客观条件就是语言环境。(外因),二、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的不同点,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 学习第一语言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自然学习时期和学校教育时期。自然学习时期:掌握基本的口语能力;学校教育时期:继续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学习跟语言理解和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也可以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学习:从学习发音开始,从最基本、最常用的字词和基本语法开始学习。按照一定的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的科学化程度、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幼儿学习第一语言:人的本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天然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临时目的。多样性和可变性。,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幼儿习得第一语言:听说读写技能先后逐项习得,听说与读写中间要间隔一定的时间。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概念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子很晚才能学会。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具有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学习和习得几种言语技能。代表抽象概念的字词也可以在开始阶段习得。,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幼儿学习第一语言: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运用。学习和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建立概念、形成思想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由借助于第一语言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的联系逐渐向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过渡的过程。人们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是实物、实情与语言和思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而在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总要自觉不自觉地用第一语言进行思维活动。,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正迁移:即积极的迁移,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学习者把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去,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负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习得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三、中介语和中介语研究 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目的语系统。中介语能清晰地显示出汉语学习的进程与每个阶段所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关键问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介语是没有真正学会一种语言就拿来应用的产物,同时又是检验学习结果,促进语言提高的外显指标。带有明显或不大明显的母语痕迹,语音、词汇、语法不正确或不规范是中介语的特点。,精品课件资料分享,SL出品,